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崎路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中秋节前几日,河南布政司告破一起大案,震惊朝廷。
一月前,黄河流经中原一段由于连日大雨,数处河堤决口,仅洛阳至开封便有两三处之多。一时间河水泛滥,冲毁农田房舍不计其数。如此严重的水患几十年难遇,仅凭此事河南布政使及下属督河官员便要判上失职之罪。岂知按查使一纸奏章速送刑部,状告布政使多年来私敛民财,克扣河防征银,贪赃近百万两白银。河南自古便是黄河多灾之地,一旦河防疏漏,大水来时一发不可收拾。刑部不敢怠慢,急奏圣上,顿时龙颜大怒,下令吏部尚书王文赴河南查办此事。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查获赃银八十五万七千余两,两名布政使招供属实,于是朝廷派军队将二人押解回京交刑部听候发落。
封疆大吏贪赃枉法屡见不鲜,但大都将财物分藏密处,如此轻而易举便水落石出不免让久经官场的人觉得蹊跷。数位官员建议刑部尚书对此案再审。谁知,隔日宫中便有敕下将二人送诏狱。而就在九月初六将要堂审的前一天深夜,两名布政使在诏狱中畏罪自杀。狱吏说睡着了没看见。验尸官见两人均为头颅破裂,墙上满是血迹,便验定了确是自杀,于是河南一案就算了结。然而,黄河决堤尚未修复,江西饥荒,沿海倭寇又现猖獗之势,当政大员们寝食难安。
初八清晨,五更过后,百官于朝房内外等候上朝。皇帝御体欠安,已罢朝两日,听司礼大太监曹公公说,皇帝中秋赏月,略感风寒,看来今日临朝的机会不大。所有官员已陆陆续续地进入午门,朝房外的走廊上站满了人。河南一案成为众官员近日津津乐道的话题。布政使在诏狱触墙自尽,不少人都明白是锦衣卫做下的,但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中随意猜测。这天正巧樊瑛当班,于是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听着,身为北镇抚司的千户,他当然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两名布政使若早有自杀的念头,又何必待到现在。可假造现场的指令是谁下的呢?他看了看不远处的指挥使朱骧,此人尚且忠厚,不会做此等事。又想到了自己以前的顶头上司门达,如果是他倒还有可能。锦衣卫衙门里头不经指挥使便能下令的就只有东厂厂公曹吉祥。曹吉祥在北镇府司里头倒有数个亲信。一想到曹公公和他的亲信,樊瑛横竖不是滋味。北镇抚司千户,名义上是圣上直接管辖,但圣上口谕都由曹公公传达,来去之间,不知有多少消息被曹公公隐瞒。东厂行径世人皆知,而像他这种锦衣卫只能不明不白地背黑锅。朝中大员大都惧他三分,只有武清侯石亨同他交好。
这时廊外有人相互打招呼,樊瑛回头一看,是吏部尚书王文。樊瑛忽然主意一闪,走上前去向王大人作揖道:“王大人此行河南,劳苦功高,下官没有早日道贺,实在过意不去。”王大人微笑道:“樊大人不必这么客气。”樊瑛恭敬地请王大人进入偏厅,见左右无人,小声道:“王大人,请教一事,有关河南一案,大人以为二位自尽的布政使,在交待贪赃银两时,其态度如何?”王大人徘徊两步,道:“供认不讳。”樊瑛轻轻一皱眉头,又问:“那藏匿的赃银查找起来可还顺当?”王文道:“既然都招供了,不怕找不到。”说罢看着樊瑛的脸道:“想必这事樊千户了解得比我多,我也不用再说了。”转身向另一间厅中找于兵部去了。
于谦正和工部江尚书对坐喝茶,见王文前来,立刻看茶。于尚书和江尚书各为公事烦恼。黄河堤坝由于钱粮缺乏,河工连日劳顿,加之阴雨连绵,决口处的修筑一直耽搁着,如今又下了两个布政使,看来又要派御史救急了。江浙福建倭患严重,急需军火,不仅河运漕运全部用来运火药粮饷,一部分赈灾的官银也拨与军用,灾民日增,盗贼见多。这次收缴的赃银的确派了大用处。一些内阁大臣们都觉得多事之秋即将结束,户部尚书李琦和几位宗人府的老头儿商议年底俸禄奖赏的分支。
不一会儿已是五更三点,还是没听见击鼓鸣钟,看来皇帝仍在病中。这时曹公公掌着把拂尘,目无旁人地走进朝房大厅内,环顾一下,不紧不慢地道:“龙体欠安,今日罢朝。”说完便要走。江尚书赶紧走上前道:“曹公公且慢,我这里有份急奏,烦劳你转交圣上。”从袖口拿出折子,递与曹公公。曹吉祥展开一看,点头道:“江大人宽心,圣上无甚大恙,我会替你转承的。”将奏折塞入袖中,不理他人,只和石侯爷一笑便出去了。百官相互道别后纷纷回衙门。
石亨与樊瑛一同走出皇城,待左右无人之际,石亨轻声问道:“自杀的事是东厂在捣鬼么?”樊瑛道:“我也没查清楚。不过,看来为了治黄河,朝廷还会派人上河南,不知指派的是谁。”
江尚书的奏折正是请皇帝派遣治河御史赴河南,督修河防。这皇帝一生病,事情不知会拖到何时,江尚书心急如焚。但这回可巧,圣谕隔天便下来了。
十日一早,曹公公的亲信,司礼太监郭喜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工部大院,江尚书连忙出厅相迎。郭公公手捧圣谕,身后带着十多名随从,大模大样步入正厅,说道:“督水司员外郎丘大人可在?”江尚书一愣,随后忙吩咐左右道:“还不快去叫丘大人出来。”一名小吏立刻拎起袍襟跑了进去。
丘胤明正与几位主事一道整理各地官员上送的信件。老郎中大人手持一块琉璃镜片,埋头看信并不时地做着笔录。忽然有人奔进来,高声道:“郭公公奉旨前来,要见丘大人。”所有人都抬起头来,十几只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一脸惊讶的丘胤明。小吏又道:“看郭公公的脸色,丘大人看来要交好运了。”丘胤明没有时间犹豫,赶紧整整乌纱,快步来到正厅,一眼看见江尚书也在,便立向侧边。这时郭公公从椅子上站起,笑着对他道:“丘大... -->>
话说中秋节前几日,河南布政司告破一起大案,震惊朝廷。
一月前,黄河流经中原一段由于连日大雨,数处河堤决口,仅洛阳至开封便有两三处之多。一时间河水泛滥,冲毁农田房舍不计其数。如此严重的水患几十年难遇,仅凭此事河南布政使及下属督河官员便要判上失职之罪。岂知按查使一纸奏章速送刑部,状告布政使多年来私敛民财,克扣河防征银,贪赃近百万两白银。河南自古便是黄河多灾之地,一旦河防疏漏,大水来时一发不可收拾。刑部不敢怠慢,急奏圣上,顿时龙颜大怒,下令吏部尚书王文赴河南查办此事。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查获赃银八十五万七千余两,两名布政使招供属实,于是朝廷派军队将二人押解回京交刑部听候发落。
封疆大吏贪赃枉法屡见不鲜,但大都将财物分藏密处,如此轻而易举便水落石出不免让久经官场的人觉得蹊跷。数位官员建议刑部尚书对此案再审。谁知,隔日宫中便有敕下将二人送诏狱。而就在九月初六将要堂审的前一天深夜,两名布政使在诏狱中畏罪自杀。狱吏说睡着了没看见。验尸官见两人均为头颅破裂,墙上满是血迹,便验定了确是自杀,于是河南一案就算了结。然而,黄河决堤尚未修复,江西饥荒,沿海倭寇又现猖獗之势,当政大员们寝食难安。
初八清晨,五更过后,百官于朝房内外等候上朝。皇帝御体欠安,已罢朝两日,听司礼大太监曹公公说,皇帝中秋赏月,略感风寒,看来今日临朝的机会不大。所有官员已陆陆续续地进入午门,朝房外的走廊上站满了人。河南一案成为众官员近日津津乐道的话题。布政使在诏狱触墙自尽,不少人都明白是锦衣卫做下的,但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中随意猜测。这天正巧樊瑛当班,于是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听着,身为北镇抚司的千户,他当然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两名布政使若早有自杀的念头,又何必待到现在。可假造现场的指令是谁下的呢?他看了看不远处的指挥使朱骧,此人尚且忠厚,不会做此等事。又想到了自己以前的顶头上司门达,如果是他倒还有可能。锦衣卫衙门里头不经指挥使便能下令的就只有东厂厂公曹吉祥。曹吉祥在北镇府司里头倒有数个亲信。一想到曹公公和他的亲信,樊瑛横竖不是滋味。北镇抚司千户,名义上是圣上直接管辖,但圣上口谕都由曹公公传达,来去之间,不知有多少消息被曹公公隐瞒。东厂行径世人皆知,而像他这种锦衣卫只能不明不白地背黑锅。朝中大员大都惧他三分,只有武清侯石亨同他交好。
这时廊外有人相互打招呼,樊瑛回头一看,是吏部尚书王文。樊瑛忽然主意一闪,走上前去向王大人作揖道:“王大人此行河南,劳苦功高,下官没有早日道贺,实在过意不去。”王大人微笑道:“樊大人不必这么客气。”樊瑛恭敬地请王大人进入偏厅,见左右无人,小声道:“王大人,请教一事,有关河南一案,大人以为二位自尽的布政使,在交待贪赃银两时,其态度如何?”王大人徘徊两步,道:“供认不讳。”樊瑛轻轻一皱眉头,又问:“那藏匿的赃银查找起来可还顺当?”王文道:“既然都招供了,不怕找不到。”说罢看着樊瑛的脸道:“想必这事樊千户了解得比我多,我也不用再说了。”转身向另一间厅中找于兵部去了。
于谦正和工部江尚书对坐喝茶,见王文前来,立刻看茶。于尚书和江尚书各为公事烦恼。黄河堤坝由于钱粮缺乏,河工连日劳顿,加之阴雨连绵,决口处的修筑一直耽搁着,如今又下了两个布政使,看来又要派御史救急了。江浙福建倭患严重,急需军火,不仅河运漕运全部用来运火药粮饷,一部分赈灾的官银也拨与军用,灾民日增,盗贼见多。这次收缴的赃银的确派了大用处。一些内阁大臣们都觉得多事之秋即将结束,户部尚书李琦和几位宗人府的老头儿商议年底俸禄奖赏的分支。
不一会儿已是五更三点,还是没听见击鼓鸣钟,看来皇帝仍在病中。这时曹公公掌着把拂尘,目无旁人地走进朝房大厅内,环顾一下,不紧不慢地道:“龙体欠安,今日罢朝。”说完便要走。江尚书赶紧走上前道:“曹公公且慢,我这里有份急奏,烦劳你转交圣上。”从袖口拿出折子,递与曹公公。曹吉祥展开一看,点头道:“江大人宽心,圣上无甚大恙,我会替你转承的。”将奏折塞入袖中,不理他人,只和石侯爷一笑便出去了。百官相互道别后纷纷回衙门。
石亨与樊瑛一同走出皇城,待左右无人之际,石亨轻声问道:“自杀的事是东厂在捣鬼么?”樊瑛道:“我也没查清楚。不过,看来为了治黄河,朝廷还会派人上河南,不知指派的是谁。”
江尚书的奏折正是请皇帝派遣治河御史赴河南,督修河防。这皇帝一生病,事情不知会拖到何时,江尚书心急如焚。但这回可巧,圣谕隔天便下来了。
十日一早,曹公公的亲信,司礼太监郭喜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工部大院,江尚书连忙出厅相迎。郭公公手捧圣谕,身后带着十多名随从,大模大样步入正厅,说道:“督水司员外郎丘大人可在?”江尚书一愣,随后忙吩咐左右道:“还不快去叫丘大人出来。”一名小吏立刻拎起袍襟跑了进去。
丘胤明正与几位主事一道整理各地官员上送的信件。老郎中大人手持一块琉璃镜片,埋头看信并不时地做着笔录。忽然有人奔进来,高声道:“郭公公奉旨前来,要见丘大人。”所有人都抬起头来,十几只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一脸惊讶的丘胤明。小吏又道:“看郭公公的脸色,丘大人看来要交好运了。”丘胤明没有时间犹豫,赶紧整整乌纱,快步来到正厅,一眼看见江尚书也在,便立向侧边。这时郭公公从椅子上站起,笑着对他道:“丘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