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设计陷阱 (1/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红楼之清和县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谢翎听商婵婵提起纳妾之事, 忙要开口解释。
然而不等他说话,商婵婵就笑眯眯的直接抬手按在谢翎唇上, 虽然隔了一方手帕,谢翎的脸还是霎时就红透了,宛如马勒上的红绢一般。
商婵婵开口道:“你别怕。我是听了你与邹太君的话, 来表扬你的, 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俗话说, 小儿子, 大孙子, 老太太的命根子。
邹太君只有谢翎这一个孙子, 自然见不得他受委屈。
且在老太君看来,能娶到商家女固然是锦上添花,但要是需得牺牲谢家的传承来迎合商家的规矩,那她情愿放弃, 转而给孙子娶一个家世低些的女孩。
于是胡氏从宫里带回谢皇后的态度后, 邹太君便更加不喜, 只以为女儿做了皇后,就一味畏惧商太后, 连自己亲侄子都不顾了。
索性直接将谢翎叫了来,言及此事,只道“翎儿,你也知道商家女儿体弱,只恐日后不虞。我这里有两个十分乖巧伶俐的丫头,若是你喜欢, 祖母便为你做主,你带了去使唤吧。”
胡氏在旁攥着帕子不敢打断婆婆的话,只能对着儿子眨眼,想要传达一下皇后的意思。
然而谢翎低着头,根本没看到亲娘的暗示。
他对祖母拱手道:“多谢祖母为商姑娘的身子考虑,只是保宁侯府乃累世名门,来日她入咱们府上,也不会少了伺候的陪嫁丫鬟。祖母既担忧她的身体,要赐人服侍她,不如赐两个通晓医术的嬷嬷。”
邹太君听他故意歪曲自己的意思,不由略微蹙眉,索性挑明:“这人是赏给你的。”。
谢翎语气四平八稳:“长者赐,不敢辞。我屋中虽没有用人的地方,但祖母既要赐人,我便将那院中打扫的小厮拨走两个吧,好给祖母的人腾地方。”
邹太君:……
胡氏忍不住插话道:“母亲,您调/教的水葱似的人——听说那个叫茗杏的还会弹琴,给了翎儿扫院子岂不可惜。不如母亲赏了我吧,我们打牌觉得无聊,只差个弹琴唱曲儿的呢。”
邹太君和谢翎齐齐无语。
他们祖孙在这里打机锋,胡氏却是真心实意的。
邹太君早几年就在给长孙准备房里人了,俱是家生子里容貌出挑的不说,还都知情识趣,各有所长。
胡氏在婆婆这里也是见过几回的,非常遗憾自家姨娘里居然没有个通音律的。如今听儿子居然让她们去扫院子,深觉暴殄天物,便开口要人了。
胡氏这一打岔,邹太君那一点火气也没了。
她也是个明白人,听这话就知道谢翎决意不肯纳妾。大有一副您塞进几个,我就多几个打扫卫生的下人这样的意思。
邹太君更明白,谢翎之所以不明着说出口,除了出于孝顺之道,不愿顶撞自己外,恐怕还有一层理由便是护着那未过门的妻子。
生怕今日说僵了,来日自己这个太婆婆,将这个过子记到商婵婵身上磋磨她。
邹太君心里不由得有些泛酸:人都说女儿外向,怎么到自己家就反了过来,成了男儿外向。
这还八字没有一撇,六礼都未行,谢翎就这样处处维护,连往日最敬重的祖母的话都不听了。
只是她到底不愿意拂了孙子的心意,便颌首道:“行了,你去吧。你的话祖母都明白了。”
谢翎再施一礼便告退了。
胡氏慢半拍地讶然道:“母亲,今日翎儿莫不是在外面吃了酒,不然怎么这么多话。我好久没听他说这么长的句子了。”
邹太君叹气道:“只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见胡氏不解,便道:“我乏了,你也去吧。”
胡氏笑道:“那两个会弹琴的,求母亲赏了我吧。我必不叫她们扫院子的。”
邹太君:……
故而此事转了一圈,最倒霉的居然是谢大将军。回家迎面撞上两个风摆杨柳似的丫鬟走过来服侍,吓得他以为自己进错了门。
听夫人讲完了全过程后,他也只剩下哭笑不得:“夫人既喜欢,就留下伺候你吧。”
胡氏认真点头,从此后果然每回打牌都要叫两人前来弹琴伺候。
此事一出,也算歪打正着,满府里到了年纪的家生女儿再不敢惦记给大爷做妾的好处。
而是都托父母早日为自己寻个找好人家嫁了,生怕再叫老太太看上,不是去大爷屋里扫地,就是去太太屋里弹琴。
御驾离京前,心中挂念此事的皇后,还召了母亲入宫,想要劝解此事。
邹太君摆手道:“娘娘不必说了,我也想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长辈插手说不得还落下埋怨。”
谢皇后一向最知母亲,是那等最标准的当家主母,于是便奇道:“母亲怎么转了性子?”
邹太君便将与谢翎的一番对话说了出来,倒惹得谢皇后笑了一场。
后又叹道:“果然婵婵和玉儿这两个孩子都有些造化,后宅清静是难得的福气。”
而后更将此事谈笑间讲给商太后听,也为了讨商太后欢喜,却叫商婵婵在帷帐后面听见了此事。
正巧今日拿来逗谢翎。
果然方才一说这事,他就脸色变更,急忙要解释。
商婵婵见他要急了,只觉得心软如绵。
便一时忘了规矩,抬手捂住了他的口。
见谢翎脸红的都要着了,这才放下手笑道:“难道我才退热,你又要烧起来不成?”
谢翎静了静,不答她的玩笑话,只认真道:“你信我,我总不叫你为这些事烦难。”
商婵婵也收了笑容:“这话我记下了,再不许反悔的。”
如今且将这些小儿女事放下,只说为储君之事,二皇子三皇子两位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虑。
他们并不如商铎般了解皇帝,能看清他对大皇子的看重与制衡。
相反,他们看到的就是大皇子日益频繁的出入御书房,屡受父皇的称赞。
 ... -->>
谢翎听商婵婵提起纳妾之事, 忙要开口解释。
然而不等他说话,商婵婵就笑眯眯的直接抬手按在谢翎唇上, 虽然隔了一方手帕,谢翎的脸还是霎时就红透了,宛如马勒上的红绢一般。
商婵婵开口道:“你别怕。我是听了你与邹太君的话, 来表扬你的, 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俗话说, 小儿子, 大孙子, 老太太的命根子。
邹太君只有谢翎这一个孙子, 自然见不得他受委屈。
且在老太君看来,能娶到商家女固然是锦上添花,但要是需得牺牲谢家的传承来迎合商家的规矩,那她情愿放弃, 转而给孙子娶一个家世低些的女孩。
于是胡氏从宫里带回谢皇后的态度后, 邹太君便更加不喜, 只以为女儿做了皇后,就一味畏惧商太后, 连自己亲侄子都不顾了。
索性直接将谢翎叫了来,言及此事,只道“翎儿,你也知道商家女儿体弱,只恐日后不虞。我这里有两个十分乖巧伶俐的丫头,若是你喜欢, 祖母便为你做主,你带了去使唤吧。”
胡氏在旁攥着帕子不敢打断婆婆的话,只能对着儿子眨眼,想要传达一下皇后的意思。
然而谢翎低着头,根本没看到亲娘的暗示。
他对祖母拱手道:“多谢祖母为商姑娘的身子考虑,只是保宁侯府乃累世名门,来日她入咱们府上,也不会少了伺候的陪嫁丫鬟。祖母既担忧她的身体,要赐人服侍她,不如赐两个通晓医术的嬷嬷。”
邹太君听他故意歪曲自己的意思,不由略微蹙眉,索性挑明:“这人是赏给你的。”。
谢翎语气四平八稳:“长者赐,不敢辞。我屋中虽没有用人的地方,但祖母既要赐人,我便将那院中打扫的小厮拨走两个吧,好给祖母的人腾地方。”
邹太君:……
胡氏忍不住插话道:“母亲,您调/教的水葱似的人——听说那个叫茗杏的还会弹琴,给了翎儿扫院子岂不可惜。不如母亲赏了我吧,我们打牌觉得无聊,只差个弹琴唱曲儿的呢。”
邹太君和谢翎齐齐无语。
他们祖孙在这里打机锋,胡氏却是真心实意的。
邹太君早几年就在给长孙准备房里人了,俱是家生子里容貌出挑的不说,还都知情识趣,各有所长。
胡氏在婆婆这里也是见过几回的,非常遗憾自家姨娘里居然没有个通音律的。如今听儿子居然让她们去扫院子,深觉暴殄天物,便开口要人了。
胡氏这一打岔,邹太君那一点火气也没了。
她也是个明白人,听这话就知道谢翎决意不肯纳妾。大有一副您塞进几个,我就多几个打扫卫生的下人这样的意思。
邹太君更明白,谢翎之所以不明着说出口,除了出于孝顺之道,不愿顶撞自己外,恐怕还有一层理由便是护着那未过门的妻子。
生怕今日说僵了,来日自己这个太婆婆,将这个过子记到商婵婵身上磋磨她。
邹太君心里不由得有些泛酸:人都说女儿外向,怎么到自己家就反了过来,成了男儿外向。
这还八字没有一撇,六礼都未行,谢翎就这样处处维护,连往日最敬重的祖母的话都不听了。
只是她到底不愿意拂了孙子的心意,便颌首道:“行了,你去吧。你的话祖母都明白了。”
谢翎再施一礼便告退了。
胡氏慢半拍地讶然道:“母亲,今日翎儿莫不是在外面吃了酒,不然怎么这么多话。我好久没听他说这么长的句子了。”
邹太君叹气道:“只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见胡氏不解,便道:“我乏了,你也去吧。”
胡氏笑道:“那两个会弹琴的,求母亲赏了我吧。我必不叫她们扫院子的。”
邹太君:……
故而此事转了一圈,最倒霉的居然是谢大将军。回家迎面撞上两个风摆杨柳似的丫鬟走过来服侍,吓得他以为自己进错了门。
听夫人讲完了全过程后,他也只剩下哭笑不得:“夫人既喜欢,就留下伺候你吧。”
胡氏认真点头,从此后果然每回打牌都要叫两人前来弹琴伺候。
此事一出,也算歪打正着,满府里到了年纪的家生女儿再不敢惦记给大爷做妾的好处。
而是都托父母早日为自己寻个找好人家嫁了,生怕再叫老太太看上,不是去大爷屋里扫地,就是去太太屋里弹琴。
御驾离京前,心中挂念此事的皇后,还召了母亲入宫,想要劝解此事。
邹太君摆手道:“娘娘不必说了,我也想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长辈插手说不得还落下埋怨。”
谢皇后一向最知母亲,是那等最标准的当家主母,于是便奇道:“母亲怎么转了性子?”
邹太君便将与谢翎的一番对话说了出来,倒惹得谢皇后笑了一场。
后又叹道:“果然婵婵和玉儿这两个孩子都有些造化,后宅清静是难得的福气。”
而后更将此事谈笑间讲给商太后听,也为了讨商太后欢喜,却叫商婵婵在帷帐后面听见了此事。
正巧今日拿来逗谢翎。
果然方才一说这事,他就脸色变更,急忙要解释。
商婵婵见他要急了,只觉得心软如绵。
便一时忘了规矩,抬手捂住了他的口。
见谢翎脸红的都要着了,这才放下手笑道:“难道我才退热,你又要烧起来不成?”
谢翎静了静,不答她的玩笑话,只认真道:“你信我,我总不叫你为这些事烦难。”
商婵婵也收了笑容:“这话我记下了,再不许反悔的。”
如今且将这些小儿女事放下,只说为储君之事,二皇子三皇子两位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虑。
他们并不如商铎般了解皇帝,能看清他对大皇子的看重与制衡。
相反,他们看到的就是大皇子日益频繁的出入御书房,屡受父皇的称赞。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