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加冠之前,先由赞着为冠者梳头,再用帛将头发包好,做好一切准备。为了表示洁净,正宾都要先到西阶下面洗手,然后上堂到将冠者的席前坐下,亲手将冠者头上包发的帛扶正,然后起身,从西阶走下1级台阶,从有司手中接过缁布冠,走到将冠者的席前,先端正他的容仪礼,然后致祝辞说:月份和时日都很吉祥,现在开始为你加冠;抛弃你的童稚之心,慎养你的成人之德;愿你长寿吉祥,广增洪福。祝辞完毕,正宾亲手为他戴上缁布冠。接着由助手为冠者系好冠缨。冠者进入房中,脱去采衣,换上和缁布冠配套的玄端服走出房间,面朝南,来向宾客展示。
二加、三加之礼的仪节和加缁布冠的仪节基本相同,只是第二次加冠的时候,正宾需要从西阶走下2级台阶,第三次加冠时要走下3级台阶,这是因为捧持皮弁冠和爵弁冠的有司站在不同的位置。此外每次加冠的祝辞会略有变化,但是意思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勉励冠者抛弃幼小嬉戏惰慢之心,而树立进德修业的志向。这是前辈对冠者的衷心祝愿,是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每次加冠之后,冠者都要进入房间换上相应的服装,然后走出房间,来向宾客展示。
不难发现,冠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容体、颜色、言辞、口才的教育,其中有很深的含义。《礼记》中说道:礼仪该从哪里做起呢?应该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仪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得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仪才算确立。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懂得礼仪,而礼仪是以容貌端正、神色庄敬、辞令恭顺为基础的。举行成人之礼,首先要从容体、颜色、辞令的教育开始,因此,赞着、正宾才会不厌其烦地为之梳理头发、扶正帛巾,并且让他展示体貌。《仪礼》中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刘向也曾说,冠礼的意义在于内修心德,外修礼文,既要修德,又要正容。孔子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三次加冠之礼完成后,就会举行醴(lǐ)冠者的仪式,醴是甜酒的意思。冠者的席位在堂上的室门西边,正宾向冠者敬醴酒,并致祝辞: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菜肴芳香,卿下拜受觯(酒器),祭献菜肴和醴酒,来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长寿之年犹不忘怀。冠者按照规定的礼节饮酒,然后起身离席,为冠礼圆满完成而拜谢正宾,正宾答拜还礼。
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根据《礼记》记载,上古时代,男孩生下来3个月,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会拉着孩子的右手,用食指轻挠他的下巴,为他取名。20年之后,当孩子长大成人,则要在冠礼上由正宾再为他取一个表字。
在姓名之外取表字,是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名字的敬重。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只有长辈对晚辈,或者尊者对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用字相称,来表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说,“字”是成人交际时使用的,所以《礼记》中说:对冠者要称字而不称名,这因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正宾为冠者取字是有严格仪式的,从西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西厢房的地方,面朝东。主人从东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东厢房的地方,面朝东。冠者站在西阶下的东侧,面朝南。正宾为冠者取表字,并致祝辞:礼仪已经齐备,在次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无比美好,是适合英俊男子所有的;适宜就是福佑,愿你永远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伯某甫。
周代的表字,首字表示排行,用伯、仲、叔、季表示,视情况而定;末尾的字“甫”,或者是“父”字,是对男子的尊称;中间的字,一般和名的字义有联系,比如,孔丘,字仲尼父,仲是排行,尼和丘相对,丘是山丘,尼是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末尾的那个字可以省略,所以孔子的字通常可以称为仲尼。
当今时代,大家已经很少再有人取字了,但是,随着成人礼的复兴,取字会不会是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时尚行为呢?
冠礼完毕后,冠者需要拜见有关的尊长。冠者先从西阶走下厅堂,转身东行,走出庭院的东墙,面朝北,拜见在这里等候的母亲,并献上干肉,来表示敬意。母亲拜受后准备离开,冠者拜送,母亲又拜。这一过程中,作为儿子的冠者只对母亲拜一次,而母亲却拜了两次,这是上古时代妇人对成年男子的拜法,称为侠(jiā)拜。
冠者又去拜见站在堂下的亲戚,亲戚向冠者行再拜之礼,冠者答拜还礼。然后,冠者走出庙门、进入寝门,去拜见姑姑和姐姐,仪节和母亲一样。冠者拜见母亲、兄弟等,是表示在家中从此以成人之礼相见,所以《礼记》中说:加冠以后去拜见母亲,母亲答拜;去见兄弟,兄弟对他再拜;这都是因为他已经是成人,家人对他施礼。
加冠之前,先由赞着为冠者梳头,再用帛将头发包好,做好一切准备。为了表示洁净,正宾都要先到西阶下面洗手,然后上堂到将冠者的席前坐下,亲手将冠者头上包发的帛扶正,然后起身,从西阶走下1级台阶,从有司手中接过缁布冠,走到将冠者的席前,先端正他的容仪礼,然后致祝辞说:月份和时日都很吉祥,现在开始为你加冠;抛弃你的童稚之心,慎养你的成人之德;愿你长寿吉祥,广增洪福。祝辞完毕,正宾亲手为他戴上缁布冠。接着由助手为冠者系好冠缨。冠者进入房中,脱去采衣,换上和缁布冠配套的玄端服走出房间,面朝南,来向宾客展示。
二加、三加之礼的仪节和加缁布冠的仪节基本相同,只是第二次加冠的时候,正宾需要从西阶走下2级台阶,第三次加冠时要走下3级台阶,这是因为捧持皮弁冠和爵弁冠的有司站在不同的位置。此外每次加冠的祝辞会略有变化,但是意思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勉励冠者抛弃幼小嬉戏惰慢之心,而树立进德修业的志向。这是前辈对冠者的衷心祝愿,是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每次加冠之后,冠者都要进入房间换上相应的服装,然后走出房间,来向宾客展示。
不难发现,冠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容体、颜色、言辞、口才的教育,其中有很深的含义。《礼记》中说道:礼仪该从哪里做起呢?应该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仪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得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仪才算确立。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懂得礼仪,而礼仪是以容貌端正、神色庄敬、辞令恭顺为基础的。举行成人之礼,首先要从容体、颜色、辞令的教育开始,因此,赞着、正宾才会不厌其烦地为之梳理头发、扶正帛巾,并且让他展示体貌。《仪礼》中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刘向也曾说,冠礼的意义在于内修心德,外修礼文,既要修德,又要正容。孔子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三次加冠之礼完成后,就会举行醴(lǐ)冠者的仪式,醴是甜酒的意思。冠者的席位在堂上的室门西边,正宾向冠者敬醴酒,并致祝辞: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菜肴芳香,卿下拜受觯(酒器),祭献菜肴和醴酒,来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长寿之年犹不忘怀。冠者按照规定的礼节饮酒,然后起身离席,为冠礼圆满完成而拜谢正宾,正宾答拜还礼。
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根据《礼记》记载,上古时代,男孩生下来3个月,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会拉着孩子的右手,用食指轻挠他的下巴,为他取名。20年之后,当孩子长大成人,则要在冠礼上由正宾再为他取一个表字。
在姓名之外取表字,是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名字的敬重。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只有长辈对晚辈,或者尊者对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用字相称,来表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说,“字”是成人交际时使用的,所以《礼记》中说:对冠者要称字而不称名,这因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正宾为冠者取字是有严格仪式的,从西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西厢房的地方,面朝东。主人从东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东厢房的地方,面朝东。冠者站在西阶下的东侧,面朝南。正宾为冠者取表字,并致祝辞:礼仪已经齐备,在次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无比美好,是适合英俊男子所有的;适宜就是福佑,愿你永远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伯某甫。
周代的表字,首字表示排行,用伯、仲、叔、季表示,视情况而定;末尾的字“甫”,或者是“父”字,是对男子的尊称;中间的字,一般和名的字义有联系,比如,孔丘,字仲尼父,仲是排行,尼和丘相对,丘是山丘,尼是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末尾的那个字可以省略,所以孔子的字通常可以称为仲尼。
当今时代,大家已经很少再有人取字了,但是,随着成人礼的复兴,取字会不会是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时尚行为呢?
冠礼完毕后,冠者需要拜见有关的尊长。冠者先从西阶走下厅堂,转身东行,走出庭院的东墙,面朝北,拜见在这里等候的母亲,并献上干肉,来表示敬意。母亲拜受后准备离开,冠者拜送,母亲又拜。这一过程中,作为儿子的冠者只对母亲拜一次,而母亲却拜了两次,这是上古时代妇人对成年男子的拜法,称为侠(jiā)拜。
冠者又去拜见站在堂下的亲戚,亲戚向冠者行再拜之礼,冠者答拜还礼。然后,冠者走出庙门、进入寝门,去拜见姑姑和姐姐,仪节和母亲一样。冠者拜见母亲、兄弟等,是表示在家中从此以成人之礼相见,所以《礼记》中说:加冠以后去拜见母亲,母亲答拜;去见兄弟,兄弟对他再拜;这都是因为他已经是成人,家人对他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