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科技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章
请各位读者大大不要订阅本章,出于某些原因不要订阅本章。等修改后出现第七章的题目时再订阅。如果订阅了,也可以等修订后刷新一下。谢谢各位了。
武元庆的工部尚书干的不错。
他关于长孙澹的任命也猜准了,毕竟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妥协和交换的产物,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有了一定的迹象可循。
只是这个职位却是让长孙澹有些猝不及防。本来在长孙澹的想象当中,这在宗正寺跟了许多年的长孙冲被外放为登州刺史,这空下来的宗正寺卿的职位估计十有八九就是长孙澹的了。此时的宗正寺不像明清时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这宗正寺卿也就不用宗亲来担任的。
不过当圣旨下来的时候,却是让很多人掉了一地的眼镜。这当然也是长孙澹的发明了,天然水晶打磨的老花镜还是很受欢迎的。
旨意上是这样说的:世袭罔替梁国公长孙澹有大功于国,特授予礼部尚书一职。一般来说,这六部中上三部的吏部、礼部、兵部一般都是宰相的人选,后面都会加上一个“参掌朝政”的职责,这就相当于是部长兼任了国务委员了。
可是长孙澹尽管担任了礼部尚书,但是却没有这个职责,这就让礼部的排名有些尴尬了。本来礼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这负责祭祀和典礼的礼部的排名自然也低不了。而由于此时的科举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多长,真正由礼部决定的内容是很少的。
这也就造成了礼部是一个排位高但实权小的部门,原本的礼部尚书由于“参掌朝政”,这礼部的地位也还算得上可以。但是到了长孙澹这里,这一切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加上由于目前大规模建设,这工部职能的加强,礼部也就是还能勉强压住刑部一下而已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长孙澹所能够改变的了,或者说是长孙澹所不愿意改变的。
和武元庆任职的工部不同,礼部的职权只有可能被削弱,而短时间内侍不可能被加强的,急于这样的基础,长孙澹要是还打算大大阔斧的改制的话那就纯属找死了。
长孙澹不愿意改制但是不代表他什么都不能做。
礼部现在的职责他是没有一样能够插得上手的,有着两位侍郎也就足够了。这左侍郎名叫张兴言,乃是在礼部摸爬滚打靠着熬资历混上来的官油子,这原本的尚书离任后觉得自己有了希望,谁知道这长孙澹的空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这也就难免有些阳奉阴违起来。而这右侍郎则是刘明知,倒是以为对官位不怎么看重的儒士。
两人各自管理着礼部下面的两个司,而长孙澹自然也是乐的当个甩手掌柜。
只是长孙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想法的。
那就是他打算将这礼部的职责加上一块,那就是教育。
大唐目前的教育实际上处于无序的状态的,由于此时科举的实行还没有多少年,这不管是制度还是氛围都不是很好,自然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在中央由国家建立了“六学”以及“弘文馆”等等类似于专门学院的地方,不过这些基本上都被贵族所垄断,为的是为出仕做准备。
长孙澹之前在金山设立的教育制度当然是不可能照搬过来的。所以这还需要长孙澹详细思量一番。
因此这一封《请建天下学堂折》就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
“众位卿家,你们都是先皇时期的能臣,今天这个事情大家不妨商议一二。”李治端坐在龙椅上,虽然和他父亲相比有些差距,但是也不容别人小觑。
李治作为夹在唐太宗和武则天之间的一位皇帝,不是他不够出色,而是前后两位实在是过于出色了,加上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是容易被别人误解。作为一位能够从李承乾和李泰还有李恪等人中龙凤中笑到最后的人,即便算上运气的成分,这也不能否认本身的能力。单单刚才的一句开场白就足以让别人不敢小觑了。
在长孙澹的印象里,李治始终还是那个当初跟在李泰屁股后面拖着鼻涕的小孩,这个反差实在是有些大了。
“臣以为不妥。”高季辅出声说到。这里算是内阁会议了,凡是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提前举行这么一个小会的,本来长孙澹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这次讨论的是关于他所上奏的事情,所以一并将他拉了进来。
“这建学堂是一件好事,可以引导人读书向上,我等也都是读书人出声,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关键在于补助的问题。这个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这是我们目前所不具备的。我看可以暂时搁置。”高季辅继续说到。
“这些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既然梁国公提出了这么一个办法,那么就应该有对应的措施,不如由国公大人尝试着实行一段时间,要是真的不行的话,我们再另外想办法。”说话的是张行成。
“我看也可以找一处小一点的范围来试行。”于志宁说到,却没有说更多的话。
“这个事情干系甚大,奏折里面所说的内容涉及过于广泛,这说明梁国公考虑问题很是全面,而且着眼很远。但同样,这也导致了需要做的工作非常的多,而且千头万绪,有些需要的资源还很庞大。这些都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梁国公不妨将这份奏折分成几个阶段来详细说明一下,你看这样可以吗?”说话的是长孙无忌。
此时高坐在龙椅上的李治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今天这场讨论他和长孙澹彻彻底底的都是看客。
“众位卿家的意思都统一了吗?长孙卿家可有什么异议?”李治脸色变了几变,最终还是平复了下来。
这里的长孙卿家有两位,一位是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另一位自然就是我们的长孙澹了。但是李治的这个称呼却是摆明了说的是长孙澹。
“臣无异议,这份奏折也许真的是错漏百出。”对于众人... -->>
第七章
请各位读者大大不要订阅本章,出于某些原因不要订阅本章。等修改后出现第七章的题目时再订阅。如果订阅了,也可以等修订后刷新一下。谢谢各位了。
武元庆的工部尚书干的不错。
他关于长孙澹的任命也猜准了,毕竟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妥协和交换的产物,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有了一定的迹象可循。
只是这个职位却是让长孙澹有些猝不及防。本来在长孙澹的想象当中,这在宗正寺跟了许多年的长孙冲被外放为登州刺史,这空下来的宗正寺卿的职位估计十有八九就是长孙澹的了。此时的宗正寺不像明清时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这宗正寺卿也就不用宗亲来担任的。
不过当圣旨下来的时候,却是让很多人掉了一地的眼镜。这当然也是长孙澹的发明了,天然水晶打磨的老花镜还是很受欢迎的。
旨意上是这样说的:世袭罔替梁国公长孙澹有大功于国,特授予礼部尚书一职。一般来说,这六部中上三部的吏部、礼部、兵部一般都是宰相的人选,后面都会加上一个“参掌朝政”的职责,这就相当于是部长兼任了国务委员了。
可是长孙澹尽管担任了礼部尚书,但是却没有这个职责,这就让礼部的排名有些尴尬了。本来礼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这负责祭祀和典礼的礼部的排名自然也低不了。而由于此时的科举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多长,真正由礼部决定的内容是很少的。
这也就造成了礼部是一个排位高但实权小的部门,原本的礼部尚书由于“参掌朝政”,这礼部的地位也还算得上可以。但是到了长孙澹这里,这一切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加上由于目前大规模建设,这工部职能的加强,礼部也就是还能勉强压住刑部一下而已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长孙澹所能够改变的了,或者说是长孙澹所不愿意改变的。
和武元庆任职的工部不同,礼部的职权只有可能被削弱,而短时间内侍不可能被加强的,急于这样的基础,长孙澹要是还打算大大阔斧的改制的话那就纯属找死了。
长孙澹不愿意改制但是不代表他什么都不能做。
礼部现在的职责他是没有一样能够插得上手的,有着两位侍郎也就足够了。这左侍郎名叫张兴言,乃是在礼部摸爬滚打靠着熬资历混上来的官油子,这原本的尚书离任后觉得自己有了希望,谁知道这长孙澹的空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这也就难免有些阳奉阴违起来。而这右侍郎则是刘明知,倒是以为对官位不怎么看重的儒士。
两人各自管理着礼部下面的两个司,而长孙澹自然也是乐的当个甩手掌柜。
只是长孙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想法的。
那就是他打算将这礼部的职责加上一块,那就是教育。
大唐目前的教育实际上处于无序的状态的,由于此时科举的实行还没有多少年,这不管是制度还是氛围都不是很好,自然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在中央由国家建立了“六学”以及“弘文馆”等等类似于专门学院的地方,不过这些基本上都被贵族所垄断,为的是为出仕做准备。
长孙澹之前在金山设立的教育制度当然是不可能照搬过来的。所以这还需要长孙澹详细思量一番。
因此这一封《请建天下学堂折》就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
“众位卿家,你们都是先皇时期的能臣,今天这个事情大家不妨商议一二。”李治端坐在龙椅上,虽然和他父亲相比有些差距,但是也不容别人小觑。
李治作为夹在唐太宗和武则天之间的一位皇帝,不是他不够出色,而是前后两位实在是过于出色了,加上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是容易被别人误解。作为一位能够从李承乾和李泰还有李恪等人中龙凤中笑到最后的人,即便算上运气的成分,这也不能否认本身的能力。单单刚才的一句开场白就足以让别人不敢小觑了。
在长孙澹的印象里,李治始终还是那个当初跟在李泰屁股后面拖着鼻涕的小孩,这个反差实在是有些大了。
“臣以为不妥。”高季辅出声说到。这里算是内阁会议了,凡是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提前举行这么一个小会的,本来长孙澹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这次讨论的是关于他所上奏的事情,所以一并将他拉了进来。
“这建学堂是一件好事,可以引导人读书向上,我等也都是读书人出声,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关键在于补助的问题。这个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这是我们目前所不具备的。我看可以暂时搁置。”高季辅继续说到。
“这些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既然梁国公提出了这么一个办法,那么就应该有对应的措施,不如由国公大人尝试着实行一段时间,要是真的不行的话,我们再另外想办法。”说话的是张行成。
“我看也可以找一处小一点的范围来试行。”于志宁说到,却没有说更多的话。
“这个事情干系甚大,奏折里面所说的内容涉及过于广泛,这说明梁国公考虑问题很是全面,而且着眼很远。但同样,这也导致了需要做的工作非常的多,而且千头万绪,有些需要的资源还很庞大。这些都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梁国公不妨将这份奏折分成几个阶段来详细说明一下,你看这样可以吗?”说话的是长孙无忌。
此时高坐在龙椅上的李治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今天这场讨论他和长孙澹彻彻底底的都是看客。
“众位卿家的意思都统一了吗?长孙卿家可有什么异议?”李治脸色变了几变,最终还是平复了下来。
这里的长孙卿家有两位,一位是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另一位自然就是我们的长孙澹了。但是李治的这个称呼却是摆明了说的是长孙澹。
“臣无异议,这份奏折也许真的是错漏百出。”对于众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