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明月站了起来,碰了一下边红玉:“麻烦让一下,我要上厕所。”
边红玉从于有清身上起来,将腿收了回去,赵明月瞟了于有清一眼,于有清的脸顿时红了。
赵明月回来的时候,于有清正和边红玉小声地说话,赵明月跟边红玉说:“你想睡觉,就坐里边去吧,可以趴在桌子上睡。”
边红玉抬头看了一眼赵明月,迟疑了一下:“那就谢谢了。”然后挪了进去。
赵明月在于有清和边红玉中间坐下来,赵明月开始和于有清聊天,说的是他们的家乡话,她不怕边红玉听得懂,因为他们那儿的方言体系复杂,有的地方邻乡的口音都大相径庭,所以说方言,边红玉肯定听不懂。
赵明月当然也不会当着边红玉的面问于有清关于他们的事,只是跟于有清拉一些家常,说说学校的事。赵明月才惊觉,她对于有清的近况了解得非常少,他近期似乎很少来找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难道是因为谈对象了?
两人聊起来,赵明月发现于有清也变得非常健谈了,而且懂的东西也不少,可见他一直在努力充实自己。赵明月有种邻家少年已长成的感触,自己一直把于有清纳入羽翼之下庇护着,但是人家现在自己已经长成雄鹰了。她对边红玉和于有清的事也许是自己过于紧张了,有清他自己应该能有辨别能力吧。说不定边红玉在相处中也发现了于有清是支潜力股,才会另眼相看吧。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赵明月实在扛不住,也开始打起瞌睡来,边红玉不知什么时候醒来了,叫过赵明月,让她坐到里头去,于有清也坚持让她进去,赵明月想了想,还是进去趴着睡了。
车子是第二天下午才到站,当天已经没了回金南的车,他们要在省城住一个晚上。下车的时候,边红玉极力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去,赵明月简直要怀疑自己以前认识的边红玉是不是错觉,她居然变得这么热情好客,还是她真的看上于有清了?
赵明月当然是不会接受的,她跟边红玉又不熟,去她家干什么。于有清也不大好意思去,便也婉拒了。赵明月见边红玉走开一点,便悄声问于有清:“你们两个在处对象?”
于有清脸色胀得通红:“没有,没有,就是一起出去玩了几次,比较聊得来,我觉得她还算比较好相处吧。”
赵明月怀疑地看了他一眼,于有清挠了挠脑袋。出了站,有人来接边红玉,赵明月看着那个戴着蓝色帽子的中年男人,记起来是那年去北京送女儿上学的边大叔,边红玉跟她父亲会合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等着于有清和赵明月过去,非常亲热地将于有清介绍给她爸:“爸,这个是我的校友,于有清,物理系的高材生。他是金南的,跟我一起回来的,平时在学校非常照顾我。”
于有清被边红玉弄得脸红得又像是煮熟的虾子一样:“边叔叔您好!”
赵明月也打了一声招呼。边大叔看了一眼赵明月,这才把注意力放到于有清身上,女儿特意介绍的异性,肯定要留心观察一下才行。不过边大叔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热忱出来,只是礼貌地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边红玉说:“爸,我这两个老乡今天不能回金南了,晚上要住在这里,我想请他们去我们家过夜。”
赵明月连忙摆手:“不用了,谢谢,我们就在车站附近住旅社,明天一早就能够回去了。不麻烦你们了,再见!”
边大叔跟女儿小声地说了一句什么,然后摆摆手,推着车往前走,边红玉看了一眼她爸,跺了一下脚,然后跟于有清说:“有清,等回学校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走吧,你知道我家在哪儿的,到时候来找我啊,我们说好了的。”
于有清讷讷地点头:“好。再见!”
边红玉一步三回头,及到她爸叫她,这才拔腿追上她爸。
赵明月看着边红玉,转过头看着于有清,笑他:“有清,你行啊,这么快就有城里的姑娘青眼相看了。”
于有清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吧,她就是想和我们一起去北京,说一个人在路上太寂寞了。”
赵明月问:“边红玉在学校没谈对象?”
于有清摇摇头:“我不知道啊。”
赵明月看了一眼于有清,然后不再说话,转身往车站走去,先去买票,明天一早就回家。
回到家中,发现家里气氛有些不对,一问,原来是二嫂又生了个女儿,计生办的人过来罚款,要求要交两百块钱,二哥拿不出来,跑到父母这里来借钱。
父母这边钱也不多,家里目前只有两个劳力,父亲出工,母亲养猪,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一百块都不到。茶山虽然有进项,但是要靠劳力去采才能有收入,他家目前最缺的就是劳力,所以收入也低了。
而胡年春因为想着给小儿子和女儿准备结婚用的物品,每年都会备置一些棉被被套之类的,基本上是没什么余钱的。所以二哥过来借钱时,胡年春将家里仅有的压箱底的一百块钱拿了出来。而拿这钱的时候,又被大嫂看见了。大嫂这人比较耿直一点,不如二嫂那么聪明伶俐,但是并不代表她就没有想法。
孔子不是说了“不患寡患不均”么,所以这两天大嫂正为这点事和母亲在闹别扭呢。胡年春看着女儿,就委屈得抹眼泪:“明辉两口子是没有办法,没钱交罚款,家里的东西都要被抬走了。你大嫂说你侄儿们大了,家里要添张床,差三十块钱,让我借点,我哪里还有钱。她就觉得我偏着你二哥,心里不舒服,所以才跟我闹呢。”
赵明月知道,这婆媳的关系,就算是像母亲这样好的婆婆,也都是存在的。大哥结婚的时候,家里给置办了一辆自行车,二哥结婚的时候,二嫂要求要一辆缝纫机,家里就没给买自行车,买的缝纫机。但是自行车的价格比缝纫机便宜了二十元,这个价格差,就成了妯娌和婆媳之间的裂缝根源。大嫂就觉得自己太笨,没有二嫂那么会讨巧,不讨公婆喜欢,所以总是吃亏的,对婆婆和妯娌一直都是有疙瘩的。唯一让大嫂觉得安慰的是,自己争气,一口气生了俩儿子。二嫂生儿子的压力也就来源于此。
赵明月说:“妈,我大嫂说还差多少钱呢?”
胡年春说:“她哪里是差钱,他们两口子又没出去躲计划生育,天天出工、采茶,收入比我和你爹还高。她就是看着我借钱给你二哥,觉得我偏向他了,这才来跟我借钱。”
“哦,我明白了,你去跟大嫂说一声吧,说有钱可以借给她了,是我拿回来孝敬爹妈的。”
胡年春拉着女儿的手:“不要借,借什么借,借了还有还吗?”
赵明月说:“妈,这个事呢,我大嫂她心里不平衡,所以才会来跟你借钱。你是长辈,你把一碗水端平了,它就不会洒出去。这钱呢,你还是借给大嫂,你去找二哥打个欠条,也问大嫂要个欠条,以后得问她要来,钱就你拿着。”
胡年春看着女儿:“这样行吗?”
赵顺生吧嗒吧嗒地抽烟:“我看没什么不行的,就这么办。我去找明辉要欠条。”说完背着手走了。
胡年春叹了口气说:“明月,队上有消息说,明年公社可能不收茶叶了,我们采到的茶叶要自己卖,你说这怎么办?要去哪里卖茶?”
赵明月听见母亲的话,心中一动:“妈,明年就不收了吗?”
胡年春点头:“可能不收了,今年队上去送茶的时候,听见公社这么说的。哎,这可要怎么办,那茶叶还采不采啊,采了卖不出去,不是白采了?”
赵明月心说,这没道理不收茶叶啊,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了,经济很快就复苏起来,到时候缺的不是钱,而是商品和物资。“妈,这你别担心,你只管采你的茶,制你的茶叶就好,总会卖得出去的。”实在不行,到时候就自己卖,上辈子她贩卖过茶叶,手头还有一笔资源呢,到时候去寻访一下,不愁卖不出去。赵明月心里盘算,这是不是意味着,发家致富的步伐也要加快了?
不过这个事还得好好合计一下才行。赵明月发现,这件事实际操作起来还不太容易,自己要上学,根本顾不上来。就算是可以找人来做这件事,但这个路子肯定要自己先去跑通了才行。还有,这茶叶的包装也是个问题,最好是要注册一个商标,包装好的茶叶,比散装的茶叶身价高了几倍都不止。
大哥和二哥都在家务农,到时候真要做这个的话,就带着他们去跑,让他们自己早点出来做生意吧,带出来就不管了。不过他们愿不愿意干也是个问题,八十年代商机无限,但是做生意的人却是少数,很多是走投无路的人被迫做生意,所以八十年代有个怪现状,最先发家的多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甚至是从监狱出来的劳改犯。
而且八十年代做生意还得冒风险,有一个词始终伴随着经商的人,那就是投机倒把,而且还有一个投机倒把罪,这顶帽子一扣下来,那真是寒冷腊月里兜天的一盆凉水,从头冷到脚。所以这个尺度也要好好把握。
赵明月想了想,首先可以保守一点,先不想... -->>
赵明月站了起来,碰了一下边红玉:“麻烦让一下,我要上厕所。”
边红玉从于有清身上起来,将腿收了回去,赵明月瞟了于有清一眼,于有清的脸顿时红了。
赵明月回来的时候,于有清正和边红玉小声地说话,赵明月跟边红玉说:“你想睡觉,就坐里边去吧,可以趴在桌子上睡。”
边红玉抬头看了一眼赵明月,迟疑了一下:“那就谢谢了。”然后挪了进去。
赵明月在于有清和边红玉中间坐下来,赵明月开始和于有清聊天,说的是他们的家乡话,她不怕边红玉听得懂,因为他们那儿的方言体系复杂,有的地方邻乡的口音都大相径庭,所以说方言,边红玉肯定听不懂。
赵明月当然也不会当着边红玉的面问于有清关于他们的事,只是跟于有清拉一些家常,说说学校的事。赵明月才惊觉,她对于有清的近况了解得非常少,他近期似乎很少来找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难道是因为谈对象了?
两人聊起来,赵明月发现于有清也变得非常健谈了,而且懂的东西也不少,可见他一直在努力充实自己。赵明月有种邻家少年已长成的感触,自己一直把于有清纳入羽翼之下庇护着,但是人家现在自己已经长成雄鹰了。她对边红玉和于有清的事也许是自己过于紧张了,有清他自己应该能有辨别能力吧。说不定边红玉在相处中也发现了于有清是支潜力股,才会另眼相看吧。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赵明月实在扛不住,也开始打起瞌睡来,边红玉不知什么时候醒来了,叫过赵明月,让她坐到里头去,于有清也坚持让她进去,赵明月想了想,还是进去趴着睡了。
车子是第二天下午才到站,当天已经没了回金南的车,他们要在省城住一个晚上。下车的时候,边红玉极力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去,赵明月简直要怀疑自己以前认识的边红玉是不是错觉,她居然变得这么热情好客,还是她真的看上于有清了?
赵明月当然是不会接受的,她跟边红玉又不熟,去她家干什么。于有清也不大好意思去,便也婉拒了。赵明月见边红玉走开一点,便悄声问于有清:“你们两个在处对象?”
于有清脸色胀得通红:“没有,没有,就是一起出去玩了几次,比较聊得来,我觉得她还算比较好相处吧。”
赵明月怀疑地看了他一眼,于有清挠了挠脑袋。出了站,有人来接边红玉,赵明月看着那个戴着蓝色帽子的中年男人,记起来是那年去北京送女儿上学的边大叔,边红玉跟她父亲会合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等着于有清和赵明月过去,非常亲热地将于有清介绍给她爸:“爸,这个是我的校友,于有清,物理系的高材生。他是金南的,跟我一起回来的,平时在学校非常照顾我。”
于有清被边红玉弄得脸红得又像是煮熟的虾子一样:“边叔叔您好!”
赵明月也打了一声招呼。边大叔看了一眼赵明月,这才把注意力放到于有清身上,女儿特意介绍的异性,肯定要留心观察一下才行。不过边大叔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热忱出来,只是礼貌地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边红玉说:“爸,我这两个老乡今天不能回金南了,晚上要住在这里,我想请他们去我们家过夜。”
赵明月连忙摆手:“不用了,谢谢,我们就在车站附近住旅社,明天一早就能够回去了。不麻烦你们了,再见!”
边大叔跟女儿小声地说了一句什么,然后摆摆手,推着车往前走,边红玉看了一眼她爸,跺了一下脚,然后跟于有清说:“有清,等回学校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走吧,你知道我家在哪儿的,到时候来找我啊,我们说好了的。”
于有清讷讷地点头:“好。再见!”
边红玉一步三回头,及到她爸叫她,这才拔腿追上她爸。
赵明月看着边红玉,转过头看着于有清,笑他:“有清,你行啊,这么快就有城里的姑娘青眼相看了。”
于有清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吧,她就是想和我们一起去北京,说一个人在路上太寂寞了。”
赵明月问:“边红玉在学校没谈对象?”
于有清摇摇头:“我不知道啊。”
赵明月看了一眼于有清,然后不再说话,转身往车站走去,先去买票,明天一早就回家。
回到家中,发现家里气氛有些不对,一问,原来是二嫂又生了个女儿,计生办的人过来罚款,要求要交两百块钱,二哥拿不出来,跑到父母这里来借钱。
父母这边钱也不多,家里目前只有两个劳力,父亲出工,母亲养猪,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一百块都不到。茶山虽然有进项,但是要靠劳力去采才能有收入,他家目前最缺的就是劳力,所以收入也低了。
而胡年春因为想着给小儿子和女儿准备结婚用的物品,每年都会备置一些棉被被套之类的,基本上是没什么余钱的。所以二哥过来借钱时,胡年春将家里仅有的压箱底的一百块钱拿了出来。而拿这钱的时候,又被大嫂看见了。大嫂这人比较耿直一点,不如二嫂那么聪明伶俐,但是并不代表她就没有想法。
孔子不是说了“不患寡患不均”么,所以这两天大嫂正为这点事和母亲在闹别扭呢。胡年春看着女儿,就委屈得抹眼泪:“明辉两口子是没有办法,没钱交罚款,家里的东西都要被抬走了。你大嫂说你侄儿们大了,家里要添张床,差三十块钱,让我借点,我哪里还有钱。她就觉得我偏着你二哥,心里不舒服,所以才跟我闹呢。”
赵明月知道,这婆媳的关系,就算是像母亲这样好的婆婆,也都是存在的。大哥结婚的时候,家里给置办了一辆自行车,二哥结婚的时候,二嫂要求要一辆缝纫机,家里就没给买自行车,买的缝纫机。但是自行车的价格比缝纫机便宜了二十元,这个价格差,就成了妯娌和婆媳之间的裂缝根源。大嫂就觉得自己太笨,没有二嫂那么会讨巧,不讨公婆喜欢,所以总是吃亏的,对婆婆和妯娌一直都是有疙瘩的。唯一让大嫂觉得安慰的是,自己争气,一口气生了俩儿子。二嫂生儿子的压力也就来源于此。
赵明月说:“妈,我大嫂说还差多少钱呢?”
胡年春说:“她哪里是差钱,他们两口子又没出去躲计划生育,天天出工、采茶,收入比我和你爹还高。她就是看着我借钱给你二哥,觉得我偏向他了,这才来跟我借钱。”
“哦,我明白了,你去跟大嫂说一声吧,说有钱可以借给她了,是我拿回来孝敬爹妈的。”
胡年春拉着女儿的手:“不要借,借什么借,借了还有还吗?”
赵明月说:“妈,这个事呢,我大嫂她心里不平衡,所以才会来跟你借钱。你是长辈,你把一碗水端平了,它就不会洒出去。这钱呢,你还是借给大嫂,你去找二哥打个欠条,也问大嫂要个欠条,以后得问她要来,钱就你拿着。”
胡年春看着女儿:“这样行吗?”
赵顺生吧嗒吧嗒地抽烟:“我看没什么不行的,就这么办。我去找明辉要欠条。”说完背着手走了。
胡年春叹了口气说:“明月,队上有消息说,明年公社可能不收茶叶了,我们采到的茶叶要自己卖,你说这怎么办?要去哪里卖茶?”
赵明月听见母亲的话,心中一动:“妈,明年就不收了吗?”
胡年春点头:“可能不收了,今年队上去送茶的时候,听见公社这么说的。哎,这可要怎么办,那茶叶还采不采啊,采了卖不出去,不是白采了?”
赵明月心说,这没道理不收茶叶啊,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了,经济很快就复苏起来,到时候缺的不是钱,而是商品和物资。“妈,这你别担心,你只管采你的茶,制你的茶叶就好,总会卖得出去的。”实在不行,到时候就自己卖,上辈子她贩卖过茶叶,手头还有一笔资源呢,到时候去寻访一下,不愁卖不出去。赵明月心里盘算,这是不是意味着,发家致富的步伐也要加快了?
不过这个事还得好好合计一下才行。赵明月发现,这件事实际操作起来还不太容易,自己要上学,根本顾不上来。就算是可以找人来做这件事,但这个路子肯定要自己先去跑通了才行。还有,这茶叶的包装也是个问题,最好是要注册一个商标,包装好的茶叶,比散装的茶叶身价高了几倍都不止。
大哥和二哥都在家务农,到时候真要做这个的话,就带着他们去跑,让他们自己早点出来做生意吧,带出来就不管了。不过他们愿不愿意干也是个问题,八十年代商机无限,但是做生意的人却是少数,很多是走投无路的人被迫做生意,所以八十年代有个怪现状,最先发家的多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甚至是从监狱出来的劳改犯。
而且八十年代做生意还得冒风险,有一个词始终伴随着经商的人,那就是投机倒把,而且还有一个投机倒把罪,这顶帽子一扣下来,那真是寒冷腊月里兜天的一盆凉水,从头冷到脚。所以这个尺度也要好好把握。
赵明月想了想,首先可以保守一点,先不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