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薛蟠之闲话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哪些好处呢?
沿海地带的人比内陆更加关心这个问题,海船巨无霸的出世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重新分配。福建与广州可以说是抱着支持的心态,他们距离琉球岛很近,也是直接与洋人们做生意,当然是希望可以建造更多的大船,然后登录并收复琉球!那里现在还是红毛占着呢,这可不是好事情。就薛蟠所知,因为历史的蝴蝶,现在那里还被荷兰人占着一大块,也许大庆海军的第一战就是与红毛之战。可琉球的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海军的建立更是要一个契机。
相比而言,江南与两淮的心态就微妙了。不是说海船不好,而是这样一来漕运就会受到冲击。
漕运是条多肥的鱼,谁肯撒手啊!没看到做到了与漕运有关的位置上,都能赚的流油吗!能在漕运一带的位置上坐着的人,没有笨的,所以不收钱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是不可能做的。就是清官也能得到很多不出格的孝敬了。都说了清官不是不要钱,而是不要沾着血的钱。
想要动漕运,无疑是触了太多人的神经。薛蟠这一把玩的够大,这可是要伤筋动骨的架势。
可是偏偏这时候,他被皇上弄成了隐形太子的老师,身上不做别的事情了,他们想要找晦气还要看看时机才行。
为了这件事,两淮与江南已经是炸开了锅,林海被闹得脑仁痛,许多人要他上书遏制这种大船的建造。但也有一些本来没在漕运中捞到的人,希望他可以支持造船技术的发展。
被闹得还有黛玉的亲家韩家。在江南,他们算是八风不动的家族,大家都观望着韩家的态度,算说心有不甘,但是韩家看似中立却带有一丝的偏向,往往是事态发展的最后走向。不是说这是韩家在背后推动什么,而是韩家的判断力很好。所以,那些林林总总的小集团们都在等一个结果。
“先生,甄家来帖子想要来拜会您。”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双手呈上了一份拜帖,交给了湖畔书院的老院长韩琪。
韩琪看了眼上面的名字就放到了一边,当做是没有看到的样子,甄家的人他怕见了眼睛疼。“最近关于造船的事情挺热闹的吧?”
牛松点了点头,他闪过了一丝无奈,“大家都觉得海船一出,就是为了遏制漕运而生的。”
“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些地位的人,没有哪个是没有脑子的。不过像是邵勤那样,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的,都是被野望冲昏了脑袋,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啊。所以,松之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吧?”韩琪看似答非所问,抿了一口茶,看着身边的青年人,牛松是镇国公牛清重孙子,到了他这一代爵位本应要向下降一等,但是郇昰却是仍然让他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算是在八公中的独一份了。
“弟子明白。黄河自古已有了几次大改道,二三十多年前先皇要大力重修两淮堤坝的时候,也是为了防止黄河改道带来的决堤。虽然堤坝是修好了,但是从上游携带而来的滚滚泥沙却是除不尽的。从长远上来看,海运代替河运是必然的。但是事情不到重要关头,不等到运河中的泥沙淤积成灾,大家都不会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利益。这次薛楸枰弄出的大船,等于是把这样的重新分配提前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牛清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当下的状况,他对于京城的薛蟠有了一点好奇,薛蟠这么做从大局上来看是百年的功绩,因为万事真的事到临头再想改道就难了,如果真的等到漕运的体系崩溃,再来探索出一条海运的道路,其中损失必然会巨大而惨烈。但要是能提前百年用海运分担了漕运的重担,那么运河中的淤泥也能同时清理起来,这样等于是给了大庆南北商贸一条新的道路,也能让老的那条被更好的维护。
只是,很多既得利益者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难道薛蟠还能铁口直断黄海什么时候再次改道吗?
95第九十五章
薛蟠又不是神棍,他当然不知道黄河会在具体哪月哪天大改道,再说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什么奔流至下三千尺的突变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百年中黄河确实会有大改道发生,这些年来接连的决堤泛滥,让运河的河道也是受到了很多次的击,大量的泥沙已经开始堆成在其中,河床被抬高之后,反过来会使得黄河频繁的出现倒灌的可能性。同时,例如洪泽湖这样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坝一旦坍塌还会造成无法蓄积足够的水量,而让漕运船只被困的复杂局面出现。
所以,制造海船同时开放海运这件事,从长远利益上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朝中有着一批人上书谏言此事未免劳民伤财,距离太上皇的过世还不满一年不宜大兴土木等等的原因,想要让皇上打消正式制造海船一事,但是郇昰并不是一个被牵着走的皇上。
就听到有大臣说到,“皇上,虽然遇到了汛期,运河会偶有不通,但官船的运输也已持续了几百年,各方面都运作成熟。相对而言,大海上风浪湍急,要是把粮食的运送放到了那上面,万一天有不测风云,风暴来临,必然是损失惨重。”
大家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也是点头附和着,“皇上漕运一路建成已久,要是改道海运,其中许多人的生计也面临着问题。”
其实,漕运还是海运,不过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扯皮,郇昰知道想要一下子让原来能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人放弃握在手中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制造海船远远不止是为了代替漕运这样简单。
“好了!说什么海上危险,粮食易发生霉变,朕有说过要让用海运运粮这件事情吗!”郇昰听着朝堂上那些人的你来我往,冷冷地为问了这么一句话。“漕运管着官粮的运输,不能轻易动,朕当然知道。”
太和殿里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人面面相视了一番,好像从头到尾皇上确实没有说过要把运粮的重责交给海运。漕运本来也就是负责粮食与官货的运输,而商人那一块他们自然是管不到的。
那么您是什么意思啊,给个明确的答案吧,不要吊着大家的胃口。这股风都吹了这么久了,都担心着海运挤掉漕运的位置,现在您说不是用来运官粮的,那么建那些个大船是为什么啊?
总不会是为了打仗吧?
“东平王一事诸位想来都是知道了,他手中所集结的那些船只与火器,诸位就没有什么想法吗?”郇昰这个问题一来,大家瞬间明白了,还真的是为了打仗。
郇昰让孙公公传了几份折子下去,让大臣们传阅起来。上面记录的正是东平王招供的关于那些战船的购买来源,其中有向荷兰人买的,也有向葡萄牙人买的,也有向英吉利人买的,都是那些国家上了年份的船,不是好的配置,但是价格却都不低,合计起来十来艘船只也是百万两银子了。“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到哪些好处呢?
沿海地带的人比内陆更加关心这个问题,海船巨无霸的出世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重新分配。福建与广州可以说是抱着支持的心态,他们距离琉球岛很近,也是直接与洋人们做生意,当然是希望可以建造更多的大船,然后登录并收复琉球!那里现在还是红毛占着呢,这可不是好事情。就薛蟠所知,因为历史的蝴蝶,现在那里还被荷兰人占着一大块,也许大庆海军的第一战就是与红毛之战。可琉球的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海军的建立更是要一个契机。
相比而言,江南与两淮的心态就微妙了。不是说海船不好,而是这样一来漕运就会受到冲击。
漕运是条多肥的鱼,谁肯撒手啊!没看到做到了与漕运有关的位置上,都能赚的流油吗!能在漕运一带的位置上坐着的人,没有笨的,所以不收钱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是不可能做的。就是清官也能得到很多不出格的孝敬了。都说了清官不是不要钱,而是不要沾着血的钱。
想要动漕运,无疑是触了太多人的神经。薛蟠这一把玩的够大,这可是要伤筋动骨的架势。
可是偏偏这时候,他被皇上弄成了隐形太子的老师,身上不做别的事情了,他们想要找晦气还要看看时机才行。
为了这件事,两淮与江南已经是炸开了锅,林海被闹得脑仁痛,许多人要他上书遏制这种大船的建造。但也有一些本来没在漕运中捞到的人,希望他可以支持造船技术的发展。
被闹得还有黛玉的亲家韩家。在江南,他们算是八风不动的家族,大家都观望着韩家的态度,算说心有不甘,但是韩家看似中立却带有一丝的偏向,往往是事态发展的最后走向。不是说这是韩家在背后推动什么,而是韩家的判断力很好。所以,那些林林总总的小集团们都在等一个结果。
“先生,甄家来帖子想要来拜会您。”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双手呈上了一份拜帖,交给了湖畔书院的老院长韩琪。
韩琪看了眼上面的名字就放到了一边,当做是没有看到的样子,甄家的人他怕见了眼睛疼。“最近关于造船的事情挺热闹的吧?”
牛松点了点头,他闪过了一丝无奈,“大家都觉得海船一出,就是为了遏制漕运而生的。”
“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些地位的人,没有哪个是没有脑子的。不过像是邵勤那样,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的,都是被野望冲昏了脑袋,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啊。所以,松之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吧?”韩琪看似答非所问,抿了一口茶,看着身边的青年人,牛松是镇国公牛清重孙子,到了他这一代爵位本应要向下降一等,但是郇昰却是仍然让他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算是在八公中的独一份了。
“弟子明白。黄河自古已有了几次大改道,二三十多年前先皇要大力重修两淮堤坝的时候,也是为了防止黄河改道带来的决堤。虽然堤坝是修好了,但是从上游携带而来的滚滚泥沙却是除不尽的。从长远上来看,海运代替河运是必然的。但是事情不到重要关头,不等到运河中的泥沙淤积成灾,大家都不会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利益。这次薛楸枰弄出的大船,等于是把这样的重新分配提前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牛清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当下的状况,他对于京城的薛蟠有了一点好奇,薛蟠这么做从大局上来看是百年的功绩,因为万事真的事到临头再想改道就难了,如果真的等到漕运的体系崩溃,再来探索出一条海运的道路,其中损失必然会巨大而惨烈。但要是能提前百年用海运分担了漕运的重担,那么运河中的淤泥也能同时清理起来,这样等于是给了大庆南北商贸一条新的道路,也能让老的那条被更好的维护。
只是,很多既得利益者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难道薛蟠还能铁口直断黄海什么时候再次改道吗?
95第九十五章
薛蟠又不是神棍,他当然不知道黄河会在具体哪月哪天大改道,再说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什么奔流至下三千尺的突变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百年中黄河确实会有大改道发生,这些年来接连的决堤泛滥,让运河的河道也是受到了很多次的击,大量的泥沙已经开始堆成在其中,河床被抬高之后,反过来会使得黄河频繁的出现倒灌的可能性。同时,例如洪泽湖这样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坝一旦坍塌还会造成无法蓄积足够的水量,而让漕运船只被困的复杂局面出现。
所以,制造海船同时开放海运这件事,从长远利益上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朝中有着一批人上书谏言此事未免劳民伤财,距离太上皇的过世还不满一年不宜大兴土木等等的原因,想要让皇上打消正式制造海船一事,但是郇昰并不是一个被牵着走的皇上。
就听到有大臣说到,“皇上,虽然遇到了汛期,运河会偶有不通,但官船的运输也已持续了几百年,各方面都运作成熟。相对而言,大海上风浪湍急,要是把粮食的运送放到了那上面,万一天有不测风云,风暴来临,必然是损失惨重。”
大家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也是点头附和着,“皇上漕运一路建成已久,要是改道海运,其中许多人的生计也面临着问题。”
其实,漕运还是海运,不过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扯皮,郇昰知道想要一下子让原来能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人放弃握在手中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制造海船远远不止是为了代替漕运这样简单。
“好了!说什么海上危险,粮食易发生霉变,朕有说过要让用海运运粮这件事情吗!”郇昰听着朝堂上那些人的你来我往,冷冷地为问了这么一句话。“漕运管着官粮的运输,不能轻易动,朕当然知道。”
太和殿里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人面面相视了一番,好像从头到尾皇上确实没有说过要把运粮的重责交给海运。漕运本来也就是负责粮食与官货的运输,而商人那一块他们自然是管不到的。
那么您是什么意思啊,给个明确的答案吧,不要吊着大家的胃口。这股风都吹了这么久了,都担心着海运挤掉漕运的位置,现在您说不是用来运官粮的,那么建那些个大船是为什么啊?
总不会是为了打仗吧?
“东平王一事诸位想来都是知道了,他手中所集结的那些船只与火器,诸位就没有什么想法吗?”郇昰这个问题一来,大家瞬间明白了,还真的是为了打仗。
郇昰让孙公公传了几份折子下去,让大臣们传阅起来。上面记录的正是东平王招供的关于那些战船的购买来源,其中有向荷兰人买的,也有向葡萄牙人买的,也有向英吉利人买的,都是那些国家上了年份的船,不是好的配置,但是价格却都不低,合计起来十来艘船只也是百万两银子了。“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