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幸往往来自于比较,而幸福往往也是来自于比较。可见,世界上事物的好坏、对错、美丑等等这些可以用来比较的词语,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希望每天都开心。因为生存的压力本身就很大,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再生烦恼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人的态度在早年形成,以后就不会改变了。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固执得跟一块石头一样,推不动,磨不掉。而结果呢?我成了最另类的一个,这从别人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后来我慢慢发现,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强项,这个强项可能是技能,可能是性格,可能是态度,可能是方式等等等等。这样看来,把身边的每个人都看成老师,自己将会收获多少!
有人总结了幸福生活的10个秘诀,它们是:(1)每天真心称赞一个人;(2)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3)坚信别人能变成你希望看到的那种状态;(4)记住别人的名字;(5)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欣赏;(6)笑口常开,即使你不高兴;(7)请记住,一夜成名是需要很长时间磨练的;(8)成功者只是做了失败者不屑于做的事情;(9)不要扫别人的兴;(10)不要通过伤害你爱的人,来发泄心中的苦楚。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往往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真心付出了多少。
阻止我们前行的,可能不是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鞋子里的那一颗小石子。我们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暮年,无时无刻不在成长着,进步着。进步的含义就是进一步完善自己。当我们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的时候,不要抱怨,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自满,受过教训也好,别人开导也好,现实压力也好,我至少摆正了终身学习的心态。我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催促着我,让我不得不这么做;低头耕耘,偶尔也抬头看看星空。
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贯古今》
第一部的题目为《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是汉代的大儒,我们在后面会介绍到他。第一部的题目引用儒家名言,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一部主要是写儒家的。写儒家,我们就需要对儒家有个整体的认识。我是这么打算的,首先得有先师孔子的介绍;其次是具体分析儒家的十三部经典,简称“儒家十三经”,儒家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能在“儒家十三经”中找到出处;最后再分析一下,随着朝代的更替,后代的大儒们是怎样对其继承和发展的。那我们的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贯古今》,重点就放在写孔子上面了。当然,为了把一些问题阐释得更加清楚,我会尝试加上一些其他的内容。
1.仁者无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周天子基本上管不了旗下的诸侯了。这也难怪,实际的兵权都在诸侯手里面,枪杆子下的政权,自己手里握着兵权,又有封地,谁还会听一个傀儡君主的命令!西周初期的时候,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为了犒劳自己的亲军,更为了让周朝广阔的疆土太平安宁,下令分封诸侯。分封诸侯,对于周王朝贵族的统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时,辽阔的周朝疆土,遍布着数不清的方国、部落,他们时而臣服,时而反叛,战争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统治集团为此也是心力交瘁。
为了共同捍卫周王朝,周天子把自己的同姓、亲戚分封到四方,共同维护王朝的统治。这些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控制着当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军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也不乏有作为的君主,春秋五霸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结果,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公。其实周朝前期的天子是很有作为的,诸侯也心悦诚服。后代继承王位的天子,很多都没有经过东征西战,却坐享天子的宝座,让人未免有些不服。后来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福气,也让各诸侯国彻底失掉了耐心。再后来,大地震,犬戎族的侵略,再加上幽王的倒行逆施等一系列的天灾**,强盛了大约300年的西周最终灭亡了。
后来到了东周,前半段称为春秋,是诸侯之间争相称霸的两百多年;后半段称为战国,是诸侯之间互相征伐的两百多年。要称霸,就得富国强兵;要征伐,还得富国强兵。在这样的峥嵘岁月里,各诸侯国不但要提高自己国家的经济水平,还要招贤纳士,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水平。在那个时候,私学已经慢慢地兴起了,形成了许多的思想学派,加上当时各国统治集团的倡导,各家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主张成为国家的正统,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
(以上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样,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
面对仁德,就是我的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这是孔子关于道德的一句说教;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这是孔子关于修养的见解;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在为人处事上,一向很谦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了,这是孔子对统治者的劝谏;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孔子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任何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孔子的英文名称为confucius,是“孔夫子”音译过来的。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周朝灭亡商朝之后,周天子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孔子的祖上就成为了宋国的贵族。在后来的动乱中,孔子的祖父逃难来到鲁国,并落地生根。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小归在这里谢谢了!)
不幸往往来自于比较,而幸福往往也是来自于比较。可见,世界上事物的好坏、对错、美丑等等这些可以用来比较的词语,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希望每天都开心。因为生存的压力本身就很大,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再生烦恼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人的态度在早年形成,以后就不会改变了。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固执得跟一块石头一样,推不动,磨不掉。而结果呢?我成了最另类的一个,这从别人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后来我慢慢发现,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强项,这个强项可能是技能,可能是性格,可能是态度,可能是方式等等等等。这样看来,把身边的每个人都看成老师,自己将会收获多少!
有人总结了幸福生活的10个秘诀,它们是:(1)每天真心称赞一个人;(2)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3)坚信别人能变成你希望看到的那种状态;(4)记住别人的名字;(5)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欣赏;(6)笑口常开,即使你不高兴;(7)请记住,一夜成名是需要很长时间磨练的;(8)成功者只是做了失败者不屑于做的事情;(9)不要扫别人的兴;(10)不要通过伤害你爱的人,来发泄心中的苦楚。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往往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真心付出了多少。
阻止我们前行的,可能不是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鞋子里的那一颗小石子。我们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暮年,无时无刻不在成长着,进步着。进步的含义就是进一步完善自己。当我们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的时候,不要抱怨,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自满,受过教训也好,别人开导也好,现实压力也好,我至少摆正了终身学习的心态。我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催促着我,让我不得不这么做;低头耕耘,偶尔也抬头看看星空。
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贯古今》
第一部的题目为《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是汉代的大儒,我们在后面会介绍到他。第一部的题目引用儒家名言,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一部主要是写儒家的。写儒家,我们就需要对儒家有个整体的认识。我是这么打算的,首先得有先师孔子的介绍;其次是具体分析儒家的十三部经典,简称“儒家十三经”,儒家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能在“儒家十三经”中找到出处;最后再分析一下,随着朝代的更替,后代的大儒们是怎样对其继承和发展的。那我们的第一章《德牟天地,道贯古今》,重点就放在写孔子上面了。当然,为了把一些问题阐释得更加清楚,我会尝试加上一些其他的内容。
1.仁者无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周天子基本上管不了旗下的诸侯了。这也难怪,实际的兵权都在诸侯手里面,枪杆子下的政权,自己手里握着兵权,又有封地,谁还会听一个傀儡君主的命令!西周初期的时候,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为了犒劳自己的亲军,更为了让周朝广阔的疆土太平安宁,下令分封诸侯。分封诸侯,对于周王朝贵族的统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时,辽阔的周朝疆土,遍布着数不清的方国、部落,他们时而臣服,时而反叛,战争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统治集团为此也是心力交瘁。
为了共同捍卫周王朝,周天子把自己的同姓、亲戚分封到四方,共同维护王朝的统治。这些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控制着当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军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也不乏有作为的君主,春秋五霸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结果,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公。其实周朝前期的天子是很有作为的,诸侯也心悦诚服。后代继承王位的天子,很多都没有经过东征西战,却坐享天子的宝座,让人未免有些不服。后来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福气,也让各诸侯国彻底失掉了耐心。再后来,大地震,犬戎族的侵略,再加上幽王的倒行逆施等一系列的天灾**,强盛了大约300年的西周最终灭亡了。
后来到了东周,前半段称为春秋,是诸侯之间争相称霸的两百多年;后半段称为战国,是诸侯之间互相征伐的两百多年。要称霸,就得富国强兵;要征伐,还得富国强兵。在这样的峥嵘岁月里,各诸侯国不但要提高自己国家的经济水平,还要招贤纳士,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水平。在那个时候,私学已经慢慢地兴起了,形成了许多的思想学派,加上当时各国统治集团的倡导,各家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主张成为国家的正统,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
(以上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样,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
面对仁德,就是我的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这是孔子关于道德的一句说教;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这是孔子关于修养的见解;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在为人处事上,一向很谦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了,这是孔子对统治者的劝谏;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孔子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任何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孔子的英文名称为confucius,是“孔夫子”音译过来的。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周朝灭亡商朝之后,周天子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孔子的祖上就成为了宋国的贵族。在后来的动乱中,孔子的祖父逃难来到鲁国,并落地生根。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小归在这里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