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蚍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约定的时间转瞬即至。
营中诸事都已安顿妥当,有侯大贵、徐珲主持,赵当世很放心。除夕夜,赵营中也有小规模的庆祝,他与夜不收中精锐共六骑夤夜而出,径投东南而行。快马加鞭,及至正月初三清晨,抵达聚云寺。
从达州到忠州,途经多个州县,一个不慎,就可能引起官军注意。赵当世对此早有准备,只带了包括周文赫在内的夜不收精锐五骑,规模甚小。他面容清秀俊朗,又着直裰、戴唐巾,稍加修饰,便如一个儒生般文雅,不知情者根本无法想象这位貌似文质彬彬的年轻郎君竟是手握雄兵,杀伐决断的统帅。
随从的五人照着他都打扮成苍头、马弁模样,故此六骑沿途虽多被哨卡盘诘,却并无一个官军怀疑眼前这个贵家公子的身份,更想象不到名震川东的大寇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过去。
往日,聚云寺内前来祝香祷颂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然而今日,山门紧闭,清净幽寂。外贴一布告,说是寺内整顿,但赵当世知道,必是覃氏提早与寺中主持打了招呼,回避外人。
几人下马,周文赫叩开门,一个小沙弥从门缝里探出脑袋,一副不快神情,看来,他之前没少被人打搅。
“师父吩咐,今日寺内整顿,不接待外人。”
不等他关门,赵当世迎上去,温和道:“小师父,我等并非外人,而是应邀前来的客人,请你转告主持,就说达州赵弟子求见。”
小沙弥看上去顶多八九岁,自是不知战乱局势,更不知赵当世等人身份。听了“达州”二字,一拍脑门,睁大眼睛道:“哦!原来你就是师父所说要来的‘达州客’……进来是可以的,不过还需等我禀明师父。”
“无妨,劳烦了。”赵当世一直微笑着。
那小沙弥圆溜溜的眼珠又打量了赵当世等人一番后,躬身行了个礼,便复关上了山门。
赵当世听到有个手下不满地小声嘀咕:“黄口孺子,规矩倒恁多。”遂正色告诫:“佛门净地,不比俗园,入内后不可喧闹跋扈、面有凶相。”
众人皆道:“省得了。”
过不多久,山门“吱呀”开启,依然是那个小沙弥露面,双手合十朝赵当世礼了一礼道:“施主请进。”
赵当世也微笑回礼,众人拔腿要走,那小沙弥忽地慌起来,窜出门来,展开双臂阻拦:“且慢!”
众人不解其意,赵当世和颜问道:“小师父,可是有不妥之处?”
小沙弥回道:“施主见谅,师父所言,只让施主一人入内,余等可在寺外凉亭内等候。”
“什么?”周文赫等夜不收精锐闻言皱眉。寺院幽幽,不知底细,谁晓得里面候着些什么人。他们此来使命就是护卫,自不肯由赵当世单枪匹马进去。
看赵当世有所迟疑,周文赫凑到他耳边道:“不过个小儿,俺们一齐进去他岂能遮拦的住?”
赵当世不答,瞧那小沙弥,见他似乎觉察到了众愠,然而却一分半点儿没有后退的意思,还是堵在门缝口,暗暗称奇,转念一想:“是了。这寺里人若派个成年和尚看门,我自可闯进去。如今仅仅派这小沙弥面对,我再逞强,就会落下个以大欺小的坏名。”又想,“这时我也可以佯装大怒转头而去,嘿嘿,若这般,只怕正着了寺中人的道儿。事已至此,且不管他山上有虎没虎,必要一行。”
思毕,不顾周文赫等不忿之色,对众人道:“既如此,你等便在外少歇。外面事宜,由老周你做主。我自去面瞻禅师。”
他这一句话,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浅显易懂,就是下了命令,让五人呆在寺外。这是军令,周文赫等纵有不放心,也只能服从。第二层,就比较晦涩了。那小沙弥自不知道周文赫本就是这五人中的头,赵当世此时再强调一句,周文赫机灵,当即明白这是提醒他们在寺外也要做足准备,一旦有变就要立刻反应。那小沙弥放赵当世进来后就把门关上,还上了门闩。赵当世不以为意,朝前一看,只见松柏林立,草雪交杂,一条小径蜿蜒其间,通向幽处。那一边,又传来钟声,浑厚绵长,给人以庄严之感。
“请小师傅头前带路。”
寺内似乎僧众不多,赵当世跟在小沙弥身后一路走去,只见到一个中年僧人正在菜畦里薅草。他心想:“此地与别家寺院不同,既无多如牛毛的无事和尚,也没有占地千亩的膏腴田地。只是在清净之中自给自足、参研佛法。清修如此,怪不得会出个声名远扬的大禅师。”
这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赵当世长于陕北,又常年来回于川陕晋豫等地,对于当下各地寺田积弊是心知肚明。明代虽不似蒙元时期极为崇佛,但佛教依旧十分兴盛。早期,明廷对于度牒的发放颇为严格,通常进行类似科举的佛学考试验证资格。不过到了中后期,一来管理松弛、条目荒废,二来地方官有许多信徒,提倡佛教,三来每逢大饥荒、瘟疫等天灾,朝廷常以卖度牒来敛财救济,故而佛寺在全国各地不断生根发芽,招徕徒众,至今气象已不下前朝。
寺院僧人一般是靠善男信女的捐赠或打理小规模的田地自给,但随着人员渐多,往常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寺院开销。故而明初对于大寺“给田赡僧”的手段逐渐普及到了各个寺院。寺院凭借各种手段不断扩张名下寺田,多者万余亩,小者亦有数十百余亩,且多为肥沃土地。这些田产完全超出了寺院所需,甚至多到寺中僧人不能耕尽而产生了许多依附于寺院而生的佃户。寺院长老实际上成为了地主。他们有的甚至与官员勾结,不思精研佛学、除恶扬善,反鱼肉一方、极尽暴敛之能事,而寺院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有明一代,中央岁入少得可怜,其中固有地方绅衿、官员层层盘剥之故,而不纳税款的藩王属田、各地寺田也实为附骨之疽。只可惜,当局者不想着正本清源,反倒是加紧对百姓摊派名目繁多的税饷,本末倒置,却是饮鸩止渴,逐步走入深渊。
相比之下,这聚云寺虽也是由官府出资建... -->>
约定的时间转瞬即至。
营中诸事都已安顿妥当,有侯大贵、徐珲主持,赵当世很放心。除夕夜,赵营中也有小规模的庆祝,他与夜不收中精锐共六骑夤夜而出,径投东南而行。快马加鞭,及至正月初三清晨,抵达聚云寺。
从达州到忠州,途经多个州县,一个不慎,就可能引起官军注意。赵当世对此早有准备,只带了包括周文赫在内的夜不收精锐五骑,规模甚小。他面容清秀俊朗,又着直裰、戴唐巾,稍加修饰,便如一个儒生般文雅,不知情者根本无法想象这位貌似文质彬彬的年轻郎君竟是手握雄兵,杀伐决断的统帅。
随从的五人照着他都打扮成苍头、马弁模样,故此六骑沿途虽多被哨卡盘诘,却并无一个官军怀疑眼前这个贵家公子的身份,更想象不到名震川东的大寇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过去。
往日,聚云寺内前来祝香祷颂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然而今日,山门紧闭,清净幽寂。外贴一布告,说是寺内整顿,但赵当世知道,必是覃氏提早与寺中主持打了招呼,回避外人。
几人下马,周文赫叩开门,一个小沙弥从门缝里探出脑袋,一副不快神情,看来,他之前没少被人打搅。
“师父吩咐,今日寺内整顿,不接待外人。”
不等他关门,赵当世迎上去,温和道:“小师父,我等并非外人,而是应邀前来的客人,请你转告主持,就说达州赵弟子求见。”
小沙弥看上去顶多八九岁,自是不知战乱局势,更不知赵当世等人身份。听了“达州”二字,一拍脑门,睁大眼睛道:“哦!原来你就是师父所说要来的‘达州客’……进来是可以的,不过还需等我禀明师父。”
“无妨,劳烦了。”赵当世一直微笑着。
那小沙弥圆溜溜的眼珠又打量了赵当世等人一番后,躬身行了个礼,便复关上了山门。
赵当世听到有个手下不满地小声嘀咕:“黄口孺子,规矩倒恁多。”遂正色告诫:“佛门净地,不比俗园,入内后不可喧闹跋扈、面有凶相。”
众人皆道:“省得了。”
过不多久,山门“吱呀”开启,依然是那个小沙弥露面,双手合十朝赵当世礼了一礼道:“施主请进。”
赵当世也微笑回礼,众人拔腿要走,那小沙弥忽地慌起来,窜出门来,展开双臂阻拦:“且慢!”
众人不解其意,赵当世和颜问道:“小师父,可是有不妥之处?”
小沙弥回道:“施主见谅,师父所言,只让施主一人入内,余等可在寺外凉亭内等候。”
“什么?”周文赫等夜不收精锐闻言皱眉。寺院幽幽,不知底细,谁晓得里面候着些什么人。他们此来使命就是护卫,自不肯由赵当世单枪匹马进去。
看赵当世有所迟疑,周文赫凑到他耳边道:“不过个小儿,俺们一齐进去他岂能遮拦的住?”
赵当世不答,瞧那小沙弥,见他似乎觉察到了众愠,然而却一分半点儿没有后退的意思,还是堵在门缝口,暗暗称奇,转念一想:“是了。这寺里人若派个成年和尚看门,我自可闯进去。如今仅仅派这小沙弥面对,我再逞强,就会落下个以大欺小的坏名。”又想,“这时我也可以佯装大怒转头而去,嘿嘿,若这般,只怕正着了寺中人的道儿。事已至此,且不管他山上有虎没虎,必要一行。”
思毕,不顾周文赫等不忿之色,对众人道:“既如此,你等便在外少歇。外面事宜,由老周你做主。我自去面瞻禅师。”
他这一句话,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浅显易懂,就是下了命令,让五人呆在寺外。这是军令,周文赫等纵有不放心,也只能服从。第二层,就比较晦涩了。那小沙弥自不知道周文赫本就是这五人中的头,赵当世此时再强调一句,周文赫机灵,当即明白这是提醒他们在寺外也要做足准备,一旦有变就要立刻反应。那小沙弥放赵当世进来后就把门关上,还上了门闩。赵当世不以为意,朝前一看,只见松柏林立,草雪交杂,一条小径蜿蜒其间,通向幽处。那一边,又传来钟声,浑厚绵长,给人以庄严之感。
“请小师傅头前带路。”
寺内似乎僧众不多,赵当世跟在小沙弥身后一路走去,只见到一个中年僧人正在菜畦里薅草。他心想:“此地与别家寺院不同,既无多如牛毛的无事和尚,也没有占地千亩的膏腴田地。只是在清净之中自给自足、参研佛法。清修如此,怪不得会出个声名远扬的大禅师。”
这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赵当世长于陕北,又常年来回于川陕晋豫等地,对于当下各地寺田积弊是心知肚明。明代虽不似蒙元时期极为崇佛,但佛教依旧十分兴盛。早期,明廷对于度牒的发放颇为严格,通常进行类似科举的佛学考试验证资格。不过到了中后期,一来管理松弛、条目荒废,二来地方官有许多信徒,提倡佛教,三来每逢大饥荒、瘟疫等天灾,朝廷常以卖度牒来敛财救济,故而佛寺在全国各地不断生根发芽,招徕徒众,至今气象已不下前朝。
寺院僧人一般是靠善男信女的捐赠或打理小规模的田地自给,但随着人员渐多,往常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寺院开销。故而明初对于大寺“给田赡僧”的手段逐渐普及到了各个寺院。寺院凭借各种手段不断扩张名下寺田,多者万余亩,小者亦有数十百余亩,且多为肥沃土地。这些田产完全超出了寺院所需,甚至多到寺中僧人不能耕尽而产生了许多依附于寺院而生的佃户。寺院长老实际上成为了地主。他们有的甚至与官员勾结,不思精研佛学、除恶扬善,反鱼肉一方、极尽暴敛之能事,而寺院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有明一代,中央岁入少得可怜,其中固有地方绅衿、官员层层盘剥之故,而不纳税款的藩王属田、各地寺田也实为附骨之疽。只可惜,当局者不想着正本清源,反倒是加紧对百姓摊派名目繁多的税饷,本末倒置,却是饮鸩止渴,逐步走入深渊。
相比之下,这聚云寺虽也是由官府出资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