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宫廷政变 (2/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中国历代政治演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位,即代宗,年号为景泰。英宗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父子之间为了皇位展开了一场较量。
代宗妇人之仁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瓦剌和谈。代宗皇帝虽然在本意上,不想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是当英宗阴差阳错地回来后,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和更加彻底的解决措施,而是仅仅给与英宗个拘留的“待遇”,虽然在饮食上,在生活条件上等诸多方面给与打压,可实际上,反而愈加打压,愈引起英宗的不满和仇视,两者的矛盾愈加激化,英宗重整旗鼓的决心愈坚决。
英宗皇帝的存在,是一面旗帜,是一面为政治投机者招蜂引蝶的旗帜,靠着他,许多人就可以无形中有了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
曾经有大臣向代宗皇帝,提出彻底解决太上皇和太子的建议,但非但没有被他采纳,反而还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代宗皇帝的心软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正是此病,客观上促使他紧握皇权的手得以松懈,促使那些政客们投机之心得以蠢蠢欲动,促使太上皇明英宗得以敢放手一搏。
政客投机英宗复辟
代宗皇帝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立刻和徐有贞曹吉祥联络。十四日,徐有贞石亨等人已经和孙太后英宗取得联系。十六日,于谦再度上表请求复立见深为太子,景泰留中不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集千余名士兵进入内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
当走到东华门的时候,有士兵问: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于是,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拦,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景泰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至此,夺门之变后,英宗的改朝换代彻底完成。
英宗复辟后,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以“谋逆罪”杀害了于谦,这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此后,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8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越来越差。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打,北王的亲戚因为跟东王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就说把那人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也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装“天父下凡”的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8年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很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也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达开在87年带领大军出走。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祈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祈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惟独对恭亲王奕祈不敢掉以轻心。奕祈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祈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祈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祈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扰。
8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祈摒于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诉与肃顺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原为咸丰的官人,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她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慈禧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祈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8年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月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祈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权利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内部肃顺集团和奕忻慈禧集团矛盾的总爆发。“辛酉政变”成功后,奕忻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进爵,至于慈禧由“垂帘听政”跃上权力的塔尖,控制清政府最高权力达40年之久,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898年月9日,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光绪帝一心想改变国事贫弱的局面,于是决心接纳维新主张。
898年月,反对变法的恭亲王奕祈病死,康有为即刻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请变法,光绪帝于月日颁布由翁同龢草拟的《定国是诏》,变法运动正式开始。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职,准予专折奏事,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
随着变法运动的高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与维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变法诏书下达后的第四天,慈禧就强迫光绪连下三道命令提拔后党,并在内廷布满亲信监视光绪和维新派的活动。8月日,光绪帝发布“谕旨”说,他将于0月与太后一起到天津阅兵。此后京城风传届时西太后会废掉光绪。9月日,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然后谋划营救策略。
当时朝中所有将领中袁世凯曾长期驻兵朝鲜,知道国内外的形式,也主张变法。于是,谭嗣同以极其恳切的言辞密奏光绪,拉拢袁世凯,给他一些恩惠,希望袁世凯成为勤王保驾之臣。9月号,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次召见了他。
9月8号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袁世凯。试探袁世凯一番后,谭嗣同拿出了光绪帝衣带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现在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立刻就去颐和园告发我,让西太后砍我的头!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到这里,谭嗣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决心。袁世凯听了装出一幅很生气地样子,提高了嗓门说:“足下把我袁某当成是什么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个人的皇上,而是我们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只足下一个人!足下如果有什么教诲,我愿洗耳恭听!”
谭嗣同把计划和盘托出,希望袁世凯在天津阅兵那天带领自己的人马辅保皇上,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袁世凯表示:就算豁出命来,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谭嗣同又叮咛一遍,这才离开法华寺。
袁世凯急忙赶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路,随后他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发。这天深夜,当慈禧知道这件事后大惊失色,立刻采取了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同时,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000军士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梁启超逃到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为。日到日的三天时间里,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9月日,梁启超见到谭嗣同,劝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不同意,梁启超再三劝说,谭嗣同也不应允,说“我谭嗣同愿意做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谭嗣同被逮捕。在狱中,他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8日,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伊尹像
◆商丘伊尹墓
延伸阅读
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在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了一部古书《竹书纪年》,内称仲壬去世,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返回,杀伊尹,遂引起“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这桩公案。学者们为此聚讼纷纭,争辩不已。
不少人认为《竹书纪年》是史料价值极高的先秦古籍,因而“太甲杀伊尹”之说不诬。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其中以清朝崔述的考辨最具有代表性。崔氏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引用《孟子》《尚书》中的有关资料,证明《竹书纪年》记载的讹误,很有说服力。
◆商代玺印
赵高李斯矫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于沙丘,留下遗诏命皇长子扶苏继位,太监赵高篡改遗诏,胁迫丞相李斯共同拥立幼皇子胡亥继二世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李斯矫诏,不仅令赢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
◆李斯像
延伸阅读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李斯死后,赵高升迁宰相,他利用职权大量诛除异己。他想要检验大臣们是否俯首听命于他,便在秦二世3年(公元207年)8月的一天,命人把一头鹿牵入宫中,献给二世。赵高说:“我把这匹好马献给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头鹿,哪是什么马,便大笑道:“丞相弄错了!怎么把鹿当成马呢!”赵高仍坚持说是马。二世不信,就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什么主意,有的不敢作声,也有几个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
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精神惑乱,竟分辨不出鹿和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陛下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时,未能严格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以致今天鹿马不分。现在您必须依照至圣大德的做法,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二世听信太卜鬼话,便躲进上林苑中性斋戒之礼去了。
二世一走,赵高就把那些据实说鹿的人统统杀掉。从此宫中内外都畏惧赵高,没有一个敢表示异议的人。赵高篡秦,只在早晚之间了。
◆李斯泰山刻石
周勃诛吕
吕后死后,周勃,曹参等人重执“白马盟誓”大旗,起兵诛吕,并废除了吕后所立假惠帝子婴,拥立刘邦子代王刘恒为汉文帝。周勃诛吕,迎立代王,不仅还朝政与刘氏家族,还开启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文景之治”。
◆吕后之印
◆周勃像
延伸阅读
汉文帝与元宵节
公元前179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刘恒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汉文帝。刘恒能当皇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惊喜之余,为了纪念“诛杀诸吕”换来的太平气象和自己登基为帝,汉文帝从即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就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司马懿政变
公元249年春,司马氏父子趁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谒祭之机,发动政变,并把整个曹爽集团,诛灭三族。此后,司马懿开始独掌曹魏中央大权,为后来的司马氏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三国割据图
◆司马懿像
延伸阅读
司马懿之死的民间传说
传说诸葛亮与司马懿本来是同学,老师把一本天书传给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的本事比司马懿大。诸葛亮病终之前,料定司马懿会来掘墓盗书的。他了解司马懿有用手指头沾唾液翻书的习惯,于是将“天书”的每页上都涂上毒药,终使司马懿翻书之时中毒而死。
尔朱荣乱魏
新兴军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死胡太后和大批朝官。借助这场政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他的势力由此更加强大,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北魏政权转入尔朱荣之手,名存实亡。
◆鲜卑铁刀
◆北魏云冈石窟
延伸阅读
北魏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当保姆照顾太子,新君继位后被封为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时运气好没生儿子而活下来的皇后。
◆陶风帽立俑。南北朝
杨广弑父
公元604年7月,随文帝病重卧床,太子杨广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隋文帝。随后又派人假传隋文帝要杨勇自尽的遗诏,并将其兄杨勇杀死。杨广夺取皇位,史称炀帝。而正是由于隋炀帝后来的横征暴敛,才使隋王朝的气数早早地殆尽。
◆隋炀帝像
◆隋运河图
延伸阅读
暴君杨广与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秦代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这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虽然历代的诗词和评论,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批评的多,表扬的少。但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前来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辙,便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有杀兄逼父之过,但却从此开创了大唐盛世,继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李世民论兵文录》内页
延伸阅读
李世民与小道姑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老子庙祭祖烧香。老道姑派个17岁的小道姑侍候。李世民暗想:这小道姑长得真好。他一边想,一边抠手指甲,抠着抠着用手指头一弹,把一滴水弹到了小姑子的脸上。
这小道姑是个聪明女子,于是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来到李世民床前“扑通”一跪:“万岁在上,小女子俺讨封来了。”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人实在无意,你是出家人,不该有这种想法。”
小道姑悻悻离去后,李世民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老头指着他说:“我是老子,世民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道姑本来无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反说人家不该讨封,你不可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人。”李世民醒来一想,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派人去叫小道姑,哪知小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李世民为了赎回自己的过错,就把小道姑死后封宫,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盖上刻了十个大字:“要得石匣开,还得唐王来。”现在这个石匣还在太清宫大殿旁边放着呢。
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已称帝已经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趁机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重即帝位。标志着女皇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再次复国。
◆武则天像
◆武后步辇图。唐。张萱
延伸阅读
武则天的另一面
据说,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甘露之变
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政变,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朝班几乎为之一空,宦官因此更加专横。
◆三彩宦官俑
◆内侍图唐
延伸阅读
甘露的由来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件了不得的“神物”,被人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城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南北朝时前秦的符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长寿者八百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但所谓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上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
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与右丞相拜住从上都返回大都,途过南坡驻跸时,被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伙蒙古贵族官僚所杀,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变”。
◆元皮胄
延伸阅读
庙号的选字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蒙古武士像
靖难之变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是明代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与军事冲突,对王朝政治及部分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成祖像
◆建文帝像
延伸阅读
天津的由来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永乐大典》书影。
南宫之变
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联络宦官首领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奉迎英宗复位,史称“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夺门之变”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虽然英宗正统朝的统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统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间废除了殉葬,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也算功德一件。
◆于谦像
◆明英宗像
延伸阅读
明英宗为何置于谦于死地?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把于谦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为何?
因为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洪秀全像
◆天王诏旨太平天国军法令旗
延伸阅读
天王拾粪
花县官禄布的村边,有一道天马河,每到夏天,孩子们常在河里游泳嬉戏,洪秀全便是这班村童的首领。有一次,他们做了个“义兵捉妖精,俘虏拾牛粪”的游戏。一班孩童,分为两方:洪秀全等为义兵,洪仁添等为妖精。妖精先下水潜逃,义兵后下水追捕,被对方捉住者,就成了俘虏,就要拾牛粪一箕。
他们玩了半个时辰,大部分义兵都抓到俘虏。按规定,当了俘虏的村童,都应去拾牛粪一箕。可是,牛粪又污又臭,谁也不肯去拾。于是,洪秀全对大家说:“我们天天在此玩游戏,而父母天天在发愁,愁着没肥下田,谷子无收。大家每天如果能帮父母拾一担牛粪,他们多高兴呀。”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以后便自觉拿竹箕去拾粪。
从此,这帮村童每天都跟着洪秀全上山拾粪。至今,“天王拾粪”的美谈,仍在官禄布村流传着。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辛酉政变
1861年的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此后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慈禧太后画像
◆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垂帘听政处
延伸阅读
辛丑政变的历史见证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按遗诏,以顾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拥辅年仅6岁的载淳太子继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号,并下令户工两部铸造了“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制钱。
9月30日,西宫太后慈禧联手东宫太后慈安,暗中勾结恭亲王奕,在京城突然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了八大臣辅政的局面。慈禧太后以辅助年幼皇帝同治政为名,宣布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改为“同治”年号,新铸的“祺祥”钱币被迅速回炉改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钱由诞生到消亡,前后仅有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存世量极少,被钱币收藏家视为珍品。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
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新的结束,导致晚清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光绪帝像
◆康有为旧照
延伸阅读
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省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
当年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几经周折,慈禧终于改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即位,即代宗,年号为景泰。英宗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父子之间为了皇位展开了一场较量。
代宗妇人之仁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瓦剌和谈。代宗皇帝虽然在本意上,不想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是当英宗阴差阳错地回来后,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和更加彻底的解决措施,而是仅仅给与英宗个拘留的“待遇”,虽然在饮食上,在生活条件上等诸多方面给与打压,可实际上,反而愈加打压,愈引起英宗的不满和仇视,两者的矛盾愈加激化,英宗重整旗鼓的决心愈坚决。
英宗皇帝的存在,是一面旗帜,是一面为政治投机者招蜂引蝶的旗帜,靠着他,许多人就可以无形中有了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
曾经有大臣向代宗皇帝,提出彻底解决太上皇和太子的建议,但非但没有被他采纳,反而还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代宗皇帝的心软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正是此病,客观上促使他紧握皇权的手得以松懈,促使那些政客们投机之心得以蠢蠢欲动,促使太上皇明英宗得以敢放手一搏。
政客投机英宗复辟
代宗皇帝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立刻和徐有贞曹吉祥联络。十四日,徐有贞石亨等人已经和孙太后英宗取得联系。十六日,于谦再度上表请求复立见深为太子,景泰留中不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集千余名士兵进入内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
当走到东华门的时候,有士兵问: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于是,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拦,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景泰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至此,夺门之变后,英宗的改朝换代彻底完成。
英宗复辟后,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以“谋逆罪”杀害了于谦,这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此后,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8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越来越差。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打,北王的亲戚因为跟东王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就说把那人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也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装“天父下凡”的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8年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很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也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达开在87年带领大军出走。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祈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祈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惟独对恭亲王奕祈不敢掉以轻心。奕祈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祈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祈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祈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扰。
8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祈摒于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诉与肃顺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原为咸丰的官人,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她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慈禧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祈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8年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月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祈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权利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内部肃顺集团和奕忻慈禧集团矛盾的总爆发。“辛酉政变”成功后,奕忻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进爵,至于慈禧由“垂帘听政”跃上权力的塔尖,控制清政府最高权力达40年之久,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898年月9日,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光绪帝一心想改变国事贫弱的局面,于是决心接纳维新主张。
898年月,反对变法的恭亲王奕祈病死,康有为即刻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请变法,光绪帝于月日颁布由翁同龢草拟的《定国是诏》,变法运动正式开始。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职,准予专折奏事,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
随着变法运动的高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与维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变法诏书下达后的第四天,慈禧就强迫光绪连下三道命令提拔后党,并在内廷布满亲信监视光绪和维新派的活动。8月日,光绪帝发布“谕旨”说,他将于0月与太后一起到天津阅兵。此后京城风传届时西太后会废掉光绪。9月日,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然后谋划营救策略。
当时朝中所有将领中袁世凯曾长期驻兵朝鲜,知道国内外的形式,也主张变法。于是,谭嗣同以极其恳切的言辞密奏光绪,拉拢袁世凯,给他一些恩惠,希望袁世凯成为勤王保驾之臣。9月号,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次召见了他。
9月8号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袁世凯。试探袁世凯一番后,谭嗣同拿出了光绪帝衣带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现在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立刻就去颐和园告发我,让西太后砍我的头!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到这里,谭嗣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决心。袁世凯听了装出一幅很生气地样子,提高了嗓门说:“足下把我袁某当成是什么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个人的皇上,而是我们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只足下一个人!足下如果有什么教诲,我愿洗耳恭听!”
谭嗣同把计划和盘托出,希望袁世凯在天津阅兵那天带领自己的人马辅保皇上,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袁世凯表示:就算豁出命来,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谭嗣同又叮咛一遍,这才离开法华寺。
袁世凯急忙赶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路,随后他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发。这天深夜,当慈禧知道这件事后大惊失色,立刻采取了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同时,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000军士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梁启超逃到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为。日到日的三天时间里,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9月日,梁启超见到谭嗣同,劝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不同意,梁启超再三劝说,谭嗣同也不应允,说“我谭嗣同愿意做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谭嗣同被逮捕。在狱中,他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8日,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伊尹像
◆商丘伊尹墓
延伸阅读
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在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了一部古书《竹书纪年》,内称仲壬去世,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返回,杀伊尹,遂引起“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这桩公案。学者们为此聚讼纷纭,争辩不已。
不少人认为《竹书纪年》是史料价值极高的先秦古籍,因而“太甲杀伊尹”之说不诬。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其中以清朝崔述的考辨最具有代表性。崔氏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引用《孟子》《尚书》中的有关资料,证明《竹书纪年》记载的讹误,很有说服力。
◆商代玺印
赵高李斯矫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于沙丘,留下遗诏命皇长子扶苏继位,太监赵高篡改遗诏,胁迫丞相李斯共同拥立幼皇子胡亥继二世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李斯矫诏,不仅令赢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
◆李斯像
延伸阅读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李斯死后,赵高升迁宰相,他利用职权大量诛除异己。他想要检验大臣们是否俯首听命于他,便在秦二世3年(公元207年)8月的一天,命人把一头鹿牵入宫中,献给二世。赵高说:“我把这匹好马献给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头鹿,哪是什么马,便大笑道:“丞相弄错了!怎么把鹿当成马呢!”赵高仍坚持说是马。二世不信,就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什么主意,有的不敢作声,也有几个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
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精神惑乱,竟分辨不出鹿和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陛下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时,未能严格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以致今天鹿马不分。现在您必须依照至圣大德的做法,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二世听信太卜鬼话,便躲进上林苑中性斋戒之礼去了。
二世一走,赵高就把那些据实说鹿的人统统杀掉。从此宫中内外都畏惧赵高,没有一个敢表示异议的人。赵高篡秦,只在早晚之间了。
◆李斯泰山刻石
周勃诛吕
吕后死后,周勃,曹参等人重执“白马盟誓”大旗,起兵诛吕,并废除了吕后所立假惠帝子婴,拥立刘邦子代王刘恒为汉文帝。周勃诛吕,迎立代王,不仅还朝政与刘氏家族,还开启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文景之治”。
◆吕后之印
◆周勃像
延伸阅读
汉文帝与元宵节
公元前179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刘恒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汉文帝。刘恒能当皇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惊喜之余,为了纪念“诛杀诸吕”换来的太平气象和自己登基为帝,汉文帝从即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就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司马懿政变
公元249年春,司马氏父子趁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谒祭之机,发动政变,并把整个曹爽集团,诛灭三族。此后,司马懿开始独掌曹魏中央大权,为后来的司马氏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三国割据图
◆司马懿像
延伸阅读
司马懿之死的民间传说
传说诸葛亮与司马懿本来是同学,老师把一本天书传给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的本事比司马懿大。诸葛亮病终之前,料定司马懿会来掘墓盗书的。他了解司马懿有用手指头沾唾液翻书的习惯,于是将“天书”的每页上都涂上毒药,终使司马懿翻书之时中毒而死。
尔朱荣乱魏
新兴军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死胡太后和大批朝官。借助这场政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他的势力由此更加强大,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北魏政权转入尔朱荣之手,名存实亡。
◆鲜卑铁刀
◆北魏云冈石窟
延伸阅读
北魏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当保姆照顾太子,新君继位后被封为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时运气好没生儿子而活下来的皇后。
◆陶风帽立俑。南北朝
杨广弑父
公元604年7月,随文帝病重卧床,太子杨广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隋文帝。随后又派人假传隋文帝要杨勇自尽的遗诏,并将其兄杨勇杀死。杨广夺取皇位,史称炀帝。而正是由于隋炀帝后来的横征暴敛,才使隋王朝的气数早早地殆尽。
◆隋炀帝像
◆隋运河图
延伸阅读
暴君杨广与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秦代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这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虽然历代的诗词和评论,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批评的多,表扬的少。但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前来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辙,便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有杀兄逼父之过,但却从此开创了大唐盛世,继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李世民论兵文录》内页
延伸阅读
李世民与小道姑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老子庙祭祖烧香。老道姑派个17岁的小道姑侍候。李世民暗想:这小道姑长得真好。他一边想,一边抠手指甲,抠着抠着用手指头一弹,把一滴水弹到了小姑子的脸上。
这小道姑是个聪明女子,于是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来到李世民床前“扑通”一跪:“万岁在上,小女子俺讨封来了。”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人实在无意,你是出家人,不该有这种想法。”
小道姑悻悻离去后,李世民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老头指着他说:“我是老子,世民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道姑本来无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反说人家不该讨封,你不可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人。”李世民醒来一想,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派人去叫小道姑,哪知小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李世民为了赎回自己的过错,就把小道姑死后封宫,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盖上刻了十个大字:“要得石匣开,还得唐王来。”现在这个石匣还在太清宫大殿旁边放着呢。
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已称帝已经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趁机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重即帝位。标志着女皇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再次复国。
◆武则天像
◆武后步辇图。唐。张萱
延伸阅读
武则天的另一面
据说,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甘露之变
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政变,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朝班几乎为之一空,宦官因此更加专横。
◆三彩宦官俑
◆内侍图唐
延伸阅读
甘露的由来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件了不得的“神物”,被人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城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南北朝时前秦的符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长寿者八百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但所谓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上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
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与右丞相拜住从上都返回大都,途过南坡驻跸时,被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伙蒙古贵族官僚所杀,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变”。
◆元皮胄
延伸阅读
庙号的选字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蒙古武士像
靖难之变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是明代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与军事冲突,对王朝政治及部分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成祖像
◆建文帝像
延伸阅读
天津的由来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永乐大典》书影。
南宫之变
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联络宦官首领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奉迎英宗复位,史称“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夺门之变”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虽然英宗正统朝的统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统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间废除了殉葬,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也算功德一件。
◆于谦像
◆明英宗像
延伸阅读
明英宗为何置于谦于死地?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把于谦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为何?
因为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洪秀全像
◆天王诏旨太平天国军法令旗
延伸阅读
天王拾粪
花县官禄布的村边,有一道天马河,每到夏天,孩子们常在河里游泳嬉戏,洪秀全便是这班村童的首领。有一次,他们做了个“义兵捉妖精,俘虏拾牛粪”的游戏。一班孩童,分为两方:洪秀全等为义兵,洪仁添等为妖精。妖精先下水潜逃,义兵后下水追捕,被对方捉住者,就成了俘虏,就要拾牛粪一箕。
他们玩了半个时辰,大部分义兵都抓到俘虏。按规定,当了俘虏的村童,都应去拾牛粪一箕。可是,牛粪又污又臭,谁也不肯去拾。于是,洪秀全对大家说:“我们天天在此玩游戏,而父母天天在发愁,愁着没肥下田,谷子无收。大家每天如果能帮父母拾一担牛粪,他们多高兴呀。”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以后便自觉拿竹箕去拾粪。
从此,这帮村童每天都跟着洪秀全上山拾粪。至今,“天王拾粪”的美谈,仍在官禄布村流传着。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辛酉政变
1861年的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此后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慈禧太后画像
◆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垂帘听政处
延伸阅读
辛丑政变的历史见证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按遗诏,以顾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拥辅年仅6岁的载淳太子继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号,并下令户工两部铸造了“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制钱。
9月30日,西宫太后慈禧联手东宫太后慈安,暗中勾结恭亲王奕,在京城突然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了八大臣辅政的局面。慈禧太后以辅助年幼皇帝同治政为名,宣布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改为“同治”年号,新铸的“祺祥”钱币被迅速回炉改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钱由诞生到消亡,前后仅有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存世量极少,被钱币收藏家视为珍品。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
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新的结束,导致晚清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光绪帝像
◆康有为旧照
延伸阅读
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省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
当年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几经周折,慈禧终于改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