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在巢湖水军经过河口村时,朱元璋叫郑遇春脱掉绛红军衣,乘条2浆小船到铜城闸水寨,诱骗曼济哈雅的水兵到和州购买物品。结果捉住十九人,都是善于操作舟船,懂得水战的。
朱元璋想:廖永安的水师战斗力不强,连左君弼都打不过,一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于是不耻下问,向元军俘虏请教水战。随后,任命几个经验丰富的俘虏为教头。请他们给廖永安、俞通海等大小水师将领讲课,并上船训练水军。
红军水兵掌握水战的基本知识后,朱元璋萌生一个检验、锻炼水军的想法。随后下令:廖永安、俞通海携郑遇春、赵德胜带领水师入江逆流而上,攻打曼济哈雅的裕溪三汊河水寨。
元军多为大型、中型战舰,有两层或三层兵舱、战舱,最短的也有8.3丈(约26.3米),进退、转弯缓慢。
朱氏水师的大船不超过10丈(约32米),大多数是一批长约5丈(15.8米)、宽约1.5丈(4.8米)的渔舟,叫魛鱼船。船头较小、为方形,尾部宽阔、底尖。头小底尖使阻力大为减少,尾宽便于分水。这种渔船有8棹,16人操作,能乘50人,非常利于作战。还带有一桅风帆。
在冯国用的建议下,朱元璋与廖永安商议后,把魛鱼船改为兵船,设大浆10支,20名水手操作。建造了一个兵舱,长约3.2丈(10米)、宽约6尺(1.9米)。设置12排座位,每排3人。其中的走道还可坐11人。舱顶是平顶,沿四边安装了栏杆,尾端栏杆正中安立一根信号旗杆,高一丈(约3.2米),上端固定着一根横杆,与立杆形成“十”字架。左右横杆中间各有一个铁钩,用来挂上幡式信号旗(条状长方形)。舱尾固定有一部斜梯,通到舱顶。
数十艘10丈长的大船则改造为两层的中型战舰,设置20棹、40名水手。下层设置30排座位,每排坐6人。上层为战舱,左右两壁开设箭窗,用于水战放箭。夜晚作为水手、舵手的卧室。舱顶也安装了栏杆和信号杆。
攻打三汊河水寨时,每条魛鱼舰只载20名披挂牛皮甲衣的弓箭手、10个点火兵。快速逼近敌船后,发射火苗箭突袭。大火把曼济哈雅的水师烧得狼狈不堪。
首次和元军水战,虽然歼敌数量很少,但是烧毁、烧损10余艘中型敌舰。这使朱元璋及全体将士渡江作战的信心大增。接着,朱元璋召开庆功大会,请李善长宣布嘉奖名单和任命书。
任命廖永安为水师一军镇抚,郑遇春为水师一军军需总管。任命俞通海为水师二军镇抚,俞廷玉为水师二军军需总管。水战需要大量箭矢、燃油、铠甲等。
第二天,朱元璋迫不及待,在自己的帅府与各位将领商议渡江计划。
朱元璋以元军水兵训练红军,首战告捷,马上又论功行赏,廖永安对他的领导才能钦佩不已。在会上带头发言说:“朱公,三汊河一仗,旗开得胜,士气高涨,我们可以一鼓作气,顺江而下,直取集庆(今南京)。”
俞通海、郑遇春随声附和。常遇春、徐达、赵德胜也纷纷赞同。
朱元璋则说:“诸位兄弟,攻主营,应先拔附寨,剪断主营的羽翼,以免背后或两翼受敌。”
他把廖永安、俞通海叫到中堂前的方桌旁,指着桌面的地图说:“取集庆,应先占采石矶。采石矶是北上集庆、南下芜湖、铜陵的咽喉,离集庆100多里(57公里多)。得采石,可占领太平(当涂县城)得到足够的粮草,然后攻打集庆就有了稳便的后备。”
这张图,朱元璋已经看了很多遍。他说的“采石”是指广义采石矶,长约7公里。
1355年(乙未岁)农历六月乙卯朔日(初一),朱元璋携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随廖永安同乘指挥船;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郭兴等随廖永忠带领一万士兵乘坐50艘改造的大渔船为前军。
总管汤和、镇抚耿再成、吴良等随俞通海引领一万士卒乘坐200多艘改造的魛鱼船作为二路军随后。
郑遇春和俞廷玉带数十条军需及护卫船殿后。船队浩浩荡荡奔向长江。
当前军刚刚驶出针鱼嘴,忽然后方数十里黑云遮天,顷刻间雷电、风雨接踵而至。廖永安下令沿江边停泊。
次日丙辰(初二),大雨停止,一团团云彩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刮起了西北风。廖永安、俞通海的水手欢呼雀跃,朱元璋的步兵莫名其妙。
随着廖永安一声令下,指挥船舱顶信号杆的左右挂上了两面蓝幡旗,发出排成两行行军的命令。然后升起白帆,拔锚起航、逆流而上。
相隔数米的各船依次在信号杆挂上两面蓝幡旗,升起船帆尾随而行。
从针鱼嘴到正南偏东的石质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前端有10多公里。由东岸向西北伸入江中的采石矶长约两公里,北面是翠螺山。山的东面是采石镇。采石矶西缘沿江向南延伸接近太平州(当涂县城)西北角,岸线长约7公里,两头尖,中间宽。腰部最宽处约1.3公里。
这是广义的采石矶。其东缘一条采石河把它与东面的陆地分开。
廖永安要再次明确主攻方向,向朱元璋问道:“是攻采石镇还是采石矶?”
朱元璋答道:“采石乃大镇,其备必固。采石矶前临大江,彼难备御。今往攻之,其势必克!”
廖永安应道:“属下明白了。”随之下令朝采石矶进发。
广义采石矶西面有一个很大的江心洲,两者之间的长江是分流的次航道,最宽处约600米,最窄处约300米。
朱氏红军的兵船进入牛渚矶航道,没有看见沿岸驻扎军队。过了石质牛渚矶进到约4公里时,发现前方岸上有元军的栅栏战墙。战墙高约1.3米,成L形布置,北墙东头延伸到采石河边,长约1000米,西墙长约500米。战墙西北角有一座岗楼。栅栏区南面是营寨。过了兵营,就是官渡,离太平城西北江岸还有7里地。
廖永安命令指挥船抛锚,停在江心,接着下令前军靠岸。传令兵马上取下信号杆的蓝幡旗,挂上一面绿幡旗,传递靠岸命令。前军各船接着依次挂上綠幡旗。
元军的哨兵已经发现红军,吹响了报警的号角。很快,岗楼西侧战墙打开一扇门,钻出500人的长弓部队,快速运动到江边,排成两行。这时,十条先锋船已近岸100米之内,进入长弓有效射程。元军长弓队迅速分为25个小队,以20人排成两排攻击一条兵船。
长弓队指挥官下令“放箭”后,依次成排发射的箭矢犹如急速的阵雨,飞击兵船。前甲板的士兵有的已经中箭。舟船越是接近岸边,甲板上中箭的士兵越多。长弓箭着实给了朱氏红军一个下马威。
邓愈急中生智,命令前排持盾士兵蹲下,后排士兵持盾置于前排盾上,组成盾墙。这里的镇戌军是探马赤军,训练有素,擅长骑射,舟船无法猝然靠岸。
先锋队第一艘大船逼近江岸3丈(约9.5米)左右时,渡江先锋常遇春已从这艘大船的尾部跳到一支跟随的10浆小艇上,命令冲上去。他站立船头,左手持盾挡箭,右手紧握双钩枪。十个背刀水兵分坐两行拼命划桨,犹如龙舟竞渡,小艇飞驰靠岸。
真可谓:孤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水师指挥廖永安见状,下令小艇冲锋靠岸。传令兵的双手立刻向船队挥舞两面三角形红旗,发出小艇进攻命令,信号依次传递。转眼间,前军每艘大船携带的两条小艇纷纷冲向岸边。
采石矶毕竟太长,元军的500人长弓队只能防守500米。前军后部25艘兵船因无箭阻击,迅速靠岸。
不等小艇完全靠岸,常遇春即纵身一跃跳上陆地,像头雄狮,面目狰狞冲入敌阵。他的双钩枪急速地又戳又砍,凶猛异常,瞬间杀死几名长弓手,
10名水兵紧跟而上,挥舞着手刀。两边的弓手吓得转身就跑。有数十条小艇也迅速靠岸,数百名手刀兵纷纷登陆,冲向敌阵。弓箭手已无优势,望风披靡,跑得慢的,立刻成了刀下之鬼。
元军江边长弓阵虽然溃败,但是栅栏战垒内还有500长弓手。他们纷纷向江边红军发射乱箭,掩护溃败的同伙逃回战垒。
前军兵船接二连三靠岸后,数千红军在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郭兴、和千夫长陆仲亨、丁德兴及先锋赵德胜等将校的带领下拉开几百米宽,排山倒海,从北面冲进栅栏战墙,击溃了元军的大刀部队,一直杀到南端,最后杀进他们位于官渡的兵营,消灭和俘虏元兵共三千人。
登陆晚的部队都捞不到仗打,只好打扫战场。朱元璋这一仗可谓先难后易,摧枯拉朽,不到一个时辰(两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占领了太平城的江岸门户采石矶。
当天中午,朱元璋宣布:晋升廖永安为水师两军总管,廖永忠为水师一军镇抚。晋升常遇春为水、步军镇抚兼水师总管府先锋,统领张德胜、叶升、桑世杰、华高及水兵两千、步兵一千。
打了大胜仗,年轻的小头领们头脑开始糊涂、发热,他们以和州物质匮乏为由,纷纷要把缴获的战利品搬上船,运回和州,随便想把一些从元军官兵身上没收的钱财拿给家人。这些小头领既有水师的,也有徐达手下的。
朱元璋闻讯后,马上把徐达和廖永安叫到自己的帅帐,告诫说:“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听任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则大事去矣!”
两位将领沉默了一会,徐达表态说:“朱帅教训的是。”
廖永安跟着说:“请朱帅明示!”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廖总管听令: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愣了一下,问道:“朱公,尔说甚?”
朱元璋又严肃认真地重复一遍:“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马上抱拳应道:“遵命!”
打算携带战利品返回和州的将领看见水兵砍断缆绳,把50艘大船推入江中,让其顺流而下,大惊失色!其他将领也都莫名其妙。纷纷跑到帅帐,询问朱元帅。
朱元璋板着脸说道:“成大事者不谋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弃不取将何为?”
徐达给下属使了使眼色。
19岁的千夫长陆仲亨听出了朱元璋的话外之音,又见徐达示意,慌忙抱拳表态说:“恭听元帅号令!”
其余的也急忙抱拳附和说:“恭听元帅号令!”
朱元璋接着下令:“全军吃饭。吃罢攻打太平!”
大小将校离开后,朱元璋叫谢成秘密通知廖永安,派廖永忠带兵划小艇追取大船,开到采石矶北面的翠螺山待命。
元末,江浙行省太平路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治所在当涂县,属于路、县衙门同城。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四年(329年),江淮间战乱,多数难民南渡过江。于是在江南始设当涂县及淮南郡,以安置流民。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当涂县改属宣州(今属安徽)。
五代南唐(李升)升元元年(937年),改当涂县为建平军,南唐(李璟)保大末年(957年)又改作雄远军。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975年),改雄远军为平南军。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当涂县为附城,隶属建康府路(今南京)。
太平兴国三年,划宣州之芜湖、繁昌2县归太平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为太平路,隶属江浙行省,辖县如故。治所还是在当涂县城。
宋元当涂城的平面约为四方梯形,周长10.8里(约合6159米),坐南朝北,背依姑溪河。此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长江。当涂城的南墙依河而建,平面成斜线。宋朝建造者顺应地利在东、西、北面开挖护城壕沟,但在东、西、北三门处的壕沟留下两丈(约6.3米)宽的进城道路。路中先挖沟埋入通水陶管,从东南角引入姑溪河水,并建有一坝,设置了水闸,以防洪水。西城濠连通姑溪河。部分河水经过城东、城北、城西,最后又流入姑溪河。
东城墙长约3.5里(1996米),有一门,正门居中偏南,叫行春门。
西城墙长约3里(1711米),有一门,居中偏南,叫澄江门。一条大街把东西两门连通。
北城墙长约2.3里(1312米),有一门,偏西,叫清源门。
南城墙长约2里(1140米),有一门,偏西,叫南津门。意思是:南临渡口之门。
一条垂直大街把南北两门连通。平日,商船云集姑溪河,挑夫频繁进出南津门。由于城东墙略成弧形,中部向东面突出,西墙轴线又偏斜、向东,故南墙比北墙短。护城濠基本沿着城墙走向开挖,也不是方方正正。
城墙四角建有突出的弧形敌楼,可以从侧面有效射杀50米以内攻城的敌兵。
北门和东门外地势开阔,便于大批部队集结及排兵布阵。
当天下午,汤和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攻打采石矶时,当涂城的四门已经关闭,全城戒严,白天也不打开。派人混进城里应外合是不行了。
这已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渡江前,朱元璋就派探子到太平州调查了当涂城的情况,确定了攻城方案。他把主攻方向定在北门和东门。这次,他带上了攻打滁州的利器——撞门车。
太平州的官渡距离当涂城北门2.5公里。当天下午,按照计划,总管汤和、
邓愈兵分两路到达城东和城北。两辆撞车分别拖到两门外约80米处,盖着青布。守城的元军不知为何物,莫名其妙。
撞车后面站着三排18人的弓箭手,负责掩护。再后面是四路步兵纵队——每路纵队1000人,分为两行。前面是5位骑马的将领。
东门带队攻城的将领是:总管汤和、镇抚张赫、常遇春、千夫长张德胜、周德兴。北门带队攻城的将领是: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千夫长郑遇霖、陆仲亨。
汤和、邓愈分别一声令下,青布被扯掉,撞车开始前进。元军恍然大悟,慌忙放箭。
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元军知情,事先准备燃油、火苗箭,采用火攻阻击撞车,后果不堪设想。
撞车进到城门前,接着不停地撞啊、撞啊!三排弓箭手轮流向城头放箭,掩护6个撞车兵。
撞了十来分钟,门撞开了。汤和、常遇春和吴良带领4路纵队依次冲进东门,邓愈、花云和徐达引领4路纵队依次冲进北门。他们按照计划分别杀向城头、兵营、路府、万户府、总管府等处。
元朝上路(十万户之上)总管府设置达鲁花赤一名(镇守长官,蒙古人担任)、总管(兼管劝农事)一名(汉人担任),均为正三品;设同知(回回人担任)、治中、判官各一名,均为从三品。
元朝各路管辖军队七千人以上机构为上万户府,设置达鲁花赤一名(蒙古人担任)、万户(将领)一名,均为正三品;副万户(将领)一名,从三品;设经历(文职)一名,从七品;知事(文职)一名,从八品。
朱氏红军以撞车奇袭、破城,吓得太平路元臣平章政事(从一品)颚勒哲布哈和同佥(正四品)张旭等人惊恐不已,弃城而逃。
各路红军势不可挡,太平路万户将领纳克楚被活捉,朱氏红军很快攻占了全城,大批元军将士投降。
太平路总管府总管汉人靳义不愿投降,跑出东门跳进护城河自尽,做了元廷之鬼。
朱元璋听说后,感慨道:“他是义士啊!”随后,叫人打捞起来,买了一口棺材把他埋了。
这次攻打采石矶,朱元璋再次领教长箭的威力。渡江首战告捷,缴获元军1000支长弓,朱元璋眉开眼笑,下令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长弓部队,由镇抚郭兴统领。
注释:
①剥肤椎髓:剥掉皮肤、锤骨吸髓。比喻残酷剥削。
②万户:元朝武官职。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万户从三品,发虎符(虎牌)凭证;副万户正四品,发金牌凭证。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万户从三品,发虎符凭证;副万户从四品,发金牌凭证。
③千户:元朝武官职。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千户从四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正五品,发金牌凭证。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千户正五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从五品,发金牌凭证。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千户从五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正六品,发银牌凭证。
④百户:元朝武官职。上百户所,百户从六品,发银牌凭证。下百户所,百户从七品,发银牌凭证。
sp; 在巢湖水军经过河口村时,朱元璋叫郑遇春脱掉绛红军衣,乘条2浆小船到铜城闸水寨,诱骗曼济哈雅的水兵到和州购买物品。结果捉住十九人,都是善于操作舟船,懂得水战的。
朱元璋想:廖永安的水师战斗力不强,连左君弼都打不过,一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于是不耻下问,向元军俘虏请教水战。随后,任命几个经验丰富的俘虏为教头。请他们给廖永安、俞通海等大小水师将领讲课,并上船训练水军。
红军水兵掌握水战的基本知识后,朱元璋萌生一个检验、锻炼水军的想法。随后下令:廖永安、俞通海携郑遇春、赵德胜带领水师入江逆流而上,攻打曼济哈雅的裕溪三汊河水寨。
元军多为大型、中型战舰,有两层或三层兵舱、战舱,最短的也有8.3丈(约26.3米),进退、转弯缓慢。
朱氏水师的大船不超过10丈(约32米),大多数是一批长约5丈(15.8米)、宽约1.5丈(4.8米)的渔舟,叫魛鱼船。船头较小、为方形,尾部宽阔、底尖。头小底尖使阻力大为减少,尾宽便于分水。这种渔船有8棹,16人操作,能乘50人,非常利于作战。还带有一桅风帆。
在冯国用的建议下,朱元璋与廖永安商议后,把魛鱼船改为兵船,设大浆10支,20名水手操作。建造了一个兵舱,长约3.2丈(10米)、宽约6尺(1.9米)。设置12排座位,每排3人。其中的走道还可坐11人。舱顶是平顶,沿四边安装了栏杆,尾端栏杆正中安立一根信号旗杆,高一丈(约3.2米),上端固定着一根横杆,与立杆形成“十”字架。左右横杆中间各有一个铁钩,用来挂上幡式信号旗(条状长方形)。舱尾固定有一部斜梯,通到舱顶。
数十艘10丈长的大船则改造为两层的中型战舰,设置20棹、40名水手。下层设置30排座位,每排坐6人。上层为战舱,左右两壁开设箭窗,用于水战放箭。夜晚作为水手、舵手的卧室。舱顶也安装了栏杆和信号杆。
攻打三汊河水寨时,每条魛鱼舰只载20名披挂牛皮甲衣的弓箭手、10个点火兵。快速逼近敌船后,发射火苗箭突袭。大火把曼济哈雅的水师烧得狼狈不堪。
首次和元军水战,虽然歼敌数量很少,但是烧毁、烧损10余艘中型敌舰。这使朱元璋及全体将士渡江作战的信心大增。接着,朱元璋召开庆功大会,请李善长宣布嘉奖名单和任命书。
任命廖永安为水师一军镇抚,郑遇春为水师一军军需总管。任命俞通海为水师二军镇抚,俞廷玉为水师二军军需总管。水战需要大量箭矢、燃油、铠甲等。
第二天,朱元璋迫不及待,在自己的帅府与各位将领商议渡江计划。
朱元璋以元军水兵训练红军,首战告捷,马上又论功行赏,廖永安对他的领导才能钦佩不已。在会上带头发言说:“朱公,三汊河一仗,旗开得胜,士气高涨,我们可以一鼓作气,顺江而下,直取集庆(今南京)。”
俞通海、郑遇春随声附和。常遇春、徐达、赵德胜也纷纷赞同。
朱元璋则说:“诸位兄弟,攻主营,应先拔附寨,剪断主营的羽翼,以免背后或两翼受敌。”
他把廖永安、俞通海叫到中堂前的方桌旁,指着桌面的地图说:“取集庆,应先占采石矶。采石矶是北上集庆、南下芜湖、铜陵的咽喉,离集庆100多里(57公里多)。得采石,可占领太平(当涂县城)得到足够的粮草,然后攻打集庆就有了稳便的后备。”
这张图,朱元璋已经看了很多遍。他说的“采石”是指广义采石矶,长约7公里。
1355年(乙未岁)农历六月乙卯朔日(初一),朱元璋携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随廖永安同乘指挥船;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郭兴等随廖永忠带领一万士兵乘坐50艘改造的大渔船为前军。
总管汤和、镇抚耿再成、吴良等随俞通海引领一万士卒乘坐200多艘改造的魛鱼船作为二路军随后。
郑遇春和俞廷玉带数十条军需及护卫船殿后。船队浩浩荡荡奔向长江。
当前军刚刚驶出针鱼嘴,忽然后方数十里黑云遮天,顷刻间雷电、风雨接踵而至。廖永安下令沿江边停泊。
次日丙辰(初二),大雨停止,一团团云彩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刮起了西北风。廖永安、俞通海的水手欢呼雀跃,朱元璋的步兵莫名其妙。
随着廖永安一声令下,指挥船舱顶信号杆的左右挂上了两面蓝幡旗,发出排成两行行军的命令。然后升起白帆,拔锚起航、逆流而上。
相隔数米的各船依次在信号杆挂上两面蓝幡旗,升起船帆尾随而行。
从针鱼嘴到正南偏东的石质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前端有10多公里。由东岸向西北伸入江中的采石矶长约两公里,北面是翠螺山。山的东面是采石镇。采石矶西缘沿江向南延伸接近太平州(当涂县城)西北角,岸线长约7公里,两头尖,中间宽。腰部最宽处约1.3公里。
这是广义的采石矶。其东缘一条采石河把它与东面的陆地分开。
廖永安要再次明确主攻方向,向朱元璋问道:“是攻采石镇还是采石矶?”
朱元璋答道:“采石乃大镇,其备必固。采石矶前临大江,彼难备御。今往攻之,其势必克!”
廖永安应道:“属下明白了。”随之下令朝采石矶进发。
广义采石矶西面有一个很大的江心洲,两者之间的长江是分流的次航道,最宽处约600米,最窄处约300米。
朱氏红军的兵船进入牛渚矶航道,没有看见沿岸驻扎军队。过了石质牛渚矶进到约4公里时,发现前方岸上有元军的栅栏战墙。战墙高约1.3米,成L形布置,北墙东头延伸到采石河边,长约1000米,西墙长约500米。战墙西北角有一座岗楼。栅栏区南面是营寨。过了兵营,就是官渡,离太平城西北江岸还有7里地。
廖永安命令指挥船抛锚,停在江心,接着下令前军靠岸。传令兵马上取下信号杆的蓝幡旗,挂上一面绿幡旗,传递靠岸命令。前军各船接着依次挂上綠幡旗。
元军的哨兵已经发现红军,吹响了报警的号角。很快,岗楼西侧战墙打开一扇门,钻出500人的长弓部队,快速运动到江边,排成两行。这时,十条先锋船已近岸100米之内,进入长弓有效射程。元军长弓队迅速分为25个小队,以20人排成两排攻击一条兵船。
长弓队指挥官下令“放箭”后,依次成排发射的箭矢犹如急速的阵雨,飞击兵船。前甲板的士兵有的已经中箭。舟船越是接近岸边,甲板上中箭的士兵越多。长弓箭着实给了朱氏红军一个下马威。
邓愈急中生智,命令前排持盾士兵蹲下,后排士兵持盾置于前排盾上,组成盾墙。这里的镇戌军是探马赤军,训练有素,擅长骑射,舟船无法猝然靠岸。
先锋队第一艘大船逼近江岸3丈(约9.5米)左右时,渡江先锋常遇春已从这艘大船的尾部跳到一支跟随的10浆小艇上,命令冲上去。他站立船头,左手持盾挡箭,右手紧握双钩枪。十个背刀水兵分坐两行拼命划桨,犹如龙舟竞渡,小艇飞驰靠岸。
真可谓:孤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水师指挥廖永安见状,下令小艇冲锋靠岸。传令兵的双手立刻向船队挥舞两面三角形红旗,发出小艇进攻命令,信号依次传递。转眼间,前军每艘大船携带的两条小艇纷纷冲向岸边。
采石矶毕竟太长,元军的500人长弓队只能防守500米。前军后部25艘兵船因无箭阻击,迅速靠岸。
不等小艇完全靠岸,常遇春即纵身一跃跳上陆地,像头雄狮,面目狰狞冲入敌阵。他的双钩枪急速地又戳又砍,凶猛异常,瞬间杀死几名长弓手,
10名水兵紧跟而上,挥舞着手刀。两边的弓手吓得转身就跑。有数十条小艇也迅速靠岸,数百名手刀兵纷纷登陆,冲向敌阵。弓箭手已无优势,望风披靡,跑得慢的,立刻成了刀下之鬼。
元军江边长弓阵虽然溃败,但是栅栏战垒内还有500长弓手。他们纷纷向江边红军发射乱箭,掩护溃败的同伙逃回战垒。
前军兵船接二连三靠岸后,数千红军在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郭兴、和千夫长陆仲亨、丁德兴及先锋赵德胜等将校的带领下拉开几百米宽,排山倒海,从北面冲进栅栏战墙,击溃了元军的大刀部队,一直杀到南端,最后杀进他们位于官渡的兵营,消灭和俘虏元兵共三千人。
登陆晚的部队都捞不到仗打,只好打扫战场。朱元璋这一仗可谓先难后易,摧枯拉朽,不到一个时辰(两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占领了太平城的江岸门户采石矶。
当天中午,朱元璋宣布:晋升廖永安为水师两军总管,廖永忠为水师一军镇抚。晋升常遇春为水、步军镇抚兼水师总管府先锋,统领张德胜、叶升、桑世杰、华高及水兵两千、步兵一千。
打了大胜仗,年轻的小头领们头脑开始糊涂、发热,他们以和州物质匮乏为由,纷纷要把缴获的战利品搬上船,运回和州,随便想把一些从元军官兵身上没收的钱财拿给家人。这些小头领既有水师的,也有徐达手下的。
朱元璋闻讯后,马上把徐达和廖永安叫到自己的帅帐,告诫说:“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听任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则大事去矣!”
两位将领沉默了一会,徐达表态说:“朱帅教训的是。”
廖永安跟着说:“请朱帅明示!”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廖总管听令: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愣了一下,问道:“朱公,尔说甚?”
朱元璋又严肃认真地重复一遍:“悉断舟缆,推舟急流中。”
廖永安马上抱拳应道:“遵命!”
打算携带战利品返回和州的将领看见水兵砍断缆绳,把50艘大船推入江中,让其顺流而下,大惊失色!其他将领也都莫名其妙。纷纷跑到帅帐,询问朱元帅。
朱元璋板着脸说道:“成大事者不谋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弃不取将何为?”
徐达给下属使了使眼色。
19岁的千夫长陆仲亨听出了朱元璋的话外之音,又见徐达示意,慌忙抱拳表态说:“恭听元帅号令!”
其余的也急忙抱拳附和说:“恭听元帅号令!”
朱元璋接着下令:“全军吃饭。吃罢攻打太平!”
大小将校离开后,朱元璋叫谢成秘密通知廖永安,派廖永忠带兵划小艇追取大船,开到采石矶北面的翠螺山待命。
元末,江浙行省太平路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治所在当涂县,属于路、县衙门同城。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四年(329年),江淮间战乱,多数难民南渡过江。于是在江南始设当涂县及淮南郡,以安置流民。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当涂县改属宣州(今属安徽)。
五代南唐(李升)升元元年(937年),改当涂县为建平军,南唐(李璟)保大末年(957年)又改作雄远军。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975年),改雄远军为平南军。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当涂县为附城,隶属建康府路(今南京)。
太平兴国三年,划宣州之芜湖、繁昌2县归太平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为太平路,隶属江浙行省,辖县如故。治所还是在当涂县城。
宋元当涂城的平面约为四方梯形,周长10.8里(约合6159米),坐南朝北,背依姑溪河。此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长江。当涂城的南墙依河而建,平面成斜线。宋朝建造者顺应地利在东、西、北面开挖护城壕沟,但在东、西、北三门处的壕沟留下两丈(约6.3米)宽的进城道路。路中先挖沟埋入通水陶管,从东南角引入姑溪河水,并建有一坝,设置了水闸,以防洪水。西城濠连通姑溪河。部分河水经过城东、城北、城西,最后又流入姑溪河。
东城墙长约3.5里(1996米),有一门,正门居中偏南,叫行春门。
西城墙长约3里(1711米),有一门,居中偏南,叫澄江门。一条大街把东西两门连通。
北城墙长约2.3里(1312米),有一门,偏西,叫清源门。
南城墙长约2里(1140米),有一门,偏西,叫南津门。意思是:南临渡口之门。
一条垂直大街把南北两门连通。平日,商船云集姑溪河,挑夫频繁进出南津门。由于城东墙略成弧形,中部向东面突出,西墙轴线又偏斜、向东,故南墙比北墙短。护城濠基本沿着城墙走向开挖,也不是方方正正。
城墙四角建有突出的弧形敌楼,可以从侧面有效射杀50米以内攻城的敌兵。
北门和东门外地势开阔,便于大批部队集结及排兵布阵。
当天下午,汤和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攻打采石矶时,当涂城的四门已经关闭,全城戒严,白天也不打开。派人混进城里应外合是不行了。
这已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渡江前,朱元璋就派探子到太平州调查了当涂城的情况,确定了攻城方案。他把主攻方向定在北门和东门。这次,他带上了攻打滁州的利器——撞门车。
太平州的官渡距离当涂城北门2.5公里。当天下午,按照计划,总管汤和、
邓愈兵分两路到达城东和城北。两辆撞车分别拖到两门外约80米处,盖着青布。守城的元军不知为何物,莫名其妙。
撞车后面站着三排18人的弓箭手,负责掩护。再后面是四路步兵纵队——每路纵队1000人,分为两行。前面是5位骑马的将领。
东门带队攻城的将领是:总管汤和、镇抚张赫、常遇春、千夫长张德胜、周德兴。北门带队攻城的将领是:总管邓愈、镇抚花云、徐达、千夫长郑遇霖、陆仲亨。
汤和、邓愈分别一声令下,青布被扯掉,撞车开始前进。元军恍然大悟,慌忙放箭。
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元军知情,事先准备燃油、火苗箭,采用火攻阻击撞车,后果不堪设想。
撞车进到城门前,接着不停地撞啊、撞啊!三排弓箭手轮流向城头放箭,掩护6个撞车兵。
撞了十来分钟,门撞开了。汤和、常遇春和吴良带领4路纵队依次冲进东门,邓愈、花云和徐达引领4路纵队依次冲进北门。他们按照计划分别杀向城头、兵营、路府、万户府、总管府等处。
元朝上路(十万户之上)总管府设置达鲁花赤一名(镇守长官,蒙古人担任)、总管(兼管劝农事)一名(汉人担任),均为正三品;设同知(回回人担任)、治中、判官各一名,均为从三品。
元朝各路管辖军队七千人以上机构为上万户府,设置达鲁花赤一名(蒙古人担任)、万户(将领)一名,均为正三品;副万户(将领)一名,从三品;设经历(文职)一名,从七品;知事(文职)一名,从八品。
朱氏红军以撞车奇袭、破城,吓得太平路元臣平章政事(从一品)颚勒哲布哈和同佥(正四品)张旭等人惊恐不已,弃城而逃。
各路红军势不可挡,太平路万户将领纳克楚被活捉,朱氏红军很快攻占了全城,大批元军将士投降。
太平路总管府总管汉人靳义不愿投降,跑出东门跳进护城河自尽,做了元廷之鬼。
朱元璋听说后,感慨道:“他是义士啊!”随后,叫人打捞起来,买了一口棺材把他埋了。
这次攻打采石矶,朱元璋再次领教长箭的威力。渡江首战告捷,缴获元军1000支长弓,朱元璋眉开眼笑,下令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长弓部队,由镇抚郭兴统领。
注释:
①剥肤椎髓:剥掉皮肤、锤骨吸髓。比喻残酷剥削。
②万户:元朝武官职。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万户从三品,发虎符(虎牌)凭证;副万户正四品,发金牌凭证。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万户从三品,发虎符凭证;副万户从四品,发金牌凭证。
③千户:元朝武官职。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千户从四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正五品,发金牌凭证。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千户正五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从五品,发金牌凭证。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千户从五品,发金牌凭证;副千户正六品,发银牌凭证。
④百户:元朝武官职。上百户所,百户从六品,发银牌凭证。下百户所,百户从七品,发银牌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