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秦岭秘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春天的脚步似乎过得很快,片刻间到了清明节。这年的清明节春雨纷飞,真应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张珩族长一大早就起床,忙着准备祭祖上坟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张远山和张远贵早就准备好了,但这位百岁老人严谨认真惯了,非要自己再整理一遍。
这年,天下开始不太平,人们的日子已过不下去了,开始闹春荒。没有吃的,到处都是饥民。兴元路的饥民达几十万。没有办法,饥民们开始拖家带口,到处去乞讨。大多涌向蜀地成都、江南一带。张家在外地散落的一部分后人,也跟随乞讨大军,四处流浪。桃花店地处秦岭深山,靠山吃山,水、柴、野菜、野物等不缺,日子还勉强能支持。但不能负担过多的人口,所以一部分青壮年也离开家乡外出求生存,把活着的机会让给老人、儿童和女人。张远山和弟弟张远贵发动家人打野物、采野菜,保证在家的人好好活着。在这种情况下,回桃花店桃花村张氏老宅祭祖上坟的人并不多,比任何一年都要少。
张珩族长看着这回来上坟的几个人,有些失望,有些不快,也有些理解。人都没啥吃,没路费,何谈回来上坟祭祖?这位百岁老人坚持要到祖坟墓地去扫坟。孙儿、重孙们都不同意,但谁能执拗过老人。冒着如丝的春雨,大家默默来到祖宗坟地,培土、拔草、压纸、上香、燃蜡、烧纸钱、磕头、祷告等程序有序进行。张珩族长声泪俱下对着祖宗的墓碑说:“祖宗啊,我对不起你们。我没有把张氏家族发扬光大。现在,你的后人,有战死的,有饿死的,还有一大批流落异乡乞讨要饭的。我没用,我没用啊。我对不起你们啊,我辜负了你们的重托”在场的近二百口张氏后人纷纷嚎哭。张远山扶起爷爷,老人已悲痛的不能行走。张远山背起爷爷,一大家人凄凄惨掺的回到大堂屋。
张珩族长病了,自清明节淋雨上坟、悲痛过度后卧床,起不来了。张远山和张远贵请了方圆百里的名医给老人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元至正十一(公元1351)年农历5月中旬,张氏从外面归来的族人传来惊天的消息:“农历5月3日,红巾军起义了。听说,白莲教首领刘福通派几百名教徒作民伕,到黄河工地传教。他们在黄河工地上提前埋入一个独眼石人。5月3日,民伕挖出这具石人,只见石人上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语句。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和韩山童聚集3000人准备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县)颍上县的白鹿庄起义,但事情泄露,韩山童被元廷官军所杀。刘福通逃脱后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很快占领了颖、罗山(今属河南)等地,声势很浩大。
张珩族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加忧心忡忡。农历6月8日,老人再也挺不住了,弥留之际,看着跪倒在床前的近百号张氏后人,老人泪流满面,颤抖着说:“我要走了。我走之后,你们要告诉所有的张氏族人不要参加起义,更不要参加那个白莲教领导的红巾军。我和你们的祖先从来不参加什么教派,那都是骗人的。我们张家历代都是朝廷的忠良、忠臣。不管那朝那代,谁做皇帝,我们张家都支持,都做顺民,不会闹事添乱的。”缓了口气,老人继续说:“我不放心你们这些后人,为了张家延续下去,你们一定不要造反。”
张珩族长让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张远山和张远贵,老人说:“远山,天明和莲英两个孩子咋没回来?好久不见他们了。”张远山哽咽着对爷爷说:“他们出去学武艺还没回来。”老人点点头,说:“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找到你们的父亲。远山八岁、远贵六岁那年,你们的父亲加入玄龙魔教,我知道后召集族人给他施家法,但他倔犟不悔改,我一气之下把他驱赶出家门。谁知他走后再无消息。这几十年过去了,我很想他。不知他是死是生。我也多方去寻找他,但都没有音讯。你们要找到他,他必定是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父亲走后不到五年,你们的妈妈由于想念过度、思劳成疾也去世了。我把你们带大,你们也先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算是我也对的住你们的父母了。”
张远山和张远贵泣不成声。张珩族长断断续续说:“我今年到八月份就满102岁了。我和你婆婆生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是你父亲张建青,你大伯张建虎,二伯张建春,四伯张建书,五伯张建龙,大姑张菊荷,二姑张菊杏,三姑张菊香。你们的几个伯父成年后都到外地去闯荡了,三个姑也远嫁外地。我让他们不要留恋家乡,要勇于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荡一番,或能干成大事。你们的婆婆也因病离世整整20年了。我去寻她了。但我放心不下我的兄弟,我的几个儿女和你们。”
说完后,老人断了气,离开了他舍不得、放心不下的家人。
张珩老人一生活到差两月时间就到102岁,是张氏族人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很有传奇色彩。老人年轻时创荡南越、巴蜀、长安、大都、上都、扬州、河北、颖州等地,当过镖师,贩过茶叶、布匹、皮毛、中草药等,朋友遍天下。但中年时,被推举为张氏族长后,就回到家乡,为张氏一族的发展呕心沥血。老人在年轻时积攒的财富也被庞大的家族、后人和官府消耗殆尽。
张远山和张远贵痛不欲生。他们从小是爷爷带大的。爷爷教给他们武艺,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爷爷送他们到外地读书、学艺。爷爷为他们娶妻成家,爷爷是他们一生的庇护。爷爷作为族长,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勤奋努力。张氏家族在如此昏暗的朝廷和悲惨的年景下,依然兴旺发达,团结进取,这都是爷爷的心血啊!
张珩族长的离去成了兴元路张氏族人最大的悲伤。尽管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盗贼乘机横行霸道,但张氏族人得到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老人送行。那些年龄大的张氏老人、太小的儿童、病中的男女和那些伤残的张氏族人不能够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但他们都通过各自的纪念方式,痛哭缅怀族长,追思这位伟大的长辈。
至正十一(... -->>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春天的脚步似乎过得很快,片刻间到了清明节。这年的清明节春雨纷飞,真应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张珩族长一大早就起床,忙着准备祭祖上坟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张远山和张远贵早就准备好了,但这位百岁老人严谨认真惯了,非要自己再整理一遍。
这年,天下开始不太平,人们的日子已过不下去了,开始闹春荒。没有吃的,到处都是饥民。兴元路的饥民达几十万。没有办法,饥民们开始拖家带口,到处去乞讨。大多涌向蜀地成都、江南一带。张家在外地散落的一部分后人,也跟随乞讨大军,四处流浪。桃花店地处秦岭深山,靠山吃山,水、柴、野菜、野物等不缺,日子还勉强能支持。但不能负担过多的人口,所以一部分青壮年也离开家乡外出求生存,把活着的机会让给老人、儿童和女人。张远山和弟弟张远贵发动家人打野物、采野菜,保证在家的人好好活着。在这种情况下,回桃花店桃花村张氏老宅祭祖上坟的人并不多,比任何一年都要少。
张珩族长看着这回来上坟的几个人,有些失望,有些不快,也有些理解。人都没啥吃,没路费,何谈回来上坟祭祖?这位百岁老人坚持要到祖坟墓地去扫坟。孙儿、重孙们都不同意,但谁能执拗过老人。冒着如丝的春雨,大家默默来到祖宗坟地,培土、拔草、压纸、上香、燃蜡、烧纸钱、磕头、祷告等程序有序进行。张珩族长声泪俱下对着祖宗的墓碑说:“祖宗啊,我对不起你们。我没有把张氏家族发扬光大。现在,你的后人,有战死的,有饿死的,还有一大批流落异乡乞讨要饭的。我没用,我没用啊。我对不起你们啊,我辜负了你们的重托”在场的近二百口张氏后人纷纷嚎哭。张远山扶起爷爷,老人已悲痛的不能行走。张远山背起爷爷,一大家人凄凄惨掺的回到大堂屋。
张珩族长病了,自清明节淋雨上坟、悲痛过度后卧床,起不来了。张远山和张远贵请了方圆百里的名医给老人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元至正十一(公元1351)年农历5月中旬,张氏从外面归来的族人传来惊天的消息:“农历5月3日,红巾军起义了。听说,白莲教首领刘福通派几百名教徒作民伕,到黄河工地传教。他们在黄河工地上提前埋入一个独眼石人。5月3日,民伕挖出这具石人,只见石人上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语句。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和韩山童聚集3000人准备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县)颍上县的白鹿庄起义,但事情泄露,韩山童被元廷官军所杀。刘福通逃脱后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很快占领了颖、罗山(今属河南)等地,声势很浩大。
张珩族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加忧心忡忡。农历6月8日,老人再也挺不住了,弥留之际,看着跪倒在床前的近百号张氏后人,老人泪流满面,颤抖着说:“我要走了。我走之后,你们要告诉所有的张氏族人不要参加起义,更不要参加那个白莲教领导的红巾军。我和你们的祖先从来不参加什么教派,那都是骗人的。我们张家历代都是朝廷的忠良、忠臣。不管那朝那代,谁做皇帝,我们张家都支持,都做顺民,不会闹事添乱的。”缓了口气,老人继续说:“我不放心你们这些后人,为了张家延续下去,你们一定不要造反。”
张珩族长让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张远山和张远贵,老人说:“远山,天明和莲英两个孩子咋没回来?好久不见他们了。”张远山哽咽着对爷爷说:“他们出去学武艺还没回来。”老人点点头,说:“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找到你们的父亲。远山八岁、远贵六岁那年,你们的父亲加入玄龙魔教,我知道后召集族人给他施家法,但他倔犟不悔改,我一气之下把他驱赶出家门。谁知他走后再无消息。这几十年过去了,我很想他。不知他是死是生。我也多方去寻找他,但都没有音讯。你们要找到他,他必定是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父亲走后不到五年,你们的妈妈由于想念过度、思劳成疾也去世了。我把你们带大,你们也先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算是我也对的住你们的父母了。”
张远山和张远贵泣不成声。张珩族长断断续续说:“我今年到八月份就满102岁了。我和你婆婆生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是你父亲张建青,你大伯张建虎,二伯张建春,四伯张建书,五伯张建龙,大姑张菊荷,二姑张菊杏,三姑张菊香。你们的几个伯父成年后都到外地去闯荡了,三个姑也远嫁外地。我让他们不要留恋家乡,要勇于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荡一番,或能干成大事。你们的婆婆也因病离世整整20年了。我去寻她了。但我放心不下我的兄弟,我的几个儿女和你们。”
说完后,老人断了气,离开了他舍不得、放心不下的家人。
张珩老人一生活到差两月时间就到102岁,是张氏族人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很有传奇色彩。老人年轻时创荡南越、巴蜀、长安、大都、上都、扬州、河北、颖州等地,当过镖师,贩过茶叶、布匹、皮毛、中草药等,朋友遍天下。但中年时,被推举为张氏族长后,就回到家乡,为张氏一族的发展呕心沥血。老人在年轻时积攒的财富也被庞大的家族、后人和官府消耗殆尽。
张远山和张远贵痛不欲生。他们从小是爷爷带大的。爷爷教给他们武艺,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爷爷送他们到外地读书、学艺。爷爷为他们娶妻成家,爷爷是他们一生的庇护。爷爷作为族长,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勤奋努力。张氏家族在如此昏暗的朝廷和悲惨的年景下,依然兴旺发达,团结进取,这都是爷爷的心血啊!
张珩族长的离去成了兴元路张氏族人最大的悲伤。尽管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盗贼乘机横行霸道,但张氏族人得到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老人送行。那些年龄大的张氏老人、太小的儿童、病中的男女和那些伤残的张氏族人不能够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但他们都通过各自的纪念方式,痛哭缅怀族长,追思这位伟大的长辈。
至正十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