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凤穿残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两个男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他们的父亲。很乖巧的孩子,就不父亲是否也一样乖巧。蔡吉一面俯视着王融,一面心中如此想着。事实上不仅是蔡吉,在场的其他人,此刻也在关注着王融。因为到目前为止,蔡吉虽然对每一个来访者都很客气,却唯独让王融的孩子进“讲武堂”。谁都讲武堂是蔡安贞用来培养心腹的地方。蔡吉的这番邀请无疑代表着某种殊荣。
承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王融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的惊讶或是欣喜,而是依旧以恭敬却又不失谨慎地口吻俯身作答道,“回使君,吾儿王祥已满十四岁正是求学的大好年纪,能得使君垂青,实乃荣幸。不过小儿王览年纪尚幼,不宜远行。还请使君见谅。”
只送大进讲武堂?难道《世说新语》里故事是真的?蔡吉虽在心中暗自腹诽,可对王融本人不卑不亢的态度还是颇为满意的。却见她微笑着颔首道,“无妨。那就让祥小郎君一人来讲武堂。倒是王郎君可有兴致出仕?战乱使得琅琊郡的文书多有损毁,故本府打算重新丈量土地,清点丁口。眼下正需要在场诸位熟悉琅琊的名士相助。”
蔡吉此话一出,现场立即又响起一一片轻微的交头接耳声。要今日众人之随所以会,一来是为了向新州牧示好;二来也是想亲自见识一下这位“女中管仲”的为人与手段。此刻耳听蔡吉亲口说出要重新丈量土地,清点丁口,并且还要从琅琊郡本地找人负责此事。这又怎能不让在场的众人精不为之动容。至少蔡吉已从几个四十来岁的豪绅眼中看到了一丝跃跃欲试。但面前的王融却紧低着头,即没有作答,也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蔡吉再一次向其问道,“怎样?王郎君可否助本府一臂之力?”
这一次盯着王融看的人比刚才更多了,因为每个人都想看他如何为琅琊本地世族作答。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王融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却拱手谢绝道,“使君见谅,恕融愚钝难当如此大任。”
一旁的萧建眼见王融竟拒绝了蔡吉的好意,不由霍然起身道,“王郎君,汝这是……”
然而蔡吉却抬手阻止了屁股刚离地的萧建。在她看来王融的拒绝虽然有些可惜,倒也不算太过意外,毕竟历史上此人至死都没有出仕。而这种游离于权利争斗之外的态度,与其说是王融想做隐士,不如说是一种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正如后世对琅琊王氏的评价——善处兴废。不过善处兴废的王氏一族或许打算谋定而后动,可这个时代也多得是云随风动的投机之徒。所以蔡吉跟着便杏目流转,环顾了一番四周道,“无妨,既然王郎君无意出仕,本府也不便勉强。却不知,在场诸君是何想法?”
“某愿意为使君效犬马之劳”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率先跨出列道。
蔡吉记得此人叫樊承,没有显赫的祖上,却在阳都县拥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田庄。据说他早年和族曾外出游学,但族中却并没有人出仕,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个寒门。寒门有钱有地有知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名声与地位,所以最先投身乱世的往往都是地位不高的寒门,他们积极地参与战争,参与变革以期改变自身的命运。然而最终登上舞台顶峰的,却往往都是那些不显山露水的世族,如河内司马家,如琅琊王家,如陈郡谢家。
不过蔡吉并不在乎寒门与世族最终谁能获胜,她所需要的是借助两大阵营间的争斗来完成变革。此刻樊承既然第一个做出了相应,蔡吉便当着众人的面抛出了相应的奖赏,“樊郎君真是爽快之人。阳都县正缺一仓曹掾,樊郎君可暂领此职负责阳都县的土地丈量。”
“谢使君提携。承定不负使君重望。”樊承一听转眼间就成了县里的仓曹掾,兴奋之余,立马向蔡吉表了忠心。说罢,他似乎又觉得有所欠缺,于是便再次向蔡吉抱拳道,“使君,承之次子晖年方十二,一心向学,望使君收留其进讲武堂。”
眼瞅着樊承主动提出要将送入讲武堂,蔡吉忽然意识到,讲武堂除了传播知识、招纳名士、培养心腹之外,还有另一个隐形的作用,那就是扣留人质。是的,历史上有不少王公贵族会让的臣下将子侄送入府中学习。而遥远的欧洲也有领主会互送到对方身边当侍从。毕竟再天花乱坠的誓言都比不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质来得令人信服。想到这里蔡吉不得不感叹,中原大郡的人物果然了不得。想来在东莱开设讲武堂已两年有余,可就楞是没啥当地的大户豪强送子嗣进讲武堂念书。这觉悟差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就这样蔡吉一边盘算着回到东莱之后,如何暗示那些土豪送人进讲武堂;一边则带着向樊承朗声答应道,“那就与王郎君的长子一同入讲武堂吧。”
对于蔡吉的决定,一旁的王融并没有任何表态。而在樊承的带动下,之后又有数家本地名门表示愿意支持官府丈量土地、清点人口。当然这其中依旧是以寒门占多数。与此同时,蔡吉也大方地接受他们的子侄进入讲武堂。反正讲武堂已独立出太守府,拥有足够的空间安置前来求学的学子,当然也能承载足够多的效忠。或许不仅仅是东莱、北海、琅琊的豪强子弟,辽东那边应该也有不少学子会跨海求学。就不李敏那伙人能找到多少这样的识时务者。蔡吉带着可人的微笑在心中如此盘算着。
咸腥的海风吹拂着牙帐上的旌旗,发出啪啪的响声。发须斑白的李敏就站在这洁白的牙帐之中与张清翻看着小羊皮地图。透过被风掠起的帐帘可以看到,海天一色间,士兵们正用小舢板将一批批物资从军舰驳运到海滩上。不远处则有更多的士兵赤lu着上身砍伐树木,以便众人能在此建起一座简易的水寨。这样一来往后他们就用不着如此辛苦地一遍遍用小船驳运物资。
正如蔡吉当初在黄县决定的那般,管承的舰队此刻正停靠在易水的入海口。依照后世的说法... -->>
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两个男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他们的父亲。很乖巧的孩子,就不父亲是否也一样乖巧。蔡吉一面俯视着王融,一面心中如此想着。事实上不仅是蔡吉,在场的其他人,此刻也在关注着王融。因为到目前为止,蔡吉虽然对每一个来访者都很客气,却唯独让王融的孩子进“讲武堂”。谁都讲武堂是蔡安贞用来培养心腹的地方。蔡吉的这番邀请无疑代表着某种殊荣。
承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王融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的惊讶或是欣喜,而是依旧以恭敬却又不失谨慎地口吻俯身作答道,“回使君,吾儿王祥已满十四岁正是求学的大好年纪,能得使君垂青,实乃荣幸。不过小儿王览年纪尚幼,不宜远行。还请使君见谅。”
只送大进讲武堂?难道《世说新语》里故事是真的?蔡吉虽在心中暗自腹诽,可对王融本人不卑不亢的态度还是颇为满意的。却见她微笑着颔首道,“无妨。那就让祥小郎君一人来讲武堂。倒是王郎君可有兴致出仕?战乱使得琅琊郡的文书多有损毁,故本府打算重新丈量土地,清点丁口。眼下正需要在场诸位熟悉琅琊的名士相助。”
蔡吉此话一出,现场立即又响起一一片轻微的交头接耳声。要今日众人之随所以会,一来是为了向新州牧示好;二来也是想亲自见识一下这位“女中管仲”的为人与手段。此刻耳听蔡吉亲口说出要重新丈量土地,清点丁口,并且还要从琅琊郡本地找人负责此事。这又怎能不让在场的众人精不为之动容。至少蔡吉已从几个四十来岁的豪绅眼中看到了一丝跃跃欲试。但面前的王融却紧低着头,即没有作答,也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蔡吉再一次向其问道,“怎样?王郎君可否助本府一臂之力?”
这一次盯着王融看的人比刚才更多了,因为每个人都想看他如何为琅琊本地世族作答。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王融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却拱手谢绝道,“使君见谅,恕融愚钝难当如此大任。”
一旁的萧建眼见王融竟拒绝了蔡吉的好意,不由霍然起身道,“王郎君,汝这是……”
然而蔡吉却抬手阻止了屁股刚离地的萧建。在她看来王融的拒绝虽然有些可惜,倒也不算太过意外,毕竟历史上此人至死都没有出仕。而这种游离于权利争斗之外的态度,与其说是王融想做隐士,不如说是一种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正如后世对琅琊王氏的评价——善处兴废。不过善处兴废的王氏一族或许打算谋定而后动,可这个时代也多得是云随风动的投机之徒。所以蔡吉跟着便杏目流转,环顾了一番四周道,“无妨,既然王郎君无意出仕,本府也不便勉强。却不知,在场诸君是何想法?”
“某愿意为使君效犬马之劳”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率先跨出列道。
蔡吉记得此人叫樊承,没有显赫的祖上,却在阳都县拥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田庄。据说他早年和族曾外出游学,但族中却并没有人出仕,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个寒门。寒门有钱有地有知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名声与地位,所以最先投身乱世的往往都是地位不高的寒门,他们积极地参与战争,参与变革以期改变自身的命运。然而最终登上舞台顶峰的,却往往都是那些不显山露水的世族,如河内司马家,如琅琊王家,如陈郡谢家。
不过蔡吉并不在乎寒门与世族最终谁能获胜,她所需要的是借助两大阵营间的争斗来完成变革。此刻樊承既然第一个做出了相应,蔡吉便当着众人的面抛出了相应的奖赏,“樊郎君真是爽快之人。阳都县正缺一仓曹掾,樊郎君可暂领此职负责阳都县的土地丈量。”
“谢使君提携。承定不负使君重望。”樊承一听转眼间就成了县里的仓曹掾,兴奋之余,立马向蔡吉表了忠心。说罢,他似乎又觉得有所欠缺,于是便再次向蔡吉抱拳道,“使君,承之次子晖年方十二,一心向学,望使君收留其进讲武堂。”
眼瞅着樊承主动提出要将送入讲武堂,蔡吉忽然意识到,讲武堂除了传播知识、招纳名士、培养心腹之外,还有另一个隐形的作用,那就是扣留人质。是的,历史上有不少王公贵族会让的臣下将子侄送入府中学习。而遥远的欧洲也有领主会互送到对方身边当侍从。毕竟再天花乱坠的誓言都比不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质来得令人信服。想到这里蔡吉不得不感叹,中原大郡的人物果然了不得。想来在东莱开设讲武堂已两年有余,可就楞是没啥当地的大户豪强送子嗣进讲武堂念书。这觉悟差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就这样蔡吉一边盘算着回到东莱之后,如何暗示那些土豪送人进讲武堂;一边则带着向樊承朗声答应道,“那就与王郎君的长子一同入讲武堂吧。”
对于蔡吉的决定,一旁的王融并没有任何表态。而在樊承的带动下,之后又有数家本地名门表示愿意支持官府丈量土地、清点人口。当然这其中依旧是以寒门占多数。与此同时,蔡吉也大方地接受他们的子侄进入讲武堂。反正讲武堂已独立出太守府,拥有足够的空间安置前来求学的学子,当然也能承载足够多的效忠。或许不仅仅是东莱、北海、琅琊的豪强子弟,辽东那边应该也有不少学子会跨海求学。就不李敏那伙人能找到多少这样的识时务者。蔡吉带着可人的微笑在心中如此盘算着。
咸腥的海风吹拂着牙帐上的旌旗,发出啪啪的响声。发须斑白的李敏就站在这洁白的牙帐之中与张清翻看着小羊皮地图。透过被风掠起的帐帘可以看到,海天一色间,士兵们正用小舢板将一批批物资从军舰驳运到海滩上。不远处则有更多的士兵赤lu着上身砍伐树木,以便众人能在此建起一座简易的水寨。这样一来往后他们就用不着如此辛苦地一遍遍用小船驳运物资。
正如蔡吉当初在黄县决定的那般,管承的舰队此刻正停靠在易水的入海口。依照后世的说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