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驻世的世代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笔名百代过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做为肉体的神,基督和佛陀都曾准确的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做为无上觉者,他们会怀着解脱和超脱的心境欣然赴死。相反,他们的心境是沉郁的。佛陀曾三次暗示弟子阿难挽留他永驻世间,而阿难因为心不在焉,错失了挽留的最佳时机,佛陀因此产生了某种类似难过的情感。他知道由于阿难的疏忽,自己已永远失去驻世的机会。而耶稣在被钉死前,一直沉浸在辞世之感的压抑之中,在弟子眼中变得沉默和郁郁寡欢。做为神,他们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做为有人性的神,他们又必然的会为自己的辞世感到难过。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失去我们的信赖,相反,我们倒更加的与他们靠近。我相信他们对死所产生的沉郁心境,并不是由于恐惧,而是源自对世界爱,对生命的深情。
一个没有感情的神绝然不会普爱众生,也绝然不会引起我们的爱戴,与旧约中那个爱实施惩罚和报复的暴君一样的上帝相比,我更喜欢佛陀的悲悯和基督的仁心。而更主要的,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限制,看到了他们也从属于更大的必然,以及他们对更大的必然的近乎虔敬的服从。他们有能力反抗,但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服从。限制让他们牵连于尘世,有能力反抗却选择服从让他们从属于神灵。我不相信与尘世没有牵连的神,也不相信无所不能的神,我信赖那些深深植根于尘世,又能从尘世超脱而出的神。一个自在的神是不值得信赖的,因为他没有经过艰苦的证悟和求道,绝然不会洞悉我们内在的痛苦和外在的不幸。但这并不是说神也同我们一样,会有痛苦的体验,不,神不会痛苦。但他深刻了解这种情感,所有痛苦的体验都在神那里化作了深沉的悲悯。世人只在体验一己的不幸,但神体验众生的不幸,并把这种体验化作了巨大的悲悯。众生愈痛苦,神对众生的爱愈深。
佛陀以非凡的智慧引领众生泅渡过生存的苦海,基督以非凡的性格来爱世上的仁人和罪人。他们都洞穿了世间虚浮的生存表象,以智慧和悟性来引导陷于迷途的人们。因为陷于迷途,世人把背离正道当做唯一的鹄旳,所以他们要警醒人们,向世人宣教自己发现的真理。但因为他们是肉体的神,驻世的时日终究有限,不能长久的教化世人,世人终会淡出他们悲悯的视野,他们为此感到伤心。由此,我触到了佛陀和基督在生命的最后时日内心真实的情感,他们难过的不是自己即将破灭的肉体,而是为深陷神性不再的世界的世人。由于神的离去,众生将全面陷入物质的蒙昧,性灵的生命崩溃,道德失去底线,人们将会以彻底堕落的心态游戏人间。佛陀和基督对此洞察幽微。
也许,我们该重新回到两千年前那些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重睹佛陀和基督略带忧戚的目光,再次聆听他们神性的双唇所发出的金石之语,一千次的谛观昙花在大地上静静开放,天空中降下神灵,我们围绕在超凡入圣者的周围,圣洁而虔诚。
做为肉体的神,基督和佛陀都曾准确的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做为无上觉者,他们会怀着解脱和超脱的心境欣然赴死。相反,他们的心境是沉郁的。佛陀曾三次暗示弟子阿难挽留他永驻世间,而阿难因为心不在焉,错失了挽留的最佳时机,佛陀因此产生了某种类似难过的情感。他知道由于阿难的疏忽,自己已永远失去驻世的机会。而耶稣在被钉死前,一直沉浸在辞世之感的压抑之中,在弟子眼中变得沉默和郁郁寡欢。做为神,他们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做为有人性的神,他们又必然的会为自己的辞世感到难过。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失去我们的信赖,相反,我们倒更加的与他们靠近。我相信他们对死所产生的沉郁心境,并不是由于恐惧,而是源自对世界爱,对生命的深情。
一个没有感情的神绝然不会普爱众生,也绝然不会引起我们的爱戴,与旧约中那个爱实施惩罚和报复的暴君一样的上帝相比,我更喜欢佛陀的悲悯和基督的仁心。而更主要的,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限制,看到了他们也从属于更大的必然,以及他们对更大的必然的近乎虔敬的服从。他们有能力反抗,但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服从。限制让他们牵连于尘世,有能力反抗却选择服从让他们从属于神灵。我不相信与尘世没有牵连的神,也不相信无所不能的神,我信赖那些深深植根于尘世,又能从尘世超脱而出的神。一个自在的神是不值得信赖的,因为他没有经过艰苦的证悟和求道,绝然不会洞悉我们内在的痛苦和外在的不幸。但这并不是说神也同我们一样,会有痛苦的体验,不,神不会痛苦。但他深刻了解这种情感,所有痛苦的体验都在神那里化作了深沉的悲悯。世人只在体验一己的不幸,但神体验众生的不幸,并把这种体验化作了巨大的悲悯。众生愈痛苦,神对众生的爱愈深。
佛陀以非凡的智慧引领众生泅渡过生存的苦海,基督以非凡的性格来爱世上的仁人和罪人。他们都洞穿了世间虚浮的生存表象,以智慧和悟性来引导陷于迷途的人们。因为陷于迷途,世人把背离正道当做唯一的鹄旳,所以他们要警醒人们,向世人宣教自己发现的真理。但因为他们是肉体的神,驻世的时日终究有限,不能长久的教化世人,世人终会淡出他们悲悯的视野,他们为此感到伤心。由此,我触到了佛陀和基督在生命的最后时日内心真实的情感,他们难过的不是自己即将破灭的肉体,而是为深陷神性不再的世界的世人。由于神的离去,众生将全面陷入物质的蒙昧,性灵的生命崩溃,道德失去底线,人们将会以彻底堕落的心态游戏人间。佛陀和基督对此洞察幽微。
也许,我们该重新回到两千年前那些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重睹佛陀和基督略带忧戚的目光,再次聆听他们神性的双唇所发出的金石之语,一千次的谛观昙花在大地上静静开放,天空中降下神灵,我们围绕在超凡入圣者的周围,圣洁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