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南柯梦断(上) (2/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实际上,英人公使差点就阻止了战事的发生。
而六月,帕库斯又拜访了渐渐显露与幕府对立态度的萨摩,在鹿儿岛盘桓许久。
六月底,其又造访宇和岛。
……
这英人公使频繁与外样雄藩接触,显露了其微妙的态度——很明显,英吉利对幕府不满意,其已经不再以与幕府交涉为满足了。
再加上其它事情,比如萨英之战后萨摩和英人的贸易增加,又比如二次征长时长州冒出来的大量西洋军械,这怎么不让庆喜及幕臣们恐慌。
难道英人要大力扶持雄藩对抗幕府吗?
既然英人亦然起了异心,那佛兰西方面就更加不容错过了。否则的话,在二次征长失利后幕府的虚弱尽人皆知的情况下,如果再内外交逼,恐怕德川家就大势已去了。
因此,尽管只是内定了将军之位、还没有得到朝廷承认,但庆喜在九月二日依然发布了新政“八条政纲”。
在其中的第七条是“讲究外交信义,严正商法”,这表明,自己已经从最早的“攘夷”立场彻底变为“开国通商”。
而且之后,自己更是拒绝了幕臣还驾于江户的请求,希望借停留京都来稳固朝野局势。
可惜,天算不如人愿,十二月五日自己就任将军,而一向信众“一会桑”的扶桑皇帝,他居然在当月二十五日夜里驾崩。
而接任皇位的人选,则对幕府和自己大大不利:
十六岁的皇子因年幼不能亲政,其难免信任长辈。但其母系公公是中山忠能,和幕府有杀子之仇,这可如何是好?
原来,
忠能的儿子忠光,是武力攘夷中的激进派,在八月十八日之变前后发生的天诛组之变,其首领就是忠光。
而兵败后忠光逃往长州,结果与第一次征长时被人刺死于山中。
因此,皇子和幕府有杀舅之仇、其信重依赖的公卿忠能,他更是和自家有丧子之恨。
与继位的皇子相比,过世的扶桑皇帝虽然坚决攘夷,可其实却并不完全排斥自己统领的幕府。
毕竟,水户尊王说流传二百年,而水户德川又一直和皇族、公卿联姻,这以前的渊源深长。
而且,十几年来,水户德川家和朝廷同舟共济,那交情更是深厚:
嘉永七年(1854年),当时扶桑与米人签署了和亲约定后,扶桑皇帝坚决反对,给其摇旗呐喊助威的,就是自己老父齐昭一系;
此后的几年,正是凭借父亲齐昭的敕许一事,朝廷才慢慢积累起声望——当然,攘夷派和朝廷是互相支持,朝廷得声望的同时,攘夷派在幕府内部靠朝廷支持与政敌争斗;
安政五年(1858年),扶桑签署五国通商约书,其后朝野震动,靠的也是朝廷和齐昭攘夷一系的联手反对;
其后,在安政大狱(1858—1859年)中,朝廷和齐昭一系都受到了严厉打击,连自己也没有幸免于难,这是患难之谊啊;
此后文久二年(1862年),朝廷和齐昭一系大翻身,那也是双方的精诚合作。
接着八月十八日之变(1863年)、“一会桑”成立(1864年)和之后的禁门之变(1864年),无不是大家联手努力的结果。
甚至今年自己能接手将军之位,那也有扶桑皇室支持的功劳。
要不是八月三十日,扶桑皇帝痛斥了二十二名廷臣列参,恐怕自己要想当上征夷大将军,还要经历更多的波折。
可如今扶桑皇帝暴死,接管朝政的皇子一系对自己仇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想得到呢?
哎,过去扶桑皇帝深知如今的场面来之不易,在朝廷威望大涨甚至可以钳制幕府后,就主动缓和了与江户方面的对立。
比如和宫下嫁(1862年),就是他尽力推动的结果。
可继任的皇子,因为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少年意气再受身边人的挑唆,恐怕要对二次征长失利的幕府起别样心思。
如今幕府势弱,因此自己绝对不能回转江户,看来只能在京都维系局面了——庆喜自己深知,五月改税之后扶桑经纶更加动荡,而二次征长不利后暗潮汹涌,这些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梦中的庆喜,恍恍惚惚间就到了翌年庆应三年(1867年)。
庆应三年一月九日,新皇正式登基。让自己长出一口气的是,原关白二条齐敬被立为朝廷摄政。
二月,自己首次以新任将军的身份接见了各国公使,其中佛人公使罗修斯再次肯定了支持幕府的态度,而英人公使的态度也有所缓和。
之后,在之前“八条政纲”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了《国律一篇》作为幕政改革的指导,大力推进庆应革新。
此时,梦中的庆喜踌躇满志,对中兴德川宗家再次充满了期待。
,可实际上,英人公使差点就阻止了战事的发生。
而六月,帕库斯又拜访了渐渐显露与幕府对立态度的萨摩,在鹿儿岛盘桓许久。
六月底,其又造访宇和岛。
……
这英人公使频繁与外样雄藩接触,显露了其微妙的态度——很明显,英吉利对幕府不满意,其已经不再以与幕府交涉为满足了。
再加上其它事情,比如萨英之战后萨摩和英人的贸易增加,又比如二次征长时长州冒出来的大量西洋军械,这怎么不让庆喜及幕臣们恐慌。
难道英人要大力扶持雄藩对抗幕府吗?
既然英人亦然起了异心,那佛兰西方面就更加不容错过了。否则的话,在二次征长失利后幕府的虚弱尽人皆知的情况下,如果再内外交逼,恐怕德川家就大势已去了。
因此,尽管只是内定了将军之位、还没有得到朝廷承认,但庆喜在九月二日依然发布了新政“八条政纲”。
在其中的第七条是“讲究外交信义,严正商法”,这表明,自己已经从最早的“攘夷”立场彻底变为“开国通商”。
而且之后,自己更是拒绝了幕臣还驾于江户的请求,希望借停留京都来稳固朝野局势。
可惜,天算不如人愿,十二月五日自己就任将军,而一向信众“一会桑”的扶桑皇帝,他居然在当月二十五日夜里驾崩。
而接任皇位的人选,则对幕府和自己大大不利:
十六岁的皇子因年幼不能亲政,其难免信任长辈。但其母系公公是中山忠能,和幕府有杀子之仇,这可如何是好?
原来,
忠能的儿子忠光,是武力攘夷中的激进派,在八月十八日之变前后发生的天诛组之变,其首领就是忠光。
而兵败后忠光逃往长州,结果与第一次征长时被人刺死于山中。
因此,皇子和幕府有杀舅之仇、其信重依赖的公卿忠能,他更是和自家有丧子之恨。
与继位的皇子相比,过世的扶桑皇帝虽然坚决攘夷,可其实却并不完全排斥自己统领的幕府。
毕竟,水户尊王说流传二百年,而水户德川又一直和皇族、公卿联姻,这以前的渊源深长。
而且,十几年来,水户德川家和朝廷同舟共济,那交情更是深厚:
嘉永七年(1854年),当时扶桑与米人签署了和亲约定后,扶桑皇帝坚决反对,给其摇旗呐喊助威的,就是自己老父齐昭一系;
此后的几年,正是凭借父亲齐昭的敕许一事,朝廷才慢慢积累起声望——当然,攘夷派和朝廷是互相支持,朝廷得声望的同时,攘夷派在幕府内部靠朝廷支持与政敌争斗;
安政五年(1858年),扶桑签署五国通商约书,其后朝野震动,靠的也是朝廷和齐昭攘夷一系的联手反对;
其后,在安政大狱(1858—1859年)中,朝廷和齐昭一系都受到了严厉打击,连自己也没有幸免于难,这是患难之谊啊;
此后文久二年(1862年),朝廷和齐昭一系大翻身,那也是双方的精诚合作。
接着八月十八日之变(1863年)、“一会桑”成立(1864年)和之后的禁门之变(1864年),无不是大家联手努力的结果。
甚至今年自己能接手将军之位,那也有扶桑皇室支持的功劳。
要不是八月三十日,扶桑皇帝痛斥了二十二名廷臣列参,恐怕自己要想当上征夷大将军,还要经历更多的波折。
可如今扶桑皇帝暴死,接管朝政的皇子一系对自己仇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想得到呢?
哎,过去扶桑皇帝深知如今的场面来之不易,在朝廷威望大涨甚至可以钳制幕府后,就主动缓和了与江户方面的对立。
比如和宫下嫁(1862年),就是他尽力推动的结果。
可继任的皇子,因为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少年意气再受身边人的挑唆,恐怕要对二次征长失利的幕府起别样心思。
如今幕府势弱,因此自己绝对不能回转江户,看来只能在京都维系局面了——庆喜自己深知,五月改税之后扶桑经纶更加动荡,而二次征长不利后暗潮汹涌,这些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梦中的庆喜,恍恍惚惚间就到了翌年庆应三年(1867年)。
庆应三年一月九日,新皇正式登基。让自己长出一口气的是,原关白二条齐敬被立为朝廷摄政。
二月,自己首次以新任将军的身份接见了各国公使,其中佛人公使罗修斯再次肯定了支持幕府的态度,而英人公使的态度也有所缓和。
之后,在之前“八条政纲”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了《国律一篇》作为幕政改革的指导,大力推进庆应革新。
此时,梦中的庆喜踌躇满志,对中兴德川宗家再次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