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mzw.net,拣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段哥,好多人啊。”
“少废话,别磨蹭了,赶紧进去看展品……”
如果王观听到两人的对话,肯定知道他们正是小段和柳亮。这两人也耐不住寂寞,听说这边举行文化节,也过来看热闹了。
当然,看热闹只是顺便,真正的目的却是探查行情。估计今天他们看了展览会上的物品,说不定几天之后,市场上就有同样的东西出现了。
进来之后,柳亮忍不住叹道:“还是厅里舒服,有空调……”
“叫你过来,不是让你享受的,赶紧干活。”小段瞪眼道,赚了二十万之后,他的底气十足,直接买了一台单反。一进展览厅,马上对准各个物品咔嚓拍照。
不仅是他,柳亮手里也有一台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连拍。
见此情形,旁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在场的几百人之中,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角落还有好几架摄像头、录像机之类的存在。有人看到机器上的标志,马上就知道那是省台、市台的记者。
如果是在十几二十年前,看到电视台的记者,估计肯定有许多人围观。不过现在的人见多识广,已经见怪不怪了。随意瞄了一眼几台机器,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与其盯住记者浪费时间,不如欣赏观赏展览的物品更加实在。
不得不说,为了这个文化节,刑老、纪老等人真的费了许多心思。宽大的展览厅中陈列了许多物品,其中以字画较多。琳琅满目的书法字画,错落有致的悬挂在四周墙壁上,有些则是用架子固定在半空中,使得展览厅充满了古色古韵的书香气息。
有人懂门道,就驻足仔细观赏,摇头晃脑的品味。有人不明白,就纯粹看个热闹,走马观花之余,也乐在其中。
文化,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掌握精髓,但从来都是面向大众的。没有大众支持的文化,肯定不可能长久。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写诗填词,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又有多少?就算幸运流传下来了,但是让人耳熟能详,随口能背诵只言片语的诗词又有几首?
以乾隆皇帝为例,一生所作诗词数量惊人,有人统计大概的数字,一说是三万九千首,一说是四万三千万。不管是哪个数据,反正全唐诗中记录的所有诗人加起来的诗,都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多。
这样惊人的产量,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不用担心有人能够破他的纪录。
然而,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甚至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乾隆的诗词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他的诗词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是写给自己看的,用来孤芳自赏,而不是娱乐大众。
现代的一些文化人,就犯了乾隆皇帝一个毛病。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十分清雅,阳春白雪,不与世俗同流。然后发现作品卖不动,这些人从来不肯检讨自己是不是脱离了实际,只会去责怪大众没有审美观,不懂欣赏……
对此,王观很想呸他们一脸,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李太白、苏东坡的仙气才华,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白居易。人家白居易可是堂堂大诗人,做好诗之后,却先请教老妪,老妪不懂没关系,那就改到老妪明白为止。这样通俗易懂的诗,不能流传千古才是怪事。
实际上,古人十分清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文章诗词肩负社会教化的重任,自然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说人话,接地气。
可惜无论古今,总有许多人与这个正确的方向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大家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件件展品。然后就有人惊奇的发现,在展览厅的正中墙壁上,有一件东西却被人用一块红布掩饰起来,而且还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不言而喻,在红布后面,肯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想到这里,在这块墙壁的附近,顿时有许多人围聚,好奇的互相打听情况。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人茫然摇头,不过也有人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人的关注下,那人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
“段哥,好多人啊。”
“少废话,别磨蹭了,赶紧进去看展品……”
如果王观听到两人的对话,肯定知道他们正是小段和柳亮。这两人也耐不住寂寞,听说这边举行文化节,也过来看热闹了。
当然,看热闹只是顺便,真正的目的却是探查行情。估计今天他们看了展览会上的物品,说不定几天之后,市场上就有同样的东西出现了。
进来之后,柳亮忍不住叹道:“还是厅里舒服,有空调……”
“叫你过来,不是让你享受的,赶紧干活。”小段瞪眼道,赚了二十万之后,他的底气十足,直接买了一台单反。一进展览厅,马上对准各个物品咔嚓拍照。
不仅是他,柳亮手里也有一台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连拍。
见此情形,旁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在场的几百人之中,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角落还有好几架摄像头、录像机之类的存在。有人看到机器上的标志,马上就知道那是省台、市台的记者。
如果是在十几二十年前,看到电视台的记者,估计肯定有许多人围观。不过现在的人见多识广,已经见怪不怪了。随意瞄了一眼几台机器,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与其盯住记者浪费时间,不如欣赏观赏展览的物品更加实在。
不得不说,为了这个文化节,刑老、纪老等人真的费了许多心思。宽大的展览厅中陈列了许多物品,其中以字画较多。琳琅满目的书法字画,错落有致的悬挂在四周墙壁上,有些则是用架子固定在半空中,使得展览厅充满了古色古韵的书香气息。
有人懂门道,就驻足仔细观赏,摇头晃脑的品味。有人不明白,就纯粹看个热闹,走马观花之余,也乐在其中。
文化,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掌握精髓,但从来都是面向大众的。没有大众支持的文化,肯定不可能长久。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写诗填词,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又有多少?就算幸运流传下来了,但是让人耳熟能详,随口能背诵只言片语的诗词又有几首?
以乾隆皇帝为例,一生所作诗词数量惊人,有人统计大概的数字,一说是三万九千首,一说是四万三千万。不管是哪个数据,反正全唐诗中记录的所有诗人加起来的诗,都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多。
这样惊人的产量,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不用担心有人能够破他的纪录。
然而,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甚至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乾隆的诗词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他的诗词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是写给自己看的,用来孤芳自赏,而不是娱乐大众。
现代的一些文化人,就犯了乾隆皇帝一个毛病。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十分清雅,阳春白雪,不与世俗同流。然后发现作品卖不动,这些人从来不肯检讨自己是不是脱离了实际,只会去责怪大众没有审美观,不懂欣赏……
对此,王观很想呸他们一脸,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李太白、苏东坡的仙气才华,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白居易。人家白居易可是堂堂大诗人,做好诗之后,却先请教老妪,老妪不懂没关系,那就改到老妪明白为止。这样通俗易懂的诗,不能流传千古才是怪事。
实际上,古人十分清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文章诗词肩负社会教化的重任,自然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说人话,接地气。
可惜无论古今,总有许多人与这个正确的方向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大家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件件展品。然后就有人惊奇的发现,在展览厅的正中墙壁上,有一件东西却被人用一块红布掩饰起来,而且还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不言而喻,在红布后面,肯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想到这里,在这块墙壁的附近,顿时有许多人围聚,好奇的互相打听情况。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人茫然摇头,不过也有人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人的关注下,那人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