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楚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摘要本文对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文学的一大亮点。南北朝民歌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表现与艺术手法、人物称呼、自然景观和影响上。相同点体现在民歌的共性、体裁和影响等。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 异同 内容 语言 手法 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人们思想了许多新问题,在哲学本体论,思辨逻辑,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看法,对女性地位开始给予关注。政治的乱世便是文化与思想的治世,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尤其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视,是文学对于‘人学’的一种靠拢。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1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其曲调却极繁富。乐府诗集尝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2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乐府诗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色。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系了起来。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色情味。
南朝民歌中的情歌内容包括:[1]男女缠绵之情。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丁督护歌(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等。4华山畿是南朝宋代乐府曲调名,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原有歌辞二十五首。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士子往丹阳去途经华山脚时,喜欢上当地客店的一位姑娘,因无法表达倾慕之情回家后就病倒了。姑娘听说此事解下自己的围裙相赠,告知偷偷放在其褥子下面,士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当他发现围裙竟抱住不放,又激动地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结果病又复发。士子死后母亲按他的意思让灵车还从华山脚下过,姑娘走出来对着棺材念了华山畿这首歌,棺材自动张开,姑娘纵身跳入后又重阖上。后任人敲打再无动静。于是人们将其合葬,称之为“神女冢”华山畿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因为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的补充,让人心生向往。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能即由此而来。
丁督护歌是晋宋间的乐府曲调名,亦属于吴声歌曲,原歌辞五首。作品表现了一个女子送他的丈夫随督护出征时不忍分离的心情。据江湖纪闻说:“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夫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里提及的子夜歌是南朝民歌的名篇,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四十二首,基本上是情调缠绵的情歌,声调哀苦。大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都是子夜歌的变体。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二: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蘖郁成林,当奈苦心多。其三: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思念之情。又譬如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子夜四时歌春歌: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5两情相悦、惺惺相惜、相乐相得的心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显露出来,又化入字里行间。自然并且率真。读曲歌其六徐陵曾经袭用:“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可徐陵只见文字不见真性情,因此二者高下自现。乐府诗集收读曲歌八十九首。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义康于公元四五一年被杀)。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公元四四),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6
华山畿(夜相思):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这首诗是说,女子夜里思慕情人却无由得见时感到无聊便投壶解闷,回忆起过去和情人同玩这游戏耍赖的情景。其蕴致尤如一首唐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样写思念之情可谓各有千秋。
南朝乐府民歌中有将劳动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作品,如采桑度: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代表作品是西州曲。西州曲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题为古辞,经过文人润色加工。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顶真句式勾联全篇,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最长的五言抒情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全篇最后一句是“吹梦到西洲”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梦呢?是幸福之梦,团圆之梦,日思夜想之梦,是美梦。可是这毕竟是梦境,怎样能够实现女主人公的梦境呢?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不论身在何处彼此的心都能紧紧相连,在任何时候都能此情不渝。诗没有正面写男主人公,而是从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思所想着手,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柔情似水的,怀着纯真爱情理想的江南女子的形象。看这首诗仿佛看的就是这一份温柔与温暖。梅花、日暮、乌臼树、翠钿、莲花、飞鸿、栏杆、海水,这些景物又给人一种通透脱俗之感,仿佛一幅水墨画,写意并且优雅。从这些景色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改变,可是女主人公的痴情如初。从这些景致中点化相思之意,从相思之情中神化万物。让人不禁也为她感染与担忧。感染到她的一腔诚挚,担忧她的柔软受挫。
[2]男女恋爱之艰。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属,但是这种相恋受到了许多阻力。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也表现在南朝民歌的字里行间。欢闻变歌中写道: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7民歌虚写死后两人相爱相怜,实则以死后两人之真情突出生时更因互助扶持、相濡以沫。在表现爱之坚贞方面,赞赏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的同时也突出要争取自由之爱的艰难。在这一体裁内容的描写中,现实主义的手法更为明显。子夜四时歌写道:“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青年男女对爱情是视若珍宝的。他们因为爱而去爱。那么如许纯洁的爱的结果是什么呢?自然有成有败。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们的爱是以失败告终的。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行结识’,但最终敌不过封建家长制的压力,双双殉情。这是时代造就的弱点,反抗力量与被反抗力量的悬殊让他们没有争取到自身的幸福。“棒打鸳鸯”的事屡见不鲜。其实即使有幸结合,因为反抗的柔弱也还有许多悲剧发生。
[3]弃妇的不平之鸣。男女双方有幸结合,却还是不停地上演悲剧。在南北朝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讲究的是‘从一而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一纸休书可以了结一段婚姻。不平的家庭地位导致了妇女的不安全感、危机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当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又多了一种清冷的孤寂感和对负心的谴责漫骂。如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懊侬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8
[4]妓女的悲苦之音。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倚门卖笑,客不由人,又往往被人视为败柳残荷,妓女的人格遭到了严重侮辱。她们挣扎而又无奈,不满又被迫屈服。诗歌中就表现了她们这种悲伤与苦闷,辛酸与处世之艰。在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有这类描写。
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南朝民歌也有许多并非情歌。吴歌中有神弦歌十一首,大都为江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中所述之神灵,体态优雅,风姿绰约,富于浪漫主义温情。和楚辞九歌相似,神弦曲也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曲词中,有的赞叹男神的美貌,如白石郎曲: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如青溪小姑: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续齐谐记说:“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乌夜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乐府诗集引作‘有悦人者’,是)。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问家在何处。举手指王尚书宅曰:‘是。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邪?’文韶即为歌草生盤石,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谓婢子,还取箜篌,为扶侍鼓之。须臾至,女为酌两三弹,泠泠更增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阕,夜已久,遂相宁燕寝,竟四更别去。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椀、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青溪廊歇,神座上见椀,甚疑而委悉之,屏风后则琉璃匕在焉,箜篌带缚如故。祠廊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细视之,皆夜所见者,于是遂绝。当宋元嘉五年(公元四二八)也。”这些歌与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虽写人但饱含人性人情,实质上都与情歌无异。9
此外,还有一些不关涉情感的颇具风味的民歌小调,如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10还有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10
统治阶级还在采集过程中有意识地剔除了一些民歌(包括对民生疾苦、劳动生活、战争流离失所之作),因为这些带有市民反抗意识却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带来威胁,让统治阶级食不香甜、夜不能寝的民歌自然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与喜爱。所以统治阶级抛弃了“观风俗,知薄厚”的采诗采歌的习俗,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一些既不影响自己统治威信又能够体现他们享乐要求的作品。晋书王恭传:“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晋中兴书说‘为吴歌’)。”又南史王俭传也有“褚颜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的记载。这说明了他们爱好民间小歌,而且自己亦能歌咏。但象吴孙皓初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又如将士谣:“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前者反抗迁都,后者指控将宫统治的残忍,他们自然不爱听。当这样的作品诞生时,他们往往横加阻挠。
所以现存的南朝民歌并不能与来自当时的南朝民歌等量齐观,而只是当时民歌的一部分。抛弃了当时民歌中激烈的愤世骂世之作,表现出了平民文学受统治阶层影响而在一定范围与程度的贵族化倾向。可现存南朝民歌的言情之作还是从一个侧面指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黑暗和百姓实现自身幸福的艰难。
一般而言大多数南朝民歌属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民歌真实地描写了女子面对爱情时的惊喜、憧憬,对爱情的珍惜;当情人远离自己时刻骨的相思和至死不改的心意;当被情人抛弃时对沉溺于甜言蜜语的悔恨和对负心汉的谴责与仇视。南朝民歌好比一部色彩艳丽的民间爱情风俗画,把爱情的悲或喜,情人间的聚与散,结局的分与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对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主人公面临爱情时的柔情似水和百转回肠。现存南朝民歌大多以女子之视角为民歌视角,以女子所思所想为民歌之思想,还甚至包括妓女婢妾之所作,有浓重的女儿气和闺阁气,甚至有些还含有色情成分和脂粉妖冶的气氛。以社会背景为外围圈,以自然景色为映衬,以男女关系为内在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空变换为运转轨迹,从而塑造了饱满的立体人物形象。给人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与当时大部分流连光景的文人之作大相径庭。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数量虽远不及南朝的清商曲,但内容却丰富得多,不限于情歌一隅,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在这一点上酷似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南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七十首左右。原作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且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所作。北朝民歌中的一些作品经过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士或者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人的翻译修改后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所以确切地说现存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作品不是原作而是译作。因而现存的北朝民歌既保存了原初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又融汇了汉族文化。北朝文人诗佳作寥寥,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三人,所作都不过十首左右,且大都模拟齐梁,又少其风韵,实无足观。这与当时政治黑暗,有一定关系。但是庶民的文学却悄悄地在街头巷尾流行了起来。对时事与生活有所意见,便用通俗的语言咏之成歌,以平民之自身立场观世事民情,北朝民歌以其通俗易懂,能传民之心声,破文学之腐弊而流传。在北朝文学中,北朝民歌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北朝民歌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北方风情地域的描写。北朝民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开阔的视野入歌,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给人一种与南朝清新娟秀不同的豪野随性之气质。如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试想着在苍茫无垠的天地间寄居,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风挟着歌声来,天好比“穹庐”把一切都盖住了。在万物底下抬头一望,无遮无拦,只见天幕,一望无际。从“盖”这一手法上突出无遮盖,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是迥异于南方的景致。不仅在静态中描写草原的辽阔,而且在动态中表现草原蓬勃的生机。在全篇中,没有主人翁的介入,似乎纯萃写景,但是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抒发了人的所见所思,是‘无我’与‘有我’的完美结合。
[2]爱情的大胆泼辣。北朝民歌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但心直口快,无扭捏作态之感。捉溺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11
对爱情的描写有时也比较淡泊,少南朝民歌儿女情长之感。他们爱美丽的姑娘,也爱宝刀利剑,有时还把两者相比。琅邪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3]英雄主义情怀和尚武精神。对英雄的膜拜对武力的尊崇,让北朝民歌体现出尚武精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又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 -->>
【摘要本文对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文学的一大亮点。南北朝民歌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表现与艺术手法、人物称呼、自然景观和影响上。相同点体现在民歌的共性、体裁和影响等。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 异同 内容 语言 手法 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东南地区还建成了并达到了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在社会思想上更为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人们思想了许多新问题,在哲学本体论,思辨逻辑,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诸方面提出了重要看法,对女性地位开始给予关注。政治的乱世便是文化与思想的治世,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尤其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视,是文学对于‘人学’的一种靠拢。
因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导致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其作品多体现在宴饮酬答,纵情声色,游山玩水上。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使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有书籍记载的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使流传至今的南朝民歌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乐府诗集说:“晋书乐志中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说:“古今乐录曰:‘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四曰上声,五曰欢闻,六曰欢闻变,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护,十曰团扇郎。又有七日夜女歌、长史变、黄鹄、碧玉、桃叶、长乐佳、欢好、懊恼、读曲,亦皆吴声歌曲’。1由此可见“吴声歌曲”的产地虽不广阔,其曲调却极繁富。乐府诗集尝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声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2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今湖北江陵县)、郢(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乐府诗集载:西曲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西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部分,其中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拔蒲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很有特色。南朝民歌多‘都市之歌’,少‘郊野之歌’,这就规定了南朝民歌的局限性:与劳动相对脱离,却与声色犬马联系了起来;与自耕自足相对脱离,却与宴饮颓唐联系了起来。因为南朝民歌多出于‘都市巷陌’,还带有小市民的一些庸俗意味。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候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又加上妓女介入上层社会娱乐场所,又理所当然地增加了南朝民歌的色情味。
南朝民歌中的情歌内容包括:[1]男女缠绵之情。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丁督护歌(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等。4华山畿是南朝宋代乐府曲调名,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原有歌辞二十五首。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士子往丹阳去途经华山脚时,喜欢上当地客店的一位姑娘,因无法表达倾慕之情回家后就病倒了。姑娘听说此事解下自己的围裙相赠,告知偷偷放在其褥子下面,士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当他发现围裙竟抱住不放,又激动地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结果病又复发。士子死后母亲按他的意思让灵车还从华山脚下过,姑娘走出来对着棺材念了华山畿这首歌,棺材自动张开,姑娘纵身跳入后又重阖上。后任人敲打再无动静。于是人们将其合葬,称之为“神女冢”华山畿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因为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的补充,让人心生向往。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能即由此而来。
丁督护歌是晋宋间的乐府曲调名,亦属于吴声歌曲,原歌辞五首。作品表现了一个女子送他的丈夫随督护出征时不忍分离的心情。据江湖纪闻说:“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夫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里提及的子夜歌是南朝民歌的名篇,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现存四十二首,基本上是情调缠绵的情歌,声调哀苦。大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都是子夜歌的变体。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二: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蘖郁成林,当奈苦心多。其三: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思念之情。又譬如读曲歌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子夜四时歌春歌: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5两情相悦、惺惺相惜、相乐相得的心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显露出来,又化入字里行间。自然并且率真。读曲歌其六徐陵曾经袭用:“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可徐陵只见文字不见真性情,因此二者高下自现。乐府诗集收读曲歌八十九首。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义康于公元四五一年被杀)。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四’是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公元四四),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6
华山畿(夜相思):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这首诗是说,女子夜里思慕情人却无由得见时感到无聊便投壶解闷,回忆起过去和情人同玩这游戏耍赖的情景。其蕴致尤如一首唐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样写思念之情可谓各有千秋。
南朝乐府民歌中有将劳动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作品,如采桑度: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代表作品是西州曲。西州曲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题为古辞,经过文人润色加工。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顶真句式勾联全篇,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最长的五言抒情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全篇最后一句是“吹梦到西洲”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梦呢?是幸福之梦,团圆之梦,日思夜想之梦,是美梦。可是这毕竟是梦境,怎样能够实现女主人公的梦境呢?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不论身在何处彼此的心都能紧紧相连,在任何时候都能此情不渝。诗没有正面写男主人公,而是从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思所想着手,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柔情似水的,怀着纯真爱情理想的江南女子的形象。看这首诗仿佛看的就是这一份温柔与温暖。梅花、日暮、乌臼树、翠钿、莲花、飞鸿、栏杆、海水,这些景物又给人一种通透脱俗之感,仿佛一幅水墨画,写意并且优雅。从这些景色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改变,可是女主人公的痴情如初。从这些景致中点化相思之意,从相思之情中神化万物。让人不禁也为她感染与担忧。感染到她的一腔诚挚,担忧她的柔软受挫。
[2]男女恋爱之艰。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属,但是这种相恋受到了许多阻力。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也表现在南朝民歌的字里行间。欢闻变歌中写道: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7民歌虚写死后两人相爱相怜,实则以死后两人之真情突出生时更因互助扶持、相濡以沫。在表现爱之坚贞方面,赞赏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的同时也突出要争取自由之爱的艰难。在这一体裁内容的描写中,现实主义的手法更为明显。子夜四时歌写道:“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青年男女对爱情是视若珍宝的。他们因为爱而去爱。那么如许纯洁的爱的结果是什么呢?自然有成有败。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们的爱是以失败告终的。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行结识’,但最终敌不过封建家长制的压力,双双殉情。这是时代造就的弱点,反抗力量与被反抗力量的悬殊让他们没有争取到自身的幸福。“棒打鸳鸯”的事屡见不鲜。其实即使有幸结合,因为反抗的柔弱也还有许多悲剧发生。
[3]弃妇的不平之鸣。男女双方有幸结合,却还是不停地上演悲剧。在南北朝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讲究的是‘从一而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一纸休书可以了结一段婚姻。不平的家庭地位导致了妇女的不安全感、危机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当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又多了一种清冷的孤寂感和对负心的谴责漫骂。如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懊侬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8
[4]妓女的悲苦之音。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倚门卖笑,客不由人,又往往被人视为败柳残荷,妓女的人格遭到了严重侮辱。她们挣扎而又无奈,不满又被迫屈服。诗歌中就表现了她们这种悲伤与苦闷,辛酸与处世之艰。在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有这类描写。
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南朝民歌也有许多并非情歌。吴歌中有神弦歌十一首,大都为江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中所述之神灵,体态优雅,风姿绰约,富于浪漫主义温情。和楚辞九歌相似,神弦曲也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曲词中,有的赞叹男神的美貌,如白石郎曲: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如青溪小姑: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续齐谐记说:“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乌夜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乐府诗集引作‘有悦人者’,是)。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问家在何处。举手指王尚书宅曰:‘是。闻君歌声,故来相诣,岂能为一曲邪?’文韶即为歌草生盤石,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谓婢子,还取箜篌,为扶侍鼓之。须臾至,女为酌两三弹,泠泠更增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阕,夜已久,遂相宁燕寝,竟四更别去。脱金簪以赠文韶,文韶亦答以银椀、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青溪廊歇,神座上见椀,甚疑而委悉之,屏风后则琉璃匕在焉,箜篌带缚如故。祠廊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细视之,皆夜所见者,于是遂绝。当宋元嘉五年(公元四二八)也。”这些歌与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虽写人但饱含人性人情,实质上都与情歌无异。9
此外,还有一些不关涉情感的颇具风味的民歌小调,如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10还有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10
统治阶级还在采集过程中有意识地剔除了一些民歌(包括对民生疾苦、劳动生活、战争流离失所之作),因为这些带有市民反抗意识却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带来威胁,让统治阶级食不香甜、夜不能寝的民歌自然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与喜爱。所以统治阶级抛弃了“观风俗,知薄厚”的采诗采歌的习俗,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一些既不影响自己统治威信又能够体现他们享乐要求的作品。晋书王恭传:“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晋中兴书说‘为吴歌’)。”又南史王俭传也有“褚颜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的记载。这说明了他们爱好民间小歌,而且自己亦能歌咏。但象吴孙皓初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又如将士谣:“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前者反抗迁都,后者指控将宫统治的残忍,他们自然不爱听。当这样的作品诞生时,他们往往横加阻挠。
所以现存的南朝民歌并不能与来自当时的南朝民歌等量齐观,而只是当时民歌的一部分。抛弃了当时民歌中激烈的愤世骂世之作,表现出了平民文学受统治阶层影响而在一定范围与程度的贵族化倾向。可现存南朝民歌的言情之作还是从一个侧面指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黑暗和百姓实现自身幸福的艰难。
一般而言大多数南朝民歌属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民歌真实地描写了女子面对爱情时的惊喜、憧憬,对爱情的珍惜;当情人远离自己时刻骨的相思和至死不改的心意;当被情人抛弃时对沉溺于甜言蜜语的悔恨和对负心汉的谴责与仇视。南朝民歌好比一部色彩艳丽的民间爱情风俗画,把爱情的悲或喜,情人间的聚与散,结局的分与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对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主人公面临爱情时的柔情似水和百转回肠。现存南朝民歌大多以女子之视角为民歌视角,以女子所思所想为民歌之思想,还甚至包括妓女婢妾之所作,有浓重的女儿气和闺阁气,甚至有些还含有色情成分和脂粉妖冶的气氛。以社会背景为外围圈,以自然景色为映衬,以男女关系为内在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空变换为运转轨迹,从而塑造了饱满的立体人物形象。给人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与当时大部分流连光景的文人之作大相径庭。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数量虽远不及南朝的清商曲,但内容却丰富得多,不限于情歌一隅,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在这一点上酷似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南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七十首左右。原作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且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所作。北朝民歌中的一些作品经过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士或者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人的翻译修改后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所以确切地说现存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作品不是原作而是译作。因而现存的北朝民歌既保存了原初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又融汇了汉族文化。北朝文人诗佳作寥寥,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刑邵、魏收三人,所作都不过十首左右,且大都模拟齐梁,又少其风韵,实无足观。这与当时政治黑暗,有一定关系。但是庶民的文学却悄悄地在街头巷尾流行了起来。对时事与生活有所意见,便用通俗的语言咏之成歌,以平民之自身立场观世事民情,北朝民歌以其通俗易懂,能传民之心声,破文学之腐弊而流传。在北朝文学中,北朝民歌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北朝民歌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北方风情地域的描写。北朝民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开阔的视野入歌,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给人一种与南朝清新娟秀不同的豪野随性之气质。如敕勒歌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试想着在苍茫无垠的天地间寄居,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风挟着歌声来,天好比“穹庐”把一切都盖住了。在万物底下抬头一望,无遮无拦,只见天幕,一望无际。从“盖”这一手法上突出无遮盖,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是迥异于南方的景致。不仅在静态中描写草原的辽阔,而且在动态中表现草原蓬勃的生机。在全篇中,没有主人翁的介入,似乎纯萃写景,但是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抒发了人的所见所思,是‘无我’与‘有我’的完美结合。
[2]爱情的大胆泼辣。北朝民歌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但心直口快,无扭捏作态之感。捉溺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11
对爱情的描写有时也比较淡泊,少南朝民歌儿女情长之感。他们爱美丽的姑娘,也爱宝刀利剑,有时还把两者相比。琅邪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3]英雄主义情怀和尚武精神。对英雄的膜拜对武力的尊崇,让北朝民歌体现出尚武精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又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