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冰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到清明,虽然没有雨,但也不能不想起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也是清明,春和景明花红柳绿的日子,诗人却没能和家人亲朋一起或踏青祭祖,或戴柳秋千。这一天,他却在寂寂地赶路,而且还遇上了雨。冒雨趱行,春衫已湿。虽不是疾风甚雨,倒也纷纷扬扬没有停息的迹象。毛茸茸的细雨像多情的手,抚绿了原野,却淋湿了诗人的心。“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烟雨迷蒙中,行人纷纷踽踽走过,诗人的心也莫名地纷纷扰扰起来。是叹息么?青光明媚却又为何断魂?是长亭渡口的杨柳依依?还是妆楼轩窗的孤影凭栏?是思念长安的切切,还是扬州梦醒的怅惘?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惆怅复惆怅,凄凉又凄凉。前方何处是归宿?不觉默默费思量。还是不走了吧,干脆先打听个喝酒的地方,暖暖身子,也一浇这心头的孤苦烦郁。
老先生(这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把杜牧跟“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混同起来),想喝酒吗?顺着我的手望过去,那片被杏花染红的地方就是了。
牛背上牧童悠扬的短笛渐响渐远,诗人的马,却挪不动脚步。
行路?还是喝酒?
小时候读这首诗,总以为结尾是欢愉明快的。老师也告诉我,杜牧是去喝“杏花村”了。三十多岁了再读,却再也弄不明白这喝还是不喝的问题。
衣服可以烤干,身子可以温暖,可是心呢?分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啊!
还是先抄一段资料吧。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工诗、赋、古文。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清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曾这样形容他:“唐代诗文兼具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清初的全祖望在鲒绮亭集外编的杜牧之论中也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读其诗词,感其愤时,与长沙太傅(贾谊)相上下。”其实,与他齐名的李商隐也曾写杜司勋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而在我眼里,杜牧的形象似乎从来没有十分清晰过。我所读到的唐诗人中,总觉得他是一个矛盾的人。
当年为他指路的牧童已然满脸风霜,本已淡忘的印象中,那个寂寞黯然形容憔悴的落拓寒儒,又渐渐地浮现出来,却又隐隐约约地看不清楚。后来看唐才子传中说他“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这样的描绘也只能让人猜测,但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一位不多见的帅哥。
还没全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时候,在意气纵横抑扬跌宕的阿房宫赋里,又一次与杜牧相遇。于是,便认识了一个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特别关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的带剑书生。23岁呀,那是个什么概念?而且风流俊赏,有经纶天下的大志,敢于论列国家大事。沉重的历史感,忧国忧民的精神,由不得你不佩服。
可是他生不逢时,晚唐,世事动荡风雨飘摇。末代气息弥漫,谁来赏识这个“刚直有奇节”“疏直,时无后援者”怀抱一腔热情想为国效力的正直书生?虽然他还喜欢兵法,曾注释过孙子,但是没人看重那就是废纸一堆。他的散文如罪言、原十六卫、战论、上李太尉论边事启等,都是针对时事的政论。幸好是末世,幸好是名门之后,否则,别说议论时事,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足以获罪了。
进士及第的风光早已不再,当宦官当政,人事关系决定前途时,随着祖父和父亲的去世,杜牧的仕途不顺便注定了。
无奈之下,杜牧也曾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机会,以求在政治舞台上一展雄才。他的政治理想,和“牛李党争”中“李党”的党魁李德裕相近。但846年唐宣宗即位后,贬斥李德裕重用牛僧孺。这时,杜牧究竟是像李商隐一样坚持自己,还是放弃自己的立场以求新贵青睐?杜牧选择了后者,可悲的是,他付出了人格的代价也没换来多少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报国无门,他只有用他的诗抒发对国家对民众的忧虑之情。因此,他看待历史的眼光也相当地敏锐中的。想当年吟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又到清明,虽然没有雨,但也不能不想起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也是清明,春和景明花红柳绿的日子,诗人却没能和家人亲朋一起或踏青祭祖,或戴柳秋千。这一天,他却在寂寂地赶路,而且还遇上了雨。冒雨趱行,春衫已湿。虽不是疾风甚雨,倒也纷纷扬扬没有停息的迹象。毛茸茸的细雨像多情的手,抚绿了原野,却淋湿了诗人的心。“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烟雨迷蒙中,行人纷纷踽踽走过,诗人的心也莫名地纷纷扰扰起来。是叹息么?青光明媚却又为何断魂?是长亭渡口的杨柳依依?还是妆楼轩窗的孤影凭栏?是思念长安的切切,还是扬州梦醒的怅惘?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惆怅复惆怅,凄凉又凄凉。前方何处是归宿?不觉默默费思量。还是不走了吧,干脆先打听个喝酒的地方,暖暖身子,也一浇这心头的孤苦烦郁。
老先生(这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把杜牧跟“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混同起来),想喝酒吗?顺着我的手望过去,那片被杏花染红的地方就是了。
牛背上牧童悠扬的短笛渐响渐远,诗人的马,却挪不动脚步。
行路?还是喝酒?
小时候读这首诗,总以为结尾是欢愉明快的。老师也告诉我,杜牧是去喝“杏花村”了。三十多岁了再读,却再也弄不明白这喝还是不喝的问题。
衣服可以烤干,身子可以温暖,可是心呢?分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啊!
还是先抄一段资料吧。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工诗、赋、古文。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清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曾这样形容他:“唐代诗文兼具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清初的全祖望在鲒绮亭集外编的杜牧之论中也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读其诗词,感其愤时,与长沙太傅(贾谊)相上下。”其实,与他齐名的李商隐也曾写杜司勋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而在我眼里,杜牧的形象似乎从来没有十分清晰过。我所读到的唐诗人中,总觉得他是一个矛盾的人。
当年为他指路的牧童已然满脸风霜,本已淡忘的印象中,那个寂寞黯然形容憔悴的落拓寒儒,又渐渐地浮现出来,却又隐隐约约地看不清楚。后来看唐才子传中说他“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这样的描绘也只能让人猜测,但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一位不多见的帅哥。
还没全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时候,在意气纵横抑扬跌宕的阿房宫赋里,又一次与杜牧相遇。于是,便认识了一个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特别关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的带剑书生。23岁呀,那是个什么概念?而且风流俊赏,有经纶天下的大志,敢于论列国家大事。沉重的历史感,忧国忧民的精神,由不得你不佩服。
可是他生不逢时,晚唐,世事动荡风雨飘摇。末代气息弥漫,谁来赏识这个“刚直有奇节”“疏直,时无后援者”怀抱一腔热情想为国效力的正直书生?虽然他还喜欢兵法,曾注释过孙子,但是没人看重那就是废纸一堆。他的散文如罪言、原十六卫、战论、上李太尉论边事启等,都是针对时事的政论。幸好是末世,幸好是名门之后,否则,别说议论时事,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足以获罪了。
进士及第的风光早已不再,当宦官当政,人事关系决定前途时,随着祖父和父亲的去世,杜牧的仕途不顺便注定了。
无奈之下,杜牧也曾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机会,以求在政治舞台上一展雄才。他的政治理想,和“牛李党争”中“李党”的党魁李德裕相近。但846年唐宣宗即位后,贬斥李德裕重用牛僧孺。这时,杜牧究竟是像李商隐一样坚持自己,还是放弃自己的立场以求新贵青睐?杜牧选择了后者,可悲的是,他付出了人格的代价也没换来多少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报国无门,他只有用他的诗抒发对国家对民众的忧虑之情。因此,他看待历史的眼光也相当地敏锐中的。想当年吟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