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帝国雄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四十余辆BT-5和BT-7快速坦克分成四个纵队进入到华沙东区的主要街道时,6辆T-28,又一种“毛子的邪恶武器”,正远远地用它们的两用型76.2毫米火炮轰击德军据守的街巷和建筑。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全重30吨出头的大家伙只能算是中型坦克,但考虑到它们在1933年投产,并且配备一个主炮塔和两个独立的机枪塔,完全称得上是30年代初的陆上怪物,多年来也频频出现在苏俄军队的阅兵活动上,被看作是苏维埃装甲部队的中流砥柱。在那些场合,更引人注目的就只有50吨重、装备有三座独立炮塔的T-35,但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被誉为“红色仪仗兵”的T-35总共只生产了不足一百辆,而T-28的产量则达到了503辆,并作为一线装备参加了苏芬战争!
和同时代许多欧洲大城市一样,华沙的街道并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气息,反而各种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让人对文艺复兴时代充满了怀念。激烈厮杀的双发官兵可顾不上这些建筑有多么大的历史价值,德军士兵毫不犹豫地敲碎了窗户玻璃,用“铁拳”自上而下攻击驶过街道的苏军坦克,用MG-34猛烈扫射那些跟随坦克行动的苏军步兵,并时不时躲回到窗户下面以避开苏军士兵的枪弹。
受限于坦克火炮和机枪的射界,苏军坦克往往无法从平地上对楼层较高的目标实施攻击,一发发炮弹钻进大楼底部,却很难直接撼动这些体积宽厚的建筑物,反倒是被德军步兵干掉了不少,而退入城区作战的德军坦克,利用事先找好的优势地形进行机动作战。它们有时突然撞破仓库的围墙出现在苏军坦克纵队的侧后方,有时撞开建筑物的一面墙壁,隔着窗户向另一边的苏军坦克开火,亦或是躲在一堵低矮的厚墙后面,只将难以击中并摧毁的炮塔露在外面。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出现,交火的距离通常不超过300米,最近的竟然是从20米外开火,如此距离,德军三号和38t坦克口径较小的火炮得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穿甲能力,而苏军装甲部队和步兵们对于这样的作战方式缺乏准备,街道上很快出现了一辆又一辆苏军坦克残骸,那些跟随进攻部队挺进城区的装甲车情况更惨,德军士兵们喜欢从建筑物高处往下扔手榴弹,有时一枚就能够报销一辆四轮装甲车,而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则能够从街巷的一头瞬间打爆另一头的苏军装甲车!
巷战持续不到一个半小时,率先突入城区的苏军坦克集群狼狈不堪地掩护着步兵撤了回来,天黑之前,索性将华沙城内的顽固之地交给己方的航空兵——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苏军可是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将大批燃料和作战物资从后方运抵前线,所幸的是,这些大规模的行动并没有真正引起德军的警惕,而原本应当囤积在“东墙”一线的大批德军又因为巴尔干战事仓促南下,这才给了苏军可乘之机!
临近黄昏,在整个波兰中东部,除了华沙和奥尔什丁、凯尔采这三座规模较大的城市,公路和城镇再也看不到穿着灰色军服的德军官兵,取而代之的是士气高涨、神情亢奋的苏军将士在成群结队地向西行军,各种坦克、汽车和马车甚至拥塞了一些交通枢纽,而靠近边界一带,大批苏军工程兵正努力地抢修德军遗留下来的铁路设施——由于双方铁轨的规格存在明显差异,苏军甚至预先准备了一批能够使用德国铁路的火车头和车厢,只待跨越界河的临时铁路桥修建完成,它们便可以大幅提高军队的后勤供应能力!
天黑之后,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苏俄军队继续向德军固守的三座城市发动猛攻,到了晚上8时许,凯尔采易手,近2万名德军官兵向苏军投降,此时只剩下华沙和奥尔什丁还在苦苦挣扎。
4月1日晚上9时,一架绕过主要交战区域从希腊飞回本土的德军运输机降落在了柏林机场上,寒风中,年轻的帝国空军作战部长汉斯.罗根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尽管嗅不到硝烟气息,但整个柏林俨然已经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氛当中。整个城市自战争爆发以来第二次实行了灯火管制,前一次还要追溯到1939年,当时整个德国都在忐忑着西线盟军的举动,但直到德军成功打败波兰,实力雄厚的英法联军也没有发动进攻,然而这一次,形势可不再是虚惊一场了——从乌克兰西部机场起飞的苏俄轰炸机完全有能力飞到柏林并在这座千年之都投下炸弹!
汽车从机场驶往帝国总理府,一路上岗哨林立,整队的国防军士兵背着步枪来回巡逻,交通枢纽和重要建筑附近的空地上几乎都能够看到忙碌的高射炮兵和他们花样并不繁杂的防空武器。喧嚣的城市突然变得漆黑一片,那种死一般的寂静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反差。此时此刻,罗... -->>
当四十余辆BT-5和BT-7快速坦克分成四个纵队进入到华沙东区的主要街道时,6辆T-28,又一种“毛子的邪恶武器”,正远远地用它们的两用型76.2毫米火炮轰击德军据守的街巷和建筑。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全重30吨出头的大家伙只能算是中型坦克,但考虑到它们在1933年投产,并且配备一个主炮塔和两个独立的机枪塔,完全称得上是30年代初的陆上怪物,多年来也频频出现在苏俄军队的阅兵活动上,被看作是苏维埃装甲部队的中流砥柱。在那些场合,更引人注目的就只有50吨重、装备有三座独立炮塔的T-35,但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被誉为“红色仪仗兵”的T-35总共只生产了不足一百辆,而T-28的产量则达到了503辆,并作为一线装备参加了苏芬战争!
和同时代许多欧洲大城市一样,华沙的街道并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气息,反而各种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让人对文艺复兴时代充满了怀念。激烈厮杀的双发官兵可顾不上这些建筑有多么大的历史价值,德军士兵毫不犹豫地敲碎了窗户玻璃,用“铁拳”自上而下攻击驶过街道的苏军坦克,用MG-34猛烈扫射那些跟随坦克行动的苏军步兵,并时不时躲回到窗户下面以避开苏军士兵的枪弹。
受限于坦克火炮和机枪的射界,苏军坦克往往无法从平地上对楼层较高的目标实施攻击,一发发炮弹钻进大楼底部,却很难直接撼动这些体积宽厚的建筑物,反倒是被德军步兵干掉了不少,而退入城区作战的德军坦克,利用事先找好的优势地形进行机动作战。它们有时突然撞破仓库的围墙出现在苏军坦克纵队的侧后方,有时撞开建筑物的一面墙壁,隔着窗户向另一边的苏军坦克开火,亦或是躲在一堵低矮的厚墙后面,只将难以击中并摧毁的炮塔露在外面。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出现,交火的距离通常不超过300米,最近的竟然是从20米外开火,如此距离,德军三号和38t坦克口径较小的火炮得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穿甲能力,而苏军装甲部队和步兵们对于这样的作战方式缺乏准备,街道上很快出现了一辆又一辆苏军坦克残骸,那些跟随进攻部队挺进城区的装甲车情况更惨,德军士兵们喜欢从建筑物高处往下扔手榴弹,有时一枚就能够报销一辆四轮装甲车,而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则能够从街巷的一头瞬间打爆另一头的苏军装甲车!
巷战持续不到一个半小时,率先突入城区的苏军坦克集群狼狈不堪地掩护着步兵撤了回来,天黑之前,索性将华沙城内的顽固之地交给己方的航空兵——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苏军可是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将大批燃料和作战物资从后方运抵前线,所幸的是,这些大规模的行动并没有真正引起德军的警惕,而原本应当囤积在“东墙”一线的大批德军又因为巴尔干战事仓促南下,这才给了苏军可乘之机!
临近黄昏,在整个波兰中东部,除了华沙和奥尔什丁、凯尔采这三座规模较大的城市,公路和城镇再也看不到穿着灰色军服的德军官兵,取而代之的是士气高涨、神情亢奋的苏军将士在成群结队地向西行军,各种坦克、汽车和马车甚至拥塞了一些交通枢纽,而靠近边界一带,大批苏军工程兵正努力地抢修德军遗留下来的铁路设施——由于双方铁轨的规格存在明显差异,苏军甚至预先准备了一批能够使用德国铁路的火车头和车厢,只待跨越界河的临时铁路桥修建完成,它们便可以大幅提高军队的后勤供应能力!
天黑之后,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苏俄军队继续向德军固守的三座城市发动猛攻,到了晚上8时许,凯尔采易手,近2万名德军官兵向苏军投降,此时只剩下华沙和奥尔什丁还在苦苦挣扎。
4月1日晚上9时,一架绕过主要交战区域从希腊飞回本土的德军运输机降落在了柏林机场上,寒风中,年轻的帝国空军作战部长汉斯.罗根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尽管嗅不到硝烟气息,但整个柏林俨然已经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氛当中。整个城市自战争爆发以来第二次实行了灯火管制,前一次还要追溯到1939年,当时整个德国都在忐忑着西线盟军的举动,但直到德军成功打败波兰,实力雄厚的英法联军也没有发动进攻,然而这一次,形势可不再是虚惊一场了——从乌克兰西部机场起飞的苏俄轰炸机完全有能力飞到柏林并在这座千年之都投下炸弹!
汽车从机场驶往帝国总理府,一路上岗哨林立,整队的国防军士兵背着步枪来回巡逻,交通枢纽和重要建筑附近的空地上几乎都能够看到忙碌的高射炮兵和他们花样并不繁杂的防空武器。喧嚣的城市突然变得漆黑一片,那种死一般的寂静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反差。此时此刻,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