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看着孟凡脸上这副表情,沈忆宸脑海中浮现出当时自己的回答。

    “那这可能就是我们唯一相同的道了。”

    是的,无关好坏对错,双方都将为自己的民族而抗争。只有一方彻底的倒下,才会结束大明与麓川这场战争!

    受降礼自宋朝开始,就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礼仪,流程其实没有什么共同协商的,各方官员到场主要是确定规格。

    因为在大明眼中,麓川这种土司割据政权,与蒙古有着本质区别。哪怕数次征讨都打不下来,他们依然连蕞尔小国都不配,不可能用王公受降标准。

    而且退一步说,抓到的思任法只能算上一任首领,真正的“麓川王”思机法还在潜逃,等待着卷土重来,大明方面还是要点脸的。

    当然最重要一点,天子特使又不是帝王亲至观礼,规格自然得降低。

    于是经过一番商定,按照西南夷番邦标准,把受降地点放在了安定门,而不是有着“王土”象征的社稷坛。

    安定门是京师九门之一,代表着出征得胜归来的收兵之门。

    京师九门中有七门瓮城内修筑关帝庙,唯独安定门跟主管出征的德胜门,是修建真武庙,祭祀真武大帝,喻意保佑武事顺利。

    每逢朝廷大军征战归来,都要从安定门进入,此处设为受降地点,差不多是最优选择。

    商妥完毕之后,各部寺官员纷纷离去,唯独沈忆宸与孟凡还坐在礼部空荡的大厅中,双方各有心事。

    “今日见到我,很意外吧?”

    孟凡先开了口,淡淡朝着沈忆宸问了一句。

    “没错,确实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但我可一直都关注着你。”

    沈忆宸是孟凡科举道路一路走下来,唯一一个没有把自己当做教化之功看待的读书人。

    相反,他把自己视作敌人!

    可不知为何,沈忆宸的这种敌意,孟凡反倒更为受用。至少对方没有了那种轻视跟优越感,双方能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哪怕为敌!

    这种复杂心态,让孟凡脸上出现了一抹自嘲笑容。

    谁能想到,最尊重自己的人,是一个并不算太熟悉的敌人?

    “是吗,那我应该说荣幸,还是愤怒?”

    沈忆宸看了孟凡一眼,不知对方笑什么。

    “悉听尊便,不过你还能记得我,我很高兴。”

    “我记得的并不是你,而是麓川。”

    既然双方各为其主,注定为敌,沈忆宸也无需再遮掩虚伪什么。

    明朝国力无法应对三线作战,如今东南方向的农民起义,暂时被自己利用走私稳住矿工,给压制了下来。

    北方游牧民族是生死大敌,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性,双方都在养精蓄锐等待着一场大决战。

    那么现在的关键点,就只剩下麓川一处!

    沈忆宸想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在大明与蒙古决一死战的时候,不至于腹背受敌!

    “我知道,否则你也不会在揭帖中阐述麓川之事。”

    “看来你知道的东西不少。”

    “当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说罢,孟凡转头看向沈忆宸,目光坚定继续说道:“血亲被害,族人被掳,如今大明也是我的敌人!”

    曾几何时,孟凡内心里面是矛盾的。

    因为他自幼就以入贡的名义,被思任法送到应天府接受儒家教育。可以说孟凡的成长环境,与大明士子并无二样,充斥着内圣外王思维观念。

    所以孟凡面对大明跟麓川的战争,思维观念与血脉亲情激烈交锋着,始终无法彻底站在大明的敌对面。

    但随着思任法的项上人头被送至京师,孟凡内心中的摇摆消失殆尽,现在大明就是自己的敌人,必须为部落族人而战!

    “既然你表明了态度,那我也告诉你一句。”

    “只要麓川敢行反叛之事,大明必将兵锋所指,荡平不臣之人!”

    这就是沈忆宸给孟凡的警告,就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绝不允许云南汉土,分裂成为第二个安南。

    说完这句话后,沈忆宸就起身离去,他心中很清楚多说无益,孟凡注定无法忘记这血海深仇。

    “麓川不臣,乃大明所迫!”

    耳后传来孟凡不甘的怒吼,沈忆宸没有再回头争辩。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麓川反复叛乱跟大明“以夷制夷”的政策,确实有点因果关系。

    “以夷制夷”说穿了是通过利用土司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力量,达到各方牵制的一种平衡术。

    核心思想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最终目标为削弱到一定程度后,废除世袭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这就是著名的“改土归流”。

    目前明朝在西南地区设立的“三宣六慰司”,正是基于这个战略目标打造。有限度的挑起宣慰司之间纷争,缓缓分化、削弱他们的力量,始终处于一种可控节奏下。

    但问题是“大棋”哪有这么好下,土司们就甘心当个棋子吗?

    一旦节奏把控不好,做不到置身事外的调解,可能两个土司间就把矛盾都转移到大明身上。

    认为皇帝处置不公,心有怨恨再一同反叛……

    明英宗调解木邦宣慰司及其下部孟密的矛盾时,就出现过类似事情,双方都不满引发动乱。

    另外就是这个削弱程度不好掌控,对于大明而言,理想结果自然是双方打个两败俱伤,共同削弱。

    但在实际操控中,往往强大的一方宣慰司为所欲为,攻占甚至是吞并了相邻宣慰司,反而还愈发壮大起来。

    如果中央政权足够强大,用大军压境去抑强扶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是朝政松弛力量不够,将会演变成养虎为患,明末女真部落的崛起,就属于玩脱的典型。

    建州女真靠着敕书、朝贡和马市三件法宝,快速壮大吞并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从而完成统一反灭大明。

    历史还真是循环向前的,女真崛起无疑类似现在蒙古的翻版,瓦刺部也是靠着明朝出兵助力,完成了对鞑靼部、兀良哈部的统一。

    所以在孟凡的眼中,明朝对于蛮夷的轻视跟侮辱,以及不断挑起土司纷争还处置不公,才是他们反复叛乱的根本原因!

    走出礼部,沈忆宸望着落日的余晖,心情有些沉重。

    看似如日中天的大明,可能谁都料想不到,再过几年就将西下了。

    八月二十二日,安定门街道两旁已经站满了维持秩序的兵役,更外围无数京师百姓正在翘首以盼,期待着见证蛮夷枭首的这一刻!

    要知道从正统三年黔国公沐晟第一次征讨麓川开始,到如今已过去七年,大明耗费了无数财力、物力、军力,填补在西南麓川这个边陲之地。

    甚至打到了后面天怒人怨,以刑部侍郎何文渊跟翰林学士刘球为代表,反对继续征讨麓川,让大明军民得以休养生息。

    对于这种观点,内阁“三杨”也是持绥戢态度,不宜再起刀兵。

    但正统朝时期勋戚势大,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众多公侯伯,再加上王振跟兵部尚书王骥主战,文官集团朝议无法抗衡。

    最终结果是明英宗同意征讨,反战派主力何文渊因疏议不当被捕入狱,后以疾告归。

    另外一位反战派主力刘球,下场就更为悲惨,上疏还得罪了王振,诏狱中惨遭肢解而死。

    对于大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如此期待蛮夷枭首,一方面是高兴朝廷打了胜仗,扬了大明国威。

    另外一方面就是战争结束,大伙儿终于可以过点安生日子,不用担心再被加税重役了。

    此时安定门城楼上面,站着一排绯袍大员,除了礼部、鸿胪寺、太常寺这些主管礼仪的单位外。还有兵部、刑部、大理寺等等官员到场,他们将处理后续的审核问罪环节。

    只是在这一众绯袍大员中,有一席青袍官服,显得非常扎眼,并且他还站在中心位!

    “最中间的那个年轻官员是谁啊,就连朱衣重臣都得给他让位?”

    “这你都不知道?三元及第状元公,天子特使沈忆宸!”

    “原来是沈状元,难怪会有如此圣眷担任天子特使。”

    “当然得他担任,三元及第六元魁首,乃我大明文风鼎盛之象征。不正好告诫问罪蛮夷,当承蒙圣贤教化?”

    “有道理,确实没有谁能比沈状元更适合教化蛮夷。”

    京师百姓议论纷纷,城楼上各部寺官员却不苟言笑目视远方,等待着从西南的乞降入贡队伍。

    不知过了多久,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面面旌旗。同时漫天尘土飞扬,明军甲胄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着星点寒光。

    “沈修撰,乞降队伍已至,当下城楼了。”

    一名鸿胪寺官员看见押解麓川蛮夷的队伍出现,朝着沈忆宸提醒了一句。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朝着城楼下方走去,后面跟着一众朝廷高官。

    望着沈忆宸从容不迫的背影,刑部尚书金濂朝着身旁礼部尚书胡濙说道:“大宗伯,此子第一次主持大礼就毫不怯场,从容有度,属实有出尘之姿。”

    “本官最近听闻王振与他有隙,是否可以考虑趁此机会再拉拢一番,如此人才不能为吾等所用,可惜了。”

    王振为了警告沈忆宸,直接封锁了礼部、鸿胪寺、内官三方消息,这等大手笔想要瞒过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文官集团并不明白王振这样做的原因,但能推测出他与沈忆宸关系出现问题就够了。

    有嫌隙,就意味着出现漏洞,沈忆宸才学能力在文人后辈中,堪称首屈一指,更别说他身后还站着成国公等勋戚。

    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嫌隙让沈忆宸改弦更张,或者再进一步文官与勋戚联手,王振想要继续宦官专权,就没那么容易了。

    听到金濂这番言语,胡濙只是淡淡一笑道:“大司寇,沈忆宸此子远比你想的更复杂,就算他与王振不是一路人,也未必与我们是一路人。”

    金濂是科道言官出身,仕途生涯基本上都是在外督察,正统八年才被召还入京,升任刑部尚书。可以说他对于朝堂中的尔虞我诈,并不是很擅长,更远远比不上胡濙这种五朝元老。

    曾经胡濙也仅仅是把沈忆宸当做一个有潜力的后辈看待,拉拢不成就再换另外一个,科举制度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这个世界上也不缺有才之人。

    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愈发看不懂沈忆宸了,既没有投靠文官,事实上也没有依附宦官。甚至就连本家勋戚,这小子也始终不入宗谱。

    谷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