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乱明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脱离险境,一直和宋、金两方的剿灭部队鏖战不已。她几十年抗金,兄长死于金军之手,丈夫及家人又被宋军所杀,不容于宋、金,可谓不共戴天。而此刻她所在的山东安徽地界内,蒙古和金正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她也和蒙古打过仗,但却无不可调解的深仇大恨,面对宋金两方的联合绞杀,她最后归了蒙古。
蒙古大汗窝阔台很有意思,当下拜杨妙真为山东、淮南行省,使她成了一员真正的女性封疆大吏,且统制的是直接面对宋、金的最前线行省。她的部队,山东民间被称为“娘子军”,盖其号为“四娘子”之故。按杨妙真说的“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话来看,当时她约三十多四十岁左右。时任蒙古丞相的耶律楚材,对杨妙真甚为推崇,称其“族出名家,世传将种。无儿女之态,有大丈夫所为。吏民服心,朝廷注意,遂授东台之仕,冀舒南顾之忧。”
杨妙真后来传位于她和李全的儿子,其家世袭,山东李家遂为元初名门世家之一。
从杨妙真的事迹看,她的杨家梨花枪,真是全出于军阵的实战枪法,且纵横几十年无敌手,未尝闻其一败,堪称军中绝技。戚继光使的杨家枪,就是她这一路。因为戚继光在说杨家枪时,曾明确道:“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他说当时天下枪法咸尚杨家枪,也绝非虚言。
戚继光对自己的枪法是很自信的,不但在军中推广的主要技艺是长兵器,还曾经很自豪地说,天下各处所传的杨家枪法,都和我的枪法道理一样,其中两门最妙的是拿法,如配以我的步法,只需如此这般,则无敌于天下矣。其实他最得意的狼筅这种极阴险的兵器和用法,看图势,也是脱胎于长枪。
当时和戚继光齐名的另一位明朝军神俞大猷,也是武林高手。俞大猷的双手长剑剑法学自李良钦,是当时流传甚少的古代军阵搏杀技之一,艺成后李良钦曾说其“异日剑术天下无敌矣”。
俞大猷后来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剑经》,但是翻开一看,却讲的全是棍法,这事是件四百年来一直未解决的公案,迄今没一个明确的答案。当代武术史研究学者和武术家马明达先生认为,其书名为剑经,说得是棍法,但有可能是以棍存剑,这倒是最合理的解释。
俞大猷从北方南下抗倭时,路经少林寺,于是便进了这个天下武术出少林的武林圣地。当时少林僧人们给他表演了各种技艺,结果俞大猷说你们练的不对,然后如此这般说了一大堆,之后少林和尚拜服。最后的结果,是老方丈派了两名小和尚,跟随他学习艺,三年艺成归寺。此事的出处,见于俞大猷为少林寺重建十方禅院写的碑记,这碑记是俞大猷应当年跟随他学艺的小和尚之一请求写的。
按理推断,俞大猷肯定是和少林和尚动手了,而且最后赢了少林和尚,才有可能出现少林方丈派小和尚跟随他学艺一事。任谁去少林寺对和尚们说你们练的都不对,结果必然是和尚们上来过招。武艺一道,哪里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只不过这是为少林寺写的碑记,俞大猷总不好明目张胆地下少林寺的面子,说和尚们打不过他,这一节应该是被他略去了。
那么,戚继光和俞大猷有没有动过手呢?
戚继光在自己的著作里说,俞大猷曾给他演示过棍法。从他关于这一节的前后记载来看,他们俩应该是动过手的。原因之一,是我之前说的,武道不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这两位中国史上军阵武道的宗师巨擘,最重的就是实战,见面讨论武艺岂能只说不练。其二,就是戚继光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了。
戚继光的武道,从他的著作来看,极为讲究先手,无论拳法刀法枪法,只要被他得了势,对手基本只有败亡一途,因此胜负存亡往往只在一两手之间。这也很符合他所精研的均为军阵武道这一特点。战场上刀枪如林扑面而来,生死存亡只在呼吸之间,那里有可能让人你来我往从容打个几十回合的。
根据戚继光说,俞大猷的棍法,其妙者只在得手之后一拿一戳,其后之势犹如圆石转于万仞之山,再无住歇。以此观之,俞大猷的棍法极为凶猛,且也是讲究的抢先手,一旦被他得了先手压制住,其后攻势便如巨石下山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戚、俞两人的武道心法不谋而合,和他们都是极究军阵武道有关,可说是万流归宗。
之后戚继光又道,俞老总的技艺胜我几倍,和他放对,一旦失势,便无再复之势。即使有扳回的机会,但面对武道宗师,一败则终是永不可返矣。其实不单是棍法,枪法和其他各色武艺,都是一个道理,我以此法教习军中长枪,效果非常显著,“极妙极妙”。
戚继光说俞大猷技艺胜我几倍,这有可能是谦虚和推崇之语,但从此后的记载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他败了,且在失了先手后,曾一度找到机会反攻,试图扳回局面,但终于不果。
另外,从他说的话里,很可能两人比试的是棍法,所以他才说其实长枪和其他武艺也是一个道理。之后戚继光将从俞大猷的棍法里吸取的优点,融合进了他在军中推广的枪法,效果很好。
不知道戚继光如果用长枪和俞大猷的棍打,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没脱离险境,一直和宋、金两方的剿灭部队鏖战不已。她几十年抗金,兄长死于金军之手,丈夫及家人又被宋军所杀,不容于宋、金,可谓不共戴天。而此刻她所在的山东安徽地界内,蒙古和金正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她也和蒙古打过仗,但却无不可调解的深仇大恨,面对宋金两方的联合绞杀,她最后归了蒙古。
蒙古大汗窝阔台很有意思,当下拜杨妙真为山东、淮南行省,使她成了一员真正的女性封疆大吏,且统制的是直接面对宋、金的最前线行省。她的部队,山东民间被称为“娘子军”,盖其号为“四娘子”之故。按杨妙真说的“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话来看,当时她约三十多四十岁左右。时任蒙古丞相的耶律楚材,对杨妙真甚为推崇,称其“族出名家,世传将种。无儿女之态,有大丈夫所为。吏民服心,朝廷注意,遂授东台之仕,冀舒南顾之忧。”
杨妙真后来传位于她和李全的儿子,其家世袭,山东李家遂为元初名门世家之一。
从杨妙真的事迹看,她的杨家梨花枪,真是全出于军阵的实战枪法,且纵横几十年无敌手,未尝闻其一败,堪称军中绝技。戚继光使的杨家枪,就是她这一路。因为戚继光在说杨家枪时,曾明确道:“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他说当时天下枪法咸尚杨家枪,也绝非虚言。
戚继光对自己的枪法是很自信的,不但在军中推广的主要技艺是长兵器,还曾经很自豪地说,天下各处所传的杨家枪法,都和我的枪法道理一样,其中两门最妙的是拿法,如配以我的步法,只需如此这般,则无敌于天下矣。其实他最得意的狼筅这种极阴险的兵器和用法,看图势,也是脱胎于长枪。
当时和戚继光齐名的另一位明朝军神俞大猷,也是武林高手。俞大猷的双手长剑剑法学自李良钦,是当时流传甚少的古代军阵搏杀技之一,艺成后李良钦曾说其“异日剑术天下无敌矣”。
俞大猷后来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剑经》,但是翻开一看,却讲的全是棍法,这事是件四百年来一直未解决的公案,迄今没一个明确的答案。当代武术史研究学者和武术家马明达先生认为,其书名为剑经,说得是棍法,但有可能是以棍存剑,这倒是最合理的解释。
俞大猷从北方南下抗倭时,路经少林寺,于是便进了这个天下武术出少林的武林圣地。当时少林僧人们给他表演了各种技艺,结果俞大猷说你们练的不对,然后如此这般说了一大堆,之后少林和尚拜服。最后的结果,是老方丈派了两名小和尚,跟随他学习艺,三年艺成归寺。此事的出处,见于俞大猷为少林寺重建十方禅院写的碑记,这碑记是俞大猷应当年跟随他学艺的小和尚之一请求写的。
按理推断,俞大猷肯定是和少林和尚动手了,而且最后赢了少林和尚,才有可能出现少林方丈派小和尚跟随他学艺一事。任谁去少林寺对和尚们说你们练的都不对,结果必然是和尚们上来过招。武艺一道,哪里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只不过这是为少林寺写的碑记,俞大猷总不好明目张胆地下少林寺的面子,说和尚们打不过他,这一节应该是被他略去了。
那么,戚继光和俞大猷有没有动过手呢?
戚继光在自己的著作里说,俞大猷曾给他演示过棍法。从他关于这一节的前后记载来看,他们俩应该是动过手的。原因之一,是我之前说的,武道不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这两位中国史上军阵武道的宗师巨擘,最重的就是实战,见面讨论武艺岂能只说不练。其二,就是戚继光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了。
戚继光的武道,从他的著作来看,极为讲究先手,无论拳法刀法枪法,只要被他得了势,对手基本只有败亡一途,因此胜负存亡往往只在一两手之间。这也很符合他所精研的均为军阵武道这一特点。战场上刀枪如林扑面而来,生死存亡只在呼吸之间,那里有可能让人你来我往从容打个几十回合的。
根据戚继光说,俞大猷的棍法,其妙者只在得手之后一拿一戳,其后之势犹如圆石转于万仞之山,再无住歇。以此观之,俞大猷的棍法极为凶猛,且也是讲究的抢先手,一旦被他得了先手压制住,其后攻势便如巨石下山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戚、俞两人的武道心法不谋而合,和他们都是极究军阵武道有关,可说是万流归宗。
之后戚继光又道,俞老总的技艺胜我几倍,和他放对,一旦失势,便无再复之势。即使有扳回的机会,但面对武道宗师,一败则终是永不可返矣。其实不单是棍法,枪法和其他各色武艺,都是一个道理,我以此法教习军中长枪,效果非常显著,“极妙极妙”。
戚继光说俞大猷技艺胜我几倍,这有可能是谦虚和推崇之语,但从此后的记载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他败了,且在失了先手后,曾一度找到机会反攻,试图扳回局面,但终于不果。
另外,从他说的话里,很可能两人比试的是棍法,所以他才说其实长枪和其他武艺也是一个道理。之后戚继光将从俞大猷的棍法里吸取的优点,融合进了他在军中推广的枪法,效果很好。
不知道戚继光如果用长枪和俞大猷的棍打,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