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在1924年和1936年先后购置一批房地产,坐落在贯忠里、江汉路、江汉二路、三民路、鄱阳街、车站路等处,共有房屋87栋,每月租金收入49,187斤米。1936年,伍咏洲在贯忠里开办伍乐庸堂经租处,负责经租事宜。这个经租处出租的房屋,几乎每栋都有二房东,收租人每月定期向二房东收租,因此经租处只雇一人收租。其中,茂兴里的3栋联排屋就是伍咏洲经租的房产之一。

    陈女士的母亲、80多岁王太婆走过来:“我家是解放前夕搬到茂兴里的,一直就住在现在的青云里2号。早年,有位二房东,记不清姓什么了,大概是姓万,每月定期收我们的房租。”

    陈女士说:“大约八、九年前,有位9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他面对着曾经的茂兴里伫立良久,眼里噙满泪水。离开时,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指着右边的3栋联排屋告诉她们:“从资料上看,青云里是上世纪20年代由向青云建房成里的。1967年曾改为东方红五里。1972年并入茂兴里恢复原名叫青云里。”

    陈女士连忙点头称是。她告诉我,有一段时间,青云里3号曾作为“清芬旅社”对外营业,后又改为民居。

    我接着问:“不知向青云的后人还住在这儿没有?”

    陈女士指着青云里1号说,这是一栋公私合一的房屋。社会主义改造时,住在这里的太婆将房屋交公后,在楼下、楼上均保留有私房。说不准她就是向青云的眷属。活到90多岁的她,在前几年去世了。如果活到现在,对青云里的历史大概可以说清楚。现在太婆所拥有的私房住着她的孙子。年轻人对以前的历史可能不会太清楚。

    从青云里出来,由一人行作向导,继续寻访清芬路的老房子和里份。

    看到这幢房子,我简直惊呆了。屋子的正面,是3对直径大约30至40厘米的叠柱,1至3楼各一对柱子。外观格外气派壮观。进门的麻石石阶还保留着7级,说明屋外地面的高度没有增加。屋内一楼客厅是水磨桃花石地面。镶在外面的菱形图案,里一层镶的是圆形与太阳花形相间的图案。再到里层,由于天井被搭盖了,白天里楼梯处也是黑古隆冬的,只有借助手机的光亮才能看到一格格的楼梯。而楼梯扶手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烟灰油泥。上到楼上,可见房门上面小两扇小窗,每扇小窗上镶有4块小花玻璃,同样是意大利的产品。就这样,我们一直上到屋顶阳台。有几位年纪大的围坐在一起打牌。一位正在晒被子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这幢房子是吴家的私房。社会主义改造时,留下两间房给他们。

    平台上,对清芬路一带一览无余。在一片黄墙红瓦房中,正前方有一幢房子特别显眼,如鹤立鸡群,窗子上方呈半圆形。

    下楼后,我们折进在清芬三路的一条巷道。一人行告诉我们,这儿的一处门楣上曾有字,现在却重新搭盖了新屋,老的痕迹没有了。一人行回家查看老照片,上面果然有“雪巷”两个字。

    在商铺毗连的清芬路,有一处低矮的过街楼,挂着“武昌里1号”的门以此代替“武昌里”原武昌县同乡会会馆所在地。这也是我第二次造访的里份。武昌同乡会与故土仅一江之隔,是离故土最近的同乡会。在汉口求学、经商、从政的人士应多于其他地区。可想象当年这里所营造的乡亲乡情文化是如何的浓厚。这里为武昌同乡所举行的济困扶危、助学兴商等活动是如何频繁。相隔近100年后的今天,再也看不到武昌里当年繁华、昌盛的景象。老宅已经不住风雨。

    一进里份,遇到与上次进里份同样的情景。一位中年妇女就拉着我们到里份口:“你们从这里往上看,那屋梁都断折了。遇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修了这里,那里出现漏雨。”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索,该怎样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为前提,保留住里分所特有的韵味和历史?

    我们找到在吴家私舍平台上看到的那幢特别显眼的房子——清芬路18号。一位过路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这儿原来是中国同乡会办公地,是汉口标志性的建筑,原为5层楼,被日本人的飞机炸去两层。保留下的3层经重新建造,才成现在这样。

    就这样,我们这群有共同爱好的网友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如暖春的小寒节令。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