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献帝刘协 (1/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逐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袁隗走了好一会儿,袁绍才回过神来,但是他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又是等新的时机,总是在等,这要等到什么时候。”袁绍喃喃自语,“难道要我等到跟叔父您一样老吗,亦或是知道我死了都等不到什么时机了。
这绝对不行,若是我死了袁家的伟业还是没有完成,那这伟业还有什么用。”
袁绍左思右想,开始在大厅来回踱步,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这京城里处处都要受制于董卓,那就不如逃离这里。”
他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都说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呢?袁家真正的主场应该是这京城之外,而非京城之内。
叔父说的没错一切是为了家族的延续,既然如此,只要还有一人存活,袁家都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既然叔父执着于朝堂,那就只好我一人出去寻找时机了。”
当天趁着城门还没关,袁绍便辞去了在京的所有职务,将印玺都挂在家中的东门,逃出洛阳,往北去冀州了。
董卓听闻袁绍逃亡后,顿时大怒:“袁本初这个混账,竟敢挂印而去,分明是做给我看的。立刻下令通缉袁绍!”
这时,一个董卓新征辟的幕僚说话了:“司空,在下认为此事不可。”
“伯喈啊,你说说看,哪里不妥了?”董卓对这个人很是客气,仿佛刚刚的怒火一下子都被驱散了。
这个人乃是董卓花了大力气请来的,也是目前他麾下唯一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儒名士,蔡邕蔡伯喈。
五十四岁的蔡邕完全看不出一丝这个年纪该有的痕迹,乌黑的须发,使他看起来十分的年轻。饱读诗书、精通音律的他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十分的和善。
蔡邕做董卓的幕僚也有他的苦衷,就如同董卓逼迫袁隗一样,蔡邕也是被他以灭族为要挟,不得不委身事贼。
“司空,废立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袁绍不识大体,害怕您的责罚所以才逃跑了,并非有意给您难堪的。
而且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您通缉他,使得他引起天下人的激愤,到时候他们都站出来反对司空,对司空不利呀。不如封他做个太守,他喜于免罪,也就不会生出事端了。”
蔡邕的话令董卓陷入了沉思,确实是如他所说的那样,袁氏名满天下,若是因为这个事情引起天下人的怨怼,那自己废立天子的事情也就泡汤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伯喈之言,让袁绍去做渤海太守。他之前诛杀宦官也算是立功了,就再封他做邟乡侯。”
眼前最要紧的还是废立天子,其他什么事都可以为此让步。
……
第二天,董卓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提出了废立之事。
“天下残破,汉室将倾,而当今天子懦弱不堪,难以执掌社稷。我观陈留王年少聪颖,有人君之相,可继汉家社稷。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董卓说完,便有大臣弱弱地说道:“司空,废立之事关乎国本,需从长计议呀。”
显然这个大臣是袁隗派出来的替死鬼,他还想做一下最后的挣扎。
“正是因为关乎国本,所以不能拖延。今日必须做出决断,谁不踊跃支持,那谁就是欲图破坏汉家社稷的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董卓的话让所有大臣想到了两百多年前,霍光想要废昌邑王而立刘病已时,麾下的田延年所说的话。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场景,谁不支持谁就死。
大臣们战战兢兢,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他们怕自己站出来反对,就立刻会被殿外守卫的军士给拖出去杀死。他们又怕自己站出来支持,自己就成了助纣为虐的贼子,青史之上遗臭万年。
董卓看着满朝大臣全都呆若木鸡,心中难受不已。他们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难道就想一直拖到散朝吗?
看来他们是没明白自己说的话呀,自己都说了,今天必须做出决断,要是做不出来,那他们就都不用走了。
董卓还想再逼他们一下,他随机挑了一个大臣,让他来回答:“你说,你是赞成还是……”
“董仲颖,你这个祸乱朝纲的逆贼!”大殿之上突然响起的大喝,把董卓和其他大臣都给吓了一跳。
崇德殿的构造十分特殊,回音效果特别强。哪怕是发出一丁点声音,在殿中的所有人都能听得见。
这一声爆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久久不绝。董卓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懂了聋了。他愤怒地吼道:“谁,是谁说的,给我站出来!”
其实也不用他自己站出来了,因为身边的人都想是躲避瘟神一样,向着四面散开,将他给暴露了出来。正是尚书卢植。
“卢子干,原来是你敢反驳我,难道你以为与我有恩,我就不敢杀你吗?”董卓手指着卢植,十分无礼地吼道。
众臣虽然不知道所谓的有恩是指什么事,但是他们知道现在卢植得罪了董卓,是彻底死定了。
卢植此刻是无比失望,他悔恨自己当初就不该将功劳让给董卓,以致于他现在势大难制,他也痛恨这满朝文武,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危害天子。
... -->>
等袁隗走了好一会儿,袁绍才回过神来,但是他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又是等新的时机,总是在等,这要等到什么时候。”袁绍喃喃自语,“难道要我等到跟叔父您一样老吗,亦或是知道我死了都等不到什么时机了。
这绝对不行,若是我死了袁家的伟业还是没有完成,那这伟业还有什么用。”
袁绍左思右想,开始在大厅来回踱步,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这京城里处处都要受制于董卓,那就不如逃离这里。”
他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都说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呢?袁家真正的主场应该是这京城之外,而非京城之内。
叔父说的没错一切是为了家族的延续,既然如此,只要还有一人存活,袁家都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既然叔父执着于朝堂,那就只好我一人出去寻找时机了。”
当天趁着城门还没关,袁绍便辞去了在京的所有职务,将印玺都挂在家中的东门,逃出洛阳,往北去冀州了。
董卓听闻袁绍逃亡后,顿时大怒:“袁本初这个混账,竟敢挂印而去,分明是做给我看的。立刻下令通缉袁绍!”
这时,一个董卓新征辟的幕僚说话了:“司空,在下认为此事不可。”
“伯喈啊,你说说看,哪里不妥了?”董卓对这个人很是客气,仿佛刚刚的怒火一下子都被驱散了。
这个人乃是董卓花了大力气请来的,也是目前他麾下唯一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儒名士,蔡邕蔡伯喈。
五十四岁的蔡邕完全看不出一丝这个年纪该有的痕迹,乌黑的须发,使他看起来十分的年轻。饱读诗书、精通音律的他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十分的和善。
蔡邕做董卓的幕僚也有他的苦衷,就如同董卓逼迫袁隗一样,蔡邕也是被他以灭族为要挟,不得不委身事贼。
“司空,废立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袁绍不识大体,害怕您的责罚所以才逃跑了,并非有意给您难堪的。
而且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您通缉他,使得他引起天下人的激愤,到时候他们都站出来反对司空,对司空不利呀。不如封他做个太守,他喜于免罪,也就不会生出事端了。”
蔡邕的话令董卓陷入了沉思,确实是如他所说的那样,袁氏名满天下,若是因为这个事情引起天下人的怨怼,那自己废立天子的事情也就泡汤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伯喈之言,让袁绍去做渤海太守。他之前诛杀宦官也算是立功了,就再封他做邟乡侯。”
眼前最要紧的还是废立天子,其他什么事都可以为此让步。
……
第二天,董卓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提出了废立之事。
“天下残破,汉室将倾,而当今天子懦弱不堪,难以执掌社稷。我观陈留王年少聪颖,有人君之相,可继汉家社稷。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董卓说完,便有大臣弱弱地说道:“司空,废立之事关乎国本,需从长计议呀。”
显然这个大臣是袁隗派出来的替死鬼,他还想做一下最后的挣扎。
“正是因为关乎国本,所以不能拖延。今日必须做出决断,谁不踊跃支持,那谁就是欲图破坏汉家社稷的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董卓的话让所有大臣想到了两百多年前,霍光想要废昌邑王而立刘病已时,麾下的田延年所说的话。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场景,谁不支持谁就死。
大臣们战战兢兢,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他们怕自己站出来反对,就立刻会被殿外守卫的军士给拖出去杀死。他们又怕自己站出来支持,自己就成了助纣为虐的贼子,青史之上遗臭万年。
董卓看着满朝大臣全都呆若木鸡,心中难受不已。他们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难道就想一直拖到散朝吗?
看来他们是没明白自己说的话呀,自己都说了,今天必须做出决断,要是做不出来,那他们就都不用走了。
董卓还想再逼他们一下,他随机挑了一个大臣,让他来回答:“你说,你是赞成还是……”
“董仲颖,你这个祸乱朝纲的逆贼!”大殿之上突然响起的大喝,把董卓和其他大臣都给吓了一跳。
崇德殿的构造十分特殊,回音效果特别强。哪怕是发出一丁点声音,在殿中的所有人都能听得见。
这一声爆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久久不绝。董卓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懂了聋了。他愤怒地吼道:“谁,是谁说的,给我站出来!”
其实也不用他自己站出来了,因为身边的人都想是躲避瘟神一样,向着四面散开,将他给暴露了出来。正是尚书卢植。
“卢子干,原来是你敢反驳我,难道你以为与我有恩,我就不敢杀你吗?”董卓手指着卢植,十分无礼地吼道。
众臣虽然不知道所谓的有恩是指什么事,但是他们知道现在卢植得罪了董卓,是彻底死定了。
卢植此刻是无比失望,他悔恨自己当初就不该将功劳让给董卓,以致于他现在势大难制,他也痛恨这满朝文武,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危害天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