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廷为工部侍郎(正四品),太常寺礼仪院佥事(正四品),后改户部侍郎(正四品),升户部尚书(正三品)。又出朝廷为御史台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正三品),回朝廷升枢密院同知(正二品)。至正十二年(1352),出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后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
陈埜先送密信告诉福寿:已写信引诱朱元璋攻打镇江(今属江苏)。如果他采纳再告之。
他在诱骗信中说:“集庆城池,北环大江,南枕崇冈,三面依水,以山为外城,以秦淮为护城河,地势险阻,不利步战。昔日晋朝王浑、王浚造战船谋之多年。隋朝攻集庆,贺若弼自扬州、韩擒虎自庐州、杨素自安陆,三路战舰同时俱进,然后才克之。今环城三面,元军水师与苗军联手建立水寨,绵延三十余里。强攻则忧虑敌军断我后方,扎寨围困则粮运难以为继,竭力前进则无详备,反成后患。不如凭借南方溧阳,东取镇江,扼守长江之险,断其粮道。再显示长久围困,可不攻而克。”
陈埜先的话似是而非。比如,公元589年,隋朝行军总管贺若弼使用战舰只是从江北广陵(今扬州市)南下渡江,先攻占南朝陈国南东海郡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再通过陆地从东面进军150里的金陵(今南京)。他进军到钟山白土岗(大概是今天钟山西麓的白马山庄、岗子村一带),打败了陈国金陵的北面守军田瑞、鲁达、周智安等部,随后从金陵北门(北掖门)入城。此时,隋朝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攻破南城,率五百骑兵从南门(朱雀门)先期进城。
朱元璋明白陈埜先在使诡计,复信道:“历代攻占江南的人,晋朝灭吴国、隋朝平陈国、曹彬取南唐,皆因为长江天堑阻隔南北,所以必须会集水师渡江,才能成功。今天我已在金陵上游过江,扼制其咽喉,水师多寡,不足为虑,舍舟而进,足以攻克,与晋、隋时期形同事异。足下兵多将广,宜乘时进取,建功立业,为何舍速胜之策而设想这样的迂回之计?”
接着,朱元璋想:取镇江不如先占芜湖,巩固我的后方,广积粮。
八月丁丑(二十四)日,朱元璋派遣副将习伯容带兵进攻粮棉之乡芜湖县。两天后,习伯容攻占芜湖城,极大巩固了朱氏政权和扩大的红军。
朱元璋非常高兴,把芜湖万户府改为永昌翼万户府,晋升习伯容为永昌翼万户(元廷职俸从六品),并对他说:“尔要善守芜湖,彼是我的粮仓耳!”
九月癸未朔日(初一),陈埜先得到朱元璋的回信,知其上计不灵,又想出一计,想直接陷害朱元璋。过了几天去信说:“我密约元将左荅纳识里到溧阳,将其活捉了,请朱帅临军接受他归降。”
朱元璋对汪广洋说:“此贼多诈,最不可信。尔替我回信,说我军政事务繁忙,由他代我接受归降。”
张天佑带领“郭家军”攻打集庆(南京)不克,郭天叙有些不爽,感到丢了面子。他决定亲自带队攻打集庆,携总兵邵荣带领5000兵马过江到达太平城。
郭天叙想:他若攻下金陵,居功至伟,既可在此虎踞龙盘,朱元璋也不敢小看他。
九月戊戌(十六)日,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率领一万五千作战人员从采石镇出发,向东经向山村、横溪村,再北上陶吴村、秣陵关。一千人马押运粮草随后。
这次,朱元璋没有要求冯国用卜算。可他还是暗暗作了推算。
时在霜降中元,节局排序第26。地盘八卦宫排三轮去掉24局,此局排到第二宫,为艮卦宫,数8。
霜降阴遁,“六仪”之子逆九数排布:戊仪定在艮宫8,己仪排在兑宫7,……癸仪排在乾宫3。
阴遁,“三奇”之子顺九数排布:乙奇布离宫9,丙奇布坎宫1,丁奇布坤宫2。
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乙奇到离宫,林木遇火,凶。
丙奇到坎宫,明火炙猪,吉。
丁奇到坤宫,光照大舆,吉。
为了力求准确,他还推算出对应的天盘值符星、人盘值使门,以知吉凶。
戊仪定在艮宫,为地盘第二宫,对应天盘二区天任星,天任值符。此星对应生门,生门值使。
行动时辰干支为戊戌,因戊仪在艮宫,故天任星值符落艮宫。而艮卦位在东北。
时辰旬首干支为甲午,首仪戊子定艮宫8。阴遁,逆九数排布。
冯国用掐指一算:乙未排兑宫7,丙申排乾宫6,丁酉排中宫5,戊戌(行动时辰)逢4到巽宫。
因此,生门值使在巽宫。而巽卦位在东南。
接着,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天任小吉,艮卦在东北。出征金陵有小胜。
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与此战无关。
面对此局的势态,冯国用感到结局吉凶难卜。随后,他把这张纸拿到油灯上点燃。
陈埜先六月份带领全部人马离开方山攻打太平府后,元将左荅纳识里率部驻守方山。
九月己亥(十七)日,张天佑渡过秦淮河抵达方山南麓,指挥郭家军分两路攻破了方山营寨,左荅纳识里逃走。此战应验了“出征[东北]金陵有小胜”,“明火炙猪,吉”。
郭家军继续北上经过江宁县东山,跨过秦淮河,到达集庆城东门外。
东山,本是一座不大的土山冈,原名土山,因东晋宰相谢安而出名。谢安曾经辞官到此山隐居,改名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重新启用谢安,派员带诏书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在谢安的指挥调度下,其侄子率部在淝水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史称“淝水之战”。从此,产生成语“东山再起”。
那时的秦淮河由南而北,流到金陵城东门南面后穿城而过,流入长江。城东北有片湖,雨季涨水时,湖水沿着一条水道流向东门,进入秦淮河。从南唐直到南宋,这片湖都叫雀湖。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名为燕雀湖,遗址位于今天南京的梅花湖处。
南唐到元朝,都没有利用秦淮河在东城外设置护城河。如果利用秦淮河作为外围防线,沿河流西北岸设置垒墙,由重兵防御反而比守城容易。因为城墙高不过8米,而河宽至少有30米左右。朱元璋开国后,就兴利除弊,沿河建造了金陵城的外郭。
郭家军休整两天后,攻打东门。连攻两天不克,死伤近五千人。于是,郭元帅传令陈埜先亲自带队火速支援,攻打南门。
陈埜先得令后思索一番,立刻率部从溧阳城别桥镇直接北上,经溧水县、集庆城南的将军山东麓,于二十四日下午赶到城南。接着马上派人通报郭元帅。
第二天午饭后,陈埜先开始攻打南门,从下午寅时(3点)开始一直攻到辰时(8点左右)天黑。他亲自指挥,将士们也拼死攻城。但是遭到顽强抵抗,死伤一千多人,未能攻破。当晚,陈埜先非常谦卑地以书面形式亲自向郭元帅呈报战况。
他的表现使郭天叙比较满意。当天晚上,郭元帅下令:全军休整两天。
九月二十六(戊申)日晚,陈埜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的行营大帐喝酒。跟随他们的十个亲兵则被陈兆先拉到旁边的营帐喝酒。酒过三巡,陈埜先把酒杯朝帐门口摔去,眨眼间,帐外冲进来十个刀斧手。郭天叙感到不妙,站起来刚要拔剑,结果被连砍数刀,很快就断了气。张天佑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动,束手就擒。
当夜,陈埜先亲自押着张天佑进入集庆城,献给城首福寿。因张天佑接连攻打集庆,福寿恨之入骨,即刻下令将他砍头。
郭家军总兵赵继祖带领陈埜先的部队第一次攻打集庆时,就感觉他们不大卖力,得知朱元璋对上次攻城进行了调查,也对陈埜先产生了怀疑。
当陈埜先派义子陈兆先恭请郭帅和张副帅去喝酒时,他就婉转地劝说郭天叙不要去,谁知道郭天叙缺心眼。
邵荣和赵继祖一面交代各自总管、镇抚加强戒备,一面在帅帐等待。等到二更亥时(晚上9点),两个元帅还没有回来,马上派探子到陈埜先大营打探。
得知他们已经出事,两位总兵不再犹豫,马上下令部队丢弃营帐、辎重,轻装撤退。邵荣率部在前,赵继祖率部于后。
他们朝南面的来路走,到了东山东侧,由于天黑走错了路,转向了东面。
走了一会,看见南面一个不大的湖(今梅龙湖)才知不是原路。走过湖的北边,发现有一条乡道朝南,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们经过周旺村、咸田村、后山岗村、后元村,过了一条小河,到了集庆路江宁县湖熟乡。这时,离开东山已经走了18公里路,已是五更寅时(凌晨4点左右)。两个总兵了解后面没有发现追兵,就下令休息、吃饭,并在村外布置了两道岗哨。
陈埜先出城返回大营后,准备趁热打铁,偷袭郭家军,为朝廷再立大功。当他带领三千兵马赶到城东,发现只是一片空营。他马上下令点燃火把追踪。
九月己酉(二十七)日,天刚蒙蒙亮,第一道岗哨发现几百米远出现陈埜先的部队,相距不到2里。郭家军立刻继续沿着乡道向南撤退。他们走过右家边村后,发现前面是两条岔路,一条朝西南方向,一条朝东南方向。
按理,绕过集庆江宁到秣陵关,应该朝西南方向。总兵邵荣想到追兵已经跟上来,不能按常理行动,随即下令沿东南方向的乡道加速前进。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到达郭庄乡。邵荣找了一个村民,打听郭庄(今属镇江市句容县)属于哪里管,得知是溧水州,离南面溧水州城只有36里地。
邵荣窃喜:郭家军到了郭庄,已近溧水,真是上天保佑啊!因为溧水是徐达镇守。但是他却故意问:“到句容,走那条路?”
村民说:“走村东那一条。”
邵荣、赵继祖马上命令各自的部队依然排成三行沿着村东的乡道跑步前进,走出两里后,看见一条向南且宽的小路,就改作两行沿着这条路南行。走了800多米,小路转向西南,通上了去溧水的乡道。踏上乡道,总兵马上命令部队换成三行向溧水城快速前进。
这时,陈埜先带领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郭庄。追了一夜,都感到精疲力竭。陈埜先派人打听有没有军队进村。村民说有,问完路就沿着村东的乡道走了。
陈埜先按照非常理思维,跟对了岔路,也到了郭庄。这次还是先前的思维,认为郭家军不走去溧阳的路就是为了甩掉他的追击。他估计距离他们不远,于是命令部队休息一下,吃了早饭再追。
他们又追了近一个时辰(两小时),一直向东追了17里半,陈埜先看见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葛仙村,是乡治所,故而又叫葛仙乡。虽然有点偏僻,却有朝廷的民兵百户所(下等),首领百户(从七品)叫卢德茂,是当地地主。
陈埜先归降朱元璋后,直到这次攻打集庆(今南京),他的部队都换上了绛色军服。陈埜先只清楚自己是朝廷的民兵统帅,谋杀红军元帅有功,忘记了自己还穿着红军的服装,毫无戒备。看见这个村子很安静,他就带着十个亲兵及儿子陈兆先进了村,只想着打听郭家军的情况。
百户卢德茂接到报告,以为是起义造反的红军,就带着30个身着青衣的健壮民兵出迎,个个手持长矛。卢百户走到陈埜先的马头前,抱拳恭问:“在下卢德茂,是里正,请问将军到此有何贵干?”
陈埜先没想到这是麻痹他,正要回答,几个民兵已经靠近他的两侧。陈埜先意识到不妙,已经晚了!青衣兵二话不说,迅速出枪,几个矛头几乎同时刺进他的腹部和腰部。陈埜先当场毙命,倒下马来。
跟在后尾的陈兆先还算反映快,扭转马头,策马就跑。出了村口,冲到管军总管的面前才勒住马,上气不接下气地命令道:“快,快进村,把青衣兵全都杀了!”
总管带部队冲进村后,杀死了所有的青衣兵,捉住了卢德茂。他临死之前才明白,错杀了自己人,而且是朝廷任命的民兵元帅。
陈兆先为义父报仇后再也不想寻找、追杀郭家军,带上义父的尸体、率部回到方山营寨。
郭家军到达溧水城后,朱元璋接到报告,马上叫汪广洋写了一封信函、一份抚慰书。信函送给徐达,交代了四件事:一、告诫他的全体官兵,不许非议郭家军,违背者,轻的处罚,重的杀头。二、见信当天买肉买酒设哀宴,代表他为郭家军全体将士接风洗尘。三、以他的名义设置灵堂,命溧水的全军将士臂系白巾,带孝七七四十九天。四、马上派人到郭庄乡调查陈埜先追杀郭家军的情况。
抚慰书送达总兵邵荣、赵继祖,请他们安心驻扎溧水休整,由徐达全权安排郭帅、张副帅的丧事。命令谢成带上几个亲兵到集庆打探陈埜先的情况。
得到陈埜先被杀的确切情报后,朱元帅携带上冯国用、李善长及谢成亲兵队到达溧水,祭拜了郭元帅、赵副元帅的亡灵。
在灵堂,朱元璋面对两帅的灵牌持三炷香说道:“郭元帅、张副帅,据打探的可靠消息,叛逆、仇敌陈埜先因追杀尔部在句容葛仙村被百户卢德茂误杀,已死。人善,天必助之。人恶,天必灭之。尔可安息耳!”
语罢,朱元璋向灵牌三鞠躬,上前在口径一尺的冲天耳三足青花大瓷炉中插上祭灵香。
朱元璋的这些举措使得郭家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温暖、欣慰,总兵邵荣、赵继祖决定跟随朱元帅打天下。
事况发展到此,冯国用恍然大悟:“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是暗示郭家军从金陵向东南(生门)撤退,死里逃生。“光照大舆,吉。”则是对朱元璋而言。
注释:
①里、步:宋元时代,1里等于180丈,1丈等于3.168米;?1步等于5尺,1尺等于0.3168米。
②金柱:古代营造学术语。一座殿宇除开檐柱和左右中轴线的柱子(山柱)外,其余的木柱都称作金柱。
③长宁寺:和太仆寺、长信寺、长秋寺、长庆寺、承徽寺、宁徽寺、延徽寺等一样,?都是管理皇帝、皇后个人私产及人户的机构。
④侍仪司:隶属礼部,掌朝会、即位、册立皇后、建立储君(太子)、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之事。
廷为工部侍郎(正四品),太常寺礼仪院佥事(正四品),后改户部侍郎(正四品),升户部尚书(正三品)。又出朝廷为御史台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正三品),回朝廷升枢密院同知(正二品)。至正十二年(1352),出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后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
陈埜先送密信告诉福寿:已写信引诱朱元璋攻打镇江(今属江苏)。如果他采纳再告之。
他在诱骗信中说:“集庆城池,北环大江,南枕崇冈,三面依水,以山为外城,以秦淮为护城河,地势险阻,不利步战。昔日晋朝王浑、王浚造战船谋之多年。隋朝攻集庆,贺若弼自扬州、韩擒虎自庐州、杨素自安陆,三路战舰同时俱进,然后才克之。今环城三面,元军水师与苗军联手建立水寨,绵延三十余里。强攻则忧虑敌军断我后方,扎寨围困则粮运难以为继,竭力前进则无详备,反成后患。不如凭借南方溧阳,东取镇江,扼守长江之险,断其粮道。再显示长久围困,可不攻而克。”
陈埜先的话似是而非。比如,公元589年,隋朝行军总管贺若弼使用战舰只是从江北广陵(今扬州市)南下渡江,先攻占南朝陈国南东海郡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再通过陆地从东面进军150里的金陵(今南京)。他进军到钟山白土岗(大概是今天钟山西麓的白马山庄、岗子村一带),打败了陈国金陵的北面守军田瑞、鲁达、周智安等部,随后从金陵北门(北掖门)入城。此时,隋朝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攻破南城,率五百骑兵从南门(朱雀门)先期进城。
朱元璋明白陈埜先在使诡计,复信道:“历代攻占江南的人,晋朝灭吴国、隋朝平陈国、曹彬取南唐,皆因为长江天堑阻隔南北,所以必须会集水师渡江,才能成功。今天我已在金陵上游过江,扼制其咽喉,水师多寡,不足为虑,舍舟而进,足以攻克,与晋、隋时期形同事异。足下兵多将广,宜乘时进取,建功立业,为何舍速胜之策而设想这样的迂回之计?”
接着,朱元璋想:取镇江不如先占芜湖,巩固我的后方,广积粮。
八月丁丑(二十四)日,朱元璋派遣副将习伯容带兵进攻粮棉之乡芜湖县。两天后,习伯容攻占芜湖城,极大巩固了朱氏政权和扩大的红军。
朱元璋非常高兴,把芜湖万户府改为永昌翼万户府,晋升习伯容为永昌翼万户(元廷职俸从六品),并对他说:“尔要善守芜湖,彼是我的粮仓耳!”
九月癸未朔日(初一),陈埜先得到朱元璋的回信,知其上计不灵,又想出一计,想直接陷害朱元璋。过了几天去信说:“我密约元将左荅纳识里到溧阳,将其活捉了,请朱帅临军接受他归降。”
朱元璋对汪广洋说:“此贼多诈,最不可信。尔替我回信,说我军政事务繁忙,由他代我接受归降。”
张天佑带领“郭家军”攻打集庆(南京)不克,郭天叙有些不爽,感到丢了面子。他决定亲自带队攻打集庆,携总兵邵荣带领5000兵马过江到达太平城。
郭天叙想:他若攻下金陵,居功至伟,既可在此虎踞龙盘,朱元璋也不敢小看他。
九月戊戌(十六)日,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率领一万五千作战人员从采石镇出发,向东经向山村、横溪村,再北上陶吴村、秣陵关。一千人马押运粮草随后。
这次,朱元璋没有要求冯国用卜算。可他还是暗暗作了推算。
时在霜降中元,节局排序第26。地盘八卦宫排三轮去掉24局,此局排到第二宫,为艮卦宫,数8。
霜降阴遁,“六仪”之子逆九数排布:戊仪定在艮宫8,己仪排在兑宫7,……癸仪排在乾宫3。
阴遁,“三奇”之子顺九数排布:乙奇布离宫9,丙奇布坎宫1,丁奇布坤宫2。
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乙奇到离宫,林木遇火,凶。
丙奇到坎宫,明火炙猪,吉。
丁奇到坤宫,光照大舆,吉。
为了力求准确,他还推算出对应的天盘值符星、人盘值使门,以知吉凶。
戊仪定在艮宫,为地盘第二宫,对应天盘二区天任星,天任值符。此星对应生门,生门值使。
行动时辰干支为戊戌,因戊仪在艮宫,故天任星值符落艮宫。而艮卦位在东北。
时辰旬首干支为甲午,首仪戊子定艮宫8。阴遁,逆九数排布。
冯国用掐指一算:乙未排兑宫7,丙申排乾宫6,丁酉排中宫5,戊戌(行动时辰)逢4到巽宫。
因此,生门值使在巽宫。而巽卦位在东南。
接着,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天任小吉,艮卦在东北。出征金陵有小胜。
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与此战无关。
面对此局的势态,冯国用感到结局吉凶难卜。随后,他把这张纸拿到油灯上点燃。
陈埜先六月份带领全部人马离开方山攻打太平府后,元将左荅纳识里率部驻守方山。
九月己亥(十七)日,张天佑渡过秦淮河抵达方山南麓,指挥郭家军分两路攻破了方山营寨,左荅纳识里逃走。此战应验了“出征[东北]金陵有小胜”,“明火炙猪,吉”。
郭家军继续北上经过江宁县东山,跨过秦淮河,到达集庆城东门外。
东山,本是一座不大的土山冈,原名土山,因东晋宰相谢安而出名。谢安曾经辞官到此山隐居,改名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重新启用谢安,派员带诏书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在谢安的指挥调度下,其侄子率部在淝水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史称“淝水之战”。从此,产生成语“东山再起”。
那时的秦淮河由南而北,流到金陵城东门南面后穿城而过,流入长江。城东北有片湖,雨季涨水时,湖水沿着一条水道流向东门,进入秦淮河。从南唐直到南宋,这片湖都叫雀湖。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名为燕雀湖,遗址位于今天南京的梅花湖处。
南唐到元朝,都没有利用秦淮河在东城外设置护城河。如果利用秦淮河作为外围防线,沿河流西北岸设置垒墙,由重兵防御反而比守城容易。因为城墙高不过8米,而河宽至少有30米左右。朱元璋开国后,就兴利除弊,沿河建造了金陵城的外郭。
郭家军休整两天后,攻打东门。连攻两天不克,死伤近五千人。于是,郭元帅传令陈埜先亲自带队火速支援,攻打南门。
陈埜先得令后思索一番,立刻率部从溧阳城别桥镇直接北上,经溧水县、集庆城南的将军山东麓,于二十四日下午赶到城南。接着马上派人通报郭元帅。
第二天午饭后,陈埜先开始攻打南门,从下午寅时(3点)开始一直攻到辰时(8点左右)天黑。他亲自指挥,将士们也拼死攻城。但是遭到顽强抵抗,死伤一千多人,未能攻破。当晚,陈埜先非常谦卑地以书面形式亲自向郭元帅呈报战况。
他的表现使郭天叙比较满意。当天晚上,郭元帅下令:全军休整两天。
九月二十六(戊申)日晚,陈埜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的行营大帐喝酒。跟随他们的十个亲兵则被陈兆先拉到旁边的营帐喝酒。酒过三巡,陈埜先把酒杯朝帐门口摔去,眨眼间,帐外冲进来十个刀斧手。郭天叙感到不妙,站起来刚要拔剑,结果被连砍数刀,很快就断了气。张天佑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动,束手就擒。
当夜,陈埜先亲自押着张天佑进入集庆城,献给城首福寿。因张天佑接连攻打集庆,福寿恨之入骨,即刻下令将他砍头。
郭家军总兵赵继祖带领陈埜先的部队第一次攻打集庆时,就感觉他们不大卖力,得知朱元璋对上次攻城进行了调查,也对陈埜先产生了怀疑。
当陈埜先派义子陈兆先恭请郭帅和张副帅去喝酒时,他就婉转地劝说郭天叙不要去,谁知道郭天叙缺心眼。
邵荣和赵继祖一面交代各自总管、镇抚加强戒备,一面在帅帐等待。等到二更亥时(晚上9点),两个元帅还没有回来,马上派探子到陈埜先大营打探。
得知他们已经出事,两位总兵不再犹豫,马上下令部队丢弃营帐、辎重,轻装撤退。邵荣率部在前,赵继祖率部于后。
他们朝南面的来路走,到了东山东侧,由于天黑走错了路,转向了东面。
走了一会,看见南面一个不大的湖(今梅龙湖)才知不是原路。走过湖的北边,发现有一条乡道朝南,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们经过周旺村、咸田村、后山岗村、后元村,过了一条小河,到了集庆路江宁县湖熟乡。这时,离开东山已经走了18公里路,已是五更寅时(凌晨4点左右)。两个总兵了解后面没有发现追兵,就下令休息、吃饭,并在村外布置了两道岗哨。
陈埜先出城返回大营后,准备趁热打铁,偷袭郭家军,为朝廷再立大功。当他带领三千兵马赶到城东,发现只是一片空营。他马上下令点燃火把追踪。
九月己酉(二十七)日,天刚蒙蒙亮,第一道岗哨发现几百米远出现陈埜先的部队,相距不到2里。郭家军立刻继续沿着乡道向南撤退。他们走过右家边村后,发现前面是两条岔路,一条朝西南方向,一条朝东南方向。
按理,绕过集庆江宁到秣陵关,应该朝西南方向。总兵邵荣想到追兵已经跟上来,不能按常理行动,随即下令沿东南方向的乡道加速前进。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到达郭庄乡。邵荣找了一个村民,打听郭庄(今属镇江市句容县)属于哪里管,得知是溧水州,离南面溧水州城只有36里地。
邵荣窃喜:郭家军到了郭庄,已近溧水,真是上天保佑啊!因为溧水是徐达镇守。但是他却故意问:“到句容,走那条路?”
村民说:“走村东那一条。”
邵荣、赵继祖马上命令各自的部队依然排成三行沿着村东的乡道跑步前进,走出两里后,看见一条向南且宽的小路,就改作两行沿着这条路南行。走了800多米,小路转向西南,通上了去溧水的乡道。踏上乡道,总兵马上命令部队换成三行向溧水城快速前进。
这时,陈埜先带领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郭庄。追了一夜,都感到精疲力竭。陈埜先派人打听有没有军队进村。村民说有,问完路就沿着村东的乡道走了。
陈埜先按照非常理思维,跟对了岔路,也到了郭庄。这次还是先前的思维,认为郭家军不走去溧阳的路就是为了甩掉他的追击。他估计距离他们不远,于是命令部队休息一下,吃了早饭再追。
他们又追了近一个时辰(两小时),一直向东追了17里半,陈埜先看见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葛仙村,是乡治所,故而又叫葛仙乡。虽然有点偏僻,却有朝廷的民兵百户所(下等),首领百户(从七品)叫卢德茂,是当地地主。
陈埜先归降朱元璋后,直到这次攻打集庆(今南京),他的部队都换上了绛色军服。陈埜先只清楚自己是朝廷的民兵统帅,谋杀红军元帅有功,忘记了自己还穿着红军的服装,毫无戒备。看见这个村子很安静,他就带着十个亲兵及儿子陈兆先进了村,只想着打听郭家军的情况。
百户卢德茂接到报告,以为是起义造反的红军,就带着30个身着青衣的健壮民兵出迎,个个手持长矛。卢百户走到陈埜先的马头前,抱拳恭问:“在下卢德茂,是里正,请问将军到此有何贵干?”
陈埜先没想到这是麻痹他,正要回答,几个民兵已经靠近他的两侧。陈埜先意识到不妙,已经晚了!青衣兵二话不说,迅速出枪,几个矛头几乎同时刺进他的腹部和腰部。陈埜先当场毙命,倒下马来。
跟在后尾的陈兆先还算反映快,扭转马头,策马就跑。出了村口,冲到管军总管的面前才勒住马,上气不接下气地命令道:“快,快进村,把青衣兵全都杀了!”
总管带部队冲进村后,杀死了所有的青衣兵,捉住了卢德茂。他临死之前才明白,错杀了自己人,而且是朝廷任命的民兵元帅。
陈兆先为义父报仇后再也不想寻找、追杀郭家军,带上义父的尸体、率部回到方山营寨。
郭家军到达溧水城后,朱元璋接到报告,马上叫汪广洋写了一封信函、一份抚慰书。信函送给徐达,交代了四件事:一、告诫他的全体官兵,不许非议郭家军,违背者,轻的处罚,重的杀头。二、见信当天买肉买酒设哀宴,代表他为郭家军全体将士接风洗尘。三、以他的名义设置灵堂,命溧水的全军将士臂系白巾,带孝七七四十九天。四、马上派人到郭庄乡调查陈埜先追杀郭家军的情况。
抚慰书送达总兵邵荣、赵继祖,请他们安心驻扎溧水休整,由徐达全权安排郭帅、张副帅的丧事。命令谢成带上几个亲兵到集庆打探陈埜先的情况。
得到陈埜先被杀的确切情报后,朱元帅携带上冯国用、李善长及谢成亲兵队到达溧水,祭拜了郭元帅、赵副元帅的亡灵。
在灵堂,朱元璋面对两帅的灵牌持三炷香说道:“郭元帅、张副帅,据打探的可靠消息,叛逆、仇敌陈埜先因追杀尔部在句容葛仙村被百户卢德茂误杀,已死。人善,天必助之。人恶,天必灭之。尔可安息耳!”
语罢,朱元璋向灵牌三鞠躬,上前在口径一尺的冲天耳三足青花大瓷炉中插上祭灵香。
朱元璋的这些举措使得郭家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温暖、欣慰,总兵邵荣、赵继祖决定跟随朱元帅打天下。
事况发展到此,冯国用恍然大悟:“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是暗示郭家军从金陵向东南(生门)撤退,死里逃生。“光照大舆,吉。”则是对朱元璋而言。
注释:
①里、步:宋元时代,1里等于180丈,1丈等于3.168米;?1步等于5尺,1尺等于0.3168米。
②金柱:古代营造学术语。一座殿宇除开檐柱和左右中轴线的柱子(山柱)外,其余的木柱都称作金柱。
③长宁寺:和太仆寺、长信寺、长秋寺、长庆寺、承徽寺、宁徽寺、延徽寺等一样,?都是管理皇帝、皇后个人私产及人户的机构。
④侍仪司:隶属礼部,掌朝会、即位、册立皇后、建立储君(太子)、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