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摄政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最大危机。
他虽早早被封为太子,但自幼丧母,深宫之中,一个没有母亲护持的太子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他能安坐太子之位二十三年靠的全是自己。孝顺父皇,揣摩帝心,然后谨慎行事,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简直堪称贤德。
然而身为太子,没有差错便是最大的差错。
他太贤德了,贤德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帝王心生猜忌。
三年前,镇国寺主持空怀大师圆寂了。而大师的近身僧童则在大师的桌案上发现了半张写有“双龙出”的字条。不出几日,就有谣言传出说大师在圆寂前曾以毕生修为测算天机,做出一条批驳:双龙出,乾坤乱。且不说这批驳是真是假,但是这六个字,那就足以让民间朝野沸腾了。
流言从来都是这样的,并不需要清晰详细的言语,模糊简短更易于流传并且更让人有脑补的空间,当然还要有足够的爆发力,也就是流传的价值。
“双龙出,乾坤乱。”事涉皇家,想不流传的广都不行。百姓们会在口耳相传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这“双龙”,除了一个是真龙天子,还有另一条龙最有可能是谁?那自然便是天子储君,太子了。
只是这“乾坤乱”三字谶语可不像什么好话,况且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朝已承平六十载,这“乱”要怎么“乱”?于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太子便在一夕之间由贤德爱民众*赞的国之储君,变成了心机深成带着伪善面具实则会弑父篡权暴虐嗜杀的未来君主。
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流言从来便是最不动声色杀人于无形的武器。
弑父篡权——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容忍这样的可能,哪怕他再怎么信任他的儿子,也无法不心生猜忌。而暴虐嗜杀——恐怕任何一位清醒的臣子和百姓都不会接受这样的一位君王。
即使是流言,但段祈昭还是陷入了困境。
毕竟,这可是空怀大师的谶语。
帝王猜忌,朝臣排挤,民心向背。
一夕之间,四面楚歌。
其实齐王的算盘打得很不错。先利用流言,把太子拉入棋局。太子曾经深受帝王信任,其余诸位皇子尤其是二皇子一直争他不过。如果太子不能稳坐储君宝座,他再加以引导一番,不怕诸位皇子争储不争个你死我活。
况且他早已在宫中布下暗棋,还可以再让皇帝来场大病,既不让皇帝有精力去控制事态的发展,又可以为夺嫡之战再添几把火。
如果几位成年皇子争储争了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而皇帝闻言又气急攻心病情加重,余下皇子年幼,那么试问,除了他,还有谁最适合登上这个皇位呢?
他可是在“清佞”一役中立下大功的王爷啊。
实在不行,还可以矫诏么。
多么简单的事情,前人早就给他指过明路了。
只是可惜,大业未成,齐王却死在了自己的王府中。
怯懦平和只是齐王的表象,平时压抑的越狠越是表现平和的人私底下表现出来的越是阴暗不可见人。
暴虐嗜杀说的不应该是太子,而正应该是这位齐王。
带着伪善的面具,表现出怯懦平和的样子,看起来倒是一副好脾气,但实际上阴狠乖戾,心机深沉,善于伪装并且暴虐嗜杀——这才是齐王。
他早早便豢养了一批孤儿训练用作刺客,这批孤儿的脚底皆烙上了梅花印,活下来的只二十八人,这二十八人被称为“梅花桩”。二十八个“梅花桩”分散天下,为他杀人敛财,刺探情报。这二十八人的统领是他身边亲信侍卫荆十一,副统领则是他的心腹门客温玦。
温玦在京为他收集情报,荆十一亦经常入京公干。齐王不知怎么便怀疑了荆十一和温玦有点不可告人的感情。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荆十一曾经是他的房中客,齐王这人吧,略有点变态,他怎么能够容忍枕边人的背叛呢?
把二十八个“梅花桩”全部都召了回来,叫他们都看着。属下与枕边人自然是枕边人的背叛带来的仇恨更为浓烈,荆十一被他挑断了手筋脚筋,吊在空中由他亲手施凌迟之刑,温玦被捆在另一边的木桩上看的目龇欲裂。
温玦看的受不住,二十八位梅花暗卫更加看的受不了了。
他们,可都是荆十一,亲自教养长大的。
虽说齐王是为了警示他们背叛者无甚好下场,但荆十一是否背叛还是两说。他们受荆十一恩重,于齐王可没什么感情。况齐王素来暴虐,对待他们也是动辄殴打凌辱,这一来一去之下,心里滋长的那可就只是恨意了。
楚楼率先暴起杀人,其余二十七人随即响应。齐王召见密卫,跟着的自然也只有不多的心腹侍卫,转眼之间就被杀了个干净,齐王自己更是身首异处。
这便有了之后的钦差查案,有了谋杀案变谋逆案的事情了。
齐王的布局,自然便无以为继。
其实若是齐王活着,他的阴谋也是不会得逞的。
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有信过他“双龙出,乾坤乱”的谶言。他早就得到了空怀大师做出的真正的谶语,听闻这个流言时自然心生警惕。
皇帝不曾猜忌过太子,而是早就暗中布局,伺机找出幕后黑手。
而空怀大师的这句谶语,也不是他当时圆寂前做出的,而是七年前,皇家嫡长孙出生之际,九皇子段祈舜也从中毒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连夜派人送进宫里的。
那一日的傍晚,天际染满了红霞,赤光灼灼,隐有“双龙戏珠”之景。
那那副谶语,也不是什么“双龙出,乾坤乱。”
——而是“双龙出,盛世定。”
的最大危机。
他虽早早被封为太子,但自幼丧母,深宫之中,一个没有母亲护持的太子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他能安坐太子之位二十三年靠的全是自己。孝顺父皇,揣摩帝心,然后谨慎行事,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简直堪称贤德。
然而身为太子,没有差错便是最大的差错。
他太贤德了,贤德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帝王心生猜忌。
三年前,镇国寺主持空怀大师圆寂了。而大师的近身僧童则在大师的桌案上发现了半张写有“双龙出”的字条。不出几日,就有谣言传出说大师在圆寂前曾以毕生修为测算天机,做出一条批驳:双龙出,乾坤乱。且不说这批驳是真是假,但是这六个字,那就足以让民间朝野沸腾了。
流言从来都是这样的,并不需要清晰详细的言语,模糊简短更易于流传并且更让人有脑补的空间,当然还要有足够的爆发力,也就是流传的价值。
“双龙出,乾坤乱。”事涉皇家,想不流传的广都不行。百姓们会在口耳相传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这“双龙”,除了一个是真龙天子,还有另一条龙最有可能是谁?那自然便是天子储君,太子了。
只是这“乾坤乱”三字谶语可不像什么好话,况且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朝已承平六十载,这“乱”要怎么“乱”?于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太子便在一夕之间由贤德爱民众*赞的国之储君,变成了心机深成带着伪善面具实则会弑父篡权暴虐嗜杀的未来君主。
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流言从来便是最不动声色杀人于无形的武器。
弑父篡权——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容忍这样的可能,哪怕他再怎么信任他的儿子,也无法不心生猜忌。而暴虐嗜杀——恐怕任何一位清醒的臣子和百姓都不会接受这样的一位君王。
即使是流言,但段祈昭还是陷入了困境。
毕竟,这可是空怀大师的谶语。
帝王猜忌,朝臣排挤,民心向背。
一夕之间,四面楚歌。
其实齐王的算盘打得很不错。先利用流言,把太子拉入棋局。太子曾经深受帝王信任,其余诸位皇子尤其是二皇子一直争他不过。如果太子不能稳坐储君宝座,他再加以引导一番,不怕诸位皇子争储不争个你死我活。
况且他早已在宫中布下暗棋,还可以再让皇帝来场大病,既不让皇帝有精力去控制事态的发展,又可以为夺嫡之战再添几把火。
如果几位成年皇子争储争了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而皇帝闻言又气急攻心病情加重,余下皇子年幼,那么试问,除了他,还有谁最适合登上这个皇位呢?
他可是在“清佞”一役中立下大功的王爷啊。
实在不行,还可以矫诏么。
多么简单的事情,前人早就给他指过明路了。
只是可惜,大业未成,齐王却死在了自己的王府中。
怯懦平和只是齐王的表象,平时压抑的越狠越是表现平和的人私底下表现出来的越是阴暗不可见人。
暴虐嗜杀说的不应该是太子,而正应该是这位齐王。
带着伪善的面具,表现出怯懦平和的样子,看起来倒是一副好脾气,但实际上阴狠乖戾,心机深沉,善于伪装并且暴虐嗜杀——这才是齐王。
他早早便豢养了一批孤儿训练用作刺客,这批孤儿的脚底皆烙上了梅花印,活下来的只二十八人,这二十八人被称为“梅花桩”。二十八个“梅花桩”分散天下,为他杀人敛财,刺探情报。这二十八人的统领是他身边亲信侍卫荆十一,副统领则是他的心腹门客温玦。
温玦在京为他收集情报,荆十一亦经常入京公干。齐王不知怎么便怀疑了荆十一和温玦有点不可告人的感情。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荆十一曾经是他的房中客,齐王这人吧,略有点变态,他怎么能够容忍枕边人的背叛呢?
把二十八个“梅花桩”全部都召了回来,叫他们都看着。属下与枕边人自然是枕边人的背叛带来的仇恨更为浓烈,荆十一被他挑断了手筋脚筋,吊在空中由他亲手施凌迟之刑,温玦被捆在另一边的木桩上看的目龇欲裂。
温玦看的受不住,二十八位梅花暗卫更加看的受不了了。
他们,可都是荆十一,亲自教养长大的。
虽说齐王是为了警示他们背叛者无甚好下场,但荆十一是否背叛还是两说。他们受荆十一恩重,于齐王可没什么感情。况齐王素来暴虐,对待他们也是动辄殴打凌辱,这一来一去之下,心里滋长的那可就只是恨意了。
楚楼率先暴起杀人,其余二十七人随即响应。齐王召见密卫,跟着的自然也只有不多的心腹侍卫,转眼之间就被杀了个干净,齐王自己更是身首异处。
这便有了之后的钦差查案,有了谋杀案变谋逆案的事情了。
齐王的布局,自然便无以为继。
其实若是齐王活着,他的阴谋也是不会得逞的。
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有信过他“双龙出,乾坤乱”的谶言。他早就得到了空怀大师做出的真正的谶语,听闻这个流言时自然心生警惕。
皇帝不曾猜忌过太子,而是早就暗中布局,伺机找出幕后黑手。
而空怀大师的这句谶语,也不是他当时圆寂前做出的,而是七年前,皇家嫡长孙出生之际,九皇子段祈舜也从中毒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连夜派人送进宫里的。
那一日的傍晚,天际染满了红霞,赤光灼灼,隐有“双龙戏珠”之景。
那那副谶语,也不是什么“双龙出,乾坤乱。”
——而是“双龙出,盛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