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艾旻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言:
只为了这远山的呼唤,我不远千里地奔波,从风雨中一路行来,于遥远的西南边陲,于莽莽群山之中,终于与你相遇。
在这海拔2400多米的云贵高原之上,我呼吸急促地放慢了脚步,生恐我的匆匆,惊扰了你的宁静。听说你和我家乡的凤凰,一起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我的心里,便已经将你定位在青石板路、小桥流水,雅致清净、没有太多游人喧嚷的世界,沉睡在高原的云里、雾里,只需公鸡破空的一啼,便可以将黎明唤醒。
1、四季如春的气候
我住宿的宾馆,位于城西的狮子山上。从半山腰远望,发现小城正好位于丽江坝子的正中央,四面群山环抱“西狮北象作城墙,护得古城四季温”西狮,是指西边的狮子山,北象,自然是指北面的象山了。在这炎炎的夏日,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成了火炉,然而在这里,气候还好比停留在晚秋,凉意袭人,显然和这里独特的地势地形有关。在群山的环抱下,丽江,也恍如一个世外桃源般被保护得严严实实。
这里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
水,也是小城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丽江的水,从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流出,再一分为三入城:西河、中河与东河,形成扫帚状的水系,穿城而过,养活着古城的万物。河边,生长着成排的垂柳,拂在水面上,格外清幽。河侧,还分布着一些泉井,散布在小城的屋宇间。
因为这“家家流泉,户户垂杨”的风景,因了这份清幽与典雅,丽江博得了“高原姑苏”的美名,被海内外游人称颂为“东方威尼斯”
这些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河,和苏州人家的小河一样,似乎已经成了排污的设置,清晨,他们要在河边倾倒和清洗便桶。奇怪的是这些小河的河水,并不见混浊,据说这是因为小河的结构比较独特,能自动除污,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纳西族居民的生活用水,并不在这些街心的小河,而在那些小河一侧的泉井里。往往是三眼井相连:第一眼是泉水的源头处,作饮用水;中间的那一眼专供洗菜;最后一眼井,是用来洗衣物的。三眼井的井水,再汇入街心的小河,流出小城,流向远方。
得到纳西族人的允许,我在石榴井的第三眼井里洗了洗脚,只觉泉水清冽,冷入骨髓。一眼看下去,可见井底青石,清澈无比。
这样奢华的用水,这样古老的民俗风情能够完整存留到今天,令人叹为观止。
走在小城的街巷中,小河就在脚边流淌。流水,带来习习凉风,扑面而至,平添无限游兴。
也许我来的这两天,正好遇上天雨,气候显得更加清凉,大街上的行人,很多穿上了夹衣,说得上是“夏行秋令”了。
穿着两层衣服,我居然感冒了,在宾馆开着热空调取暖。
2、古老与现代的并存
从狮子山俯瞰古城,只见成千上万座青一色土木结构的瓦屋,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或依山、或傍水、或临街,密密匝匝、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地呈现于我们眼底。这个巨大的、极富特色的纳西族民居群,以它古朴、青秀的美丽,第一眼就把游人的视线给吸引,也因此也被评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
下山的路,在青石巷里左兜右转,有如迷宫。留连在小巷的每一个转弯处,为那古香古色的屋檐,和屋檐下悬挂的古旧的灯笼注足,那份宁静清幽,使人感觉到了这个角落,时光的脚步放得特别地缓慢。
来到山脚,两架高大的、悠悠流转的、爬满黑色苔藓的水车和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扑到我的眼前,来不及做任何心理准备,我就从宁静闯入了热闹,从古朴来到了现代,从远古走进了文明,这种感觉非常奇特。
如此矛盾的一切,在丽江,是如此和谐地并存着。
古城的街巷,都依着水;水,都傍着街。满街的房屋,石基土墙粉壁,或沿水、或跨河而建。街中的小河上,密布着众多石板的、木板的桥,把水和街,联络纵横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在这偌大的古网络里,密集着太多的现代游人,摩肩接踵地、纷纷扰扰地,购物着、观光着,喧哗着。
新华街、四方街、洋人街一色的石板路,路边挤满了店铺,出售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些产品,如服装、披肩、鞋帽、背包、小工艺品、葫芦丝等。我身着纳西族风味的粉红色时装,围着白色的披肩,做古典美女状,一路婀娜地走在这处处飘扬着葫芦丝美妙乐声的街巷里,看四方街街心的纳西族人表演他们的舞蹈,唱着他们的歌谣,欣赏着街边一些民间艺术家开的小画廊,好几次错以为身在凤凰。
不过,凤凰的游人到底没有丽江多。
厌烦了人群的喧闹,我和朋友一起走入一条无人的街巷,偏离了旅游的常轨,差点迷路。不过我们到底没有迷路,虽然小城的道路纵横交织、密如蛛网,但是,沿着河流逆流而上,总能找到来时的路。
在那些我无法一一记得名字的小巷里,我见到了纳西族人真正的生活面貌。他们穿着古老的服饰,坐在街边杀鸡宰鸭、剥着核桃和花生,用我们谁也听不懂的方言谈笑着,把一些废水倾倒在门前屋檐下的小河里,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无太多的讶异,一如既往地平静着,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可以不问世事、时局,那份超然,好比桃源中人。
路边纳西族人的小院落一个接一个,禁不住好奇之心的引诱,我们偷偷探头进去窥视,满院树木花草、书画楹联立即闯入视野,看不尽的飞花滴翠、品不尽的书香风景!更兼时有葫芦丝吹奏的唐宋之声绕梁而起,那样的文化氛围,真是别有境界。几个纳西族老人怀抱着小孙子,正悠闲地坐在廊下,仰头看雨,午后高原的日光透过雨帘泻在他们身上,使他们黝黑的脸庞看起来也好象跳跃着圣洁的光芒。
我们悄然退了出... -->>
前言:
只为了这远山的呼唤,我不远千里地奔波,从风雨中一路行来,于遥远的西南边陲,于莽莽群山之中,终于与你相遇。
在这海拔2400多米的云贵高原之上,我呼吸急促地放慢了脚步,生恐我的匆匆,惊扰了你的宁静。听说你和我家乡的凤凰,一起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我的心里,便已经将你定位在青石板路、小桥流水,雅致清净、没有太多游人喧嚷的世界,沉睡在高原的云里、雾里,只需公鸡破空的一啼,便可以将黎明唤醒。
1、四季如春的气候
我住宿的宾馆,位于城西的狮子山上。从半山腰远望,发现小城正好位于丽江坝子的正中央,四面群山环抱“西狮北象作城墙,护得古城四季温”西狮,是指西边的狮子山,北象,自然是指北面的象山了。在这炎炎的夏日,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成了火炉,然而在这里,气候还好比停留在晚秋,凉意袭人,显然和这里独特的地势地形有关。在群山的环抱下,丽江,也恍如一个世外桃源般被保护得严严实实。
这里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
水,也是小城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丽江的水,从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流出,再一分为三入城:西河、中河与东河,形成扫帚状的水系,穿城而过,养活着古城的万物。河边,生长着成排的垂柳,拂在水面上,格外清幽。河侧,还分布着一些泉井,散布在小城的屋宇间。
因为这“家家流泉,户户垂杨”的风景,因了这份清幽与典雅,丽江博得了“高原姑苏”的美名,被海内外游人称颂为“东方威尼斯”
这些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河,和苏州人家的小河一样,似乎已经成了排污的设置,清晨,他们要在河边倾倒和清洗便桶。奇怪的是这些小河的河水,并不见混浊,据说这是因为小河的结构比较独特,能自动除污,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纳西族居民的生活用水,并不在这些街心的小河,而在那些小河一侧的泉井里。往往是三眼井相连:第一眼是泉水的源头处,作饮用水;中间的那一眼专供洗菜;最后一眼井,是用来洗衣物的。三眼井的井水,再汇入街心的小河,流出小城,流向远方。
得到纳西族人的允许,我在石榴井的第三眼井里洗了洗脚,只觉泉水清冽,冷入骨髓。一眼看下去,可见井底青石,清澈无比。
这样奢华的用水,这样古老的民俗风情能够完整存留到今天,令人叹为观止。
走在小城的街巷中,小河就在脚边流淌。流水,带来习习凉风,扑面而至,平添无限游兴。
也许我来的这两天,正好遇上天雨,气候显得更加清凉,大街上的行人,很多穿上了夹衣,说得上是“夏行秋令”了。
穿着两层衣服,我居然感冒了,在宾馆开着热空调取暖。
2、古老与现代的并存
从狮子山俯瞰古城,只见成千上万座青一色土木结构的瓦屋,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或依山、或傍水、或临街,密密匝匝、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地呈现于我们眼底。这个巨大的、极富特色的纳西族民居群,以它古朴、青秀的美丽,第一眼就把游人的视线给吸引,也因此也被评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
下山的路,在青石巷里左兜右转,有如迷宫。留连在小巷的每一个转弯处,为那古香古色的屋檐,和屋檐下悬挂的古旧的灯笼注足,那份宁静清幽,使人感觉到了这个角落,时光的脚步放得特别地缓慢。
来到山脚,两架高大的、悠悠流转的、爬满黑色苔藓的水车和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扑到我的眼前,来不及做任何心理准备,我就从宁静闯入了热闹,从古朴来到了现代,从远古走进了文明,这种感觉非常奇特。
如此矛盾的一切,在丽江,是如此和谐地并存着。
古城的街巷,都依着水;水,都傍着街。满街的房屋,石基土墙粉壁,或沿水、或跨河而建。街中的小河上,密布着众多石板的、木板的桥,把水和街,联络纵横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在这偌大的古网络里,密集着太多的现代游人,摩肩接踵地、纷纷扰扰地,购物着、观光着,喧哗着。
新华街、四方街、洋人街一色的石板路,路边挤满了店铺,出售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些产品,如服装、披肩、鞋帽、背包、小工艺品、葫芦丝等。我身着纳西族风味的粉红色时装,围着白色的披肩,做古典美女状,一路婀娜地走在这处处飘扬着葫芦丝美妙乐声的街巷里,看四方街街心的纳西族人表演他们的舞蹈,唱着他们的歌谣,欣赏着街边一些民间艺术家开的小画廊,好几次错以为身在凤凰。
不过,凤凰的游人到底没有丽江多。
厌烦了人群的喧闹,我和朋友一起走入一条无人的街巷,偏离了旅游的常轨,差点迷路。不过我们到底没有迷路,虽然小城的道路纵横交织、密如蛛网,但是,沿着河流逆流而上,总能找到来时的路。
在那些我无法一一记得名字的小巷里,我见到了纳西族人真正的生活面貌。他们穿着古老的服饰,坐在街边杀鸡宰鸭、剥着核桃和花生,用我们谁也听不懂的方言谈笑着,把一些废水倾倒在门前屋檐下的小河里,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无太多的讶异,一如既往地平静着,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可以不问世事、时局,那份超然,好比桃源中人。
路边纳西族人的小院落一个接一个,禁不住好奇之心的引诱,我们偷偷探头进去窥视,满院树木花草、书画楹联立即闯入视野,看不尽的飞花滴翠、品不尽的书香风景!更兼时有葫芦丝吹奏的唐宋之声绕梁而起,那样的文化氛围,真是别有境界。几个纳西族老人怀抱着小孙子,正悠闲地坐在廊下,仰头看雨,午后高原的日光透过雨帘泻在他们身上,使他们黝黑的脸庞看起来也好象跳跃着圣洁的光芒。
我们悄然退了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