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0,lv4,30/400】
一个时辰过去了,苏泽看到系统跳出来的提示,更是觉得眼前这三位是上好的经验宝宝,更是认真的解答他们读书时候的疑惑。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陈朝源一拍大腿,经过苏泽的解释,他终于掌握了这段经义的要义了。
苏泽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个时辰,当科举技能涨到40/400经验的时候,校舍外传来了喧哗声。
熊岳平日里读书就坐不住,听到外面声响更是坐不住了,将刚刚夹着尾巴做人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
熊岳站起来说道:“我出去打探一下!”
说完熊岳就推门出去,苏泽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我们也去看看热闹?”
三人结伴出了校舍,只看到在校舍前的空地上,几个读书人正在撸着袖子干着体力活儿。
他们将一根木头柱子插进了地里,然后又将一个卷轴挂在了柱子上。
等到那几个读书人忙完了,一个年轻的公子哥走到了柱子边上。
陈朝源立刻说道:“那是沙县黄时行,是延平书院学子的领袖,宋之名臣黄裳之后。”
等等,黄裳?
苏泽很想上去问问,这位黄时行会不会《九阴真经》。
不过这位黄裳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南宋一代名臣,还有以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黄裳著有《天文图》,黄裳运用多年学习研究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结合自己反复观测星象的实践经验绘制而成的这幅图,全图共绘恒星1440颗。
而黄裳也是理学宗师,提出了“三才本性”说,主张天地人三才合一,追求天人感应的境界。
黄裳本来是巴蜀人,但是在做福建知州的时候将家族迁到了福建,后来黄裳在福建病逝,因为南宋战乱子孙就留在了延平府。
陈朝源用羡慕的语气说道:“这黄时行十五岁就考过了童子试,如今刚满二十岁,在延平书院中每次考核都功课第一,陈山长都说他下次必定中举!”
想到人家十五岁就考上了秀才,陈朝源更是觉得自己是废物。
儒学世家,少年登科,果然是主角待遇啊。
看着被众人围住的黄时行说道:“今日我们三校并住,也算是延平府一段佳话了,这是本人搜集的一道妙题,但是苦思了数月没有破题之法。”
说完黄时行挥挥手,有跟班拉动绳索,一枚官铸银元宝被吊上了木头柱子。
“我悬赏四十两银子,向诸位求一破题之法。”
看到银元宝,众人都惊叹于黄时行的出手阔绰。
不过苏泽只是冷冷的看着,这黄时行肯定是早就想好了答案,悬赏破题只是为了扬名。
等大家都答不出来,黄时行再恍然大悟“偶然”想出答案来。
这题目肯定是和上次白知县那道“梁惠王章句下”一样,都是相当刁钻的题目。
看到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黄时行拉开书卷,只看到一个书卷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大大的圆圈!
这是什么?
那些摩拳擦掌,准备破题的士子们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鬼题目?一个圆圈?
苏泽嘴角含笑,原来是这个题目啊。
苏泽当年跟随导师研究明代科举史,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题目。
其实这并不是科举正式的题目,而是类似于民间脑筋急转弯的怪题。
这个圈倒不是代表数字0,而是在《论语》排版中用来分割章节的符号。
严格的说这个题目也是符合科举考试出题范围的,毕竟只要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都可以拿来出题。
后面清代的科举考试题目更加不靠谱,甚至有将前后句连在一起拼凑出来出题的。
现场一下子沉默了,黄时行心情愉悦的看着四周,这是他花了不少力气搜集来的绝题,就是为了能够在士林扬名。
明年就是乡试了,只要有了士林名声,再运作一下也能提高乡试中举的概率。
黄家本来就是延平府的大族,从宋代世代耕读,就连元代都没有放弃家传的学问。
黄时行有家传学术,其实答卷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就算是糊名了也可以被考官认出来。
只要能在士林扬名,再写几篇锦绣文章,那就更容易中举了。
这就相当于后世参加新概念作文高考加分录取一样,大户人家的子弟能连续出进士举人,除了本身他们家族读书进学的氛围之外,也和这种普通人接触不到的科举潜规则有关。
人家搭舞台唱戏,苏泽本来也不打算拆台,奈何突然有一个南平县学的秀才看到了苏泽,故意说道:
“苏兄,咱们南平县学也只有你能破这个题了!”
南平县学的读书人最近受了不少委屈,在这个秀才的带动下,都跟在起哄起来。
黄时行看向苏泽,拱手说道:“这位兄台能破吗?”
南平县的生员继续起哄说道:“上次白知县的绝题就是苏兄破的!”
黄时行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冠七篇仁义之书’的苏泽苏公子,失礼了。”
怎么这句话这么耳熟?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10,lv4,30/400】
一个时辰过去了,苏泽看到系统跳出来的提示,更是觉得眼前这三位是上好的经验宝宝,更是认真的解答他们读书时候的疑惑。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陈朝源一拍大腿,经过苏泽的解释,他终于掌握了这段经义的要义了。
苏泽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个时辰,当科举技能涨到40/400经验的时候,校舍外传来了喧哗声。
熊岳平日里读书就坐不住,听到外面声响更是坐不住了,将刚刚夹着尾巴做人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
熊岳站起来说道:“我出去打探一下!”
说完熊岳就推门出去,苏泽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我们也去看看热闹?”
三人结伴出了校舍,只看到在校舍前的空地上,几个读书人正在撸着袖子干着体力活儿。
他们将一根木头柱子插进了地里,然后又将一个卷轴挂在了柱子上。
等到那几个读书人忙完了,一个年轻的公子哥走到了柱子边上。
陈朝源立刻说道:“那是沙县黄时行,是延平书院学子的领袖,宋之名臣黄裳之后。”
等等,黄裳?
苏泽很想上去问问,这位黄时行会不会《九阴真经》。
不过这位黄裳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南宋一代名臣,还有以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黄裳著有《天文图》,黄裳运用多年学习研究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结合自己反复观测星象的实践经验绘制而成的这幅图,全图共绘恒星1440颗。
而黄裳也是理学宗师,提出了“三才本性”说,主张天地人三才合一,追求天人感应的境界。
黄裳本来是巴蜀人,但是在做福建知州的时候将家族迁到了福建,后来黄裳在福建病逝,因为南宋战乱子孙就留在了延平府。
陈朝源用羡慕的语气说道:“这黄时行十五岁就考过了童子试,如今刚满二十岁,在延平书院中每次考核都功课第一,陈山长都说他下次必定中举!”
想到人家十五岁就考上了秀才,陈朝源更是觉得自己是废物。
儒学世家,少年登科,果然是主角待遇啊。
看着被众人围住的黄时行说道:“今日我们三校并住,也算是延平府一段佳话了,这是本人搜集的一道妙题,但是苦思了数月没有破题之法。”
说完黄时行挥挥手,有跟班拉动绳索,一枚官铸银元宝被吊上了木头柱子。
“我悬赏四十两银子,向诸位求一破题之法。”
看到银元宝,众人都惊叹于黄时行的出手阔绰。
不过苏泽只是冷冷的看着,这黄时行肯定是早就想好了答案,悬赏破题只是为了扬名。
等大家都答不出来,黄时行再恍然大悟“偶然”想出答案来。
这题目肯定是和上次白知县那道“梁惠王章句下”一样,都是相当刁钻的题目。
看到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黄时行拉开书卷,只看到一个书卷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大大的圆圈!
这是什么?
那些摩拳擦掌,准备破题的士子们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鬼题目?一个圆圈?
苏泽嘴角含笑,原来是这个题目啊。
苏泽当年跟随导师研究明代科举史,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题目。
其实这并不是科举正式的题目,而是类似于民间脑筋急转弯的怪题。
这个圈倒不是代表数字0,而是在《论语》排版中用来分割章节的符号。
严格的说这个题目也是符合科举考试出题范围的,毕竟只要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都可以拿来出题。
后面清代的科举考试题目更加不靠谱,甚至有将前后句连在一起拼凑出来出题的。
现场一下子沉默了,黄时行心情愉悦的看着四周,这是他花了不少力气搜集来的绝题,就是为了能够在士林扬名。
明年就是乡试了,只要有了士林名声,再运作一下也能提高乡试中举的概率。
黄家本来就是延平府的大族,从宋代世代耕读,就连元代都没有放弃家传的学问。
黄时行有家传学术,其实答卷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就算是糊名了也可以被考官认出来。
只要能在士林扬名,再写几篇锦绣文章,那就更容易中举了。
这就相当于后世参加新概念作文高考加分录取一样,大户人家的子弟能连续出进士举人,除了本身他们家族读书进学的氛围之外,也和这种普通人接触不到的科举潜规则有关。
人家搭舞台唱戏,苏泽本来也不打算拆台,奈何突然有一个南平县学的秀才看到了苏泽,故意说道:
“苏兄,咱们南平县学也只有你能破这个题了!”
南平县学的读书人最近受了不少委屈,在这个秀才的带动下,都跟在起哄起来。
黄时行看向苏泽,拱手说道:“这位兄台能破吗?”
南平县的生员继续起哄说道:“上次白知县的绝题就是苏兄破的!”
黄时行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冠七篇仁义之书’的苏泽苏公子,失礼了。”
怎么这句话这么耳熟?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