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mzw.net,穿越时空的蝴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先遣队?赤报组?免除关东今岁年贡的圣旨?
听了岛津怒志的上奏,仁孝天皇先是眉头一皱,接着又摸着下巴苦思良久,总算是依稀回忆起来一点东西——好像确实是曾经有过那么一回事来着?
嗯嗯,那似乎还是京都之战刚刚落幕的时候,虽然幕府新式陆军的主力已经被摧毁,但是各藩的态度和国内的形势一时尚不明朗,朝廷颁发的倒幕诏书,在几天之内,也并没有立即得到多少回应。
在当时的皇室公卿们看来,如果幕府组织得力,各藩积极配合,并非没有迅速整军再攻京都的可能,因此朝廷公卿们尽管个个弹冠相庆,但心中也多少有些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相乐总三的土豪小地主,带着一群子侄从乡下进京觐见天皇,原本朝廷是不屑于招待这种土得掉渣的卑贱粗人的,更何况这土包子竟然连贡品都没准备。但他毕竟是第一个响应朝廷倒幕诏书的地方势力,必须予以鼓励,因此仁孝天皇还是破例予以了接见,还给他封赏了一个空头官职。
进宫觐见之后,相乐总三便针对此时的僵持局面,很热心地向朝廷献上一计。
按照他的说法,当前世道衰颓,饥荒蔓延,民心思乱,各处的暴*、骚动、抢米风潮此起彼伏, 现在全国各地的形势,都非常紧张,真可谓是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江户幕府对这个国家的统治,已经快要无法维持下去,这是天下人几乎都明白的事实。
但问题的关键是,虽然各地的暴动情绪都已在酝酿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马上就能燃起冲天的大火。可偏偏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出头,自己不想冒风险,却又想跟着捞好处。朝廷虽然已经在京都之战竖起了榜样,但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还是未免太过于遥远。
归根到底,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根据自古以来的经验,在乱世之初,首先站起来当出头鸟的收获固然最大,只是风险同样也是最大的,必然立即沦为幕府和旧体制的重点打击对象。万一不成功,首先被剁碎的人就是他。因此,没有一点胆量和实力的家伙,是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的。
不过,只要有人首先闹起来,又取得一点胜利,从众的人就会很多。到了那个时候,幕府的严刑峻法、抄家灭族,也就没有人会害怕了——德川幕府要灭他们的九族,他们还想着灭德川家的九族呢——这就好像是滚雪球,只要有人滚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越滚越快、越滚越大,直到撞个粉身碎骨为止。
在这样一番分析之后,相乐总三又自告奋勇地表示,只要朝廷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大义名分,他就愿意作为官军的先遣队,前去关东挑动农民暴*。也就是替朝廷去做这个出头鸟,尽快给幕府的后方腹地放上一把大火,彻底搅乱他们的整军备战工作,也好让依旧保持观望态度的各藩尽快改变态度。
这样一来,等到朝廷官军东征江户的时候,应该就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了。
对于这种貌似过于乐观的看法,仁孝天皇听得是半信半疑。不过既然无需朝廷出钱,他也就乐得慷慨,便大笔一挥,给相乐总三颁发了一道圣旨,宣布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以减轻农民负担,争取举国民心。
——反正关东之地还在幕府手里,一时半会也成不了朝廷地盘。所谓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的德政,不过是慷他人之慨,而且还是慷敌人之慨,因此天皇陛下半点都不心疼。
而相乐总三本人,仁孝天皇也被授予两面十六瓣菊花御旗,奉命带着一帮自家后辈,组成一个名叫“赤报组”的先遣队、工作队兼宣传队,从京都一路往东开拔,宣扬朝廷的这一伟大德政,给幕府添乱。
只是后来事异境迁,貌似庞然大物的德川幕府,其内部矛盾一爆发,崩塌瓦解的速度简直是一日千里,闹到最后,连德川家族本身都投靠了朝廷……志得意满之下,仁孝天皇也就把这伙乡下人的事给渐渐淡忘了,直到刚才给岛津怒志一打岔,才略微有些想起。
分——割——线
“……这个赤报组么……朕似乎有些印象。只是自从当日离京东行之后,那个相乐总三就再没有什么消息传来……莫非还真的让他折腾出了气候?”
“……呃……陛下竟然不知道吗?”
岛津怒志闻言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惊讶的表情,“……相乐总三以陛下仁德、免除关东今岁年贡为旗号,一进入东海道就四处煽动农民造反,攻打各地藩库分粮分钱,其声势之浩大,关东诸侯闻之无不战栗。眼下这个赤报组掀起的农民暴*,已经席卷尾张、三河、美浓数国之地,并且还在向信浓、越后急剧蔓延,关东各藩相继倾覆,毫无应对之力……若非关东的各路暴民一盘散沙、互不统属,只是打着一个赤报组的旗号而已,这位自封关东义军总盟主的相乐总三组长,恐怕都俨然要成为东海道之主了”
“……嘶……这赤报组竟然搞出了如此声势?”
仁孝天皇登时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瞪了身侧的几位近臣一眼,厉声问道,“……此等大事,汝等为何没有任何奏报?”
“……这个……上个月的时候,相乐总三确实是发来过几封报捷请赏的文书……”
几位近臣对视一眼,推出一个人犹犹豫豫地开口答道,“……只是这个相乐总三也实在是太不识体统,自称是受陛下洪福庇佑、势如破竹,在关东打下了偌大地盘,却全无报效之心,从来不曾想到要向... -->>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先遣队?赤报组?免除关东今岁年贡的圣旨?
听了岛津怒志的上奏,仁孝天皇先是眉头一皱,接着又摸着下巴苦思良久,总算是依稀回忆起来一点东西——好像确实是曾经有过那么一回事来着?
嗯嗯,那似乎还是京都之战刚刚落幕的时候,虽然幕府新式陆军的主力已经被摧毁,但是各藩的态度和国内的形势一时尚不明朗,朝廷颁发的倒幕诏书,在几天之内,也并没有立即得到多少回应。
在当时的皇室公卿们看来,如果幕府组织得力,各藩积极配合,并非没有迅速整军再攻京都的可能,因此朝廷公卿们尽管个个弹冠相庆,但心中也多少有些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相乐总三的土豪小地主,带着一群子侄从乡下进京觐见天皇,原本朝廷是不屑于招待这种土得掉渣的卑贱粗人的,更何况这土包子竟然连贡品都没准备。但他毕竟是第一个响应朝廷倒幕诏书的地方势力,必须予以鼓励,因此仁孝天皇还是破例予以了接见,还给他封赏了一个空头官职。
进宫觐见之后,相乐总三便针对此时的僵持局面,很热心地向朝廷献上一计。
按照他的说法,当前世道衰颓,饥荒蔓延,民心思乱,各处的暴*、骚动、抢米风潮此起彼伏, 现在全国各地的形势,都非常紧张,真可谓是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江户幕府对这个国家的统治,已经快要无法维持下去,这是天下人几乎都明白的事实。
但问题的关键是,虽然各地的暴动情绪都已在酝酿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马上就能燃起冲天的大火。可偏偏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出头,自己不想冒风险,却又想跟着捞好处。朝廷虽然已经在京都之战竖起了榜样,但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还是未免太过于遥远。
归根到底,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根据自古以来的经验,在乱世之初,首先站起来当出头鸟的收获固然最大,只是风险同样也是最大的,必然立即沦为幕府和旧体制的重点打击对象。万一不成功,首先被剁碎的人就是他。因此,没有一点胆量和实力的家伙,是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的。
不过,只要有人首先闹起来,又取得一点胜利,从众的人就会很多。到了那个时候,幕府的严刑峻法、抄家灭族,也就没有人会害怕了——德川幕府要灭他们的九族,他们还想着灭德川家的九族呢——这就好像是滚雪球,只要有人滚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越滚越快、越滚越大,直到撞个粉身碎骨为止。
在这样一番分析之后,相乐总三又自告奋勇地表示,只要朝廷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大义名分,他就愿意作为官军的先遣队,前去关东挑动农民暴*。也就是替朝廷去做这个出头鸟,尽快给幕府的后方腹地放上一把大火,彻底搅乱他们的整军备战工作,也好让依旧保持观望态度的各藩尽快改变态度。
这样一来,等到朝廷官军东征江户的时候,应该就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了。
对于这种貌似过于乐观的看法,仁孝天皇听得是半信半疑。不过既然无需朝廷出钱,他也就乐得慷慨,便大笔一挥,给相乐总三颁发了一道圣旨,宣布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以减轻农民负担,争取举国民心。
——反正关东之地还在幕府手里,一时半会也成不了朝廷地盘。所谓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的德政,不过是慷他人之慨,而且还是慷敌人之慨,因此天皇陛下半点都不心疼。
而相乐总三本人,仁孝天皇也被授予两面十六瓣菊花御旗,奉命带着一帮自家后辈,组成一个名叫“赤报组”的先遣队、工作队兼宣传队,从京都一路往东开拔,宣扬朝廷的这一伟大德政,给幕府添乱。
只是后来事异境迁,貌似庞然大物的德川幕府,其内部矛盾一爆发,崩塌瓦解的速度简直是一日千里,闹到最后,连德川家族本身都投靠了朝廷……志得意满之下,仁孝天皇也就把这伙乡下人的事给渐渐淡忘了,直到刚才给岛津怒志一打岔,才略微有些想起。
分——割——线
“……这个赤报组么……朕似乎有些印象。只是自从当日离京东行之后,那个相乐总三就再没有什么消息传来……莫非还真的让他折腾出了气候?”
“……呃……陛下竟然不知道吗?”
岛津怒志闻言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惊讶的表情,“……相乐总三以陛下仁德、免除关东今岁年贡为旗号,一进入东海道就四处煽动农民造反,攻打各地藩库分粮分钱,其声势之浩大,关东诸侯闻之无不战栗。眼下这个赤报组掀起的农民暴*,已经席卷尾张、三河、美浓数国之地,并且还在向信浓、越后急剧蔓延,关东各藩相继倾覆,毫无应对之力……若非关东的各路暴民一盘散沙、互不统属,只是打着一个赤报组的旗号而已,这位自封关东义军总盟主的相乐总三组长,恐怕都俨然要成为东海道之主了”
“……嘶……这赤报组竟然搞出了如此声势?”
仁孝天皇登时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瞪了身侧的几位近臣一眼,厉声问道,“……此等大事,汝等为何没有任何奏报?”
“……这个……上个月的时候,相乐总三确实是发来过几封报捷请赏的文书……”
几位近臣对视一眼,推出一个人犹犹豫豫地开口答道,“……只是这个相乐总三也实在是太不识体统,自称是受陛下洪福庇佑、势如破竹,在关东打下了偌大地盘,却全无报效之心,从来不曾想到要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