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英雄迟暮 (1/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一品侯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天启五年,十一月初一,就在大明北方诸省即将慢慢入冬的时候,建奴调集大军数万全力南下,觉华岛危急,大小凌河危急,宁远危急!
现在的李沐,正受朝廷调令,带着三万晋兵,两万多宣府兵,以及五千北云兵走在北赴辽东的路上。
朝廷下旨,让李沐带宣大镇官兵五万驰援宁远。这个圣旨李沐收到的时候,自己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要不是内阁首辅刘一燝是他的座师,对李沐还算是个熟悉人儿的话,估计他都要怀疑这圣旨是不是假的。
辽东危急不是假的,建奴军队的战斗力远胜于一般明军,在老建奴几个儿子的带领下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就算是李沐手下的锦州兵,现在也不太敢在大平原上和建奴骑兵对垒。毕竟人家也是会吸取教训的,如果依旧拿老战法去作战,难免刻舟求剑,小看强敌了。
但是这几处危急的地方,唯独这个宁远,在李沐看来是没有救的必要的,五万重兵守关外第一坚城,要是依旧能打败仗的话,那袁崇焕也不要再留在辽东巡抚的位置上丢人现眼了,赶紧回家抱孩子去吧。
不过圣旨就是圣旨,现在李沐还没有做叛臣的打算,也没有足够做叛臣的实力,还是老老实实的点了五万兵马,带着若菡一起北上。
原本李沐是不想让若菡和以往一样随军陪伴他的,盖因这次李沐要对付的,就是从小抚养若菡长大的家人。但是这小丫头执意要跟着,不论李沐怎么劝说,她都是一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的态度,李沐也只好让她跟着了。也许很多事情,只有勇敢面对一次,才能真正解开心结吧。
若菡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这是先天的血缘,她无法改变,也不能选择,面对和接受,才是找到两全之道的唯一办法。。。又或者,她自己也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两全之道。对于两个生死搏命的国家来说,她必须选其一而从之。
至少在现在的李大公子看来,此去宁远,估计也就是吆喝两句,撑个场子的。不过他选择把北云兵带上,自然还是对袁崇焕这小子有所防备。
这个世界最险恶者,莫过于人心。李沐在山东吃过一次亏,当然不能不长记性,袁崇焕能在山东叛乱之时,调集麾下军兵,不惜助叛军一臂之力也要干掉李沐的锦州军。此人为达目的,几乎不择手段,无论是帮谁,他都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对于这样伤敌伤己的队友,李沐还是敬而远之,多加防范的好。
大军从太原出发,经过真定和保定二镇,眼看着就要到京师了,李沐在马上收到了大小凌河堡和觉华岛失陷的消息。
觉华岛的位置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此岛悬于辽西海湾中,距宁远不过三十里,居东西海陆中逵,扼辽西水陆两津。更何况,岛上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常有御守重宁远,粮储重觉华的道理。再加上觉华岛也是辽东明军水师重要的驻地和港口之一。而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要津,袁崇焕以兵力不足,恐失宁远为由,从头到尾未发一兵一卒予以救援,坐视觉华岛陷落,数十万石军粮落入敌手。
按理来说,袁崇焕在原来的历史上,于宁远场下用大炮重伤努尔哈赤,随后努尔哈赤就因伤死于军中,宁锦大捷数次击退建奴(在真正的历史上,所谓宁锦大捷,其实只是击退,杀伤数一直不明。),甚至在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杀了袁崇焕之前,皇太极一直不敢南下进攻大明。这样一个在原来历史上被渲染成民族英雄的人物,现在怎么看起来完全不是这样呢?李沐心里纳罕着,莫不是因为这小子给满清示好示的多了,人家在历史里故意夸他一下?清朝人写的《明史》本就充满了政治色彩,所以这种正史到底有几分可靠确实也很值得怀疑。
李沐正准备在中军的总督移驾里休息一下时,突然听闻宣府兵一侧有鼓噪之声,不由得赶紧起身道:“三跃。”
>
大明天启五年,十一月初一,就在大明北方诸省即将慢慢入冬的时候,建奴调集大军数万全力南下,觉华岛危急,大小凌河危急,宁远危急!
现在的李沐,正受朝廷调令,带着三万晋兵,两万多宣府兵,以及五千北云兵走在北赴辽东的路上。
朝廷下旨,让李沐带宣大镇官兵五万驰援宁远。这个圣旨李沐收到的时候,自己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要不是内阁首辅刘一燝是他的座师,对李沐还算是个熟悉人儿的话,估计他都要怀疑这圣旨是不是假的。
辽东危急不是假的,建奴军队的战斗力远胜于一般明军,在老建奴几个儿子的带领下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就算是李沐手下的锦州兵,现在也不太敢在大平原上和建奴骑兵对垒。毕竟人家也是会吸取教训的,如果依旧拿老战法去作战,难免刻舟求剑,小看强敌了。
但是这几处危急的地方,唯独这个宁远,在李沐看来是没有救的必要的,五万重兵守关外第一坚城,要是依旧能打败仗的话,那袁崇焕也不要再留在辽东巡抚的位置上丢人现眼了,赶紧回家抱孩子去吧。
不过圣旨就是圣旨,现在李沐还没有做叛臣的打算,也没有足够做叛臣的实力,还是老老实实的点了五万兵马,带着若菡一起北上。
原本李沐是不想让若菡和以往一样随军陪伴他的,盖因这次李沐要对付的,就是从小抚养若菡长大的家人。但是这小丫头执意要跟着,不论李沐怎么劝说,她都是一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的态度,李沐也只好让她跟着了。也许很多事情,只有勇敢面对一次,才能真正解开心结吧。
若菡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这是先天的血缘,她无法改变,也不能选择,面对和接受,才是找到两全之道的唯一办法。。。又或者,她自己也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两全之道。对于两个生死搏命的国家来说,她必须选其一而从之。
至少在现在的李大公子看来,此去宁远,估计也就是吆喝两句,撑个场子的。不过他选择把北云兵带上,自然还是对袁崇焕这小子有所防备。
这个世界最险恶者,莫过于人心。李沐在山东吃过一次亏,当然不能不长记性,袁崇焕能在山东叛乱之时,调集麾下军兵,不惜助叛军一臂之力也要干掉李沐的锦州军。此人为达目的,几乎不择手段,无论是帮谁,他都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对于这样伤敌伤己的队友,李沐还是敬而远之,多加防范的好。
大军从太原出发,经过真定和保定二镇,眼看着就要到京师了,李沐在马上收到了大小凌河堡和觉华岛失陷的消息。
觉华岛的位置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此岛悬于辽西海湾中,距宁远不过三十里,居东西海陆中逵,扼辽西水陆两津。更何况,岛上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常有御守重宁远,粮储重觉华的道理。再加上觉华岛也是辽东明军水师重要的驻地和港口之一。而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要津,袁崇焕以兵力不足,恐失宁远为由,从头到尾未发一兵一卒予以救援,坐视觉华岛陷落,数十万石军粮落入敌手。
按理来说,袁崇焕在原来的历史上,于宁远场下用大炮重伤努尔哈赤,随后努尔哈赤就因伤死于军中,宁锦大捷数次击退建奴(在真正的历史上,所谓宁锦大捷,其实只是击退,杀伤数一直不明。),甚至在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杀了袁崇焕之前,皇太极一直不敢南下进攻大明。这样一个在原来历史上被渲染成民族英雄的人物,现在怎么看起来完全不是这样呢?李沐心里纳罕着,莫不是因为这小子给满清示好示的多了,人家在历史里故意夸他一下?清朝人写的《明史》本就充满了政治色彩,所以这种正史到底有几分可靠确实也很值得怀疑。
李沐正准备在中军的总督移驾里休息一下时,突然听闻宣府兵一侧有鼓噪之声,不由得赶紧起身道:“三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