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刘虞谈妥了“君子协定”之后,李素当晚就找到张亮,让他结算一下账目,把这段时间卖书卖纸挣的分红,统统提现。
刘虞也怕皇帝玩“黄金和铜币的官方价与黑市价汇差”占便宜的招数,所以特别关照了李素:给朝廷交钱,一定要换成铜钱交,大伙儿都这么约定俗成的。
而当初刘备留给李素那笔钱,主要是金饼的形态。需要大笔铜钱还得临时找甄家兑。
八百万钱有二十吨重,要装好几辆牛车。幸亏就是在雒阳城里短途交易,左手倒右手,运输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先生,这20几天里,我这里的账目统计,《孝义录》一共卖出五万多卷,其中有玄德公事迹的第三卷销量最好,卖了两万六千卷,上中两卷各卖出一万二。按每卷给您分红一百钱,再加上单独卖白纸的分红,一共是六百万钱。另外,这里还有五百万钱是您用金饼兑的,都收好了。”
张亮亲自出面,带着一队伙计,跟李素把账目结清。
卖一套书,第一个月就赚了五六百万钱!贩卖知识的生意,还真是大赚啊!
不过李素也知道,未来这门生意的毛利率肯定会快速下降,因为书肯定会慢慢降价。
第一套书能卖得贵,是因为赚到了吃螃蟹的超额利润,消费者的心态还是以手抄书的成本来对标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书都有这么大的气运机缘、一发行就得到教育部级别大领导的亲自力推。
或许第二个月,等《尔雅》、《论语》刻印之后,甄家商号这边每月的书籍利润分红就会跌到三四百万钱,再过几月就降到一两百万钱,然后渐渐细水长流。
当然每个月一两百万雷打不动的铁利钱,也非常可观了。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轻徭薄赋的穷郡太守,每个月能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了。而且卖书可以扬名,买太守搜刮还得被喷得臭名昭著。
李素收下钱,撂下一句话安抚张亮:“干得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长期合作下去。只要你们好自为之,以后赚钱的机会还多着呢。”
张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态:“请先生放心,雒阳这边的生意,我已经密信给家父,家父也上报主母和少君了,他们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绝对不会亏待李先生与刘县尉的。”
李素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以后就别叫刘县尉了,要改口叫刘县令。”
然后,他就带着钱飘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这样恩威并施处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当于一个以技术入股的投资者,既不懂经营,也没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红。
只要对方允许他拿大头,哪怕被经营者分走三四成利润,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后世很多初次创业者,总是疑神疑鬼怕投资人听了他的创业创意后、剽窃他的企划另外找个人单干,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几个项目,他自己有精力亲力亲为下场经营。
否则的话,他把你的创意剽窃后,他还得再找职业经理人、再找团队、再从头磨合项目……那还不如就直接用眼前这个已经把一切初期问题想明白了的团队呢!无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点百分比嘛!
反正职业经理人都不是亲儿子!都是干儿子!干儿子二号和干儿子一号有区别么?
李素就是把这个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彻了,所以才对甄家商号放养。只要对方别想不开做假账黑他钱,那就合作下去呗。
……
拿到钱之后,李素也在心里默默盘点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资产。
之前进京那次,刘备卖了七八十匹战马,加上之前结余留在李素这儿的钱,价值两千多万。刨去这些日子在雒阳打点的各种花销,再加上张亮分的六百万,总额接近三千万。
明天就要给刘备买官兼买名,花掉八百万,那就还剩2100万。
不过,李素刚才问张亮兑换了500万铜钱,而非200万,也就是说他这几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万的,那就只剩1800万了。
因为带的钱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个人走,他特地请了关羽一起来,横刀立马护送运钱的牛车队。
关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好奇地多问了一句:“伯雅,你多换的这300万……是另有他用么?我不是管你,就随便问问。”
刘备吩咐过,钱的事情,留给李素就随他用,不查账,所以关羽问话之前也要表个态,以示他并不是违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长放心,钱肯定都用在正道上。这三百万,我是想着等县令实授后,到西园给翼德也补个县尉,就跟大哥同县,这样也好便于执掌地方,不让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来朝廷就是可卖可不卖的,含糊处理了也没人注意,说不定大家也会当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县尉之职。”
关羽闻言便觉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没官有区别么?
不过毕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关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话就没说出口。
李素却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关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万别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战时调兵遣将才更为名正言顺、部署也更加愿意听命。
... -->>
跟刘虞谈妥了“君子协定”之后,李素当晚就找到张亮,让他结算一下账目,把这段时间卖书卖纸挣的分红,统统提现。
刘虞也怕皇帝玩“黄金和铜币的官方价与黑市价汇差”占便宜的招数,所以特别关照了李素:给朝廷交钱,一定要换成铜钱交,大伙儿都这么约定俗成的。
而当初刘备留给李素那笔钱,主要是金饼的形态。需要大笔铜钱还得临时找甄家兑。
八百万钱有二十吨重,要装好几辆牛车。幸亏就是在雒阳城里短途交易,左手倒右手,运输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先生,这20几天里,我这里的账目统计,《孝义录》一共卖出五万多卷,其中有玄德公事迹的第三卷销量最好,卖了两万六千卷,上中两卷各卖出一万二。按每卷给您分红一百钱,再加上单独卖白纸的分红,一共是六百万钱。另外,这里还有五百万钱是您用金饼兑的,都收好了。”
张亮亲自出面,带着一队伙计,跟李素把账目结清。
卖一套书,第一个月就赚了五六百万钱!贩卖知识的生意,还真是大赚啊!
不过李素也知道,未来这门生意的毛利率肯定会快速下降,因为书肯定会慢慢降价。
第一套书能卖得贵,是因为赚到了吃螃蟹的超额利润,消费者的心态还是以手抄书的成本来对标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书都有这么大的气运机缘、一发行就得到教育部级别大领导的亲自力推。
或许第二个月,等《尔雅》、《论语》刻印之后,甄家商号这边每月的书籍利润分红就会跌到三四百万钱,再过几月就降到一两百万钱,然后渐渐细水长流。
当然每个月一两百万雷打不动的铁利钱,也非常可观了。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轻徭薄赋的穷郡太守,每个月能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了。而且卖书可以扬名,买太守搜刮还得被喷得臭名昭著。
李素收下钱,撂下一句话安抚张亮:“干得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长期合作下去。只要你们好自为之,以后赚钱的机会还多着呢。”
张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态:“请先生放心,雒阳这边的生意,我已经密信给家父,家父也上报主母和少君了,他们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绝对不会亏待李先生与刘县尉的。”
李素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以后就别叫刘县尉了,要改口叫刘县令。”
然后,他就带着钱飘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这样恩威并施处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当于一个以技术入股的投资者,既不懂经营,也没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红。
只要对方允许他拿大头,哪怕被经营者分走三四成利润,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后世很多初次创业者,总是疑神疑鬼怕投资人听了他的创业创意后、剽窃他的企划另外找个人单干,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几个项目,他自己有精力亲力亲为下场经营。
否则的话,他把你的创意剽窃后,他还得再找职业经理人、再找团队、再从头磨合项目……那还不如就直接用眼前这个已经把一切初期问题想明白了的团队呢!无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点百分比嘛!
反正职业经理人都不是亲儿子!都是干儿子!干儿子二号和干儿子一号有区别么?
李素就是把这个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彻了,所以才对甄家商号放养。只要对方别想不开做假账黑他钱,那就合作下去呗。
……
拿到钱之后,李素也在心里默默盘点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资产。
之前进京那次,刘备卖了七八十匹战马,加上之前结余留在李素这儿的钱,价值两千多万。刨去这些日子在雒阳打点的各种花销,再加上张亮分的六百万,总额接近三千万。
明天就要给刘备买官兼买名,花掉八百万,那就还剩2100万。
不过,李素刚才问张亮兑换了500万铜钱,而非200万,也就是说他这几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万的,那就只剩1800万了。
因为带的钱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个人走,他特地请了关羽一起来,横刀立马护送运钱的牛车队。
关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好奇地多问了一句:“伯雅,你多换的这300万……是另有他用么?我不是管你,就随便问问。”
刘备吩咐过,钱的事情,留给李素就随他用,不查账,所以关羽问话之前也要表个态,以示他并不是违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长放心,钱肯定都用在正道上。这三百万,我是想着等县令实授后,到西园给翼德也补个县尉,就跟大哥同县,这样也好便于执掌地方,不让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来朝廷就是可卖可不卖的,含糊处理了也没人注意,说不定大家也会当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县尉之职。”
关羽闻言便觉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没官有区别么?
不过毕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关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话就没说出口。
李素却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关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万别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战时调兵遣将才更为名正言顺、部署也更加愿意听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