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宅男穿越明末之四美争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捷报飞快入京,黄昏时分,递到兵部尚书杨嗣昌手里。
读完捷报,杨嗣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逐字逐句反复阅读几次,心里才踏实。
杨嗣昌在书房里踱步,自言自语,大败张献忠的,不是左良玉率领的朝廷的正规军,而是东双河镇一位刚刚挂名擢升为千总的余翔。不单如此,还受降刘国能,朝廷这些年,不知派出多少精兵良将,花费多少银钱都没有搞定的事情,居然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轻松搞定,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虽然陈知府在捷报中反复强调是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才取得胜利,但杨嗣昌可不是轻易好糊弄之人,千余人激战黄土岗与所谓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可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既然陈知府把功劳分一杯给自己,他也不推辞,只得笑纳。
他再细看捷报,眼光落在剿匪千总余翔名字上面,前些日子,他就听说这个余翔被莫名其妙地委任为挂名千总,不给钱,只给名分,他认为这是朝廷为了鼓励地方私人武装镇压流匪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现今看来,他疏忽了,联想到京城一茶难求,听说就是出自于这个余翔之手,并且从宫中打探到消息,崇祯皇帝对余翔其人甚为倚重,杨嗣昌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叹息怪自己没有对此事引起足够重视,如今,居然让陈振豪捡了个便宜,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让他白白得去,弄不好,他这个兵部尚书之位还得让贤给陈振豪。
再联想起近日崇祯皇帝每日下朝前都问前线战况,杨嗣昌心中一惊,感觉崇祯帝似乎已经得到前线大捷的消息。
左良玉让他很苦恼,他曾在崇祯帝面前力荐猛将左良玉任河南援剿总兵官。可最近河南监军太监卢九德弹劾左良玉狂傲不逊,不听调遣,不顾大局,按兵不动,致使刘国能漏逃,崇祯大怒,下令彻查,如果不是因为战事吃紧,怕引起军队哗变,皇上只怕早就要查办左良玉。左良玉让他很被动,令他在皇帝心中位置有所动摇,左良玉虽有将才,但其桀骜不逊,骄狂自大,得罪了甚多官场人士,如果能把余翔这位猛将收在自己帐下,为自己所用,就不怕官场上竞争对手的倾轧了。
杨嗣昌注意已定,提起笔,连夜拟出一道奏折,他要赶在所有人前面,将这位剿匪总兵归拢至自己阵营中来。
并且,当夜,他派出心腹朱人杰前往东双河镇,拉拢余翔。
崇祯急切想知道黄土岗战斗详情,每天都在盼望从河南方向的官方捷报,每天下朝前,他总是不忘问一句:“各位爱卿,剿匪前线可有捷报入京。”得到众臣否定的答复后,才散朝。他可不愿意直接挑明对余翔的关注,弄不好会惹得一帮迂腐大臣说他不务正业,关注一名无名小卒,更有甚者,还会给余翔带来灭顶之灾。
原来,两天前,一向沉稳的王承恩兴冲冲地跑来御书房,当他迈进御书房时,一个趔趄,差点被门槛绊倒,崇祯非常奇怪。
王承恩站脚未稳,嘴里便大呼:“万岁,大喜,大喜啊,余千总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崇祯半信半疑,封余翔为千总才不过两个月,且没给钱,给粮,给兵,只给挂了个名,就能有如此丰功伟绩,难道是误报?只是这王承恩有天大的胆,也不敢欺君。
看着崇祯狐疑的神情,王承恩拿出一片小丝绸,这是从飞鸽传书,上面写着“余翔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几个字,简单明了,是派往新村卧底的刘向忠传回的消息。
这信中没有详细说明余翔是如何战胜张献忠的,战果如何,从字面上的意思战果辉煌。这些都吊足了崇祯皇帝胃口,甚至令他到了饭食不香,睡觉难寝的地步。
这天,崇祯早早上朝,端坐龙椅,他有强烈地预感,捷报已经到了京城,满怀期待地看向杨嗣昌,捷报一般由他这个兵部尚书禀呈。
太监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杨嗣昌从武班出列,高呼:“臣,有事启奏!”
崇祯喜道:“杨爱卿,准奏!”
杨嗣昌从宽大的袖口里取出一封捷报,双手举过头顶道:“河南信阳府知府陈振豪指挥千总余翔,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这是捷报文书。”
一听此言,整个朝堂,一片哗然,都觉不可思议。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可等到这份捷报,他强压住心中激动的心情,命太监呈上捷报。
崇祯看完捷报,大喜过望,他把捷报递给当值太监道:“大声念给众爱卿听听!”
太监接过捷报,抑扬顿挫地念起来。群臣雅雀无声,静听捷报,都生怕漏听一字。陈知府所写捷报辞藻华丽,极富文采,但对于这班舞文弄墨的高手而言,大家更关心其内容,捷报大意如下:
陈振豪遵照朝廷既定“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指挥千总余翔抵御来犯之敌于黄土岗,率领新村一千五百军民,抵御十倍于己的张献忠万五大军,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消灭张献忠主力,歼敌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俘获流匪三百二十人,击毙匪首孙可望和艾能奇。张献忠带领少数残敌逃亡。同... -->>
捷报飞快入京,黄昏时分,递到兵部尚书杨嗣昌手里。
读完捷报,杨嗣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逐字逐句反复阅读几次,心里才踏实。
杨嗣昌在书房里踱步,自言自语,大败张献忠的,不是左良玉率领的朝廷的正规军,而是东双河镇一位刚刚挂名擢升为千总的余翔。不单如此,还受降刘国能,朝廷这些年,不知派出多少精兵良将,花费多少银钱都没有搞定的事情,居然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轻松搞定,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虽然陈知府在捷报中反复强调是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才取得胜利,但杨嗣昌可不是轻易好糊弄之人,千余人激战黄土岗与所谓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可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既然陈知府把功劳分一杯给自己,他也不推辞,只得笑纳。
他再细看捷报,眼光落在剿匪千总余翔名字上面,前些日子,他就听说这个余翔被莫名其妙地委任为挂名千总,不给钱,只给名分,他认为这是朝廷为了鼓励地方私人武装镇压流匪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现今看来,他疏忽了,联想到京城一茶难求,听说就是出自于这个余翔之手,并且从宫中打探到消息,崇祯皇帝对余翔其人甚为倚重,杨嗣昌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叹息怪自己没有对此事引起足够重视,如今,居然让陈振豪捡了个便宜,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让他白白得去,弄不好,他这个兵部尚书之位还得让贤给陈振豪。
再联想起近日崇祯皇帝每日下朝前都问前线战况,杨嗣昌心中一惊,感觉崇祯帝似乎已经得到前线大捷的消息。
左良玉让他很苦恼,他曾在崇祯帝面前力荐猛将左良玉任河南援剿总兵官。可最近河南监军太监卢九德弹劾左良玉狂傲不逊,不听调遣,不顾大局,按兵不动,致使刘国能漏逃,崇祯大怒,下令彻查,如果不是因为战事吃紧,怕引起军队哗变,皇上只怕早就要查办左良玉。左良玉让他很被动,令他在皇帝心中位置有所动摇,左良玉虽有将才,但其桀骜不逊,骄狂自大,得罪了甚多官场人士,如果能把余翔这位猛将收在自己帐下,为自己所用,就不怕官场上竞争对手的倾轧了。
杨嗣昌注意已定,提起笔,连夜拟出一道奏折,他要赶在所有人前面,将这位剿匪总兵归拢至自己阵营中来。
并且,当夜,他派出心腹朱人杰前往东双河镇,拉拢余翔。
崇祯急切想知道黄土岗战斗详情,每天都在盼望从河南方向的官方捷报,每天下朝前,他总是不忘问一句:“各位爱卿,剿匪前线可有捷报入京。”得到众臣否定的答复后,才散朝。他可不愿意直接挑明对余翔的关注,弄不好会惹得一帮迂腐大臣说他不务正业,关注一名无名小卒,更有甚者,还会给余翔带来灭顶之灾。
原来,两天前,一向沉稳的王承恩兴冲冲地跑来御书房,当他迈进御书房时,一个趔趄,差点被门槛绊倒,崇祯非常奇怪。
王承恩站脚未稳,嘴里便大呼:“万岁,大喜,大喜啊,余千总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崇祯半信半疑,封余翔为千总才不过两个月,且没给钱,给粮,给兵,只给挂了个名,就能有如此丰功伟绩,难道是误报?只是这王承恩有天大的胆,也不敢欺君。
看着崇祯狐疑的神情,王承恩拿出一片小丝绸,这是从飞鸽传书,上面写着“余翔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几个字,简单明了,是派往新村卧底的刘向忠传回的消息。
这信中没有详细说明余翔是如何战胜张献忠的,战果如何,从字面上的意思战果辉煌。这些都吊足了崇祯皇帝胃口,甚至令他到了饭食不香,睡觉难寝的地步。
这天,崇祯早早上朝,端坐龙椅,他有强烈地预感,捷报已经到了京城,满怀期待地看向杨嗣昌,捷报一般由他这个兵部尚书禀呈。
太监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杨嗣昌从武班出列,高呼:“臣,有事启奏!”
崇祯喜道:“杨爱卿,准奏!”
杨嗣昌从宽大的袖口里取出一封捷报,双手举过头顶道:“河南信阳府知府陈振豪指挥千总余翔,大败张献忠,受降刘国能,这是捷报文书。”
一听此言,整个朝堂,一片哗然,都觉不可思议。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可等到这份捷报,他强压住心中激动的心情,命太监呈上捷报。
崇祯看完捷报,大喜过望,他把捷报递给当值太监道:“大声念给众爱卿听听!”
太监接过捷报,抑扬顿挫地念起来。群臣雅雀无声,静听捷报,都生怕漏听一字。陈知府所写捷报辞藻华丽,极富文采,但对于这班舞文弄墨的高手而言,大家更关心其内容,捷报大意如下:
陈振豪遵照朝廷既定“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指挥千总余翔抵御来犯之敌于黄土岗,率领新村一千五百军民,抵御十倍于己的张献忠万五大军,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消灭张献忠主力,歼敌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俘获流匪三百二十人,击毙匪首孙可望和艾能奇。张献忠带领少数残敌逃亡。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