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拳头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进入19世纪以来,不管扶桑自己意没意识到,其实它的命运和中华是紧紧相关的,尤其是亚罗号战争(1856年-1860年)对其影响尤盛:
最开始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英佛联军获胜,迫使大老井伊扫部头一系毅然与洋人签署了通商约定;
而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华获胜,使扶桑高层对是否坚持开国通商发生了动摇,进而在樱田门之变后促使井伊一系被一扫而空;
到1860年10月此战落幕,英佛最终占了上风,又让此时的幕府执政久世、安藤重新回到了原本的立场——洋人惹不得,攘夷还需从长计议。
但这样左右摇摆是要付出代价的,上层犹豫的时候,扶桑攘夷之风已经成了气候,连西洋人都感到了压力。
根据安政五年签署的通商约定,扶桑除了三港(长崎、神奈川、箱馆)于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对外通商外,还有两港两都要随即开放:
新泻港开市时间为西洋历1860年1月1日;
而江户为1862年1月1日;
兵库和大坂则为1863年1月1日。
除了新泻由于沙洲过多,因此西洋人主动放弃外,到文久元年(1861年),这江户、兵库和大坂的开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鉴于扶桑攘夷的气氛高涨,英吉利公使阿礼国,居然赞同幕府延缓开市的请求,但要求其出使欧罗巴向各国当面交涉。
“到口的肉都不吃”,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景象,由此可见此时攘夷的声势之大。
其实,扶桑攘夷的高涨,同样深刻受到了中华的影响:
亚罗号战争,从1856年开始到1860年结束,英佛和中华时打时合,这贸易依然大受其苦——当然,长发之变造成的时局动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好死不死的是,1859年7月扶桑正式对外通商,相当于瞌睡的时候发现了枕头,因此很多洋商都从中华跑到扶桑来贸易。
就扶桑这小身板哪能抗的住啊,因此到今年,也就是文久元年(1861年),短短两年经济就遭到了重创——物价一下子就涨到天上去了,民众的生活顿时急剧恶化,但更要命的是,原材料大量输出导致扶桑手工业大萧条。
这花费增多同时收入减少,两面夹击之下,还能有个好!
以手工纺纱为例,当时纺纱是普通民众的重大生活来源,估计有40%的人家以纺纱补贴生活收入——以户算,而不是40%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如果40%的人纺纱哪还了得。
但洋布洋纱蜂拥而至后,因为价格只有本地同类产品的一半,因此手工纺纱变得无力可图,妇女纷纷停工,这个比例逐渐升高,到幕末已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土布厚、洋布薄,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了一小块市场。
开国通商使民众的生活变得极差,同样也使武士的生活受到影响——幕府和各藩的收入减少,因此半知、减知时有发生,更糟糕的编制缩减也逐渐增多,浪士由此数量大增。
而这一切困难的根源,都来自开国通商。
因此,虽然幕府的实力犹在,甚至因为直秀乱入的原因,对各藩的优势更大,但这样砂锅大的拳头却没有P用——打服之后呐?还不是要饿肚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去年,也就是万延元年,箱馆统计的扶桑各地大规模一揆数量是43起,而天保大饥馑(1833年-1839年)的平均数字才是32.5!
而且,以前一揆的诉求是不满代官或奉行,因此通过一揆这种激烈
的“越诉”,要求幕府或藩主关注;但如今,很多百姓(农民)根本不提要求,直接就攻击官府,烧毁“检地帐”后拒绝交纳年贡和各种赋税徭役。
而且城下町也经常发生米骚动,次数同样超过了天保大饥馑时期——要知道,町民的生活比百姓富裕一些,而且因为各家的武士大都在城下町生活,因此城下町乱起来,那就真了不得了。
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幕府和各藩不得人心吃枣药丸啊。
因此幕藩都纷纷积极自救,江户那还顾得上遥远的箱馆——不出大乱子谁理你啊。
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德川家和京都小朝廷及诸多外样大名的博弈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一切行动都紧紧围绕着抱团取暖也就是公武合体来进行。
总之,扶桑都这艘船都快沉了,大家还是团结一致想办法吧。
所谓的公武合体,也就是公家小朝廷和武家幕府的联合。
最初的提出者,是水户老藩主德川齐昭一系,后来井伊扫部头执政的时候,发现坏了,反对派打着皇室的旗号团结在一起,这不好办呀,于是他就想釜底抽薪,“合就合好了,但主动权应该在幕府这边。”
安政五年(1858年),九月戊午之难开始,但同年十月,老中间部诠胜在京都,一边抓人,一边奉命开始试探,“皇室能否嫁女给西丸样家茂”。
当时执政幕府的井伊手段激烈,京都小朝廷当然不敢硬顶,于是就含含糊糊地应付着。
但赤鬼井伊何许人也,因此到万延元年(1860年)三月他被刺身亡之时,此事已经基本敲定了。
结果谁也没想到,尘埃落定前井伊出事了,于是此事又起了波折。
但煮熟的鸭子还能跑了,万延元年四月一日,幕府派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把下嫁的内请书提交给关白九条尚忠。
&n... -->>
自从进入19世纪以来,不管扶桑自己意没意识到,其实它的命运和中华是紧紧相关的,尤其是亚罗号战争(1856年-1860年)对其影响尤盛:
最开始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英佛联军获胜,迫使大老井伊扫部头一系毅然与洋人签署了通商约定;
而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华获胜,使扶桑高层对是否坚持开国通商发生了动摇,进而在樱田门之变后促使井伊一系被一扫而空;
到1860年10月此战落幕,英佛最终占了上风,又让此时的幕府执政久世、安藤重新回到了原本的立场——洋人惹不得,攘夷还需从长计议。
但这样左右摇摆是要付出代价的,上层犹豫的时候,扶桑攘夷之风已经成了气候,连西洋人都感到了压力。
根据安政五年签署的通商约定,扶桑除了三港(长崎、神奈川、箱馆)于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对外通商外,还有两港两都要随即开放:
新泻港开市时间为西洋历1860年1月1日;
而江户为1862年1月1日;
兵库和大坂则为1863年1月1日。
除了新泻由于沙洲过多,因此西洋人主动放弃外,到文久元年(1861年),这江户、兵库和大坂的开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鉴于扶桑攘夷的气氛高涨,英吉利公使阿礼国,居然赞同幕府延缓开市的请求,但要求其出使欧罗巴向各国当面交涉。
“到口的肉都不吃”,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景象,由此可见此时攘夷的声势之大。
其实,扶桑攘夷的高涨,同样深刻受到了中华的影响:
亚罗号战争,从1856年开始到1860年结束,英佛和中华时打时合,这贸易依然大受其苦——当然,长发之变造成的时局动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好死不死的是,1859年7月扶桑正式对外通商,相当于瞌睡的时候发现了枕头,因此很多洋商都从中华跑到扶桑来贸易。
就扶桑这小身板哪能抗的住啊,因此到今年,也就是文久元年(1861年),短短两年经济就遭到了重创——物价一下子就涨到天上去了,民众的生活顿时急剧恶化,但更要命的是,原材料大量输出导致扶桑手工业大萧条。
这花费增多同时收入减少,两面夹击之下,还能有个好!
以手工纺纱为例,当时纺纱是普通民众的重大生活来源,估计有40%的人家以纺纱补贴生活收入——以户算,而不是40%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如果40%的人纺纱哪还了得。
但洋布洋纱蜂拥而至后,因为价格只有本地同类产品的一半,因此手工纺纱变得无力可图,妇女纷纷停工,这个比例逐渐升高,到幕末已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土布厚、洋布薄,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了一小块市场。
开国通商使民众的生活变得极差,同样也使武士的生活受到影响——幕府和各藩的收入减少,因此半知、减知时有发生,更糟糕的编制缩减也逐渐增多,浪士由此数量大增。
而这一切困难的根源,都来自开国通商。
因此,虽然幕府的实力犹在,甚至因为直秀乱入的原因,对各藩的优势更大,但这样砂锅大的拳头却没有P用——打服之后呐?还不是要饿肚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去年,也就是万延元年,箱馆统计的扶桑各地大规模一揆数量是43起,而天保大饥馑(1833年-1839年)的平均数字才是32.5!
而且,以前一揆的诉求是不满代官或奉行,因此通过一揆这种激烈
的“越诉”,要求幕府或藩主关注;但如今,很多百姓(农民)根本不提要求,直接就攻击官府,烧毁“检地帐”后拒绝交纳年贡和各种赋税徭役。
而且城下町也经常发生米骚动,次数同样超过了天保大饥馑时期——要知道,町民的生活比百姓富裕一些,而且因为各家的武士大都在城下町生活,因此城下町乱起来,那就真了不得了。
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幕府和各藩不得人心吃枣药丸啊。
因此幕藩都纷纷积极自救,江户那还顾得上遥远的箱馆——不出大乱子谁理你啊。
此时正是关键时刻,德川家和京都小朝廷及诸多外样大名的博弈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一切行动都紧紧围绕着抱团取暖也就是公武合体来进行。
总之,扶桑都这艘船都快沉了,大家还是团结一致想办法吧。
所谓的公武合体,也就是公家小朝廷和武家幕府的联合。
最初的提出者,是水户老藩主德川齐昭一系,后来井伊扫部头执政的时候,发现坏了,反对派打着皇室的旗号团结在一起,这不好办呀,于是他就想釜底抽薪,“合就合好了,但主动权应该在幕府这边。”
安政五年(1858年),九月戊午之难开始,但同年十月,老中间部诠胜在京都,一边抓人,一边奉命开始试探,“皇室能否嫁女给西丸样家茂”。
当时执政幕府的井伊手段激烈,京都小朝廷当然不敢硬顶,于是就含含糊糊地应付着。
但赤鬼井伊何许人也,因此到万延元年(1860年)三月他被刺身亡之时,此事已经基本敲定了。
结果谁也没想到,尘埃落定前井伊出事了,于是此事又起了波折。
但煮熟的鸭子还能跑了,万延元年四月一日,幕府派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把下嫁的内请书提交给关白九条尚忠。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