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抗日之雪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零二章:中央视察(终)
接下来几天在韩云华的陪同下中央工作组一行人视察了归绥的各大商铺票号,让主席等人对于内军区辖区内的经济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主席等人又对防区内的农业生产业极为关心,相对于手工业来说,此时最重要的还是农业,战乱年代的粮食那是堪比黄金的存在,有时候你手拿黄金也不一定能买的上粮食。
塞北的粮食生产状况确实不大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塞北的土质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天气又极其干旱,再加上战乱不断灾害频繁,所以今年塞北大草原上的牛羊生产还算不错,但是粮食生产却要比往年差上不少。幸好韩云华在开春的时候韩云华就指示负责农业规划的干部,让他明确指示各县乡的干部一定要盯好,今年内军区的防区内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玉米、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所以尽管大旱之年,但是收获的粮食还是勉强够填饱肚子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全部是粗粮,吃起来口味很差。
但是反过来想想也就好了,这个年代还讲究什么口味,有吃的就算不错了。不过塞北的农业生产的现状还是让很让人担心的,毕竟内军区四十来万部队都是要吃要喝的,要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持续不断的提供给养的话,单单靠缴获是很难养得活如此庞大的一支部队,更难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韩云华对此一点也不担心,他很清楚制约内军区发展的并不是农业生产而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至于粮食生产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是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绝产绝收,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了,至于部队的给养反正三两年之内是不愁的。
倒是韩云华很担心整个八路军所有的根据地此时的状况,他对于今后两到三年内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就在1941边区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也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形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就包括调整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边区经济、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措施。
这些措施固然有所缓减边区政府以及整个和八路军的困难,但是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由于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所以严重挫伤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出现了人民群众大肆咒骂领导人的事件。
那是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征粮问题。外面,天正下着雷阵雨。突然,随着一声雷响,雷电击中了会场礼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另有7人受伤。此外,一个农民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也被雷击而死。这个农民便借此发泄不满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保卫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就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并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知道后,急忙制止并要求放人,认为农民不满肯定另有原因,应该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是,由于向农民征收的公粮过重,再加上连年天灾,农业收成不好,农民负担难以承受,心中自然产生不满。
而后,毛主席又了解到,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虽然只有140多万人,却驻扎着大量的党政军学人员,再加上边区地瘠民贫,自然灾害频发,粮食问题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1940年以后,由于外援断绝,边区政府已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粮,只能全部依靠向当地农民征粮。这使农民的公粮负担迅速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 1940年的9万担(每担100斤)。尽管如此,到1941年3月,部分地区就已出现断粮现象。为了保证1942年的粮食供应和归还1941年的借粮,中共中央与边区政府经过再三研究,决定1941年征粮20万担,比1940年翻了一倍多。这使广大群众深感负担过重,普遍出现不满情绪。所以才会提出现在看来几位有必要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现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已经表现出这种不好的苗头了,所以韩云华认为有必要向中央建议一下,不然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想想也是,在41年之后的两三年间八路军各部队都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物资生产上,精力的分散也让日子同样不好过的人有了喘息的时机。
要是党中央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话,早点想办法解决,到时候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动。
今天已经是中央工作组进驻内军区第七天了,这一个星期以来党中央经过多方位的视察于走访,对于内军区各方面都极为满意,也从综合层面了解了内军区的实力,在主席等人看来,内军区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八路军。中央直属的这支部队已经完全成长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现在内军区要部队有部队、要地盘有地盘、要物资有物资、要装备有装备。完全是一个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型王国,比八路军分散四面的处境要强得多。
不过党中央也是有一些担心的,这种担心在视察完包头兵工厂和各部队的驻地后显得更加突出,韩云华本人在内军区的威信实在太高了,尤其是在那些族战士以及刚刚转正收编来的伪军当中显得尤为明显,在这些人眼里除了韩云华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党中央毛主席,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在内军区是丝毫不加掩饰的,就连左权和沈玉泉都不得不承认,只要是韩云华的命令,就算是他们所有人都反对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哪怕是韩云华不在了内军区,只要他遥控指挥,整个军区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主席等人也明白,韩云华就是内军区的魂,失去了魂的内军区肯定不是真正的内军区了,因此见识到了韩云华崇高的个人威望后,之前想到的诸多措施都不得不改变了。主席等人心里也是着急啊,韩云华本人对于整个内军区确实重要,但是这也为党指挥枪的宗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只要韩云华起个什么歪念头那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主席等人认为有必要和韩云华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了,因为中央不能冒这个险。
距离党中央返回延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韩云华也知道主席和他最终谈话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很清楚这段时间整个内军区表现的有多么惹眼,中央是绝对不会任由内军区这样发展下去,这样发展下去就不是培养部队而是在铸就军阀了。
9月27日晚,今天整个白天都是在视察部队,尤其是刚刚从前线返回来的机械化旅给主席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机械化旅的士兵们看向韩云华那种崇拜和狂热,让中央工作组的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韩云华个人的能量,同时也为前一段时间延安那种不利于韩云华的言论是多么的愚蠢和危险,真要是逼得韩云华有什么想法,那么那些人可真是党的罪人。也幸好韩云华是一个真正的人,每一次都很痛快的执行了党中央的决定,要是换了一个心思重的人,那可就麻烦了。
吃完晚饭,主席便... -->>
第四百零二章:中央视察(终)
接下来几天在韩云华的陪同下中央工作组一行人视察了归绥的各大商铺票号,让主席等人对于内军区辖区内的经济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主席等人又对防区内的农业生产业极为关心,相对于手工业来说,此时最重要的还是农业,战乱年代的粮食那是堪比黄金的存在,有时候你手拿黄金也不一定能买的上粮食。
塞北的粮食生产状况确实不大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塞北的土质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天气又极其干旱,再加上战乱不断灾害频繁,所以今年塞北大草原上的牛羊生产还算不错,但是粮食生产却要比往年差上不少。幸好韩云华在开春的时候韩云华就指示负责农业规划的干部,让他明确指示各县乡的干部一定要盯好,今年内军区的防区内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玉米、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所以尽管大旱之年,但是收获的粮食还是勉强够填饱肚子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全部是粗粮,吃起来口味很差。
但是反过来想想也就好了,这个年代还讲究什么口味,有吃的就算不错了。不过塞北的农业生产的现状还是让很让人担心的,毕竟内军区四十来万部队都是要吃要喝的,要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持续不断的提供给养的话,单单靠缴获是很难养得活如此庞大的一支部队,更难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韩云华对此一点也不担心,他很清楚制约内军区发展的并不是农业生产而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至于粮食生产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是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绝产绝收,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了,至于部队的给养反正三两年之内是不愁的。
倒是韩云华很担心整个八路军所有的根据地此时的状况,他对于今后两到三年内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就在1941边区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也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形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就包括调整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边区经济、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措施。
这些措施固然有所缓减边区政府以及整个和八路军的困难,但是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由于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所以严重挫伤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出现了人民群众大肆咒骂领导人的事件。
那是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征粮问题。外面,天正下着雷阵雨。突然,随着一声雷响,雷电击中了会场礼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另有7人受伤。此外,一个农民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也被雷击而死。这个农民便借此发泄不满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保卫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就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并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知道后,急忙制止并要求放人,认为农民不满肯定另有原因,应该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是,由于向农民征收的公粮过重,再加上连年天灾,农业收成不好,农民负担难以承受,心中自然产生不满。
而后,毛主席又了解到,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虽然只有140多万人,却驻扎着大量的党政军学人员,再加上边区地瘠民贫,自然灾害频发,粮食问题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1940年以后,由于外援断绝,边区政府已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粮,只能全部依靠向当地农民征粮。这使农民的公粮负担迅速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 1940年的9万担(每担100斤)。尽管如此,到1941年3月,部分地区就已出现断粮现象。为了保证1942年的粮食供应和归还1941年的借粮,中共中央与边区政府经过再三研究,决定1941年征粮20万担,比1940年翻了一倍多。这使广大群众深感负担过重,普遍出现不满情绪。所以才会提出现在看来几位有必要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现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已经表现出这种不好的苗头了,所以韩云华认为有必要向中央建议一下,不然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想想也是,在41年之后的两三年间八路军各部队都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物资生产上,精力的分散也让日子同样不好过的人有了喘息的时机。
要是党中央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话,早点想办法解决,到时候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动。
今天已经是中央工作组进驻内军区第七天了,这一个星期以来党中央经过多方位的视察于走访,对于内军区各方面都极为满意,也从综合层面了解了内军区的实力,在主席等人看来,内军区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八路军。中央直属的这支部队已经完全成长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现在内军区要部队有部队、要地盘有地盘、要物资有物资、要装备有装备。完全是一个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型王国,比八路军分散四面的处境要强得多。
不过党中央也是有一些担心的,这种担心在视察完包头兵工厂和各部队的驻地后显得更加突出,韩云华本人在内军区的威信实在太高了,尤其是在那些族战士以及刚刚转正收编来的伪军当中显得尤为明显,在这些人眼里除了韩云华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党中央毛主席,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在内军区是丝毫不加掩饰的,就连左权和沈玉泉都不得不承认,只要是韩云华的命令,就算是他们所有人都反对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哪怕是韩云华不在了内军区,只要他遥控指挥,整个军区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主席等人也明白,韩云华就是内军区的魂,失去了魂的内军区肯定不是真正的内军区了,因此见识到了韩云华崇高的个人威望后,之前想到的诸多措施都不得不改变了。主席等人心里也是着急啊,韩云华本人对于整个内军区确实重要,但是这也为党指挥枪的宗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只要韩云华起个什么歪念头那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主席等人认为有必要和韩云华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了,因为中央不能冒这个险。
距离党中央返回延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韩云华也知道主席和他最终谈话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很清楚这段时间整个内军区表现的有多么惹眼,中央是绝对不会任由内军区这样发展下去,这样发展下去就不是培养部队而是在铸就军阀了。
9月27日晚,今天整个白天都是在视察部队,尤其是刚刚从前线返回来的机械化旅给主席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机械化旅的士兵们看向韩云华那种崇拜和狂热,让中央工作组的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韩云华个人的能量,同时也为前一段时间延安那种不利于韩云华的言论是多么的愚蠢和危险,真要是逼得韩云华有什么想法,那么那些人可真是党的罪人。也幸好韩云华是一个真正的人,每一次都很痛快的执行了党中央的决定,要是换了一个心思重的人,那可就麻烦了。
吃完晚饭,主席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