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mzw.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法具备的。
另外武烈王与北疆人尤其是代北人建立了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经历了战争与贫穷的考验,双方在建设和发展北疆的过程中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虽然在利益的驱动下双方可能有矛盾,但这些矛盾都不足以动摇代北人对武烈王的信任。
武烈王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也就是老秦人的劣势,所以老秦人很难取代武烈王控制北军,最起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希望,于是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试图利用北军内部各派系之间共同的利益诉求来缓解彼此间的矛盾,继而联手架空武烈王,间接控制一部分北军军权。
这个机会来得很快,老秦人也抓住了,但武烈王岂是轻易认输的人?
昨日王贲和公子将闾实际上已经主动向武烈王妥协了,十万北军将士可以回镇京师,但三十万北军总兵力不能变动,而用来补充的兵源也不是从北疆边郡征募,而是从关东地区征募,也就是从他们的地方势力范围内征调,这样他们不但控制了更多的军队,还为将来地方势力割据自立打下了基础。
想象一下,当某个地方势力割据自立,而这个地方的精锐将士都在北军,由这个地方势力背后的政治势力所控制,它将对局势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北军有大约三成以上的军队,比如西北疆军队大部分来自割据自立或者形成割据事实的地方势力,那么它将对北军的凝聚力产生多大的冲击?将对武烈王控制北军造成多大的障碍?将对咸阳造成多大的威胁?
昨天宝鼎虽然没有明确拒绝这一妥协方案,但今天他匆忙离开大行辕赶赴代北战场,等于直接表明了他的否定态度。
王贲当然不会继续等待下去。宝鼎既然已经表态否决,那么他只好联合其他政治势力向咸阳施压,向始皇帝施压,迫使始皇帝妥协。
始皇帝妥协的可能非常大,首先始皇帝不希望看到宝鼎利用这次机会完全控制整个北军。北军兵力是减了,老秦将士都回镇京师了,但削减之后的北军却都在宝鼎的控制下,就连西北疆都不得不对宝鼎言听计从,而宝鼎随时可以征发几十万北疆预备役,宝鼎的实力不减反增,这足以让咸阳寝食不安。其次是始皇帝要集中军权,要想方设法控制北军,为此他需要王贲、蒙恬、李信等人牵制宝鼎,掣肘宝鼎,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王贲等人有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再次,抽调关东地区的壮勇镇戍北疆,明显可以改善关东地区的紧张形势,减少不安定因素,而且因为只要征调二十万人,也不会对恢复和发展关东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但问题的实质不是始皇帝是否妥协,而是王贲在没有征得宝鼎同意的情况下,没有征得司马尚和辛胜两位行辕官长支持的情况下,以北军统率部的名义向咸阳请奏征发关东兵役以补充北疆镇戍力量,这实际上就是挑战宝鼎的权威,与宝鼎公开对抗了。
此奏一旦送达咸阳,王贲和宝鼎就形成了直接冲突,而始皇帝一旦妥协了,答应了王贲的奏议,那么等于就是在这场由北军两大统率争夺军权的博弈中推波助澜,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支持了王贲,打击了宝鼎,进一步集中了北军军权。
始皇帝如何选择,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宝鼎会采取何种反击之策,以便影响甚至决定始皇帝的最后决策,保证他始终控制北军军权。
=
王贲的长史草拟好奏议,呈送给王贲,由其审阅和修改。
王离移动脚步,又站在了王贲的身后。
这位长史意识到他们父子间肯定有商议,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王贲看完之后,转头望向王离,“你有何看法?”
“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离毫不客气地质问道,“这样做对我们是否有好处?假如两败俱伤,便宜了谁?”
“不是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贲叹了口气,连连摇头,“事实上,是武烈王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了。”
王离皱眉不语。
“武烈王到了咸阳,马上做出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的决定,而且这十万北军都是老秦将士,其目标直指我们老秦人。”王贲愤然说道,“他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曾与我们商量?可曾考虑到我们老秦人的利益?”
王离犹豫良久,说道,“这十万将士屯驻蓝田,再加上三万中尉军,两万镇戍关中要隘的内史军,都是老秦将士,虽然他们由咸阳直接指挥,但一旦爆发战事,需要调用这些军队的时候,还不是由我们来统率?还不是我们的军队?”
王贲望着王离,欲言又止。
老秦人现在的利益已经不在本土了,而是在关东地区,在未来的“诸侯分封”。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一个则是生存的需要。现在始皇帝和武烈王试图让中央直接控制老秦军队,接下来呢?老秦功臣们在失去军队之后,其地方势力必然遭到打击和清洗,这不但危及到老秦功臣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还直接危及到他们的生存,双方必然爆发冲突,而冲突的后果就是“兔死狗烹”,始皇帝和老嬴家会毫不犹豫地屠戮老秦功臣,把威胁到老嬴家统一中土的最大隐患连根拔除。
王贲不知道如何向儿子解释,如何把问题的本质说透,因为这种事一旦说得太清楚,其实就和谋逆扯上边了,所以上位者说话的时候看上去冠冕堂皇,但其实内中都充满玄机,如何理解,各凭才智了,理解错了,就可能万劫不复。
王贲思索了片刻,问道,“武烈王是否愿意与我们反目成仇?”
王离摇摇头。以他对武烈王的了解,武烈王绝不会对老秦人下手,两者不仅在利益上有共同诉求,还有世代的渊源,自相残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那武烈王为什么要削弱我们?打击我们?”王贲又问道。
王离蓦然意识到什么,低头沉思。
“我们和武烈王的命运休戚相关,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王贲说道,“我们倒了,武烈王也要倒,所以,我们不能倒,武烈王也不能倒。我们和武烈王可以为争夺军权而大打出手,但在这番厮杀的背后,却是为了彼此生存的需要。现在双方都面临着深度的生存危机,你知道吗?”
生存危机?王离豁然顿悟。怪不得就连公孙豹都致书王贲,请他竭尽全力夺取北军控制权,原来这不仅是为了老秦人的生存,也是为了武烈王的生存。
“养寇方能自重。”王离苦笑道,“原来不仅匈奴人是‘寇’,我们也是‘寇’,武烈王也是‘寇’,大家都是‘寇’。”
王贲微笑点头,“现在你能理解武烈王的所作所为了?”
“如果不来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咸阳无论如何不会征发关东兵役。”王离说道,“如果此次我们能征募二十万关东壮勇镇戍北疆,那北军实力将得到空前增长,如此可确保我大秦实现对外防御、对内威慑。”
“内有十五万老秦将士,外有三十万甚至更多的北疆大军,大秦武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王贲抚须笑道,“武烈王要生存,我们也要生存,但前提是大秦必须生存,这就是此番博弈的最终目的。”
=
=
=V
无法具备的。
另外武烈王与北疆人尤其是代北人建立了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经历了战争与贫穷的考验,双方在建设和发展北疆的过程中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虽然在利益的驱动下双方可能有矛盾,但这些矛盾都不足以动摇代北人对武烈王的信任。
武烈王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也就是老秦人的劣势,所以老秦人很难取代武烈王控制北军,最起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希望,于是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试图利用北军内部各派系之间共同的利益诉求来缓解彼此间的矛盾,继而联手架空武烈王,间接控制一部分北军军权。
这个机会来得很快,老秦人也抓住了,但武烈王岂是轻易认输的人?
昨日王贲和公子将闾实际上已经主动向武烈王妥协了,十万北军将士可以回镇京师,但三十万北军总兵力不能变动,而用来补充的兵源也不是从北疆边郡征募,而是从关东地区征募,也就是从他们的地方势力范围内征调,这样他们不但控制了更多的军队,还为将来地方势力割据自立打下了基础。
想象一下,当某个地方势力割据自立,而这个地方的精锐将士都在北军,由这个地方势力背后的政治势力所控制,它将对局势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北军有大约三成以上的军队,比如西北疆军队大部分来自割据自立或者形成割据事实的地方势力,那么它将对北军的凝聚力产生多大的冲击?将对武烈王控制北军造成多大的障碍?将对咸阳造成多大的威胁?
昨天宝鼎虽然没有明确拒绝这一妥协方案,但今天他匆忙离开大行辕赶赴代北战场,等于直接表明了他的否定态度。
王贲当然不会继续等待下去。宝鼎既然已经表态否决,那么他只好联合其他政治势力向咸阳施压,向始皇帝施压,迫使始皇帝妥协。
始皇帝妥协的可能非常大,首先始皇帝不希望看到宝鼎利用这次机会完全控制整个北军。北军兵力是减了,老秦将士都回镇京师了,但削减之后的北军却都在宝鼎的控制下,就连西北疆都不得不对宝鼎言听计从,而宝鼎随时可以征发几十万北疆预备役,宝鼎的实力不减反增,这足以让咸阳寝食不安。其次是始皇帝要集中军权,要想方设法控制北军,为此他需要王贲、蒙恬、李信等人牵制宝鼎,掣肘宝鼎,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王贲等人有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再次,抽调关东地区的壮勇镇戍北疆,明显可以改善关东地区的紧张形势,减少不安定因素,而且因为只要征调二十万人,也不会对恢复和发展关东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但问题的实质不是始皇帝是否妥协,而是王贲在没有征得宝鼎同意的情况下,没有征得司马尚和辛胜两位行辕官长支持的情况下,以北军统率部的名义向咸阳请奏征发关东兵役以补充北疆镇戍力量,这实际上就是挑战宝鼎的权威,与宝鼎公开对抗了。
此奏一旦送达咸阳,王贲和宝鼎就形成了直接冲突,而始皇帝一旦妥协了,答应了王贲的奏议,那么等于就是在这场由北军两大统率争夺军权的博弈中推波助澜,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支持了王贲,打击了宝鼎,进一步集中了北军军权。
始皇帝如何选择,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宝鼎会采取何种反击之策,以便影响甚至决定始皇帝的最后决策,保证他始终控制北军军权。
=
王贲的长史草拟好奏议,呈送给王贲,由其审阅和修改。
王离移动脚步,又站在了王贲的身后。
这位长史意识到他们父子间肯定有商议,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王贲看完之后,转头望向王离,“你有何看法?”
“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离毫不客气地质问道,“这样做对我们是否有好处?假如两败俱伤,便宜了谁?”
“不是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贲叹了口气,连连摇头,“事实上,是武烈王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了。”
王离皱眉不语。
“武烈王到了咸阳,马上做出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的决定,而且这十万北军都是老秦将士,其目标直指我们老秦人。”王贲愤然说道,“他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曾与我们商量?可曾考虑到我们老秦人的利益?”
王离犹豫良久,说道,“这十万将士屯驻蓝田,再加上三万中尉军,两万镇戍关中要隘的内史军,都是老秦将士,虽然他们由咸阳直接指挥,但一旦爆发战事,需要调用这些军队的时候,还不是由我们来统率?还不是我们的军队?”
王贲望着王离,欲言又止。
老秦人现在的利益已经不在本土了,而是在关东地区,在未来的“诸侯分封”。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一个则是生存的需要。现在始皇帝和武烈王试图让中央直接控制老秦军队,接下来呢?老秦功臣们在失去军队之后,其地方势力必然遭到打击和清洗,这不但危及到老秦功臣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还直接危及到他们的生存,双方必然爆发冲突,而冲突的后果就是“兔死狗烹”,始皇帝和老嬴家会毫不犹豫地屠戮老秦功臣,把威胁到老嬴家统一中土的最大隐患连根拔除。
王贲不知道如何向儿子解释,如何把问题的本质说透,因为这种事一旦说得太清楚,其实就和谋逆扯上边了,所以上位者说话的时候看上去冠冕堂皇,但其实内中都充满玄机,如何理解,各凭才智了,理解错了,就可能万劫不复。
王贲思索了片刻,问道,“武烈王是否愿意与我们反目成仇?”
王离摇摇头。以他对武烈王的了解,武烈王绝不会对老秦人下手,两者不仅在利益上有共同诉求,还有世代的渊源,自相残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那武烈王为什么要削弱我们?打击我们?”王贲又问道。
王离蓦然意识到什么,低头沉思。
“我们和武烈王的命运休戚相关,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王贲说道,“我们倒了,武烈王也要倒,所以,我们不能倒,武烈王也不能倒。我们和武烈王可以为争夺军权而大打出手,但在这番厮杀的背后,却是为了彼此生存的需要。现在双方都面临着深度的生存危机,你知道吗?”
生存危机?王离豁然顿悟。怪不得就连公孙豹都致书王贲,请他竭尽全力夺取北军控制权,原来这不仅是为了老秦人的生存,也是为了武烈王的生存。
“养寇方能自重。”王离苦笑道,“原来不仅匈奴人是‘寇’,我们也是‘寇’,武烈王也是‘寇’,大家都是‘寇’。”
王贲微笑点头,“现在你能理解武烈王的所作所为了?”
“如果不来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咸阳无论如何不会征发关东兵役。”王离说道,“如果此次我们能征募二十万关东壮勇镇戍北疆,那北军实力将得到空前增长,如此可确保我大秦实现对外防御、对内威慑。”
“内有十五万老秦将士,外有三十万甚至更多的北疆大军,大秦武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王贲抚须笑道,“武烈王要生存,我们也要生存,但前提是大秦必须生存,这就是此番博弈的最终目的。”
=
=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