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机场,长期部署了近五百架战机。此外,双方都在港口附近设置了大量防空阵地。比如,威廉港附近的就有十二处防空阵地,总共部署了上千门高射炮。
事实上,问题就在制空权上。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空军将领才发现,在他们手里,没有多少能够从西欧机场起飞去轰炸英国本土的飞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战术空军。
大战爆发时,帝国空军大概有四千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二千八百架,其中八百架是战斗机,剩下的两千架中,一千二百架是单发轰炸机,四百架是双发轰炸机,还有一些远程巡逻机。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空军没有一架四发轰炸机。
事实上,帝国空军的主要职责除了本土防空之外,就是为帝国陆军提供支援,即以战术轰炸为主。
显然,攻打英国本土,战术空军远远不够。
虽然在打败了法国之后,帝国空军获得了法国北部地区的机场,但是在法国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场。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最容易遭到攻击,法国根本没有在巴黎以北地区建设多少机场。
当时,在离伦敦四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只有八座大型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只能部署大约一千架作战飞机。主要就是,帝国空军的单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四百公里左右。即便把半径扩大到八百公里,也就是双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总共也只有二十一座大型机场。如果把轰炸目标定为比较靠北的伯明翰、或者是更北面的利物浦与利兹(这些城市都是英国的工业中心),那么几乎所有德军的轰炸机都没有足够的航程。
事实上,这还没有考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主要是,当时帝国空军还没有完整的护航战术,甚至没有人认为,应该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大。
以bf-109e为例,其作战半径仅有可怜的三百五十公里,即便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机场起飞,在到达伦敦上空之后,也只能停留不到十分钟。如果要飞往英国北面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推迟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
当然,在已经向英国宣战的情况下,德军不可能无所作为。
七月七日,帝国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大约三百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伦敦东南的工业区。
这次轰炸行动并不成功,德军至少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
主要就是,德军没有安排护航战斗机。准确的说,伴随轰炸机活动的战斗机在到达英吉利海峡上空之后就返航了。
当时,德军认为英军来不及组织防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判断。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英国就研制出了雷达,而且早于中**队开始装备雷达。在法国战败之前,英国已经在本土东南与南部地区建成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网,德军机群还没有进入英吉利海峡就被发现了。结果就是,德军机群还没到达伦敦上空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英国防空战斗机。
这次轰炸,也加深了英国人对战争的恐惧。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将登陆英国本土。比如,从七月十日开始,英国当局就号召民众自发武装起来,在各城镇都组建了民兵部队,一些沿海城镇甚至组织武装平民在海滩上巡逻。对战争的恐惧,还使得英国民众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因为在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毒气等化学武器,即便实战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给交战双方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结果就是英国民众疯狂购买防毒面具,一些有钱人甚至委托亲朋去美国采购防毒面具。当时,一副美军在一战中使用过的、战后做为过剩物资处理的防毒面具能在英国卖到十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英镑还没有与黄金脱钩,十英镑相当于七两多黄金的市制了。
这种对对战争的恐惧,也影响到了英国高层。
一时之间,英国从上到下都处于恐慌之中,甚至变得极为悲观,在一些港口,英国人开始不顾一切的挤上前往美国的船只,似乎认为英国即将沦陷,只有逃到美国,才能避免遭到战火荼毒。
英国还有希望吗?
机场,长期部署了近五百架战机。此外,双方都在港口附近设置了大量防空阵地。比如,威廉港附近的就有十二处防空阵地,总共部署了上千门高射炮。
事实上,问题就在制空权上。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空军将领才发现,在他们手里,没有多少能够从西欧机场起飞去轰炸英国本土的飞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战术空军。
大战爆发时,帝国空军大概有四千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二千八百架,其中八百架是战斗机,剩下的两千架中,一千二百架是单发轰炸机,四百架是双发轰炸机,还有一些远程巡逻机。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空军没有一架四发轰炸机。
事实上,帝国空军的主要职责除了本土防空之外,就是为帝国陆军提供支援,即以战术轰炸为主。
显然,攻打英国本土,战术空军远远不够。
虽然在打败了法国之后,帝国空军获得了法国北部地区的机场,但是在法国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场。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最容易遭到攻击,法国根本没有在巴黎以北地区建设多少机场。
当时,在离伦敦四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只有八座大型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只能部署大约一千架作战飞机。主要就是,帝国空军的单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四百公里左右。即便把半径扩大到八百公里,也就是双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总共也只有二十一座大型机场。如果把轰炸目标定为比较靠北的伯明翰、或者是更北面的利物浦与利兹(这些城市都是英国的工业中心),那么几乎所有德军的轰炸机都没有足够的航程。
事实上,这还没有考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主要是,当时帝国空军还没有完整的护航战术,甚至没有人认为,应该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大。
以bf-109e为例,其作战半径仅有可怜的三百五十公里,即便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机场起飞,在到达伦敦上空之后,也只能停留不到十分钟。如果要飞往英国北面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推迟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
当然,在已经向英国宣战的情况下,德军不可能无所作为。
七月七日,帝国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大约三百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伦敦东南的工业区。
这次轰炸行动并不成功,德军至少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
主要就是,德军没有安排护航战斗机。准确的说,伴随轰炸机活动的战斗机在到达英吉利海峡上空之后就返航了。
当时,德军认为英军来不及组织防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判断。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英国就研制出了雷达,而且早于中**队开始装备雷达。在法国战败之前,英国已经在本土东南与南部地区建成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网,德军机群还没有进入英吉利海峡就被发现了。结果就是,德军机群还没到达伦敦上空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英国防空战斗机。
这次轰炸,也加深了英国人对战争的恐惧。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将登陆英国本土。比如,从七月十日开始,英国当局就号召民众自发武装起来,在各城镇都组建了民兵部队,一些沿海城镇甚至组织武装平民在海滩上巡逻。对战争的恐惧,还使得英国民众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因为在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毒气等化学武器,即便实战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给交战双方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结果就是英国民众疯狂购买防毒面具,一些有钱人甚至委托亲朋去美国采购防毒面具。当时,一副美军在一战中使用过的、战后做为过剩物资处理的防毒面具能在英国卖到十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英镑还没有与黄金脱钩,十英镑相当于七两多黄金的市制了。
这种对对战争的恐惧,也影响到了英国高层。
一时之间,英国从上到下都处于恐慌之中,甚至变得极为悲观,在一些港口,英国人开始不顾一切的挤上前往美国的船只,似乎认为英国即将沦陷,只有逃到美国,才能避免遭到战火荼毒。
英国还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