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风起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孽畜怎么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我算听出来了,这两段都来自《论语》,说哪个对都是不对的,这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啊!”
旁边的岳飞则是心中更惊,要说谁最了解这三个熊孩子的水平,不是他们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三个员外,而恰恰就是他,因为他也不知道帮这三个熊孩子做了多少次作业了,当然,他也会得到一本书或一些吃食的回报,在他的记忆中,这三个熊孩子连个千字文都背不利索呢,别说把论语吃的这么通透了。
周同其实也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他读书其实更多是为了适应风气,为了适应官场,武力几乎天下无双的他心中也有一番报复,也希望可以和古人一样出将入相,但当兵在宋代最多出将,是不可能入相的,因此在包拯等友人的鼓励下,他刻苦读书,就是希望能以文入官,然后担任武职,这其实也是包拯等友人看透了宋代官场的结局,没办法,狄青为什么最后会被那么多文官猜忌致死,还不是没有一个功名护体嘛,如果狄青是进士出身,如同王韶,就算是开边夺地,那些文官也只敢在他生病将死的时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说一句杀人太多该有此报的屁话了。
周同并不为回答不来二小的问题而难堪,他反而好奇到底是谁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人必定是对儒学研究极为深刻的人,周同把目光射向了在一边嘴里不知道吃着什么的姜德。
姜德嘴里正吃着巧克力呢,含在嘴里慢慢的融化,这是姜德最喜欢的吃法,而且基本看不出他在做小动作...最少普通人看不出,但周同是什么人?武学大师啊,这姜德的小动作早就被周同发觉了。
周同咳嗽一声,说道“姜德,你对这两个问题如何看啊?”
姜德一听,连忙把巧克力吞咽了下去,站起来笑着说道“先生,小子来说不太合适吧?”
周同笑着摇摇头说道“学业上达者为师,我想你自己想到的问题,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
姜德苦笑了一下,王贵和汤怀则是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的把戏被周同看穿了。
门外的三个员外则是一起扶额说道“原来是姜小郎君,怪不得了。”
王明更是说道“昨日我就看到小郎君在教这三人读书,原来是在教这些。”
旁边的岳飞则是看向姜德,他没想到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姜德竟然如此了得,可以问出这样的问题,只是不知道姜德到底有没有答案。
姜德咳嗽了一下,顺便顺了一下自己的喉咙说道“也不瞒先生,这两个问题的确是小子在昨日和几位同学闲聊的时候说的,这第一个断句问题确实没有一个真正的解,除非把孔夫子复活,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断定这句话到底如何断,只能说是推断。包括小子接下来说的话,也都是推断。
小子认为,这句话的断句应该考虑孔子自己的思想,孔子为儒家创始之人,何为儒?人需也,孔子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皆为春秋战国之时的实用技能,孔子周游列国而独不辅周,何故?周苟无其力,诸侯亦不朝罢了,孔子明白辅助周天子是没用的,由此可见孔子虽然因为重周礼而有些迂腐,但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实际出发,另外我们再看孔子的平生,孔子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空谈者,他多次出仕,他的弟子如有若、冉有、子路也都出仕,孔子是有执政经验的,所以这句话一定是结合了他的一些执政经验,我们再看这句话,不管怎么断句,其主义都是在说如何来对待百姓,那么孔子是对百姓孤傲的人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因为孔子认为应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应该守自己身份的规矩,说不是是因为他却愿意教而无类,把当时极为宝贵的知识传授给所有愿意学习的人,这是因为孔子在古代有时代的局限性,春秋之时,尚有奴隶血祭这样的事情,但孔子已经认识到人最少应该有追求平等的机会,可他受到的教育又是告诉他人生而不平等,所以他的很多思想才会有些矛盾,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自己也说自己四十不惑了,他四十岁之前自己都还在疑惑呢!
我们了解了孔子的一些心路后,那么再看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孔子并不认为老百姓有多么的聪明,他认为百姓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在没有学习之前呢?他认为百姓是要守规则的,那么什么是百姓的规则?其实说白了就是听从上位者例如官员、士大夫的话,所以,小子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周同一边听一边摸着胡子不断点头,心中对姜德不止高看了一筹,却又听到姜德说道“其实...这句话还有个说法。”
还有?周同的胡子都差点被自己揪下来了,居然还有?
姜德点点头说道“这种说法是这样的,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为乱矣。受不若也,可从也,而不可及也。”
周同皱眉问道“此话出自何处?”
姜德回道“此乃我原来家中珍藏的楚简所记载,当今《论语》本就是汉代成书,和孔子之时相隔甚远,我更相信楚简的记载是更加贴近原句的,如此话为原句,那么一切都好说了,老百姓应该引导,而不应该强迫,这里的知是通折,《大戴礼记·劝学》篇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就写作锲而舍之,朽木不知。我们现在知道的这句话可能是当年秦末乱世之时有损而导致的。”
周同念了几遍,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如此啊,此句竟是这样解的,那另一句呢?”
姜德继续说道“语境不同罢了,而且孔子也是人,并不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要是他说的都是对的,何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呢?何来四十不惑呢”姜德用的话都是孔子的话,这使得周同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是对是错,只能点点头。
这孽畜怎么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我算听出来了,这两段都来自《论语》,说哪个对都是不对的,这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啊!”
旁边的岳飞则是心中更惊,要说谁最了解这三个熊孩子的水平,不是他们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三个员外,而恰恰就是他,因为他也不知道帮这三个熊孩子做了多少次作业了,当然,他也会得到一本书或一些吃食的回报,在他的记忆中,这三个熊孩子连个千字文都背不利索呢,别说把论语吃的这么通透了。
周同其实也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他读书其实更多是为了适应风气,为了适应官场,武力几乎天下无双的他心中也有一番报复,也希望可以和古人一样出将入相,但当兵在宋代最多出将,是不可能入相的,因此在包拯等友人的鼓励下,他刻苦读书,就是希望能以文入官,然后担任武职,这其实也是包拯等友人看透了宋代官场的结局,没办法,狄青为什么最后会被那么多文官猜忌致死,还不是没有一个功名护体嘛,如果狄青是进士出身,如同王韶,就算是开边夺地,那些文官也只敢在他生病将死的时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说一句杀人太多该有此报的屁话了。
周同并不为回答不来二小的问题而难堪,他反而好奇到底是谁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人必定是对儒学研究极为深刻的人,周同把目光射向了在一边嘴里不知道吃着什么的姜德。
姜德嘴里正吃着巧克力呢,含在嘴里慢慢的融化,这是姜德最喜欢的吃法,而且基本看不出他在做小动作...最少普通人看不出,但周同是什么人?武学大师啊,这姜德的小动作早就被周同发觉了。
周同咳嗽一声,说道“姜德,你对这两个问题如何看啊?”
姜德一听,连忙把巧克力吞咽了下去,站起来笑着说道“先生,小子来说不太合适吧?”
周同笑着摇摇头说道“学业上达者为师,我想你自己想到的问题,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
姜德苦笑了一下,王贵和汤怀则是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的把戏被周同看穿了。
门外的三个员外则是一起扶额说道“原来是姜小郎君,怪不得了。”
王明更是说道“昨日我就看到小郎君在教这三人读书,原来是在教这些。”
旁边的岳飞则是看向姜德,他没想到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姜德竟然如此了得,可以问出这样的问题,只是不知道姜德到底有没有答案。
姜德咳嗽了一下,顺便顺了一下自己的喉咙说道“也不瞒先生,这两个问题的确是小子在昨日和几位同学闲聊的时候说的,这第一个断句问题确实没有一个真正的解,除非把孔夫子复活,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断定这句话到底如何断,只能说是推断。包括小子接下来说的话,也都是推断。
小子认为,这句话的断句应该考虑孔子自己的思想,孔子为儒家创始之人,何为儒?人需也,孔子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皆为春秋战国之时的实用技能,孔子周游列国而独不辅周,何故?周苟无其力,诸侯亦不朝罢了,孔子明白辅助周天子是没用的,由此可见孔子虽然因为重周礼而有些迂腐,但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实际出发,另外我们再看孔子的平生,孔子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空谈者,他多次出仕,他的弟子如有若、冉有、子路也都出仕,孔子是有执政经验的,所以这句话一定是结合了他的一些执政经验,我们再看这句话,不管怎么断句,其主义都是在说如何来对待百姓,那么孔子是对百姓孤傲的人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因为孔子认为应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应该守自己身份的规矩,说不是是因为他却愿意教而无类,把当时极为宝贵的知识传授给所有愿意学习的人,这是因为孔子在古代有时代的局限性,春秋之时,尚有奴隶血祭这样的事情,但孔子已经认识到人最少应该有追求平等的机会,可他受到的教育又是告诉他人生而不平等,所以他的很多思想才会有些矛盾,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自己也说自己四十不惑了,他四十岁之前自己都还在疑惑呢!
我们了解了孔子的一些心路后,那么再看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孔子并不认为老百姓有多么的聪明,他认为百姓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在没有学习之前呢?他认为百姓是要守规则的,那么什么是百姓的规则?其实说白了就是听从上位者例如官员、士大夫的话,所以,小子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周同一边听一边摸着胡子不断点头,心中对姜德不止高看了一筹,却又听到姜德说道“其实...这句话还有个说法。”
还有?周同的胡子都差点被自己揪下来了,居然还有?
姜德点点头说道“这种说法是这样的,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为乱矣。受不若也,可从也,而不可及也。”
周同皱眉问道“此话出自何处?”
姜德回道“此乃我原来家中珍藏的楚简所记载,当今《论语》本就是汉代成书,和孔子之时相隔甚远,我更相信楚简的记载是更加贴近原句的,如此话为原句,那么一切都好说了,老百姓应该引导,而不应该强迫,这里的知是通折,《大戴礼记·劝学》篇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就写作锲而舍之,朽木不知。我们现在知道的这句话可能是当年秦末乱世之时有损而导致的。”
周同念了几遍,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如此啊,此句竟是这样解的,那另一句呢?”
姜德继续说道“语境不同罢了,而且孔子也是人,并不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要是他说的都是对的,何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呢?何来四十不惑呢”姜德用的话都是孔子的话,这使得周同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是对是错,只能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