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三国之男才女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宇带兵直接前往汜水关也是他临时起意,昨天晚上,他解决掉张梁,同时将有关招降事宜关窍说给孙夏知道之后,他自己便带着几个随从影卫偷偷的摸出了黄巾大帐,回到了自己部队的营盘。本来他与郭嘉商议的是趁着夜色浓郁,令士卒多举灯球火把以作疑兵的,但这次行动的顺利进行使得刘宇相当的志得意满,于是他便下了一个日后让他几乎后悔终生的决定——趁着自己的部队士气正旺,一鼓作气,趁势奔袭汜水关,在真正意义上将这次京师告急事件做个了断。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郭嘉并不支持。郭嘉虽然行事定计都喜欢别出蹊径,但作为一个谋士,郭嘉深知自己的一个决定或者一个计策攸关数千人乃至数万人的生死,人们都认为谋士在军中的地位崇高而工作安逸,只需要向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便可以在功劳簿上安心的大大书写一笔,但又有谁知道,一个合格的谋士,尤其是一个合格的一流谋士,他所担负的东西远远要比那些上阵杀敌的士卒要沉重。所以郭嘉认为刘宇直接带兵突袭汜水关颇有不妥。
原因有二,其一,敌情不明。由于是绕道而行,而且时间紧急,所以对于汜水关的情报,刘宇阵营并不是很清楚。虽然可以大致推算,但关乎大军生死,只是一个推测实在是难以让人安心。其二,郭嘉自从来到虎牢关下,就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总是有些不对。这些天他左思右想,始终不得纲领。虽然不知道是哪里有蹊跷,但郭嘉的直觉告诉他,忽视这个不妥之处的不止是他,还有他的那个似乎什么事情都能够料敌机先的主公。而这个被忽视的地方,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大军潜在的最大的威胁。
因此刘宇一提出这个建议,郭嘉就很明确的表示了反对意见。只可惜,他反对的理由实在是不够充分。如果是平时的刘宇,或者是两年前初到贵地的刘宇,他肯定会仔细考虑郭嘉的这些疑虑。可现在的刘宇,自从出仕以来,一直一帆风顺,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都在按照他预先设计好的剧本在一幕幕的上演。长久以来的顺境使得刘宇丧失了严谨的处事态度,和郭嘉不一样,刘宇压根就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在这虎牢关下发生的一切,早在黄巾军采取这个突袭京师的计划之前就已经写进自己的剧本了。虽说结果稍有不同,但
仍然是在自己的五指山中,有什么可担心的!其实刘宇也有自己的时间表。招降数目如此众多的黄巾军,消息根本就不可能隐瞒的太久,再说自己本就无意隐瞒,甚至连向朝廷报功的文书都已经准备妥当。到时朝廷必然会火速召见自己这个救驾功臣。到那时,自己就有足够的本钱去争夺益州的所有权了。只不过,在这之前,如果不能夺下汜水关,那么整个司隶的门户就依然是洞开的,这就使得自己的功劳会出现瑕疵,所以刘宇才突然决定突袭汜水关,由自己为这个可以说是由自己亲手导演的大戏画上一个句号。
故而刘宇认为,现在的关键还是在虎牢关下的这十万黄巾精锐的平稳招降上,只要这边不出差错,那么自己带兵攻下汜水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为了防止招降过程中出现变故,刘宇只带了2000玄甲兵士前往汜水关,其他的部队包括元戎弩兵以及虎豹骑都留给郭嘉指挥调用。再加上已经潜入黄巾大营的2000精兵以及孙夏心腹的左营部队,估计就不会出什么大的麻烦了。
出兵之前,出于一个谋臣的职责,郭嘉再次对刘宇苦苦相劝,劝他大可以等到将虎牢关下的十万贼众收降之后在带领大军前往汜水关,何况,一旦汜水关的守兵知道自己的十万大军尽灭,只怕他们会不战自退甚至投降也说不定。但刘宇并没有听进这个劝告,他的理由是,虎牢关下的这十万黄巾有一多半是因为形势所迫,自己的后路已断,不得以而投降的。如果被他们得知汜水关并未丢失,只怕这些人的贼心又起。要知道,这批黄巾贼军里面可是不乏一些盗匪出身的亡命之徒啊。
被他这样一说,郭嘉倒也有些犹豫起来,的确,这招降一计本就是着险棋,谁还能对这些从贼之人的人品打包票啊。的确,若是这十万降兵降而复反,再次哗变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要这样说起来,刘宇的顾虑也不无道理,这虎牢关下还真是少不了人。郭嘉无奈之下也只得由着刘宇前去了。不过刘宇临行之前,郭嘉还是向刘宇献计道:“主公此去,乃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汜水关与虎牢关之间不乏探马,主公大军行进间,难免会泄露风声,夫人,哦,不对,是孙将军,孙将军现在正与仲康将军带着虎卫军在汜水关外的荥阳一带剿除黄巾余寇,主公不如令人携带书信前往荥阳,与孙将军约好时间,到时由孙、许两位将军引军与关前佯攻,而
主公则率军掩杀于其后,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刘宇对于郭嘉的这种小心翼翼虽说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毕竟还是个能够虚心纳谏的人,再说郭嘉的计策也的确是稳妥之计,所以便依郭嘉之意,派人携带书信通过汜水关旁的山路,日夜兼程往荥阳孙琳、许褚处联络。也幸亏郭嘉的这个老成持重的建议,才在不远的将来救了刘宇一命。
刘宇带兵走后,郭嘉便按照预先的安排,带领着赵云、张合、乐进三员大将来到黄巾大营协助孙夏进... -->>
刘宇带兵直接前往汜水关也是他临时起意,昨天晚上,他解决掉张梁,同时将有关招降事宜关窍说给孙夏知道之后,他自己便带着几个随从影卫偷偷的摸出了黄巾大帐,回到了自己部队的营盘。本来他与郭嘉商议的是趁着夜色浓郁,令士卒多举灯球火把以作疑兵的,但这次行动的顺利进行使得刘宇相当的志得意满,于是他便下了一个日后让他几乎后悔终生的决定——趁着自己的部队士气正旺,一鼓作气,趁势奔袭汜水关,在真正意义上将这次京师告急事件做个了断。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郭嘉并不支持。郭嘉虽然行事定计都喜欢别出蹊径,但作为一个谋士,郭嘉深知自己的一个决定或者一个计策攸关数千人乃至数万人的生死,人们都认为谋士在军中的地位崇高而工作安逸,只需要向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便可以在功劳簿上安心的大大书写一笔,但又有谁知道,一个合格的谋士,尤其是一个合格的一流谋士,他所担负的东西远远要比那些上阵杀敌的士卒要沉重。所以郭嘉认为刘宇直接带兵突袭汜水关颇有不妥。
原因有二,其一,敌情不明。由于是绕道而行,而且时间紧急,所以对于汜水关的情报,刘宇阵营并不是很清楚。虽然可以大致推算,但关乎大军生死,只是一个推测实在是难以让人安心。其二,郭嘉自从来到虎牢关下,就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总是有些不对。这些天他左思右想,始终不得纲领。虽然不知道是哪里有蹊跷,但郭嘉的直觉告诉他,忽视这个不妥之处的不止是他,还有他的那个似乎什么事情都能够料敌机先的主公。而这个被忽视的地方,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大军潜在的最大的威胁。
因此刘宇一提出这个建议,郭嘉就很明确的表示了反对意见。只可惜,他反对的理由实在是不够充分。如果是平时的刘宇,或者是两年前初到贵地的刘宇,他肯定会仔细考虑郭嘉的这些疑虑。可现在的刘宇,自从出仕以来,一直一帆风顺,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都在按照他预先设计好的剧本在一幕幕的上演。长久以来的顺境使得刘宇丧失了严谨的处事态度,和郭嘉不一样,刘宇压根就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在这虎牢关下发生的一切,早在黄巾军采取这个突袭京师的计划之前就已经写进自己的剧本了。虽说结果稍有不同,但
仍然是在自己的五指山中,有什么可担心的!其实刘宇也有自己的时间表。招降数目如此众多的黄巾军,消息根本就不可能隐瞒的太久,再说自己本就无意隐瞒,甚至连向朝廷报功的文书都已经准备妥当。到时朝廷必然会火速召见自己这个救驾功臣。到那时,自己就有足够的本钱去争夺益州的所有权了。只不过,在这之前,如果不能夺下汜水关,那么整个司隶的门户就依然是洞开的,这就使得自己的功劳会出现瑕疵,所以刘宇才突然决定突袭汜水关,由自己为这个可以说是由自己亲手导演的大戏画上一个句号。
故而刘宇认为,现在的关键还是在虎牢关下的这十万黄巾精锐的平稳招降上,只要这边不出差错,那么自己带兵攻下汜水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为了防止招降过程中出现变故,刘宇只带了2000玄甲兵士前往汜水关,其他的部队包括元戎弩兵以及虎豹骑都留给郭嘉指挥调用。再加上已经潜入黄巾大营的2000精兵以及孙夏心腹的左营部队,估计就不会出什么大的麻烦了。
出兵之前,出于一个谋臣的职责,郭嘉再次对刘宇苦苦相劝,劝他大可以等到将虎牢关下的十万贼众收降之后在带领大军前往汜水关,何况,一旦汜水关的守兵知道自己的十万大军尽灭,只怕他们会不战自退甚至投降也说不定。但刘宇并没有听进这个劝告,他的理由是,虎牢关下的这十万黄巾有一多半是因为形势所迫,自己的后路已断,不得以而投降的。如果被他们得知汜水关并未丢失,只怕这些人的贼心又起。要知道,这批黄巾贼军里面可是不乏一些盗匪出身的亡命之徒啊。
被他这样一说,郭嘉倒也有些犹豫起来,的确,这招降一计本就是着险棋,谁还能对这些从贼之人的人品打包票啊。的确,若是这十万降兵降而复反,再次哗变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要这样说起来,刘宇的顾虑也不无道理,这虎牢关下还真是少不了人。郭嘉无奈之下也只得由着刘宇前去了。不过刘宇临行之前,郭嘉还是向刘宇献计道:“主公此去,乃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汜水关与虎牢关之间不乏探马,主公大军行进间,难免会泄露风声,夫人,哦,不对,是孙将军,孙将军现在正与仲康将军带着虎卫军在汜水关外的荥阳一带剿除黄巾余寇,主公不如令人携带书信前往荥阳,与孙将军约好时间,到时由孙、许两位将军引军与关前佯攻,而
主公则率军掩杀于其后,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刘宇对于郭嘉的这种小心翼翼虽说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毕竟还是个能够虚心纳谏的人,再说郭嘉的计策也的确是稳妥之计,所以便依郭嘉之意,派人携带书信通过汜水关旁的山路,日夜兼程往荥阳孙琳、许褚处联络。也幸亏郭嘉的这个老成持重的建议,才在不远的将来救了刘宇一命。
刘宇带兵走后,郭嘉便按照预先的安排,带领着赵云、张合、乐进三员大将来到黄巾大营协助孙夏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