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黄沙百战穿金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公原大战结束后,柴荣通过封赏,不温不火地对重要人事进行系列调整,至此,摇摆不定的重臣才真心实意臣服于柴荣。柴荣经此一战,征服了人心,树立了在大周的绝对权威。
冯道错看了柴荣,再三劝阻柴荣亲征,言语之间颇为不敬,柴荣本有容人之量,也被激怒,亲征之时不让冯道扈从,而让其留守太祖郭威陵墓。显德元年四月十七日,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的长乐老冯道一病不起,享年七十有三。冯道的死,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一个属于柴荣的新时代开始了。
高平之战让柴荣深切体会到了军队的弊端,于是决心整顿禁军。柴荣对张永德、王朴等人道:“侍卫兵士老少相半,强懦不分,盖徇人情,不能选练。今春朕在高平,与刘崇及蕃军相遇,临敌有指使不前者,苟非朕亲当坚阵,几至丧败。况百户农夫,未能赡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精锐者升在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虚费。”柴荣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召募豪杰,不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可以投军,还亲自考核投军之人的武艺,选中不少武艺超绝者,设置了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等武职,署为殿前诸班。
而此时,赵匡胤身为殿前都虞侯,跟在柴荣身边,得到了一个天大的美差。当时禁军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司的主官分别是驸马张永德和郭威外甥李重进,两人都是皇亲,却势若水火,两军争斗不已。在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和侯大勇因为作战机智勇猛,得到了柴荣的信任。柴荣见两司主官斗得过于历害,在张永德的推荐下,柴荣令赵匡胤训练、整顿扩充后的殿前司禁军。
赵匡胤实际负责新禁军的组建和训练,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趁机把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等结拜兄弟、原来的部下罗彦环、田重进、潘美、米信等人安排进了禁军,担任各级军官。
在赵匡胤在禁军建立自己势力的时侯,侯大勇却在郑州专心处理各种麻烦事,侯大勇和朝中亲贵极少来往,政局变化只有通过相关公文来往才知晓。侯大勇本是军人,对地方行政并不熟悉,只有边学边干,以实有求是的态度处理政务,解决了安置难民、西军违令等难点、热点问题,根据需要调整了一些官员,在郑州站稳了脚跟。
侯大勇对于到符家提亲之事,态度并不积极,有意无意拖延着,到了八月,才按照当时的习惯,请了媒人,送出礼物,到符家提亲。双方根据侯大勇与符英的出生年、月、日,进行占卜,最后定于显德二年正月成婚。
符家历代为官,高门大姓,而侯大勇来自北地,虽官高权重,但是并无根基,只能算庶族高官,在中唐以前,要想娶进一位大族小姐,绝不可能。只是自晚唐以来,黄巢的农民军把从南北朝到唐以来的高门大姓打得奄奄一息,特别是五代以来,群雄并起,崔、李、郑、杜等大族更无往日之势。柴荣本自出身贫寒,早年还到南方作过生意,他用人并不看重门弟,大周朝门户之见由此更是大大减弱,符家才肯将女儿嫁给庶族高官侯大勇。
符英对于这门婚事基本满意,侯大勇虽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男子,但比起何松来说,不知好上多少倍。符英和侯大勇有过多次接触,现在定下亲,符英便仔细回想和侯大勇见面的细节:在沧州第一次见面之时,自已说他是个浑人;第二次见面之时,他使计策把赵文摔到湖中;第三次跟随他回大名府,在万寿寺射杀了住持;第四次是从炉烽山救出自己。
“怎么会是他,难道是命中注定。”
“他也算英雄了得,并不是酒色之徒,唉,没想到要嫁与此人。”
“他识字,似乎还算知书有礼,并非粗鄙无文之人,只是那一手字,写得太差劲了。”
“侯大勇,字长风,为何字长风,不过,倒有些气势,符合他的身份。”
符英在去大名府的路上,见侯大勇在看太白阴经这本兵书,知他需要此类书籍,便叫人四处为他搜集各类兵书,陆续收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鬼谷子等书。符英想到侯大勇只是略通文墨,看这些书可能有些费力,就先取来仔细研读,以备将来之需。符英还依照侯大勇身形,为其做了穿在铠甲内的衣服。符母见女儿为侯大勇忙里忙外,暗自高兴。
春兰秋菊知道侯大勇的婚事,她俩在沧州曾与符英有过一面之缘,知其是符皇后的妹妹,身份尊贵“不知未来主母性格如何,如何对待我们。”两女多次谈到这个话题,暗自垂泪,秋菊更是郁郁寡欢。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百五十一年)颁布的永徽律疏(简称唐律),其中第四篇是户婚,共有四十六条,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规定,对后世影响极大,大周婚律沿袭唐律,基本未作改动。春兰秋菊都是使女身份... -->>
巴公原大战结束后,柴荣通过封赏,不温不火地对重要人事进行系列调整,至此,摇摆不定的重臣才真心实意臣服于柴荣。柴荣经此一战,征服了人心,树立了在大周的绝对权威。
冯道错看了柴荣,再三劝阻柴荣亲征,言语之间颇为不敬,柴荣本有容人之量,也被激怒,亲征之时不让冯道扈从,而让其留守太祖郭威陵墓。显德元年四月十七日,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的长乐老冯道一病不起,享年七十有三。冯道的死,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一个属于柴荣的新时代开始了。
高平之战让柴荣深切体会到了军队的弊端,于是决心整顿禁军。柴荣对张永德、王朴等人道:“侍卫兵士老少相半,强懦不分,盖徇人情,不能选练。今春朕在高平,与刘崇及蕃军相遇,临敌有指使不前者,苟非朕亲当坚阵,几至丧败。况百户农夫,未能赡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精锐者升在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虚费。”柴荣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召募豪杰,不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可以投军,还亲自考核投军之人的武艺,选中不少武艺超绝者,设置了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等武职,署为殿前诸班。
而此时,赵匡胤身为殿前都虞侯,跟在柴荣身边,得到了一个天大的美差。当时禁军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司的主官分别是驸马张永德和郭威外甥李重进,两人都是皇亲,却势若水火,两军争斗不已。在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和侯大勇因为作战机智勇猛,得到了柴荣的信任。柴荣见两司主官斗得过于历害,在张永德的推荐下,柴荣令赵匡胤训练、整顿扩充后的殿前司禁军。
赵匡胤实际负责新禁军的组建和训练,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趁机把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等结拜兄弟、原来的部下罗彦环、田重进、潘美、米信等人安排进了禁军,担任各级军官。
在赵匡胤在禁军建立自己势力的时侯,侯大勇却在郑州专心处理各种麻烦事,侯大勇和朝中亲贵极少来往,政局变化只有通过相关公文来往才知晓。侯大勇本是军人,对地方行政并不熟悉,只有边学边干,以实有求是的态度处理政务,解决了安置难民、西军违令等难点、热点问题,根据需要调整了一些官员,在郑州站稳了脚跟。
侯大勇对于到符家提亲之事,态度并不积极,有意无意拖延着,到了八月,才按照当时的习惯,请了媒人,送出礼物,到符家提亲。双方根据侯大勇与符英的出生年、月、日,进行占卜,最后定于显德二年正月成婚。
符家历代为官,高门大姓,而侯大勇来自北地,虽官高权重,但是并无根基,只能算庶族高官,在中唐以前,要想娶进一位大族小姐,绝不可能。只是自晚唐以来,黄巢的农民军把从南北朝到唐以来的高门大姓打得奄奄一息,特别是五代以来,群雄并起,崔、李、郑、杜等大族更无往日之势。柴荣本自出身贫寒,早年还到南方作过生意,他用人并不看重门弟,大周朝门户之见由此更是大大减弱,符家才肯将女儿嫁给庶族高官侯大勇。
符英对于这门婚事基本满意,侯大勇虽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男子,但比起何松来说,不知好上多少倍。符英和侯大勇有过多次接触,现在定下亲,符英便仔细回想和侯大勇见面的细节:在沧州第一次见面之时,自已说他是个浑人;第二次见面之时,他使计策把赵文摔到湖中;第三次跟随他回大名府,在万寿寺射杀了住持;第四次是从炉烽山救出自己。
“怎么会是他,难道是命中注定。”
“他也算英雄了得,并不是酒色之徒,唉,没想到要嫁与此人。”
“他识字,似乎还算知书有礼,并非粗鄙无文之人,只是那一手字,写得太差劲了。”
“侯大勇,字长风,为何字长风,不过,倒有些气势,符合他的身份。”
符英在去大名府的路上,见侯大勇在看太白阴经这本兵书,知他需要此类书籍,便叫人四处为他搜集各类兵书,陆续收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鬼谷子等书。符英想到侯大勇只是略通文墨,看这些书可能有些费力,就先取来仔细研读,以备将来之需。符英还依照侯大勇身形,为其做了穿在铠甲内的衣服。符母见女儿为侯大勇忙里忙外,暗自高兴。
春兰秋菊知道侯大勇的婚事,她俩在沧州曾与符英有过一面之缘,知其是符皇后的妹妹,身份尊贵“不知未来主母性格如何,如何对待我们。”两女多次谈到这个话题,暗自垂泪,秋菊更是郁郁寡欢。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百五十一年)颁布的永徽律疏(简称唐律),其中第四篇是户婚,共有四十六条,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规定,对后世影响极大,大周婚律沿袭唐律,基本未作改动。春兰秋菊都是使女身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