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的成阳正如同仇升所言,朝廷委派的县令、丞、尉俱是挂名而已,真正说话算话的纯是仲氏族人。
但仲氏族人并无什么野心,又十分恪守礼制,即便在汉帝西走,中原板荡之际,亦尽力辅佐县中长吏,保全这一片富饶乐土。
故钜鹿太守仲如今虽然还健在,但已经年逾古稀,每日里但在家中休养,只有县中祭祀尧帝和尧母庆都的大日子才偶尔露面。
而如今仲氏一族的掌舵人是仲的长子,故莒县长仲球,仲球虽然官位不高,在中原大乱之前只做了小县之长,但曹孟德入主兖州后也曾征召仲球,欲要授其千石令,却被他拒绝了。
仲球看出世道纷乱,天下的局势尚未抵定,便不欲出仕,安心在家中做个田舍翁。
仲球与他父亲一样,大多数时候也待在家中注书读史,县中事务自然由子侄辈效力。
这一日,仲球在家中读史,正兴味盎然间,自己几个在县中任事的子侄便联袂请见。
召众人入内后,仲球问道:“尔等因何事匆匆忙忙?”
仲球的儿子仲宪道:“回禀大人,已有确切消息,河北军昨日兵临句阳,句阳令等长吏均挂印而去,县中大族大开城门相迎,而河北军余部继续东进,下一步便是我成阳了。”
自袁曹战事起后,仲氏便时刻关注周边形势,尤其是北边东郡和西边陈留郡接连遭逢战火后,仲氏族人的神经便一直紧绷,唯恐战火绵延到自己家中。
隔壁句阳县中也有仲氏的旁支族人在,当县中发生剧变后,仲氏族人便第一时间往成阳赶,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将消息送回了族中。
仲球听闻消息后,却不像仲宪那么慌张,反而道:“袁、曹二公纷争久矣,河北军入济阴亦不为奇。”
仲宪道:“可我听闻,河北军入陈留后每每苛待当地大族,极为嚣狂,父亲不可不虑啊!”
仲球尚未回答,一旁与仲宪同来的仲栋却道:“阿兄此言差矣,我却听说河北军所过郡县,均审理旧日疑案,为黔首百姓伸冤,其所惩处的皆为县中不法豪强,但对平丘毛氏、长垣吴氏等冠族却颇多礼敬。”
仲宪不服道:“彼辈刀兵在手,欲要如何断案便如何断案,旁人谁又敢置喙一二?”
仲栋道:“我仲氏一族自与那些寻常士族豪强不同,县中上至修尧庙、灵台,下至疏浚沟渠兴修桥梁,俱由我仲氏出钱出粮带头为之。而族中子弟亦严加约束,偶有狂悖不法之事,亦有族规家法严惩。乡里百姓提起我仲氏俱都交口称赞感恩戴德,岂是那寻常人家可比?”
仲宪道:“阿弟此话虽是正理,然河北人毕竟与我兖州人地域殊隔,未必知我仲氏之门风,眼下却是大军将至,如之奈何?”
仲栋道:“还能如何?昔年并州吕布陈兵城下,从祖廷尉君尚能申之以礼义斥退,如今河北军号称“讨逆义师”,又能耐成阳何?”
仲球见自己长子仲宪和从子仲栋辩个不停,亦有些心烦,用手中竹如意敲了敲案几,制止了二人,说道:“袁公欲与曹公争的是执政an bg,其手下将士料来亦不会肆意妄为,我仲氏一族素来恪守礼法,无可诟病,自是不虞。”
“不过兵危战凶,亦不可不虑,若河北军果自东来,且效法往日之事,命族中僮客上城助守,并由县中与族中出些钱粮犒劳其军,想必亦不会与我为难。”
“若是河北军实在不允,定要入城,汝等亦可率家人出城北入雷泽,由老夫留在城中与其应对便是。”
成阳北侧有雷泽,亦是中原有名的湖泽之一,乃是成阳附近田地丰美的原因之一,也是成阳人最后的保障。
之前吕布前来的时候,仲氏族人亦畏惧并州兵,悄悄将一部分族人转移到了雷泽之中避难,幸而最终吕布还是识趣退走。
听仲球如此说,仲宪、仲栋并仲球的次子仲侗均跪伏道:“大人自当避至雷泽,由我等应对。”
仲球板起脸来训斥道:“胡闹!我一老朽之人,岂能望风走避。且尚未到如此地步,又急慌什么?且先各安其位,阿先你去县寺坐定,照看好令君;阿东你去调集僮客,随时准备助守;阿同你去知会族人,略作准备,以应非常。”
各人正欲听从仲球安排分头处置时,突有仆从来报,城西有三骑远来,自称要面谒故钜鹿君。
因着句阳之事,成阳西门早就在县中授意下关闭了,那三人不得入城,只能在城外递上门刺拜帖,门卒不敢怠慢,连忙送来仲氏宅邸。
仲球一听居然是要拜访自己那久久闭门不出的老父,亦是奇怪,便取过门刺拜帖来看。
这乍一看便大吃一惊,只见门刺上写着讨逆将军颜良,再看拜帖上写着钜鹿颜良代先兄拜谒昔日举主钜鹿仲君足下。
仲球把两片竹牍看完,方才稍稍心定,心想阿父昔年是掌钜鹿郡事不假,至于是否举过颜姓的孝廉亦或是贤良方正等等就未可知了。
这讨逆将军颜良,又从冀州来,多半便是袁大将军派来兖州的人马,如今并不提兵临城,而是投刺拜谒,倒是个知礼数的。
仲球问道:“那来传信的县卒还在不在门外?”
仆从到:“县卒还在等家主的回复,仍旧在门外等候。”
“唤他进来。”
“诺!”
那县卒被引进室内,却不敢往前,只在门口拜伏道:“小人见过仲君。”
“我且问你,门外来者几人?是何形貌?”
“回仲君话,门外来者三人,皆骑高头大马,为首者乃一昂藏丈夫,年约三十许,另二者一是俊朗少年,一是沧桑汉子,那沧桑汉子着细麻衣衫,另二人皆着锦缎。”
“可有佩戴刀剑甲胄?”
“三人均有佩刀,并无着甲。”
“可有从人?远处有何异状否?”
“并无从人,也无甚异状。对了,那沧桑汉子说话乃是本地口音。”
“噢?本地口音?你可见过此人?”
“倒是不曾,只是略有些面熟,记不得曾在何... -->>
如今的成阳正如同仇升所言,朝廷委派的县令、丞、尉俱是挂名而已,真正说话算话的纯是仲氏族人。
但仲氏族人并无什么野心,又十分恪守礼制,即便在汉帝西走,中原板荡之际,亦尽力辅佐县中长吏,保全这一片富饶乐土。
故钜鹿太守仲如今虽然还健在,但已经年逾古稀,每日里但在家中休养,只有县中祭祀尧帝和尧母庆都的大日子才偶尔露面。
而如今仲氏一族的掌舵人是仲的长子,故莒县长仲球,仲球虽然官位不高,在中原大乱之前只做了小县之长,但曹孟德入主兖州后也曾征召仲球,欲要授其千石令,却被他拒绝了。
仲球看出世道纷乱,天下的局势尚未抵定,便不欲出仕,安心在家中做个田舍翁。
仲球与他父亲一样,大多数时候也待在家中注书读史,县中事务自然由子侄辈效力。
这一日,仲球在家中读史,正兴味盎然间,自己几个在县中任事的子侄便联袂请见。
召众人入内后,仲球问道:“尔等因何事匆匆忙忙?”
仲球的儿子仲宪道:“回禀大人,已有确切消息,河北军昨日兵临句阳,句阳令等长吏均挂印而去,县中大族大开城门相迎,而河北军余部继续东进,下一步便是我成阳了。”
自袁曹战事起后,仲氏便时刻关注周边形势,尤其是北边东郡和西边陈留郡接连遭逢战火后,仲氏族人的神经便一直紧绷,唯恐战火绵延到自己家中。
隔壁句阳县中也有仲氏的旁支族人在,当县中发生剧变后,仲氏族人便第一时间往成阳赶,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将消息送回了族中。
仲球听闻消息后,却不像仲宪那么慌张,反而道:“袁、曹二公纷争久矣,河北军入济阴亦不为奇。”
仲宪道:“可我听闻,河北军入陈留后每每苛待当地大族,极为嚣狂,父亲不可不虑啊!”
仲球尚未回答,一旁与仲宪同来的仲栋却道:“阿兄此言差矣,我却听说河北军所过郡县,均审理旧日疑案,为黔首百姓伸冤,其所惩处的皆为县中不法豪强,但对平丘毛氏、长垣吴氏等冠族却颇多礼敬。”
仲宪不服道:“彼辈刀兵在手,欲要如何断案便如何断案,旁人谁又敢置喙一二?”
仲栋道:“我仲氏一族自与那些寻常士族豪强不同,县中上至修尧庙、灵台,下至疏浚沟渠兴修桥梁,俱由我仲氏出钱出粮带头为之。而族中子弟亦严加约束,偶有狂悖不法之事,亦有族规家法严惩。乡里百姓提起我仲氏俱都交口称赞感恩戴德,岂是那寻常人家可比?”
仲宪道:“阿弟此话虽是正理,然河北人毕竟与我兖州人地域殊隔,未必知我仲氏之门风,眼下却是大军将至,如之奈何?”
仲栋道:“还能如何?昔年并州吕布陈兵城下,从祖廷尉君尚能申之以礼义斥退,如今河北军号称“讨逆义师”,又能耐成阳何?”
仲球见自己长子仲宪和从子仲栋辩个不停,亦有些心烦,用手中竹如意敲了敲案几,制止了二人,说道:“袁公欲与曹公争的是执政an bg,其手下将士料来亦不会肆意妄为,我仲氏一族素来恪守礼法,无可诟病,自是不虞。”
“不过兵危战凶,亦不可不虑,若河北军果自东来,且效法往日之事,命族中僮客上城助守,并由县中与族中出些钱粮犒劳其军,想必亦不会与我为难。”
“若是河北军实在不允,定要入城,汝等亦可率家人出城北入雷泽,由老夫留在城中与其应对便是。”
成阳北侧有雷泽,亦是中原有名的湖泽之一,乃是成阳附近田地丰美的原因之一,也是成阳人最后的保障。
之前吕布前来的时候,仲氏族人亦畏惧并州兵,悄悄将一部分族人转移到了雷泽之中避难,幸而最终吕布还是识趣退走。
听仲球如此说,仲宪、仲栋并仲球的次子仲侗均跪伏道:“大人自当避至雷泽,由我等应对。”
仲球板起脸来训斥道:“胡闹!我一老朽之人,岂能望风走避。且尚未到如此地步,又急慌什么?且先各安其位,阿先你去县寺坐定,照看好令君;阿东你去调集僮客,随时准备助守;阿同你去知会族人,略作准备,以应非常。”
各人正欲听从仲球安排分头处置时,突有仆从来报,城西有三骑远来,自称要面谒故钜鹿君。
因着句阳之事,成阳西门早就在县中授意下关闭了,那三人不得入城,只能在城外递上门刺拜帖,门卒不敢怠慢,连忙送来仲氏宅邸。
仲球一听居然是要拜访自己那久久闭门不出的老父,亦是奇怪,便取过门刺拜帖来看。
这乍一看便大吃一惊,只见门刺上写着讨逆将军颜良,再看拜帖上写着钜鹿颜良代先兄拜谒昔日举主钜鹿仲君足下。
仲球把两片竹牍看完,方才稍稍心定,心想阿父昔年是掌钜鹿郡事不假,至于是否举过颜姓的孝廉亦或是贤良方正等等就未可知了。
这讨逆将军颜良,又从冀州来,多半便是袁大将军派来兖州的人马,如今并不提兵临城,而是投刺拜谒,倒是个知礼数的。
仲球问道:“那来传信的县卒还在不在门外?”
仆从到:“县卒还在等家主的回复,仍旧在门外等候。”
“唤他进来。”
“诺!”
那县卒被引进室内,却不敢往前,只在门口拜伏道:“小人见过仲君。”
“我且问你,门外来者几人?是何形貌?”
“回仲君话,门外来者三人,皆骑高头大马,为首者乃一昂藏丈夫,年约三十许,另二者一是俊朗少年,一是沧桑汉子,那沧桑汉子着细麻衣衫,另二人皆着锦缎。”
“可有佩戴刀剑甲胄?”
“三人均有佩刀,并无着甲。”
“可有从人?远处有何异状否?”
“并无从人,也无甚异状。对了,那沧桑汉子说话乃是本地口音。”
“噢?本地口音?你可见过此人?”
“倒是不曾,只是略有些面熟,记不得曾在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