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德天下——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天,看到了女儿写的这样一篇作文: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像一只久圈在笼中的小鸟等到了笼门开放的时刻,欢快地跑出教室,准备到操场去玩。
我们的教室在三楼。正当我下到二楼时,看见一群四年级左右、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正兴致勃勃地在走廊里踢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毽子。她们大概还不知道自己堵塞了“交通”,仍在那里踢个起劲。我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因为学校不止一次地强调不能在走廊里踢毽子。就在我这么想时,忽然用余光发现:有一团翠绿色的“不明物体”正向我飞来!我吓了一跳,猛地抽身向后一闪。那团东西总算没有砸到我,但也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我的臂弯里。我顾不上庆幸没被砸到,赶忙低下头去看自己臂弯里的“不明物体”。原来那是一只翠绿色的新塑料毽子!我顿时火冒三丈,但碍于大庭广众,只好在心里抱怨道:“这么缺德,把毽子往别人身上踢……要是让我抓到他,哼哼……”我抬起头,正准备找出“真凶”,忽然看见眼前站着一位个子不高,头发束成一个稍微有些凌乱的马尾辫,穿着校服的小女孩。她看见我手里拿的毽子,眼里掠过一丝不安。
“对不起,姐姐,是我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你身上,真对不起啊……”不用说,这女孩就是毽子的主人了。她说完后,两手一直不住地搓揉校裤的两侧,上嘴唇紧咬下嘴唇。
我本来还想奚落她两句,可看到她的认错态度如此诚恳,又怎么好意思?心中不满早已烟消云散的我,一脸笑容地对小女孩也对自己说:“没关系!”一场可能产生误会的冲突就这样避免了。
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我想,这就是礼貌待人的力量——它能化解一切矛盾,架起人与人之间理解的桥梁,使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上小学时,我也有一次亲身经历。一天,我高高兴兴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去玩。到了一片空旷的广场,我就“忙活”开了。当我到拐弯时,丝毫没有减慢速度。在那一刹那,一位老奶奶突然走出来。我急忙刹车,只听见刹车的“呲呲”声。可还是晚了。车“砰”的一声,重重地撞在老奶奶身上。老奶奶往后退几步,差点跌倒。我先是一愣,随后一惊,赶忙把老奶奶扶一扶,慌张地说:“对不起,老奶奶,我把您撞了,您没事儿吧?”老奶奶一听我很有礼貌,她也对我说:“小朋友,没关系,”她耸耸肩膀又说,“我的身子骨硬朗着呢!不是轻轻一撞就‘散’的。不过下次一定要小心。”“我明白了,老奶奶再见!”听了老奶奶的安慰,我心中的“结”一下就松开了。
的确,礼貌待人会使别人心中充满爱和温暖,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和谐的桥梁。礼貌待人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十分注重的。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夫子的弟子颜回... -->>
一天,看到了女儿写的这样一篇作文: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像一只久圈在笼中的小鸟等到了笼门开放的时刻,欢快地跑出教室,准备到操场去玩。
我们的教室在三楼。正当我下到二楼时,看见一群四年级左右、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正兴致勃勃地在走廊里踢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毽子。她们大概还不知道自己堵塞了“交通”,仍在那里踢个起劲。我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因为学校不止一次地强调不能在走廊里踢毽子。就在我这么想时,忽然用余光发现:有一团翠绿色的“不明物体”正向我飞来!我吓了一跳,猛地抽身向后一闪。那团东西总算没有砸到我,但也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我的臂弯里。我顾不上庆幸没被砸到,赶忙低下头去看自己臂弯里的“不明物体”。原来那是一只翠绿色的新塑料毽子!我顿时火冒三丈,但碍于大庭广众,只好在心里抱怨道:“这么缺德,把毽子往别人身上踢……要是让我抓到他,哼哼……”我抬起头,正准备找出“真凶”,忽然看见眼前站着一位个子不高,头发束成一个稍微有些凌乱的马尾辫,穿着校服的小女孩。她看见我手里拿的毽子,眼里掠过一丝不安。
“对不起,姐姐,是我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你身上,真对不起啊……”不用说,这女孩就是毽子的主人了。她说完后,两手一直不住地搓揉校裤的两侧,上嘴唇紧咬下嘴唇。
我本来还想奚落她两句,可看到她的认错态度如此诚恳,又怎么好意思?心中不满早已烟消云散的我,一脸笑容地对小女孩也对自己说:“没关系!”一场可能产生误会的冲突就这样避免了。
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我想,这就是礼貌待人的力量——它能化解一切矛盾,架起人与人之间理解的桥梁,使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上小学时,我也有一次亲身经历。一天,我高高兴兴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去玩。到了一片空旷的广场,我就“忙活”开了。当我到拐弯时,丝毫没有减慢速度。在那一刹那,一位老奶奶突然走出来。我急忙刹车,只听见刹车的“呲呲”声。可还是晚了。车“砰”的一声,重重地撞在老奶奶身上。老奶奶往后退几步,差点跌倒。我先是一愣,随后一惊,赶忙把老奶奶扶一扶,慌张地说:“对不起,老奶奶,我把您撞了,您没事儿吧?”老奶奶一听我很有礼貌,她也对我说:“小朋友,没关系,”她耸耸肩膀又说,“我的身子骨硬朗着呢!不是轻轻一撞就‘散’的。不过下次一定要小心。”“我明白了,老奶奶再见!”听了老奶奶的安慰,我心中的“结”一下就松开了。
的确,礼貌待人会使别人心中充满爱和温暖,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和谐的桥梁。礼貌待人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十分注重的。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夫子的弟子颜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