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大汉东皇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4贾诩释疑
蓝天、白云,与黄河碧清流水合景,天地共一色。
抬头远望,是点缀绿色的连绵高山;低头俯视,是一捧膨松黄土。
酉时末{19点},橙红色的太阳挂在远处山间,散发着最后余晖。
这就是两千年前的金城景色。
被朝廷辟为冀令的贾诩,正在收拾自己包裹行囊。只等明天与阎忠、刘杲告别,贾诩就去汉阳郡冀城赴任。
贾诩曾被举荐为孝廉,按照正常程序,其在雒阳经过考察,便会下放郡国某县做县尉,三年之后,若是政绩尚可,就可立即提升为县令。由于贾诩在考察期间,病假告退,本该下放为县尉,锻炼能力这道程序,也就戛然而止。
这次望垣大捷,贾诩作为刘杲主薄,也分得不少功绩。因此,朝廷就跳过县尉这道程序,直接以贾诩为冀城县令。这算是对贾诩的封赏。
后世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刘杲自然眼热,想把他纳为谋臣。只是,比起充当刘杲谋臣,冀城县令,显然对贾诩的吸引力更大。
一县之令,虽然不如刘杲的“长水校尉”威风,但是其前途也是无比光明。若是贾诩能力出众,在县令任上待上两三年,便有希望擢升为太守、刺史、议郎等。那样一来,贾诩的未来,就可与刘杲比肩。
既然有大好前途,贾诩,凭什么要追随刘杲?
想通此节,刘杲退而求其次,努力与贾诩交好,希望当自己掌握大权时,贾诩能够来投。有时,刘杲也起过强行辟用贾诩的心思,但是考虑到贾诩超高的智力、谋略,刘杲还是果断掐灭这个念头。
一旦强行辟用失败,惹恼了贾诩。那随后而来的报复……刘杲一想起这,就是不寒而栗。
前面说过,刘杲信奉:即便不成朋友,也不要多一个敌人。坚持“宁肯无功,不肯有过”思维的刘杲,才不会冒险强行辟用贾诩!
贾诩正在整理书简,看看有哪些务必带去冀城时,刘杲跨门而入。
两人寒酸一会,刘杲道明来意:“文和,我有一事不解。我先前设想的屯田之策,若是能行,不但能缩减军费支出,减少朝廷负担,更能安稳边疆众羌。我奏章上,详详细细列出数十种益处,并提出可行之策……可为何被朝廷轻易打回,并强制我解散羌奴?”
贾诩犹豫很久,直至想到刘杲这段时间帮他不少,才下定决心帮助刘杲解惑。
贾诩接过刘杲奏章原稿,稍稍观察一番,道:“我虽不知朝廷诸公心思,但是若我为诸公,也定将此奏章打回!”
“原因有二。第一,即便伯兴能保证这些羌奴永不反叛,可是诸公谁敢信?自西羌反叛一来,羌人屡降屡叛,已成常识。谁敢保证伯兴之策,就能完美解决历代难题?若是一旦羌奴反叛,万数劳工立即就是叛军主力,随时可以攻陷金城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贾诩不紧不慢的说道。
刘杲点点头:“我昨夜也是估计,朝廷诸公不信叛羌能够驯服,所以才命我,将他们迁入三辅之内。不过,文和,所谓第二条又是如何?”
“至于第二。自西羌叛乱以来,不论是段颎,还是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瓜葛。伯兴可知这是为何?”贾诩似笑非笑,向刘杲提出一个问题。
历史记载:段颎、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较深联系。言段颎:曲意宦官,结党中常侍王甫;言董卓:贿赂中常侍张让等;言张温:因曲意宦官,而得三公之位。
刘杲皱眉思索一会,道:“文和,请直言。”
“无他,惟军粮钱财耳。所有粮草军费开支,都要经宦官过手。段颎、董卓若想保证大... -->>
第114贾诩释疑
蓝天、白云,与黄河碧清流水合景,天地共一色。
抬头远望,是点缀绿色的连绵高山;低头俯视,是一捧膨松黄土。
酉时末{19点},橙红色的太阳挂在远处山间,散发着最后余晖。
这就是两千年前的金城景色。
被朝廷辟为冀令的贾诩,正在收拾自己包裹行囊。只等明天与阎忠、刘杲告别,贾诩就去汉阳郡冀城赴任。
贾诩曾被举荐为孝廉,按照正常程序,其在雒阳经过考察,便会下放郡国某县做县尉,三年之后,若是政绩尚可,就可立即提升为县令。由于贾诩在考察期间,病假告退,本该下放为县尉,锻炼能力这道程序,也就戛然而止。
这次望垣大捷,贾诩作为刘杲主薄,也分得不少功绩。因此,朝廷就跳过县尉这道程序,直接以贾诩为冀城县令。这算是对贾诩的封赏。
后世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刘杲自然眼热,想把他纳为谋臣。只是,比起充当刘杲谋臣,冀城县令,显然对贾诩的吸引力更大。
一县之令,虽然不如刘杲的“长水校尉”威风,但是其前途也是无比光明。若是贾诩能力出众,在县令任上待上两三年,便有希望擢升为太守、刺史、议郎等。那样一来,贾诩的未来,就可与刘杲比肩。
既然有大好前途,贾诩,凭什么要追随刘杲?
想通此节,刘杲退而求其次,努力与贾诩交好,希望当自己掌握大权时,贾诩能够来投。有时,刘杲也起过强行辟用贾诩的心思,但是考虑到贾诩超高的智力、谋略,刘杲还是果断掐灭这个念头。
一旦强行辟用失败,惹恼了贾诩。那随后而来的报复……刘杲一想起这,就是不寒而栗。
前面说过,刘杲信奉:即便不成朋友,也不要多一个敌人。坚持“宁肯无功,不肯有过”思维的刘杲,才不会冒险强行辟用贾诩!
贾诩正在整理书简,看看有哪些务必带去冀城时,刘杲跨门而入。
两人寒酸一会,刘杲道明来意:“文和,我有一事不解。我先前设想的屯田之策,若是能行,不但能缩减军费支出,减少朝廷负担,更能安稳边疆众羌。我奏章上,详详细细列出数十种益处,并提出可行之策……可为何被朝廷轻易打回,并强制我解散羌奴?”
贾诩犹豫很久,直至想到刘杲这段时间帮他不少,才下定决心帮助刘杲解惑。
贾诩接过刘杲奏章原稿,稍稍观察一番,道:“我虽不知朝廷诸公心思,但是若我为诸公,也定将此奏章打回!”
“原因有二。第一,即便伯兴能保证这些羌奴永不反叛,可是诸公谁敢信?自西羌反叛一来,羌人屡降屡叛,已成常识。谁敢保证伯兴之策,就能完美解决历代难题?若是一旦羌奴反叛,万数劳工立即就是叛军主力,随时可以攻陷金城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贾诩不紧不慢的说道。
刘杲点点头:“我昨夜也是估计,朝廷诸公不信叛羌能够驯服,所以才命我,将他们迁入三辅之内。不过,文和,所谓第二条又是如何?”
“至于第二。自西羌叛乱以来,不论是段颎,还是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瓜葛。伯兴可知这是为何?”贾诩似笑非笑,向刘杲提出一个问题。
历史记载:段颎、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较深联系。言段颎:曲意宦官,结党中常侍王甫;言董卓:贿赂中常侍张让等;言张温:因曲意宦官,而得三公之位。
刘杲皱眉思索一会,道:“文和,请直言。”
“无他,惟军粮钱财耳。所有粮草军费开支,都要经宦官过手。段颎、董卓若想保证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