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带张彩照回明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吕清吃惊的问道:“陈桥兵变也是发生在这里?”
“确实是这样,当年赵匡胤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刘光祖说道
程冲道:“赵匡胤真不是个东西,人家柴荣是他的结拜大哥,对他有那么好,可是人家一死,他就把人家的江山夺了。柴荣把这样的人当兄弟,真是瞎了眼。”
“话也不能这样说。要是没有赵匡胤,凭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是撑不起大周江山的,说不定还会死于非命。”吕清分析着说道。
看了一眼刘光祖,赵国华问道:“光祖怎么看?”
“我同意吕参谋的看法。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没有赵匡胤出来,其他人是没有这个本事统一南方的。只是我对他杯酒释兵权有些看法。”刘光祖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赵国华道。
看了大家一眼,刘光祖道:“杯酒释兵权,虽然了解决了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另一个大问题。”
“什么大问题?”吕清问道。赵国华也鼓励的看着他,听他解说。
见赵国华专心致志的在听,刘光祖心里很高兴,知道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喝了口茶润润喉咙,这才说道:“文官统兵。而文官多数不知军略,打仗时瞎指挥,胆识不够,有了挫折首先溃逃,这就是两宋面对辽金时胜少败多的基本缘故。”
“啪啪啪。”赵国华鼓起掌来,边鼓掌边夸赞道:“光祖说的不错,但是还不全面。”
“请将军赐教。”刘光祖拱手道。
见大家都在看自己,赵国华也不推辞,喝了口茶水说道:“光祖刚才只说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三冗问题。”
“什么是三看问题?”吕清问道。
看了看大家,赵国华道:“不是三看,而是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所谓‘中书主民’),另设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管兵权(只有奉旨发兵的权力,无权实际统率军队)
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
在地方官的任命上,其一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二多用文官。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其三有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
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
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的冗官。
沉思了一会,刘光祖赞同的,点点头又问道:“那冗兵又是怎么说?”
赵国华又详细的说了起来……
自‘杯酒释兵权’以来,吸取唐代的经验,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
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
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这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为提高战斗力,使军队职业化,训练系统化的一个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这些兵往往全无战斗力而成为地痞流氓逍遥自在所在),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有宋一代最强的兵,实际只出现于北宋灭亡,中央政府失控的年代(如‘岳家军’,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听完了赵国华对冗兵的讲述,吕清又问起了那冗费的说法。
赵国华又讲起了冗费的缘由。
“两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之军事上... -->>
吕清吃惊的问道:“陈桥兵变也是发生在这里?”
“确实是这样,当年赵匡胤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刘光祖说道
程冲道:“赵匡胤真不是个东西,人家柴荣是他的结拜大哥,对他有那么好,可是人家一死,他就把人家的江山夺了。柴荣把这样的人当兄弟,真是瞎了眼。”
“话也不能这样说。要是没有赵匡胤,凭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是撑不起大周江山的,说不定还会死于非命。”吕清分析着说道。
看了一眼刘光祖,赵国华问道:“光祖怎么看?”
“我同意吕参谋的看法。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没有赵匡胤出来,其他人是没有这个本事统一南方的。只是我对他杯酒释兵权有些看法。”刘光祖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赵国华道。
看了大家一眼,刘光祖道:“杯酒释兵权,虽然了解决了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另一个大问题。”
“什么大问题?”吕清问道。赵国华也鼓励的看着他,听他解说。
见赵国华专心致志的在听,刘光祖心里很高兴,知道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喝了口茶润润喉咙,这才说道:“文官统兵。而文官多数不知军略,打仗时瞎指挥,胆识不够,有了挫折首先溃逃,这就是两宋面对辽金时胜少败多的基本缘故。”
“啪啪啪。”赵国华鼓起掌来,边鼓掌边夸赞道:“光祖说的不错,但是还不全面。”
“请将军赐教。”刘光祖拱手道。
见大家都在看自己,赵国华也不推辞,喝了口茶水说道:“光祖刚才只说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三冗问题。”
“什么是三看问题?”吕清问道。
看了看大家,赵国华道:“不是三看,而是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所谓‘中书主民’),另设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管兵权(只有奉旨发兵的权力,无权实际统率军队)
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
在地方官的任命上,其一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二多用文官。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其三有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
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
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的冗官。
沉思了一会,刘光祖赞同的,点点头又问道:“那冗兵又是怎么说?”
赵国华又详细的说了起来……
自‘杯酒释兵权’以来,吸取唐代的经验,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
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
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这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为提高战斗力,使军队职业化,训练系统化的一个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这些兵往往全无战斗力而成为地痞流氓逍遥自在所在),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有宋一代最强的兵,实际只出现于北宋灭亡,中央政府失控的年代(如‘岳家军’,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听完了赵国华对冗兵的讲述,吕清又问起了那冗费的说法。
赵国华又讲起了冗费的缘由。
“两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之军事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