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凤穿残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齐侯与丕同时启程南下。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便可抵达南郡。”曹丕沉声答道。
“尚需一月?”曹仁呢喃着皱起了眉头。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特别是在眼下这等敏感时节,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横生出枝节来。
然而司马朗却是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有二公子与吴使在,余料刘玄德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起干戈。攻伐当阳。”
耳听司马朗判断刘备会因自己的到来而投鼠忌器暂时停止攻打当阳城,曹丕不由两眼发亮心头一阵悸动,因为司马朗的这声肯定无疑证明了他过去三年在齐营没有白待。而深受鼓舞的曹丕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又跟着向曹仁询问道,“仁叔,听闻刘营使节已入大营,不知来者何人?”
曹仁听闻曹丕问起刘营使节。联想到刘备竟派了两个面白无须的年轻后生来出使曹营。当即没好气地说道,“便是那诸葛村夫。”
“诸葛村夫?”曹丕先是微微一怔,跟着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探身求证道,“可是与庞士元并称为凤稚卧龙的诸葛孔明?”
“卧龙?”曹仁腻歪地大手一挥道,“许是有此称呼。”
曹丕见曹仁如此轻视诸葛亮,连忙向其劝说道,“齐侯曾言。诸葛孔明治国有分,御军有法。乃王佐之才,仁叔切不可等闲视之!”
曹仁当然知道诸葛亮之前曾一手策划水淹当阳之计,从而致使曹操受困当阳,夏侯渊命陨长坂。但身为武将的他始终认为武力才是决定战场胜负关键。正如若非刘备麾下拥有关云长这等万人敌,便是诸葛亮再计谋百出也奈何不了曹操和夏侯渊。
此外曹丕张口“齐侯”闭口“齐侯”的样子也让曹仁甚是不满。在他看来曹家男儿顶天立地,岂可被自家婆姨呼来喝去。哪怕蔡吉是天下无双的女诸侯,曹丕在齐营不得不寄人篱下。可现在都到自家营地了,还用得着对那妖女如此客气乎。由此曹仁不禁联想起了外界有关曹丕和蔡吉的种种传闻。早先曹仁只将这些传闻视作好事者的无聊之作。而今看来却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不过还未等曹仁张口教训曹丕,一旁的司马朗已然手捻长须兀自感慨道,“丞相曾赠诸葛孔明鸡舌香,欲与其同朝为官。未曾想齐侯对此人评价竟如此之高。”
“齐侯善臧否人物,绝不会有错。”曹丕刚信誓旦旦地把话说完,就见司马朗和曹仁双双意味深长地横扫了他一眼,于是心虚之下他又跟着慌忙解释道,“齐侯若非慧眼识才,又岂能以女身争天下。”
对于曹丕的后半段补充,司马朗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话说蔡吉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已是天下皆知的共识。历来招纳人才都是诸侯们的一桩心腹大事。有才的不见得有德,有德的不见得有才,便是德才兼备也不见得做到与诸侯上下齐心。所以诸侯们一般都是优先从自家血亲中挑选人才,或是退而求其次提拔自己的同乡。总之德才皆可另论,忠心最为重要。
而在汉末众多诸侯军阀之中唯独刘备和蔡吉二人不任人唯亲,并且知人善用。当然这也与刘备出身贫寒,蔡吉直系近乎绝户有关。但不论是客观因素也好,主观因素也罢,刘备和蔡吉确实比其他诸侯更善于识人。特别是蔡吉借助后世史书典籍的品评,一路招纳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为己所用。这种现象在不知情的汉朝人眼里,自然就成了“齐侯慧眼识才、知人善用”。
所以这会儿听罢蔡吉对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朗俨然已在心中将年轻的诸葛亮视作为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但他自诩对诸葛亮知之甚少,于是又向曹丕潜心讨教道,“二公子,齐侯夸赞诸葛孔明之余,可还有其他品评?”
曹丕低头回想了片刻,果断复述道,“齐侯还曾言,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朗哪里知晓蔡吉的这段品评乃是历史上其弟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由于这段话出自《晋书.宣帝纪》,后世亦有人认为这是晋朝史官的马屁之作。但不管是司马懿铁口直断也好,史官的马屁之作也罢。站在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这段话还是颇有意思的。
其中司马懿以“志大而不见机”指责诸葛亮志向很大却不识机微。而诸葛亮也确实拘泥于《隆中对》中荆、益两路出兵的设定,结果千里之遥两地分兵致使蜀汉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多谋而少决”是说诸葛亮谋划很多却稀少决断。这一条又有些过分苛刻。毕竟历史上蜀汉资源有限,诸葛亮以一州之地挑战中原膏腴之地,自然得慎之又慎。至于最后一句“好兵而无权”则最值得回味。这句话仅从字面上解释是说诸葛亮喜欢用兵却不通权变,常用来证明诸葛亮不好奇谋,如偷袭陈仓劝降郝昭失败,想不出计策只能死磕城墙。但若将“权”字解释为权谋,亦可将这段话诠释为诸葛过于强调战争手段,穷兵黩武,轻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的作用。事实上,历史上的司马懿也确实仗“势”拖死了诸葛亮。陈寿更是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当然眼下的诸葛亮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谋士。莫说两路出兵,五出祁山,到目前为止他甚至都还没有过独立带兵出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的评价显然有些莫名其妙。然则考虑到此话出自蔡吉之口,且诸葛亮的同门庞统又是蔡氏的重臣,所以这会儿曹丕转述的品评还是引起了司马朗高度重视。(未完待续。。)
nbsp;“齐侯与丕同时启程南下。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便可抵达南郡。”曹丕沉声答道。
“尚需一月?”曹仁呢喃着皱起了眉头。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特别是在眼下这等敏感时节,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横生出枝节来。
然而司马朗却是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有二公子与吴使在,余料刘玄德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起干戈。攻伐当阳。”
耳听司马朗判断刘备会因自己的到来而投鼠忌器暂时停止攻打当阳城,曹丕不由两眼发亮心头一阵悸动,因为司马朗的这声肯定无疑证明了他过去三年在齐营没有白待。而深受鼓舞的曹丕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又跟着向曹仁询问道,“仁叔,听闻刘营使节已入大营,不知来者何人?”
曹仁听闻曹丕问起刘营使节。联想到刘备竟派了两个面白无须的年轻后生来出使曹营。当即没好气地说道,“便是那诸葛村夫。”
“诸葛村夫?”曹丕先是微微一怔,跟着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探身求证道,“可是与庞士元并称为凤稚卧龙的诸葛孔明?”
“卧龙?”曹仁腻歪地大手一挥道,“许是有此称呼。”
曹丕见曹仁如此轻视诸葛亮,连忙向其劝说道,“齐侯曾言。诸葛孔明治国有分,御军有法。乃王佐之才,仁叔切不可等闲视之!”
曹仁当然知道诸葛亮之前曾一手策划水淹当阳之计,从而致使曹操受困当阳,夏侯渊命陨长坂。但身为武将的他始终认为武力才是决定战场胜负关键。正如若非刘备麾下拥有关云长这等万人敌,便是诸葛亮再计谋百出也奈何不了曹操和夏侯渊。
此外曹丕张口“齐侯”闭口“齐侯”的样子也让曹仁甚是不满。在他看来曹家男儿顶天立地,岂可被自家婆姨呼来喝去。哪怕蔡吉是天下无双的女诸侯,曹丕在齐营不得不寄人篱下。可现在都到自家营地了,还用得着对那妖女如此客气乎。由此曹仁不禁联想起了外界有关曹丕和蔡吉的种种传闻。早先曹仁只将这些传闻视作好事者的无聊之作。而今看来却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不过还未等曹仁张口教训曹丕,一旁的司马朗已然手捻长须兀自感慨道,“丞相曾赠诸葛孔明鸡舌香,欲与其同朝为官。未曾想齐侯对此人评价竟如此之高。”
“齐侯善臧否人物,绝不会有错。”曹丕刚信誓旦旦地把话说完,就见司马朗和曹仁双双意味深长地横扫了他一眼,于是心虚之下他又跟着慌忙解释道,“齐侯若非慧眼识才,又岂能以女身争天下。”
对于曹丕的后半段补充,司马朗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话说蔡吉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已是天下皆知的共识。历来招纳人才都是诸侯们的一桩心腹大事。有才的不见得有德,有德的不见得有才,便是德才兼备也不见得做到与诸侯上下齐心。所以诸侯们一般都是优先从自家血亲中挑选人才,或是退而求其次提拔自己的同乡。总之德才皆可另论,忠心最为重要。
而在汉末众多诸侯军阀之中唯独刘备和蔡吉二人不任人唯亲,并且知人善用。当然这也与刘备出身贫寒,蔡吉直系近乎绝户有关。但不论是客观因素也好,主观因素也罢,刘备和蔡吉确实比其他诸侯更善于识人。特别是蔡吉借助后世史书典籍的品评,一路招纳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为己所用。这种现象在不知情的汉朝人眼里,自然就成了“齐侯慧眼识才、知人善用”。
所以这会儿听罢蔡吉对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朗俨然已在心中将年轻的诸葛亮视作为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但他自诩对诸葛亮知之甚少,于是又向曹丕潜心讨教道,“二公子,齐侯夸赞诸葛孔明之余,可还有其他品评?”
曹丕低头回想了片刻,果断复述道,“齐侯还曾言,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朗哪里知晓蔡吉的这段品评乃是历史上其弟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由于这段话出自《晋书.宣帝纪》,后世亦有人认为这是晋朝史官的马屁之作。但不管是司马懿铁口直断也好,史官的马屁之作也罢。站在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这段话还是颇有意思的。
其中司马懿以“志大而不见机”指责诸葛亮志向很大却不识机微。而诸葛亮也确实拘泥于《隆中对》中荆、益两路出兵的设定,结果千里之遥两地分兵致使蜀汉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多谋而少决”是说诸葛亮谋划很多却稀少决断。这一条又有些过分苛刻。毕竟历史上蜀汉资源有限,诸葛亮以一州之地挑战中原膏腴之地,自然得慎之又慎。至于最后一句“好兵而无权”则最值得回味。这句话仅从字面上解释是说诸葛亮喜欢用兵却不通权变,常用来证明诸葛亮不好奇谋,如偷袭陈仓劝降郝昭失败,想不出计策只能死磕城墙。但若将“权”字解释为权谋,亦可将这段话诠释为诸葛过于强调战争手段,穷兵黩武,轻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的作用。事实上,历史上的司马懿也确实仗“势”拖死了诸葛亮。陈寿更是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当然眼下的诸葛亮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谋士。莫说两路出兵,五出祁山,到目前为止他甚至都还没有过独立带兵出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的评价显然有些莫名其妙。然则考虑到此话出自蔡吉之口,且诸葛亮的同门庞统又是蔡氏的重臣,所以这会儿曹丕转述的品评还是引起了司马朗高度重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