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等人立刻被惊为神作,《南柯记》虽然和《牡丹亭》一样也有爱情部分,但是通过对槐安国的描写,将朝堂上公卿士大夫丑恶嘴脸讽刺的淋漓尽致,徐时行评价读完是酣畅淋漓又脊背发凉,他们对于苏泽的才情再也没有怀疑,徐时行更是立刻成为苏泽的头号粉丝。
四月二十八日,刚刚返回上海抗倭缉私总团的苏泽,接到了方望海传递来的紧急消息。
倭寇首领徐海,率领三千倭寇登陆通州府如东县,江苏倭乱再起!
苏泽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但是他心又揪起来,倭寇登陆如东,百姓又要遭殃了。
果然是百姓最苦啊。
总算满意了,这一卷写的很艰难,书月票!
晚上一定准时!
江南之夏
第232章门庭若市
四月二十八日,倭贼徐海带领舰队,攻入通州府如东县,如东知县未战先逃,如东县破。
四月二十九日,倭寇徐海带领三千手下西进通州府城(南通市),通州城内的知府知县死守城墙,通州知府亲冒矢石上城督战,徐海久攻不下绕过了通州城,继续向西前进。
五月一日,大倭寇徐海攻打泰兴县,泰兴知县死战城破被杀,泰兴县被洗劫一空。
五月三日,巨寇徐海分兵两路,他亲自率领一路贼从泰兴县继续向西,攻打扬州屏障江都县,另外一部分倭寇则在倭寇头领霍槐的带领下,从泰兴的七圩渡口向南渡过长江,进攻长江咽喉镇江。
与此同时,汪直部的倭寇进攻浙江慈溪、平湖,胡宗宪急调俞大猷带兵阻挡。
零星的倭寇从东南沿海登陆,整个江浙沿海立刻陷入动荡之中。
南京城内,负责南京军备的是三巨头。
这三巨头分别是临淮侯李庭竹,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南京兵部尚书杨博。
这三人当中,曹国公李庭竹的地位最高,嘉靖皇帝在继位之后恢复了李家后人的曹国公爵位,但是这位“大明战神李景隆”的后代,此时此刻也慌乱的六神无主。
守备太监孙知国也是没了往日的阴狠狡诈,两人的目光都放在南京兵部尚书杨博的身上。
这名和张经同年的老臣,不得不挺直腰板,他穿着朱红色的官袍,是为大明朝顶级大员,杨博说道:
“镇江,长江之重镇,江南和南京的门户,必须要派遣重兵把守,倭寇破镇江后,北可以包围扬州,西可以进犯南京,南可以肆虐江南,必须要守住。”
曹国公李庭竹和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连忙点头附和,虽然在徐海没有登陆之前,三人斗的你死我活,但是现在他们知道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若是江南糜烂,他们三个人都要倒霉。
曹国公李庭竹立刻说道:“我这就派南京左卫支援镇江!”
杨博立刻说道:“孙大监,南京左卫欠饷已经半年了,如果不把军饷补足,怕是出了南京城就要哗变啊。”
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咬了咬牙说道:“杂家知道了,南京还有两万两太仓银,是南直隶今年刚收到的欠银,还有一万两准备解送京师的金花银,先当作军饷发下去,杂家自然会向宫里解释。”
杨博点点头,这死太监在南京搜刮多年,早就不知道囤积了多少钱财,现在也要把压力给他。
杨博又说道:“以南直隶的名义向浙江巡抚胡宗宪下令,调浙兵北上抗倭,另外给各府各县命令,让他们组织团练抗倭。”
最后杨博叹息一声说道:“老朽已经向陛下上本,请辞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推荐胡宗宪接任。”
李庭竹和孙知国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杨博的个性,这老头绝对不是遇到事情跑路的性格。
之所以请辞,是为了将抗倭主导权统一交到胡宗宪手里。
杨博用手指扣着地图说道:“只要镇江不丢,江南就无虞,但是扬州。”
三人都沉默了。
扬州,南北漕运枢纽,天下盐运之总汇,这是大明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本次倭寇进犯的目标。
徐海亲自攻打江都,分兵渡江出击镇江,这一次倭寇进攻颇有章法,南京众人对江北的倭寇只能无能为力了。
孙知国说道:“扬州城内尚有没有起运京师的漕粮五万旦,都堆在常平仓呢,有这么多粮食,扬州那边应该守得住吧?”
李庭竹和孙知国对视了一眼,又有些不确定,扬州的漕运是归南京户部尚书直接管理的,南京户部能位居南京六部之手,就是抓住了两江盐务和漕运事务大权。
如今这位南京户部尚书方钝为官颇为强势,扬州漕运也有漕兵护卫,按理说也是归南京兵部节制的,但是南京户部水泼不进,漕军死死的攥在方钝手上。
若是扬州有失,那么今年解送京师的粮食就会不足,关中还需要粮食赈灾,北方也需要军粮防御俺达。
看着地图上的扬州,三人都沉默了,但是为今之计官军的能力也只有死守江南,实在没办法支援江北了。
南京战云密布,上海抗倭缉私总团来了好几拨客人。
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锦衣公子,他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缉私总团的军营前,身边的随从大喊道:“松江华亭徐公子到,速速开门!”
此时营地中苏泽正在和李贽对弈,远远就能听到营门的喧哗声。
守门的士兵看到对方气势汹汹,派人过来向苏泽禀告。
“松江府华亭徐家,就是徐阁老家吧?”苏泽问道。
李贽毕竟在南京国子监多年,对于南直隶的情况颇为了解,他点头说道:“徐阁老三子,都得了皇上恩宠荫了官,其中长子和幼子跟随徐阁老在京师,留在松江府老家的是二子徐琨。”
苏泽问道:“这徐琨名声如何?”
李贽落下一子说道:“阁老家的公子,汝霖你说风评如何?徐家半华亭,这家业是怎么来的,汝霖难道不清楚吗?”
苏泽笑着落子:“徐阁老这样的心学大儒,也免不了家中有不肖子弟啊。”
李贽抓着棋子思考了半天,这条大龙看样子是救不活了,他再攻另外一路道:“要论打理家业,徐阁老和严阁老也不相上下,都有好儿子。”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行等人立刻被惊为神作,《南柯记》虽然和《牡丹亭》一样也有爱情部分,但是通过对槐安国的描写,将朝堂上公卿士大夫丑恶嘴脸讽刺的淋漓尽致,徐时行评价读完是酣畅淋漓又脊背发凉,他们对于苏泽的才情再也没有怀疑,徐时行更是立刻成为苏泽的头号粉丝。
四月二十八日,刚刚返回上海抗倭缉私总团的苏泽,接到了方望海传递来的紧急消息。
倭寇首领徐海,率领三千倭寇登陆通州府如东县,江苏倭乱再起!
苏泽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但是他心又揪起来,倭寇登陆如东,百姓又要遭殃了。
果然是百姓最苦啊。
总算满意了,这一卷写的很艰难,书月票!
晚上一定准时!
江南之夏
第232章门庭若市
四月二十八日,倭贼徐海带领舰队,攻入通州府如东县,如东知县未战先逃,如东县破。
四月二十九日,倭寇徐海带领三千手下西进通州府城(南通市),通州城内的知府知县死守城墙,通州知府亲冒矢石上城督战,徐海久攻不下绕过了通州城,继续向西前进。
五月一日,大倭寇徐海攻打泰兴县,泰兴知县死战城破被杀,泰兴县被洗劫一空。
五月三日,巨寇徐海分兵两路,他亲自率领一路贼从泰兴县继续向西,攻打扬州屏障江都县,另外一部分倭寇则在倭寇头领霍槐的带领下,从泰兴的七圩渡口向南渡过长江,进攻长江咽喉镇江。
与此同时,汪直部的倭寇进攻浙江慈溪、平湖,胡宗宪急调俞大猷带兵阻挡。
零星的倭寇从东南沿海登陆,整个江浙沿海立刻陷入动荡之中。
南京城内,负责南京军备的是三巨头。
这三巨头分别是临淮侯李庭竹,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南京兵部尚书杨博。
这三人当中,曹国公李庭竹的地位最高,嘉靖皇帝在继位之后恢复了李家后人的曹国公爵位,但是这位“大明战神李景隆”的后代,此时此刻也慌乱的六神无主。
守备太监孙知国也是没了往日的阴狠狡诈,两人的目光都放在南京兵部尚书杨博的身上。
这名和张经同年的老臣,不得不挺直腰板,他穿着朱红色的官袍,是为大明朝顶级大员,杨博说道:
“镇江,长江之重镇,江南和南京的门户,必须要派遣重兵把守,倭寇破镇江后,北可以包围扬州,西可以进犯南京,南可以肆虐江南,必须要守住。”
曹国公李庭竹和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连忙点头附和,虽然在徐海没有登陆之前,三人斗的你死我活,但是现在他们知道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若是江南糜烂,他们三个人都要倒霉。
曹国公李庭竹立刻说道:“我这就派南京左卫支援镇江!”
杨博立刻说道:“孙大监,南京左卫欠饷已经半年了,如果不把军饷补足,怕是出了南京城就要哗变啊。”
南京守备太监孙知国咬了咬牙说道:“杂家知道了,南京还有两万两太仓银,是南直隶今年刚收到的欠银,还有一万两准备解送京师的金花银,先当作军饷发下去,杂家自然会向宫里解释。”
杨博点点头,这死太监在南京搜刮多年,早就不知道囤积了多少钱财,现在也要把压力给他。
杨博又说道:“以南直隶的名义向浙江巡抚胡宗宪下令,调浙兵北上抗倭,另外给各府各县命令,让他们组织团练抗倭。”
最后杨博叹息一声说道:“老朽已经向陛下上本,请辞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推荐胡宗宪接任。”
李庭竹和孙知国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杨博的个性,这老头绝对不是遇到事情跑路的性格。
之所以请辞,是为了将抗倭主导权统一交到胡宗宪手里。
杨博用手指扣着地图说道:“只要镇江不丢,江南就无虞,但是扬州。”
三人都沉默了。
扬州,南北漕运枢纽,天下盐运之总汇,这是大明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本次倭寇进犯的目标。
徐海亲自攻打江都,分兵渡江出击镇江,这一次倭寇进攻颇有章法,南京众人对江北的倭寇只能无能为力了。
孙知国说道:“扬州城内尚有没有起运京师的漕粮五万旦,都堆在常平仓呢,有这么多粮食,扬州那边应该守得住吧?”
李庭竹和孙知国对视了一眼,又有些不确定,扬州的漕运是归南京户部尚书直接管理的,南京户部能位居南京六部之手,就是抓住了两江盐务和漕运事务大权。
如今这位南京户部尚书方钝为官颇为强势,扬州漕运也有漕兵护卫,按理说也是归南京兵部节制的,但是南京户部水泼不进,漕军死死的攥在方钝手上。
若是扬州有失,那么今年解送京师的粮食就会不足,关中还需要粮食赈灾,北方也需要军粮防御俺达。
看着地图上的扬州,三人都沉默了,但是为今之计官军的能力也只有死守江南,实在没办法支援江北了。
南京战云密布,上海抗倭缉私总团来了好几拨客人。
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锦衣公子,他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缉私总团的军营前,身边的随从大喊道:“松江华亭徐公子到,速速开门!”
此时营地中苏泽正在和李贽对弈,远远就能听到营门的喧哗声。
守门的士兵看到对方气势汹汹,派人过来向苏泽禀告。
“松江府华亭徐家,就是徐阁老家吧?”苏泽问道。
李贽毕竟在南京国子监多年,对于南直隶的情况颇为了解,他点头说道:“徐阁老三子,都得了皇上恩宠荫了官,其中长子和幼子跟随徐阁老在京师,留在松江府老家的是二子徐琨。”
苏泽问道:“这徐琨名声如何?”
李贽落下一子说道:“阁老家的公子,汝霖你说风评如何?徐家半华亭,这家业是怎么来的,汝霖难道不清楚吗?”
苏泽笑着落子:“徐阁老这样的心学大儒,也免不了家中有不肖子弟啊。”
李贽抓着棋子思考了半天,这条大龙看样子是救不活了,他再攻另外一路道:“要论打理家业,徐阁老和严阁老也不相上下,都有好儿子。”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