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红颜风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你这般的好儿郎,可不能埋没了才能。”李都督摆了摆手,“总也须得让老夫尝一尝伯乐的滋味。嘿,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偏老夫怎就遇不上几匹千里马?”说罢,他长长一叹,忽而又问:“听闻你们去岁在凉州时,曾见过吐谷浑王室子弟?依你所见,其人如何?”
闻言,谢琰微微一怔,转而想到李遐玉与慕容若之间的种种,霎时间心念急转,沉闷已久的心境瞬间云收雨霁:“慕容郎君是属下的君子之交,此次应属下之邀,也一同去了漠北。假作诱饵之类的危险事,多有赖他周全。依属下来看,其人性情外柔内刚,既有智计亦勇武出众,又品行正直,是可交之人。”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是他想得岔了,怎么就未曾想过当初在凉州城遇见慕容若的,还有李丹薇呢?确实,以慕容若的年纪,也不会注意到年岁尚幼的阿玉,反倒应该是瞧中了早已及笄的李丹薇才是!
呵,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何况,阿玉期待他能娶得佳人归,李丹薇若嫁了他亦是恰当得很,总比困在世家内宅之中合宜些。当然,好话不宜多说,点到为止即可,否则便失之虚假。
李都督沉吟片刻,一双利眼忽地望过来:“谢三郎,老夫的孙女十娘,你应该见过罢?将她许给你如何?”他神色中颇有几分认真,但李和听来不啻于天雷阵阵——这可是他看中的孙女婿,怎么连都督都舍下老脸来与他抢了?!就算如今有了孙女婿人选,就算他曾想放弃这臭小子,心里还是舍不得!然而,李都督问的不是他,而是谢琰,他便是有满腔反对之心,也没有机会嚷嚷出口。
谢琰怔了怔,亦是觉得方才李都督所言如雪山崩毁一般教人震撼,更令他难以置信。原来此时此刻,讨论亲事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由他自己来决定?当然,以大唐律而言,卑幼孤身在外,也确实能奉女方长辈之命娶亲。而他那阿娘,如何会反对与陇西李氏丹阳房嫡脉结亲这样的好婚事?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不过是一掠而过,他几乎并未细想,便立即反应过来:“承蒙都督青睐,然属下家族衰败、官职卑微,不堪配十娘子。”是的,他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婚事攀上一门得力的岳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男儿的功勋理当由自己来挣,又何须靠什么岳家举荐推动?他若是瞧中了李丹薇,结亲自是顺势而为。奈何李丹薇再好,他也从未有过求娶的想法。纯粹只剩下利益的婚事,他不屑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写这一章的时候,脑洞大开:
剧场一:
李和&柴氏:舅兄与妹婿交好,将来互相扶助,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谢三郎:(╯‵□′)╯︵┻━┻,都给我滚滚滚,什么妹婿,给我滚滚滚!
剧场二:
谢三郎: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慕容兄请再接再厉)
慕容若:呵呵,下面的神展开是怎么回事?
谢三郎:……(怪我咯)
噗,好想笑场肿么破……
☆、第六十九章双双拒婚
不过是职低位卑的一个小小队正而已,居然胆敢婉转回绝一州高官许亲,推拒其好意——若是心性稍稍偏狭者,恐怕转眼便要翻脸震怒了。然而,李正明都督却并未恼怒,反而挑眉一笑。婚事到底事关重大,何况在旁人看来又是陇西李氏女低嫁,若是谢琰一口应下,未免过于急功近利,吃相反倒是难看了。他如此回应,亦在李都督的意料之中。
“呵,堂堂陈郡谢氏子,如何配不得我陇西李氏女?谢三郎不必妄自菲薄。何况,谢氏有你这等千里驹,重振门庭亦是指日可待。说不得,十娘往后的诰命品阶会是她这些姊妹当中最高的。”他似乎十分笃定谢琰的出身,一言一词中皆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
谢琰怔了怔,未料到都督府竟派人查探过他的身份。不过,既然有心想结亲,将他的出身打探清楚亦无可厚非。他沉默着,侧首望向李和,无声地表达歉意。至今为止,他从未告诉过李家人自己是陈郡谢氏子。并非有意欺瞒,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身在此处的消息走漏出去,令故乡的母亲兄长得知自己的抉择,横加干扰罢了。何况,是否陈郡谢氏出身,是否世族子弟,于他而言也并不算得有多重要。如今猛然被李都督揭破,他自是理应承认,却不知祖父祖母……阿玉会作何感想。
“陇西李氏虽说从未与陈郡谢氏联姻,但我看中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人才。”李都督接着道,“仗着出身世族而不知上进者,只会日渐衰败。唯有你这等锐意进取的少年郎,方有我世家子弟的风采。”
“都督之赞许,属下实是愧领了……不过,都督的好意,恕属下难以从命。”谢琰离开茵褥,行了个稽首大礼,以示歉意与愧疚,“朋友妻,不可夺——望都督谅解。更何况,属下于十娘子无意,若是贪恋都督府权势而应下这门亲事,反倒是对她的不珍重。十娘子秀外慧中,值得对她倾心相待之人。”这门亲事必须拒绝,就算是从此失去了李都督的欣赏爱护,他也不可能答应。
书房内的气氛瞬间低落下来,犹如暴风骤雨之前乌云弥漫的天空一般,阴沉得可怕可惧。李都督目光沉沉地注视着跪倒在地的少年郎,顷刻间面无表情。李和则微微拧起眉,有些替谢琰担忧。两位阅历深厚的老者都不曾想过,这个少年郎竟然会推拒一门这么好的婚事。便是他找了两个再合适不过的借口,也遮掩不住他确实不想娶都督府小娘子的事实。难不成,他是待价而沽?又或者,他当真从未想过要一门足以倚仗的岳家,助他登上青云之路?若是前者,不得不说此子心机深沉,再等四五年,或许他确实能得到一门更好的婚事;若是后者,那便是他们或许都小看了此子心性之坚定了。
无论如何,陈郡谢氏都会因此子而重振,不再是只余门第而无权势的衰落之族。而他们舍得让这个少年郎的脊背,就这样在此处折断么?千里马难寻,伯乐亦是难为;若想将此千里驹驯服或为我所用,则更是难为。
同一时刻,都督府内院的某个院落中,李丹薇柳眉倒竖,猛地推开门:“什么?祖父想将儿许给谢三郎?!儿的婚事,与谢三郎何干?!”祖父可真是乱点鸳鸯谱,谢琰分明该是折冲都尉家的孙女婿,怎么能闷不吭声地横抢过来?她便是今生今世都嫁不出去,也不能夺走元娘的夫婿!
正在低声商量的李司马与崔县君没料到她居然就在外头听壁脚,训斥道:“堂堂陇西李氏的小娘子,怎能如此毫无仪态?女诫女德都学到何处去了?看来你真是被那李元娘给引诱坏了!”“婚姻之事,自有父母做主,你一个小娘子,如何能出言干涉?”
李丹薇迅速抚平心中的惊怒,将门轻轻合上,平静地道:“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抵得过旁人私相授受么?若是阿爷阿娘当真能替儿做主,儿也不会遭人抢了婚事,只能蹉跎到如今,反倒让祖父拿去配一个没落子弟了。祖父与阿爷阿娘是完全放弃儿了么?倒也无妨,儿不如立刻将头发绞了,出家做比丘尼去,免得教你们烦心为难,儿日后也愧于见人。”她心中清楚谢琰并非池中之物,但此时为了打消自家爷娘的想法,不得不以诋毁他来表明自己对这桩婚事的反感。
听得此话,李司马顾不得惊怒,已是满面愧疚。而崔县君的满腔愤怒也尽数化为了委屈,竟哽咽起来:“我儿实在是太苦了!凭什么八娘那贱婢私相授受,反倒能得了荥阳郑氏子这般的婚事?我儿却只能配一个没落子弟?陈郡谢氏又如何?他们家已经多少代不曾出服朱服紫之官了?也不过是旁人给他们一个面子,才教他们苟延残喘留在一等门第之中而已!四大侨姓之中,数他们家最为衰败,别说兰陵萧氏,便是将你许给琅琊王氏、陈郡袁氏,也不至于如此啊!”
“阿娘!”李丹薇如乳燕投林一般,扑入崔县君怀中。母女二人搂在一处,哀哀哭泣起来。崔县君流着泪,对李司马道:“我原打算去信给家中爷娘,让他们寻一寻清河崔氏中可有合适子弟。便是清河崔氏不成,还有博陵崔氏呢!崔氏两门俊秀,便不信找不出一个合适的郎君来!你去与阿翁说,咱们家十娘绝不低嫁!”
“阿爷说,谢氏子绝非池中物,十娘若在他寒微之时下嫁,与他共患难,日后必有大造化。”李司马低声解释,努力地为谢琰说着好话,“你们想想,他先前便得了崔尚书与契苾可汗青眼,又屡屡建功……”
“阿爷也替儿想想罢!此时下嫁于他,只能与他共苦,日后待他发达时,同甘的便未必是儿了!”李丹薇咬着唇,泪如雨下,“难不成,儿除了下嫁他谢三郎之外,便没有别的选择么?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且不说,就没有别人来提亲?若是当真没有,与其让阿娘去求外祖父外祖母,倒不如索性出家去,名声倒还好些!”
许是被爱女口口声声的“出家”惊住了,李司马并未多想,便出口宽慰道:“我儿自然是百家来求,哪里会无人来提亲呢?就说前一阵,吐谷浑王与弘化公主还特地来信,为其从弟慕容若提亲呢!”
李丹薇怔了怔,一时竟忘了假作哭泣,想起了那个含笑的俊美鲜卑郎君。他们一再相见,始终恪守礼仪,并未多说过几句话。然而,时至如今,她才恍然忆起——原来他纵马飞奔、英勇杀敌、微笑凝视,那种种形容模样在她心中都如此鲜活生动。他为何会来提亲?不是与姑臧房有来往么?想与陇西李氏联姻,也该首选姑臧房的小娘子才是……
“我儿如何能下嫁鲜卑胡虏!”崔县君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便是弘化公主亲自提亲又如何?莫非咱们陇西李氏丹阳房还须指着她的面子不成?阿翁久久不曾回应,又说了一个谢三郎,难不成便是想逼着咱们选那鲜卑奴?”
李司马尚未答话,李丹薇便肃然坐直了:“阿娘慎言。鲜卑又如何?莫忘了当今圣人、皇后与太子!”如今世家大族中,鲜卑高门贵为代北虏姓,亦常与郡姓、侨姓、吴姓中诸多一等门第世族联姻。鲜卑人的元氏、长孙氏、宇文氏、窦氏等,论起地位与权势丝毫不比汉人郡姓、侨姓、吴姓差,甚至因皇室血统之故更加煊赫一些。
崔氏自知失言,咬了咬牙,低声道:“吐谷浑慕容氏久尊胡俗,从未汉化,哪里能与虏姓高门相比?”
“有何不同?”李丹薇淡淡道,“元氏、长孙氏、宇文氏、窦氏,也不见得比曾身为燕主的慕容氏高贵多少。郡姓大族不是照样与他们世代通婚么?咱们家更不比得皇家宗室,弘化公主嫁得吐谷浑王室,儿便嫁不得么?倘若此事传到长安,阿爷阿娘以为圣人、皇后殿下会如何看待咱们家?到时候便不是结两姓之好,而是——而是又一场和亲之举了。与其奉旨和亲,倒不如成全弘化公主的颜面,日后她想必也会看在这份情面上,照拂儿几分。”
崔县君与李司马皆被她所言惊呆了。他们几乎从未想过,自家十娘竟能如此冷静地分析这些纷繁复杂之事,敏锐地判断出各种利益纠葛。是她本性便如此,或是确实受了那李元娘的影响?她之所言,已然丝毫不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更像是主持一族事务的宗妇。便是李都督,之所以犹豫不应,所顾虑者大约也无非是这些而已。
“阿爷阿娘便应下罢。”李丹薇垂下双眸,缓缓起身,“或者,儿去与祖父明说。”而后,她态度从容地走出门去,竟罔顾崔县君的禁足令,径直出了院门,往外院行去。时至如今,事关好几个人的婚姻大事,她怎能像以往那般敢怒不敢言?若不在此时说明自己的想法,劝服长辈,更待何时?
屋内,崔县君与李司马迟迟未能回过神来:他们家那个性情和软的十娘,何时变成了这般模样?
外院书房中,依旧是一片死寂。李都督沉默不语,谢琰跪地不言,李和皱眉不发。其实时间并未过去多久,但每时每刻都仿佛延长了一般,着实令人难耐。就在这时候,在外头守候的大管事似乎与什么人说了几句话,而后李丹薇径直推门而入,将试图阻拦她的大管事关在门外。
“祖父。”她仿佛没看见谢琰一般,干脆利落地行了个礼,“听闻弘化公主替其从弟来提亲,... -->>
“如你这般的好儿郎,可不能埋没了才能。”李都督摆了摆手,“总也须得让老夫尝一尝伯乐的滋味。嘿,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偏老夫怎就遇不上几匹千里马?”说罢,他长长一叹,忽而又问:“听闻你们去岁在凉州时,曾见过吐谷浑王室子弟?依你所见,其人如何?”
闻言,谢琰微微一怔,转而想到李遐玉与慕容若之间的种种,霎时间心念急转,沉闷已久的心境瞬间云收雨霁:“慕容郎君是属下的君子之交,此次应属下之邀,也一同去了漠北。假作诱饵之类的危险事,多有赖他周全。依属下来看,其人性情外柔内刚,既有智计亦勇武出众,又品行正直,是可交之人。”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是他想得岔了,怎么就未曾想过当初在凉州城遇见慕容若的,还有李丹薇呢?确实,以慕容若的年纪,也不会注意到年岁尚幼的阿玉,反倒应该是瞧中了早已及笄的李丹薇才是!
呵,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何况,阿玉期待他能娶得佳人归,李丹薇若嫁了他亦是恰当得很,总比困在世家内宅之中合宜些。当然,好话不宜多说,点到为止即可,否则便失之虚假。
李都督沉吟片刻,一双利眼忽地望过来:“谢三郎,老夫的孙女十娘,你应该见过罢?将她许给你如何?”他神色中颇有几分认真,但李和听来不啻于天雷阵阵——这可是他看中的孙女婿,怎么连都督都舍下老脸来与他抢了?!就算如今有了孙女婿人选,就算他曾想放弃这臭小子,心里还是舍不得!然而,李都督问的不是他,而是谢琰,他便是有满腔反对之心,也没有机会嚷嚷出口。
谢琰怔了怔,亦是觉得方才李都督所言如雪山崩毁一般教人震撼,更令他难以置信。原来此时此刻,讨论亲事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由他自己来决定?当然,以大唐律而言,卑幼孤身在外,也确实能奉女方长辈之命娶亲。而他那阿娘,如何会反对与陇西李氏丹阳房嫡脉结亲这样的好婚事?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不过是一掠而过,他几乎并未细想,便立即反应过来:“承蒙都督青睐,然属下家族衰败、官职卑微,不堪配十娘子。”是的,他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婚事攀上一门得力的岳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男儿的功勋理当由自己来挣,又何须靠什么岳家举荐推动?他若是瞧中了李丹薇,结亲自是顺势而为。奈何李丹薇再好,他也从未有过求娶的想法。纯粹只剩下利益的婚事,他不屑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写这一章的时候,脑洞大开:
剧场一:
李和&柴氏:舅兄与妹婿交好,将来互相扶助,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谢三郎:(╯‵□′)╯︵┻━┻,都给我滚滚滚,什么妹婿,给我滚滚滚!
剧场二:
谢三郎: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慕容兄请再接再厉)
慕容若:呵呵,下面的神展开是怎么回事?
谢三郎:……(怪我咯)
噗,好想笑场肿么破……
☆、第六十九章双双拒婚
不过是职低位卑的一个小小队正而已,居然胆敢婉转回绝一州高官许亲,推拒其好意——若是心性稍稍偏狭者,恐怕转眼便要翻脸震怒了。然而,李正明都督却并未恼怒,反而挑眉一笑。婚事到底事关重大,何况在旁人看来又是陇西李氏女低嫁,若是谢琰一口应下,未免过于急功近利,吃相反倒是难看了。他如此回应,亦在李都督的意料之中。
“呵,堂堂陈郡谢氏子,如何配不得我陇西李氏女?谢三郎不必妄自菲薄。何况,谢氏有你这等千里驹,重振门庭亦是指日可待。说不得,十娘往后的诰命品阶会是她这些姊妹当中最高的。”他似乎十分笃定谢琰的出身,一言一词中皆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
谢琰怔了怔,未料到都督府竟派人查探过他的身份。不过,既然有心想结亲,将他的出身打探清楚亦无可厚非。他沉默着,侧首望向李和,无声地表达歉意。至今为止,他从未告诉过李家人自己是陈郡谢氏子。并非有意欺瞒,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身在此处的消息走漏出去,令故乡的母亲兄长得知自己的抉择,横加干扰罢了。何况,是否陈郡谢氏出身,是否世族子弟,于他而言也并不算得有多重要。如今猛然被李都督揭破,他自是理应承认,却不知祖父祖母……阿玉会作何感想。
“陇西李氏虽说从未与陈郡谢氏联姻,但我看中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人才。”李都督接着道,“仗着出身世族而不知上进者,只会日渐衰败。唯有你这等锐意进取的少年郎,方有我世家子弟的风采。”
“都督之赞许,属下实是愧领了……不过,都督的好意,恕属下难以从命。”谢琰离开茵褥,行了个稽首大礼,以示歉意与愧疚,“朋友妻,不可夺——望都督谅解。更何况,属下于十娘子无意,若是贪恋都督府权势而应下这门亲事,反倒是对她的不珍重。十娘子秀外慧中,值得对她倾心相待之人。”这门亲事必须拒绝,就算是从此失去了李都督的欣赏爱护,他也不可能答应。
书房内的气氛瞬间低落下来,犹如暴风骤雨之前乌云弥漫的天空一般,阴沉得可怕可惧。李都督目光沉沉地注视着跪倒在地的少年郎,顷刻间面无表情。李和则微微拧起眉,有些替谢琰担忧。两位阅历深厚的老者都不曾想过,这个少年郎竟然会推拒一门这么好的婚事。便是他找了两个再合适不过的借口,也遮掩不住他确实不想娶都督府小娘子的事实。难不成,他是待价而沽?又或者,他当真从未想过要一门足以倚仗的岳家,助他登上青云之路?若是前者,不得不说此子心机深沉,再等四五年,或许他确实能得到一门更好的婚事;若是后者,那便是他们或许都小看了此子心性之坚定了。
无论如何,陈郡谢氏都会因此子而重振,不再是只余门第而无权势的衰落之族。而他们舍得让这个少年郎的脊背,就这样在此处折断么?千里马难寻,伯乐亦是难为;若想将此千里驹驯服或为我所用,则更是难为。
同一时刻,都督府内院的某个院落中,李丹薇柳眉倒竖,猛地推开门:“什么?祖父想将儿许给谢三郎?!儿的婚事,与谢三郎何干?!”祖父可真是乱点鸳鸯谱,谢琰分明该是折冲都尉家的孙女婿,怎么能闷不吭声地横抢过来?她便是今生今世都嫁不出去,也不能夺走元娘的夫婿!
正在低声商量的李司马与崔县君没料到她居然就在外头听壁脚,训斥道:“堂堂陇西李氏的小娘子,怎能如此毫无仪态?女诫女德都学到何处去了?看来你真是被那李元娘给引诱坏了!”“婚姻之事,自有父母做主,你一个小娘子,如何能出言干涉?”
李丹薇迅速抚平心中的惊怒,将门轻轻合上,平静地道:“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抵得过旁人私相授受么?若是阿爷阿娘当真能替儿做主,儿也不会遭人抢了婚事,只能蹉跎到如今,反倒让祖父拿去配一个没落子弟了。祖父与阿爷阿娘是完全放弃儿了么?倒也无妨,儿不如立刻将头发绞了,出家做比丘尼去,免得教你们烦心为难,儿日后也愧于见人。”她心中清楚谢琰并非池中之物,但此时为了打消自家爷娘的想法,不得不以诋毁他来表明自己对这桩婚事的反感。
听得此话,李司马顾不得惊怒,已是满面愧疚。而崔县君的满腔愤怒也尽数化为了委屈,竟哽咽起来:“我儿实在是太苦了!凭什么八娘那贱婢私相授受,反倒能得了荥阳郑氏子这般的婚事?我儿却只能配一个没落子弟?陈郡谢氏又如何?他们家已经多少代不曾出服朱服紫之官了?也不过是旁人给他们一个面子,才教他们苟延残喘留在一等门第之中而已!四大侨姓之中,数他们家最为衰败,别说兰陵萧氏,便是将你许给琅琊王氏、陈郡袁氏,也不至于如此啊!”
“阿娘!”李丹薇如乳燕投林一般,扑入崔县君怀中。母女二人搂在一处,哀哀哭泣起来。崔县君流着泪,对李司马道:“我原打算去信给家中爷娘,让他们寻一寻清河崔氏中可有合适子弟。便是清河崔氏不成,还有博陵崔氏呢!崔氏两门俊秀,便不信找不出一个合适的郎君来!你去与阿翁说,咱们家十娘绝不低嫁!”
“阿爷说,谢氏子绝非池中物,十娘若在他寒微之时下嫁,与他共患难,日后必有大造化。”李司马低声解释,努力地为谢琰说着好话,“你们想想,他先前便得了崔尚书与契苾可汗青眼,又屡屡建功……”
“阿爷也替儿想想罢!此时下嫁于他,只能与他共苦,日后待他发达时,同甘的便未必是儿了!”李丹薇咬着唇,泪如雨下,“难不成,儿除了下嫁他谢三郎之外,便没有别的选择么?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且不说,就没有别人来提亲?若是当真没有,与其让阿娘去求外祖父外祖母,倒不如索性出家去,名声倒还好些!”
许是被爱女口口声声的“出家”惊住了,李司马并未多想,便出口宽慰道:“我儿自然是百家来求,哪里会无人来提亲呢?就说前一阵,吐谷浑王与弘化公主还特地来信,为其从弟慕容若提亲呢!”
李丹薇怔了怔,一时竟忘了假作哭泣,想起了那个含笑的俊美鲜卑郎君。他们一再相见,始终恪守礼仪,并未多说过几句话。然而,时至如今,她才恍然忆起——原来他纵马飞奔、英勇杀敌、微笑凝视,那种种形容模样在她心中都如此鲜活生动。他为何会来提亲?不是与姑臧房有来往么?想与陇西李氏联姻,也该首选姑臧房的小娘子才是……
“我儿如何能下嫁鲜卑胡虏!”崔县君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便是弘化公主亲自提亲又如何?莫非咱们陇西李氏丹阳房还须指着她的面子不成?阿翁久久不曾回应,又说了一个谢三郎,难不成便是想逼着咱们选那鲜卑奴?”
李司马尚未答话,李丹薇便肃然坐直了:“阿娘慎言。鲜卑又如何?莫忘了当今圣人、皇后与太子!”如今世家大族中,鲜卑高门贵为代北虏姓,亦常与郡姓、侨姓、吴姓中诸多一等门第世族联姻。鲜卑人的元氏、长孙氏、宇文氏、窦氏等,论起地位与权势丝毫不比汉人郡姓、侨姓、吴姓差,甚至因皇室血统之故更加煊赫一些。
崔氏自知失言,咬了咬牙,低声道:“吐谷浑慕容氏久尊胡俗,从未汉化,哪里能与虏姓高门相比?”
“有何不同?”李丹薇淡淡道,“元氏、长孙氏、宇文氏、窦氏,也不见得比曾身为燕主的慕容氏高贵多少。郡姓大族不是照样与他们世代通婚么?咱们家更不比得皇家宗室,弘化公主嫁得吐谷浑王室,儿便嫁不得么?倘若此事传到长安,阿爷阿娘以为圣人、皇后殿下会如何看待咱们家?到时候便不是结两姓之好,而是——而是又一场和亲之举了。与其奉旨和亲,倒不如成全弘化公主的颜面,日后她想必也会看在这份情面上,照拂儿几分。”
崔县君与李司马皆被她所言惊呆了。他们几乎从未想过,自家十娘竟能如此冷静地分析这些纷繁复杂之事,敏锐地判断出各种利益纠葛。是她本性便如此,或是确实受了那李元娘的影响?她之所言,已然丝毫不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更像是主持一族事务的宗妇。便是李都督,之所以犹豫不应,所顾虑者大约也无非是这些而已。
“阿爷阿娘便应下罢。”李丹薇垂下双眸,缓缓起身,“或者,儿去与祖父明说。”而后,她态度从容地走出门去,竟罔顾崔县君的禁足令,径直出了院门,往外院行去。时至如今,事关好几个人的婚姻大事,她怎能像以往那般敢怒不敢言?若不在此时说明自己的想法,劝服长辈,更待何时?
屋内,崔县君与李司马迟迟未能回过神来:他们家那个性情和软的十娘,何时变成了这般模样?
外院书房中,依旧是一片死寂。李都督沉默不语,谢琰跪地不言,李和皱眉不发。其实时间并未过去多久,但每时每刻都仿佛延长了一般,着实令人难耐。就在这时候,在外头守候的大管事似乎与什么人说了几句话,而后李丹薇径直推门而入,将试图阻拦她的大管事关在门外。
“祖父。”她仿佛没看见谢琰一般,干脆利落地行了个礼,“听闻弘化公主替其从弟来提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