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点卡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记者:有评论家说,诗歌是您歌唱母亲的专利。结合您的诗作,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高旭旺:在一个研讨会上,不少诗人都谈论过这种说法。我觉得歌唱母亲不可能是专利,这种说法是非常狭隘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母亲,只要是有血有肉、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热爱母亲、歌唱母亲。无非就是说,我在用诗歌歌唱母亲这方面抓住了机遇、先走了一步而已,只能这样解释。
记者:“无论母亲无论麦子说到底就是土地和土地一样可靠。”有评论家认为您的这几句平实如泥土般的诗,说尽了人生的感悟,也概括了母亲的一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您认同这种评论吗?
高旭旺:我认同这种评论,这种评论是绝对到位的。这是著名评论家、作家高洪波给我的评价。为什么把母亲和麦子联系在一起呢?主要是母亲是孩子的根,就像麦子没有土地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离不开母亲,每一种植物也都离不开土地。
记者:挂在村口的“一只古老的风铃晃走季节牵来日子”当您写到“晃动了一生从不炫耀自己”时,我相信您向风铃的意象注入了自己含泪的目光,怀念的背后是您理想的执著。换句话说“怀念出诗人”是这样吗?
高旭旺:我同意这种观点。你说“怀念出诗人”其实这和咱们刚才谈到的诗歌需要沉淀一个道理,内容是一样的,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沉淀出诗人”没有经过沉淀的是“假诗”不是“真诗”不是发自心灵的、不是发自肺腑的诗歌不可能感动别人,作为文学创作不能感动自己永远不能感动别人。只有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自己的血和泪、用生命去创作才可能成为大诗人、大家。
感知诗歌
记者:古代的中国诗歌能够为老百姓、至少是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所用,而今天的诗歌似乎更多是诗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少诗人抱怨这是因为读者缺乏专业诗歌知识。但与此同时,海子的一些短诗、食指的一些短诗,却依然在相当大范围内流传,你怎么看这种对比的?
高旭旺:前几年都流行着一句关于诗歌的话: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对中国诗歌的一种侮辱。诗歌不能用读懂与否来衡量,要看内容怎么样,比如唐诗如果没有后人的解释,我相信大多数人也读不懂。海子的一些短诗很流行,但他的一些长诗,也是很难有人读懂。海子的诗是用生命、用血和泪写成的。读他的诗,要用心去读他字里行间的东西,一遍读不懂就两遍、三遍,然后你才能真正的去感悟它、理解它,包括唐诗也是这样。
记者:诗歌与生活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诗人越来越感觉到无法切入当下现实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应该怎么办?
高旭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或者作家,要有忧患意识,这是一个人能否成为诗人或者作家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诗人或者作家能否成为大家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记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诗人塔索说过一句颇为豪放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与诗人。”上帝也好,诗人也好,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之一种,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种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一种朝拜?
高旭旺:可以这样说。每个诗人都要把写诗当作一个走进的殿堂,但不能把自己当作天堂。诗人仅仅是殿堂的一块砖、一袋水泥、一根钢筋或者一个台阶。每个诗人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个独立的世界、也可以捧着自己的诗歌来朝拜、来走进殿堂,到了殿堂之后,诗人还需要创造;但到了天堂就不用创造了,因为无欲无求了。殿堂不是天堂,天堂是海市蜃楼,遥不可及;殿堂则是通过努力可以到达的。
记者:现代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重建心灵的圣殿。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呢?
高旭旺:这需要有三个修养:人的修养、文学修养和生活修养。人的修养就是要必须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文学修养就是要多读书、多写诗了;生活修养就是要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具备了这三种修养才能重建心灵的殿堂。
诗歌评价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诗人、评论家高洪波当今的‘白话诗’,照我看是针对那些故弄玄虚、吞吐概念的所谓‘现代诗’的一种反动,是追求朴素、明快风格的一批诗人的诗的宣言,旭旺便是这批诗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李佩甫为黄河孕育、由黄河浇灌、在黄河边歌唱的“黄河诗人”高旭旺,一如既往地深情歌唱母亲河——黄河外,而且礼赞如“一只古老的风铃挂在村口”“晃动了一生用风声敲响整个沉睡多年的村庄”的“母亲”这些纪念“母亲”的诗作是高旭旺的一些最新思考的结晶,也呈现了他在诗风上的一些变化。
高旭旺简介:高旭旺,笔名丁旭,河南三门峡市人,1993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生班。现供职于青年导报社,任副社长,从事诗、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和新闻创作30多年,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等60多报刊发表诗600多首、散文诗150多章及散文、报告文学、新闻150多万字,曾13次荣获省内外文学、诗歌奖,出版诗集9部、散文诗1部,主编报告文学集和诗人丛书5部。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
sp; 记者:有评论家说,诗歌是您歌唱母亲的专利。结合您的诗作,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高旭旺:在一个研讨会上,不少诗人都谈论过这种说法。我觉得歌唱母亲不可能是专利,这种说法是非常狭隘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母亲,只要是有血有肉、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热爱母亲、歌唱母亲。无非就是说,我在用诗歌歌唱母亲这方面抓住了机遇、先走了一步而已,只能这样解释。
记者:“无论母亲无论麦子说到底就是土地和土地一样可靠。”有评论家认为您的这几句平实如泥土般的诗,说尽了人生的感悟,也概括了母亲的一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您认同这种评论吗?
高旭旺:我认同这种评论,这种评论是绝对到位的。这是著名评论家、作家高洪波给我的评价。为什么把母亲和麦子联系在一起呢?主要是母亲是孩子的根,就像麦子没有土地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离不开母亲,每一种植物也都离不开土地。
记者:挂在村口的“一只古老的风铃晃走季节牵来日子”当您写到“晃动了一生从不炫耀自己”时,我相信您向风铃的意象注入了自己含泪的目光,怀念的背后是您理想的执著。换句话说“怀念出诗人”是这样吗?
高旭旺:我同意这种观点。你说“怀念出诗人”其实这和咱们刚才谈到的诗歌需要沉淀一个道理,内容是一样的,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沉淀出诗人”没有经过沉淀的是“假诗”不是“真诗”不是发自心灵的、不是发自肺腑的诗歌不可能感动别人,作为文学创作不能感动自己永远不能感动别人。只有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自己的血和泪、用生命去创作才可能成为大诗人、大家。
感知诗歌
记者:古代的中国诗歌能够为老百姓、至少是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所用,而今天的诗歌似乎更多是诗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少诗人抱怨这是因为读者缺乏专业诗歌知识。但与此同时,海子的一些短诗、食指的一些短诗,却依然在相当大范围内流传,你怎么看这种对比的?
高旭旺:前几年都流行着一句关于诗歌的话: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对中国诗歌的一种侮辱。诗歌不能用读懂与否来衡量,要看内容怎么样,比如唐诗如果没有后人的解释,我相信大多数人也读不懂。海子的一些短诗很流行,但他的一些长诗,也是很难有人读懂。海子的诗是用生命、用血和泪写成的。读他的诗,要用心去读他字里行间的东西,一遍读不懂就两遍、三遍,然后你才能真正的去感悟它、理解它,包括唐诗也是这样。
记者:诗歌与生活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诗人越来越感觉到无法切入当下现实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应该怎么办?
高旭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或者作家,要有忧患意识,这是一个人能否成为诗人或者作家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诗人或者作家能否成为大家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记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诗人塔索说过一句颇为豪放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与诗人。”上帝也好,诗人也好,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之一种,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种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一种朝拜?
高旭旺:可以这样说。每个诗人都要把写诗当作一个走进的殿堂,但不能把自己当作天堂。诗人仅仅是殿堂的一块砖、一袋水泥、一根钢筋或者一个台阶。每个诗人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个独立的世界、也可以捧着自己的诗歌来朝拜、来走进殿堂,到了殿堂之后,诗人还需要创造;但到了天堂就不用创造了,因为无欲无求了。殿堂不是天堂,天堂是海市蜃楼,遥不可及;殿堂则是通过努力可以到达的。
记者:现代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重建心灵的圣殿。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呢?
高旭旺:这需要有三个修养:人的修养、文学修养和生活修养。人的修养就是要必须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文学修养就是要多读书、多写诗了;生活修养就是要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具备了这三种修养才能重建心灵的殿堂。
诗歌评价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诗人、评论家高洪波当今的‘白话诗’,照我看是针对那些故弄玄虚、吞吐概念的所谓‘现代诗’的一种反动,是追求朴素、明快风格的一批诗人的诗的宣言,旭旺便是这批诗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李佩甫为黄河孕育、由黄河浇灌、在黄河边歌唱的“黄河诗人”高旭旺,一如既往地深情歌唱母亲河——黄河外,而且礼赞如“一只古老的风铃挂在村口”“晃动了一生用风声敲响整个沉睡多年的村庄”的“母亲”这些纪念“母亲”的诗作是高旭旺的一些最新思考的结晶,也呈现了他在诗风上的一些变化。
高旭旺简介:高旭旺,笔名丁旭,河南三门峡市人,1993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生班。现供职于青年导报社,任副社长,从事诗、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和新闻创作30多年,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等60多报刊发表诗600多首、散文诗150多章及散文、报告文学、新闻150多万字,曾13次荣获省内外文学、诗歌奖,出版诗集9部、散文诗1部,主编报告文学集和诗人丛书5部。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