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凤穿残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夫正是徐岳,徐公河。”年长的文士向蔡吉躬身施礼之后,又谦逊地纠正道,“不过《乾象历》乃家师元卓公所作,府君怕是搞了。”
蔡吉眼见对方真是徐岳,还顺带提到了元卓公,下意识地就两眼放光起来。须知,徐岳所提到的元卓公乃是汉末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刘洪。刘洪出身宗室,自幼包揽群书,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出任,长官天时、星历的太史部郎中。此后刘洪花了整整十余年,与蔡邕等人一起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这些观测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东汉《四分历》中。不过刘洪并不满足以此。他在认识到东汉的《四分历》不准确之后,便着手参照历代历法加以演算、改进,进而编写出中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
至于蔡吉之所以会说徐岳编撰《乾象历》。是因为徐岳是刘洪的继承者,他在刘洪死后继续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直至完善《乾象历》,并将其传授给东吴的中书令阚泽,使《乾象历》得以投入实际运用之中。此外,蔡吉记得刘洪应该是在建安初年就已过世了。
不过此刻耳听徐岳如此作答,蔡吉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对方探问道,“元卓公也到了东莱?”
“不瞒蔡府君,家师已于数月前病故。”徐岳迟疑了一下哽咽道,
“元卓公已病故?”蔡吉一听刘洪果然已经过世,也随之惋惜道,“未能向元卓公讨教实乃憾事。”
“元卓公无缘一见蔡府君亦是可惜。”徐岳心有戚戚道。
蔡吉听徐岳如此感叹,不由诧异道,“公河何处此言?”
却见此时的徐岳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向蔡吉探问道,“此书可是蔡府君所编?”
蔡吉定睛一瞧,徐岳手中的书卷赫然就是为讲武堂高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难道是的这份教材,唬住了眼前这位汉末天文学家兼数学家?话说,徐岳和刘洪除了精通天文学之外,亦对数学研究颇深。徐岳著有之前段芝提及的《数术记遗》以及《算经要用》。而刘洪则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作者。能被中国数学祖师级人物看中,蔡吉在受宠若惊之余,亦觉得有些纳闷。因为这卷书卷虽是高年级数学,但其涉及的内容也不过是四则运算以及基础的平面几何而已。而这些内容刘洪的《九章算术》中也都有所记述。因此教材中的内容根本算不上超越时代。
想到这里蔡吉不由翼翼地向徐岳问道,“此乃本府为讲武堂孩童编写的教材。可是有出之处?”
“没,没。老夫只是想问,此种算法府君从何处所得?老夫从未见过。”实际年龄已近五十岁的徐岳,像个好学的孩童一般指着着书卷上的一道竖式计算例题问道。
“此乃竖式计算法,即按位置来计算,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以此类推。比珠算要麻烦。但胜在过程清晰,便与验算找。是本府从一天大食人处学得。”蔡吉半真半假的回答道。在她看来,中国古代的算术历来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倘若能因此引起徐岳对数学演算、推理的重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大食人?怪不得。嗯,此法原理与珠算相近,且简易明了,实乃妙法也。”徐岳捻须颔首道。
一旁的段芝则更加好奇地向蔡吉追问道,“府君都是那大食人所授?”
“那大食人乃是一游商,在教了本府姐弟俩小半年算术之后便离开了蔡府不知去向。”蔡吉一边心虚地圆着谎,一边则在心中感叹果然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徐岳耳听蔡吉曾向大食人学过算术,当即长眉一挑,回过头向身后站着的一个年轻文士激动地宣布道,“文瑞,老夫不随汝去扬州了。老夫要留在老家东莱向蔡府君讨教大食算术。”
被称为文瑞的年轻文士耳听徐岳决意留在东莱,当即上前一步恭敬地向徐岳拱手道,“只要公河公能安心治学,谨就放心了。”
而旁边的蔡吉眼见此人气度不凡,似乎不像是寻常的寒门之士,于是便向段芝询问道,“这位是?”
段芝被蔡吉如此一问,这才意识到还有一人没有介绍呢。于是他赶紧拱手回应说,“此乃彭城名士张子布之侄,张谨,张文瑞。”
彭城张子布?张昭虽然早就听说汉末的世家名士多多少少都有些沾亲带故,但接二连三的惊喜,还是令蔡吉不得不感叹世家名士的世界可真小。你只要有本事踏进这个圈子,便免不了会碰上各式各样的名人。正如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是张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侄子,但保不定哪天便能通过这条线搭上东吴的世家。所谓的人脉莫过于此。
且就在蔡吉盘算着如何多一条人脉多一条路之时。那一头张谨见段芝一上来就露了的老底,便也不好再继续低调下去。只见他转过身朝着蔡吉施礼道,“彭城人张谨,见过蔡府君。”
“郎君这是第一次来东莱吧?无不少字”蔡吉寒暄着问道。
“回府君,谨确实是首次来东莱。未曾想北地竟还有东莱这等太平之地,难怪公河公会决意留下治学。”张谨半奉承半感慨道。要,自打黄巾之乱起,中原大量的名士才俊为躲避战乱陆续移居南方。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徐州琅琊的诸葛家。而历史上,徐岳亦是在吴国完成了他的诸多著作。可以说汉末三国一方面是诸侯混战的乱世,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繁盛时期。那些南迁的中原世家为原本蛮荒的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学说以及治学的风尚。江南出才子的传统大约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正因为如此,张谨原本以为这次北上接徐岳南下会很顺利。哪曾想,段芝那家伙的一封信就将的计划给打乱了。再想到之后会挨伯父的批,张谨便觉的胃都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且不论张谨在心中暗叹白跑一趟。那一边蔡吉倒是向其热情的邀请道,“即是如此,张... -->>
“老夫正是徐岳,徐公河。”年长的文士向蔡吉躬身施礼之后,又谦逊地纠正道,“不过《乾象历》乃家师元卓公所作,府君怕是搞了。”
蔡吉眼见对方真是徐岳,还顺带提到了元卓公,下意识地就两眼放光起来。须知,徐岳所提到的元卓公乃是汉末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刘洪。刘洪出身宗室,自幼包揽群书,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出任,长官天时、星历的太史部郎中。此后刘洪花了整整十余年,与蔡邕等人一起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这些观测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东汉《四分历》中。不过刘洪并不满足以此。他在认识到东汉的《四分历》不准确之后,便着手参照历代历法加以演算、改进,进而编写出中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
至于蔡吉之所以会说徐岳编撰《乾象历》。是因为徐岳是刘洪的继承者,他在刘洪死后继续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直至完善《乾象历》,并将其传授给东吴的中书令阚泽,使《乾象历》得以投入实际运用之中。此外,蔡吉记得刘洪应该是在建安初年就已过世了。
不过此刻耳听徐岳如此作答,蔡吉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对方探问道,“元卓公也到了东莱?”
“不瞒蔡府君,家师已于数月前病故。”徐岳迟疑了一下哽咽道,
“元卓公已病故?”蔡吉一听刘洪果然已经过世,也随之惋惜道,“未能向元卓公讨教实乃憾事。”
“元卓公无缘一见蔡府君亦是可惜。”徐岳心有戚戚道。
蔡吉听徐岳如此感叹,不由诧异道,“公河何处此言?”
却见此时的徐岳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向蔡吉探问道,“此书可是蔡府君所编?”
蔡吉定睛一瞧,徐岳手中的书卷赫然就是为讲武堂高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难道是的这份教材,唬住了眼前这位汉末天文学家兼数学家?话说,徐岳和刘洪除了精通天文学之外,亦对数学研究颇深。徐岳著有之前段芝提及的《数术记遗》以及《算经要用》。而刘洪则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作者。能被中国数学祖师级人物看中,蔡吉在受宠若惊之余,亦觉得有些纳闷。因为这卷书卷虽是高年级数学,但其涉及的内容也不过是四则运算以及基础的平面几何而已。而这些内容刘洪的《九章算术》中也都有所记述。因此教材中的内容根本算不上超越时代。
想到这里蔡吉不由翼翼地向徐岳问道,“此乃本府为讲武堂孩童编写的教材。可是有出之处?”
“没,没。老夫只是想问,此种算法府君从何处所得?老夫从未见过。”实际年龄已近五十岁的徐岳,像个好学的孩童一般指着着书卷上的一道竖式计算例题问道。
“此乃竖式计算法,即按位置来计算,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以此类推。比珠算要麻烦。但胜在过程清晰,便与验算找。是本府从一天大食人处学得。”蔡吉半真半假的回答道。在她看来,中国古代的算术历来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倘若能因此引起徐岳对数学演算、推理的重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大食人?怪不得。嗯,此法原理与珠算相近,且简易明了,实乃妙法也。”徐岳捻须颔首道。
一旁的段芝则更加好奇地向蔡吉追问道,“府君都是那大食人所授?”
“那大食人乃是一游商,在教了本府姐弟俩小半年算术之后便离开了蔡府不知去向。”蔡吉一边心虚地圆着谎,一边则在心中感叹果然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徐岳耳听蔡吉曾向大食人学过算术,当即长眉一挑,回过头向身后站着的一个年轻文士激动地宣布道,“文瑞,老夫不随汝去扬州了。老夫要留在老家东莱向蔡府君讨教大食算术。”
被称为文瑞的年轻文士耳听徐岳决意留在东莱,当即上前一步恭敬地向徐岳拱手道,“只要公河公能安心治学,谨就放心了。”
而旁边的蔡吉眼见此人气度不凡,似乎不像是寻常的寒门之士,于是便向段芝询问道,“这位是?”
段芝被蔡吉如此一问,这才意识到还有一人没有介绍呢。于是他赶紧拱手回应说,“此乃彭城名士张子布之侄,张谨,张文瑞。”
彭城张子布?张昭虽然早就听说汉末的世家名士多多少少都有些沾亲带故,但接二连三的惊喜,还是令蔡吉不得不感叹世家名士的世界可真小。你只要有本事踏进这个圈子,便免不了会碰上各式各样的名人。正如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是张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侄子,但保不定哪天便能通过这条线搭上东吴的世家。所谓的人脉莫过于此。
且就在蔡吉盘算着如何多一条人脉多一条路之时。那一头张谨见段芝一上来就露了的老底,便也不好再继续低调下去。只见他转过身朝着蔡吉施礼道,“彭城人张谨,见过蔡府君。”
“郎君这是第一次来东莱吧?无不少字”蔡吉寒暄着问道。
“回府君,谨确实是首次来东莱。未曾想北地竟还有东莱这等太平之地,难怪公河公会决意留下治学。”张谨半奉承半感慨道。要,自打黄巾之乱起,中原大量的名士才俊为躲避战乱陆续移居南方。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徐州琅琊的诸葛家。而历史上,徐岳亦是在吴国完成了他的诸多著作。可以说汉末三国一方面是诸侯混战的乱世,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繁盛时期。那些南迁的中原世家为原本蛮荒的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学说以及治学的风尚。江南出才子的传统大约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正因为如此,张谨原本以为这次北上接徐岳南下会很顺利。哪曾想,段芝那家伙的一封信就将的计划给打乱了。再想到之后会挨伯父的批,张谨便觉的胃都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且不论张谨在心中暗叹白跑一趟。那一边蔡吉倒是向其热情的邀请道,“即是如此,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