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重生日常系抽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韩老板几乎每年都来普陀山拜菩萨,所以对这里的寺庙和路线都比较熟,这次来普陀山,一是为了拜菩萨,二也是作为部门团建活动。这次就是由韩老板决定路线,又因为是团建活动,没有像以前那么赶时间,所以会多去几个寺庙上香。
普陀山寺庙众多,景点也很多。
来普陀山的信徒,只要时间充裕,基本上会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可惜,王呈安他们只有两天的时间,不过,也能走几个重要的景点和几大寺庙。
走过朝圣门,沿着青石板路朝着东面走去,远处就能看到一个已经废弃的码头,其实就是旧时的船埠,那里就是短姑圣迹。它位于佛国山门东南约300米处。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路过短姑道头,在走几分钟,就会见到南天门。南天门在普陀山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因为时间关系,众人也只是远远观望,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前行。倒是王呈安,因为前世曾陪外婆住在普陀山一个星期,吃斋念佛,对这里很多景点,虽然说不全面,但是也能说个大概,故此刻正在给安妮当解说员呢。
往前走个200多米,在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便能看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题写的“入三摩地”石刻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据记载,一些文化名人、高僧都曾经由此道参禅礼佛。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的白华庵,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众多的高僧、文化名人曾经聚集这里吟诗、品茶、赏月。庵中曾有一处“真歇泉”,并有宋代文学家史浩题写的石碑。现在“真歇泉”古迹仍在,但泉已经废掉;碑则存于一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不过,用王呈安大不敬的话来说,这里就是一处石碑,众人前去看了看,毕竟年轻人对石刻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没逗留。
接着往前走,途中遇到很多农家乐,前世王呈安吃过亏,菜不好吃,海鲜死贵,所以,再也不想上当。
路过金沙沙滩,因为正值农历九月月中,临近涨潮时间,沙滩正被浑浊的海水冲刷着。
走了十来分钟,遇到一个三岔路,向东可去紫竹林和不肯去观音院,向南就是去南海观音像。
沿着枕木铺就的栈道,大家先去了紫竹林。紫竹林位于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的一个景点。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其实还有个传说,就是故事太长,就不凑字数了。)
穿过紫竹林,就到了今天要拜的第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
据历代山志记载,大中十三年,RB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王呈安带着安妮,在此上了第一炷香,祈求父母身体健康。上完香出来,佛堂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两人站在石栏前,望着大海,虽然是10月份,但是这海风吹起来,也是挺冷。王呈安紧紧地在背后抱着安妮。
“安妮,我们现在所处位置,下面还有一个景点。”
“这底下还有景点,是什么?我看都是海水啊。”说着,安妮还探头看了看。
“底下就是潮音洞。”王呈安抱着安妮,卖弄着前世看来的景点介绍。
潮音洞,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从不肯去观音院出来,一群人随着众多游客,沿着绿树成荫的栈道,向南走着,先是一个下山的坡,接着一个上山的坡,抬头就能看到南海观音像。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王呈安拉着安妮在广场上上了第二柱香。然后两人绕着观音像,走了一圈。因为香客信徒实在太多,连一个落脚休息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王呈安两人早早的就在紫竹林外面的小卖部等着大家。
过了10来分钟,韩老板才带着同事们出来。给大家一一递上饮料,在此休息了一会。
看看时间也快11点了,这一路走来,肚子早就饿了。
“领导,快11点了,我们去普济禅寺吃斋饭吧。现在去还赶得及。”王呈安提议道。
韩老板看了看手表,点头道:“可以啊,去前面坐车吧。走路稍微有点远啊。”
众人在观光车紫竹林站,王呈安大手一挥,包了一辆车,直接去了普济禅寺。车开了几分钟就到了普济禅寺百步沙站。下了车,往前走了两三百米,就到了普济禅寺的入口。(小贴士:去寺庙千万别走正门,那是留给僧人走的。)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 -->>
因为韩老板几乎每年都来普陀山拜菩萨,所以对这里的寺庙和路线都比较熟,这次来普陀山,一是为了拜菩萨,二也是作为部门团建活动。这次就是由韩老板决定路线,又因为是团建活动,没有像以前那么赶时间,所以会多去几个寺庙上香。
普陀山寺庙众多,景点也很多。
来普陀山的信徒,只要时间充裕,基本上会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可惜,王呈安他们只有两天的时间,不过,也能走几个重要的景点和几大寺庙。
走过朝圣门,沿着青石板路朝着东面走去,远处就能看到一个已经废弃的码头,其实就是旧时的船埠,那里就是短姑圣迹。它位于佛国山门东南约300米处。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路过短姑道头,在走几分钟,就会见到南天门。南天门在普陀山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因为时间关系,众人也只是远远观望,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前行。倒是王呈安,因为前世曾陪外婆住在普陀山一个星期,吃斋念佛,对这里很多景点,虽然说不全面,但是也能说个大概,故此刻正在给安妮当解说员呢。
往前走个200多米,在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便能看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题写的“入三摩地”石刻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据记载,一些文化名人、高僧都曾经由此道参禅礼佛。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的白华庵,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众多的高僧、文化名人曾经聚集这里吟诗、品茶、赏月。庵中曾有一处“真歇泉”,并有宋代文学家史浩题写的石碑。现在“真歇泉”古迹仍在,但泉已经废掉;碑则存于一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不过,用王呈安大不敬的话来说,这里就是一处石碑,众人前去看了看,毕竟年轻人对石刻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没逗留。
接着往前走,途中遇到很多农家乐,前世王呈安吃过亏,菜不好吃,海鲜死贵,所以,再也不想上当。
路过金沙沙滩,因为正值农历九月月中,临近涨潮时间,沙滩正被浑浊的海水冲刷着。
走了十来分钟,遇到一个三岔路,向东可去紫竹林和不肯去观音院,向南就是去南海观音像。
沿着枕木铺就的栈道,大家先去了紫竹林。紫竹林位于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的一个景点。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其实还有个传说,就是故事太长,就不凑字数了。)
穿过紫竹林,就到了今天要拜的第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
据历代山志记载,大中十三年,RB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王呈安带着安妮,在此上了第一炷香,祈求父母身体健康。上完香出来,佛堂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两人站在石栏前,望着大海,虽然是10月份,但是这海风吹起来,也是挺冷。王呈安紧紧地在背后抱着安妮。
“安妮,我们现在所处位置,下面还有一个景点。”
“这底下还有景点,是什么?我看都是海水啊。”说着,安妮还探头看了看。
“底下就是潮音洞。”王呈安抱着安妮,卖弄着前世看来的景点介绍。
潮音洞,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从不肯去观音院出来,一群人随着众多游客,沿着绿树成荫的栈道,向南走着,先是一个下山的坡,接着一个上山的坡,抬头就能看到南海观音像。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王呈安拉着安妮在广场上上了第二柱香。然后两人绕着观音像,走了一圈。因为香客信徒实在太多,连一个落脚休息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王呈安两人早早的就在紫竹林外面的小卖部等着大家。
过了10来分钟,韩老板才带着同事们出来。给大家一一递上饮料,在此休息了一会。
看看时间也快11点了,这一路走来,肚子早就饿了。
“领导,快11点了,我们去普济禅寺吃斋饭吧。现在去还赶得及。”王呈安提议道。
韩老板看了看手表,点头道:“可以啊,去前面坐车吧。走路稍微有点远啊。”
众人在观光车紫竹林站,王呈安大手一挥,包了一辆车,直接去了普济禅寺。车开了几分钟就到了普济禅寺百步沙站。下了车,往前走了两三百米,就到了普济禅寺的入口。(小贴士:去寺庙千万别走正门,那是留给僧人走的。)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