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天下枭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阔的草野,数十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发出清脆的鸣叫,远处是巍巍大斤山,黑黝黝的山体俨如巨龙一般横亘在草原,山脚下森林茂盛,狭长的森林延绵千里。!。
这里是榆林郡以北的草原,向东数十里便是定襄郡,这里依然是大隋的领土,可事实,生活在这一带的几乎都是突厥牧民,当年隋王朝曾经在这里安置落难的启民部,随着启民部渐渐强大北归,但依然有一小部分突厥人留在这一带放牧为生。
辽阔的草原分布着一座座的突厥穹帐,这时,一队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约两百余人,人人配双马,势如奔雷,穹帐前的突厥女人慌忙把孩子拉进帐中,几名壮实突厥男子从帐中走出。
他们并不慌张,隋军巡逻队经常从他们帐前经过,他们也习以为常。
“是丰州的巡逻骑兵。”
一名突厥男子凝视半晌道:“我看见了他们的赤鹰旗。”
自从五座城池在去年陆续修好后,来自丰州的隋军骑++兵巡哨便常常出现这边草原,他们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已经渐渐取代了原来的榆林郡边军。
话音刚落,隋军骑兵队便疾奔而至,飘扬的赤旗绣着黑sè的苍鹰,这是一队隋军斥候队,他们奉命来寻找一批汉民的踪影,
隋军骑兵勒住了战马,为首校尉拱拱手,用突厥语道:“向你们打听一件事,这两天有没有大批汉民北的消息?”
几名突厥男子对望一眼。皆摇摇头,“几个月前有,但最近没有。”
其中一名突厥男子道:“将军去东面的原阳镇问问,或许会有消息,一般汉民北。都要经过那里。”
“多谢了!”骑兵校尉回头一挥手。率领骑兵向东疾奔而去。
这两年由于中原持续动乱。尤其涿郡魏刀儿的造反声势浩大,大量民众纷纷逃进突厥躲避战乱,他们中有不少工匠,给突厥带去了先进制造兵甲技术和炼铁技术,而且走私猖獗,生铁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流入突厥。
原本隋军占据绝对优势的弓箭已经和突厥没有区别,只是因为突厥生铁量不足而使盔甲方面略逊于隋军外,其他装备并不比隋军差,而且突厥人骑马技术更高。弥补了盔甲不足,这样便使得突厥rì益强大。
突厥统治者深刻感受到了隋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不仅主动接纳并安抚逃民。!。同时也派官员去隋境鼓动隋民北迁,但从去年开始,丰州也派官员去中原宣传,接纳逃民。开始和突厥竞争,两地对逃民的争夺rì益白热化。
几天前,驻扎在榆林郡的丰州军得到情报,有一批隋民北逃,榆林守将杨家臣便派出一支斥候队前去寻找这批逃民,并准备将他们劝去河套。
隋军骑兵一路奔驰,次rì午抵达了原阳镇,原阳镇位于金河南岸,是大隋最北面的一个小镇,从原阳镇再向北百余里,便是大斤山,大斤山北面虽然名义还是大隋的领土,但实际是突厥的控制地了,隋军必须要在逃民翻越大斤山之前将他们拦截住。
这支斥候队的校尉叫做武致远,是一名从军十年的老兵,积功升为校尉,经验十分丰富,他没有命令军队进镇,只派两名手下进镇打探消息。
片刻,两名手下纵马飞奔而回,激动地禀报道:“校尉,有消息,昨天晚一批逃民北,约两千余人。”
“没有骑马?”武致远连忙问道。
“一部分骑马,一部分步行,但听说可能有突厥士兵在北面接应。”
武致远心中迅速估算一下时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夜,如果这批逃民不休息,那么很可能已经翻越了大斤山,但如果他们中的老弱妇孺途中休息,那么就还来得及。
“走!”
武致远一声令下,二百骑兵向北方疾驰而去。
........
翻越大斤山的道路颇多,但最近的一条路叫做白道,是一处地势险要的隘口,汉朝时曾在这里筑城防御,但随着南北朝的动荡,所筑城池已经荒废,而且北方胡人也能从数百里外的东面绕过大斤山南下,白道筑城的战略意义已经不大。
黄昏时分,在白道以南约十余里处,大群隋民正扶老携幼艰难地向北进行,约两千余人,这是来自谷郡和涿郡的逃民,由于魏刀儿之乱使他们在家乡难以生存,便有消息说,逃去突厥的民众都过得不错,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种,几乎没有税赋,也没有战争,这些传言极具煽动xìng,几个县的民众便结伴前去突厥谋生。
两千余人,一半人骑马,一半人步行,行军速度并不快,数百名突厥士兵护送他们前行,但突厥士兵态度粗暴,对动作迟缓者轻则斥骂,重则用皮鞭抽打,... -->>
辽阔的草野,数十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发出清脆的鸣叫,远处是巍巍大斤山,黑黝黝的山体俨如巨龙一般横亘在草原,山脚下森林茂盛,狭长的森林延绵千里。!。
这里是榆林郡以北的草原,向东数十里便是定襄郡,这里依然是大隋的领土,可事实,生活在这一带的几乎都是突厥牧民,当年隋王朝曾经在这里安置落难的启民部,随着启民部渐渐强大北归,但依然有一小部分突厥人留在这一带放牧为生。
辽阔的草原分布着一座座的突厥穹帐,这时,一队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约两百余人,人人配双马,势如奔雷,穹帐前的突厥女人慌忙把孩子拉进帐中,几名壮实突厥男子从帐中走出。
他们并不慌张,隋军巡逻队经常从他们帐前经过,他们也习以为常。
“是丰州的巡逻骑兵。”
一名突厥男子凝视半晌道:“我看见了他们的赤鹰旗。”
自从五座城池在去年陆续修好后,来自丰州的隋军骑++兵巡哨便常常出现这边草原,他们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已经渐渐取代了原来的榆林郡边军。
话音刚落,隋军骑兵队便疾奔而至,飘扬的赤旗绣着黑sè的苍鹰,这是一队隋军斥候队,他们奉命来寻找一批汉民的踪影,
隋军骑兵勒住了战马,为首校尉拱拱手,用突厥语道:“向你们打听一件事,这两天有没有大批汉民北的消息?”
几名突厥男子对望一眼。皆摇摇头,“几个月前有,但最近没有。”
其中一名突厥男子道:“将军去东面的原阳镇问问,或许会有消息,一般汉民北。都要经过那里。”
“多谢了!”骑兵校尉回头一挥手。率领骑兵向东疾奔而去。
这两年由于中原持续动乱。尤其涿郡魏刀儿的造反声势浩大,大量民众纷纷逃进突厥躲避战乱,他们中有不少工匠,给突厥带去了先进制造兵甲技术和炼铁技术,而且走私猖獗,生铁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流入突厥。
原本隋军占据绝对优势的弓箭已经和突厥没有区别,只是因为突厥生铁量不足而使盔甲方面略逊于隋军外,其他装备并不比隋军差,而且突厥人骑马技术更高。弥补了盔甲不足,这样便使得突厥rì益强大。
突厥统治者深刻感受到了隋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不仅主动接纳并安抚逃民。!。同时也派官员去隋境鼓动隋民北迁,但从去年开始,丰州也派官员去中原宣传,接纳逃民。开始和突厥竞争,两地对逃民的争夺rì益白热化。
几天前,驻扎在榆林郡的丰州军得到情报,有一批隋民北逃,榆林守将杨家臣便派出一支斥候队前去寻找这批逃民,并准备将他们劝去河套。
隋军骑兵一路奔驰,次rì午抵达了原阳镇,原阳镇位于金河南岸,是大隋最北面的一个小镇,从原阳镇再向北百余里,便是大斤山,大斤山北面虽然名义还是大隋的领土,但实际是突厥的控制地了,隋军必须要在逃民翻越大斤山之前将他们拦截住。
这支斥候队的校尉叫做武致远,是一名从军十年的老兵,积功升为校尉,经验十分丰富,他没有命令军队进镇,只派两名手下进镇打探消息。
片刻,两名手下纵马飞奔而回,激动地禀报道:“校尉,有消息,昨天晚一批逃民北,约两千余人。”
“没有骑马?”武致远连忙问道。
“一部分骑马,一部分步行,但听说可能有突厥士兵在北面接应。”
武致远心中迅速估算一下时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夜,如果这批逃民不休息,那么很可能已经翻越了大斤山,但如果他们中的老弱妇孺途中休息,那么就还来得及。
“走!”
武致远一声令下,二百骑兵向北方疾驰而去。
........
翻越大斤山的道路颇多,但最近的一条路叫做白道,是一处地势险要的隘口,汉朝时曾在这里筑城防御,但随着南北朝的动荡,所筑城池已经荒废,而且北方胡人也能从数百里外的东面绕过大斤山南下,白道筑城的战略意义已经不大。
黄昏时分,在白道以南约十余里处,大群隋民正扶老携幼艰难地向北进行,约两千余人,这是来自谷郡和涿郡的逃民,由于魏刀儿之乱使他们在家乡难以生存,便有消息说,逃去突厥的民众都过得不错,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种,几乎没有税赋,也没有战争,这些传言极具煽动xìng,几个县的民众便结伴前去突厥谋生。
两千余人,一半人骑马,一半人步行,行军速度并不快,数百名突厥士兵护送他们前行,但突厥士兵态度粗暴,对动作迟缓者轻则斥骂,重则用皮鞭抽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