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十国千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国朝中一些奸佞臣子蛊|惑,那些奸臣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大义引辽军屠戮本族,让北汉国主陷于不义,让河东百姓和大周百姓都深受其苦,要严惩治罪!但河东百姓无时无刻不盼王师到来,救民于水火之中。”
王朴听罢脸色一凝,寻思了好一会儿道:“陛下英明,一眼便洞察北汉国的积弊!前营军府诸官吏将查实罪证,让那些奸臣之家名正言顺被定罪,以告慰天下。”
郭绍对王朴的见识非常满意,当下按剑大步向台阶上登上去。周围的武将亲兵以及文官簇拥着他,一大群走上北汉国的宫殿。
及至宫门内,却见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年轻人,以及两列文官武将跪伏在殿中。人们见一群人进来,抬头看着郭绍等人,没人认识谁是皇帝;郭绍身穿戎服披着甲胄,模样完全只是个武将。
但忽然有人喊道:“罪臣等叩见大周皇帝。”
不知是怎么认出郭绍的……可能看到穿着紫色官袍的大员都簇拥着一个披甲之人的缘故。
郭绍大步走了上去,径直走向穿龙袍的人面前,应该就是北汉主刘钧。刘钧这时双手捧起玉玺,高高举在头顶,竟是一句场面话都说不出来了。郭绍注意他的手在颤,顿时有点失望……北汉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但是北汉高祖留下的家底;眼前这个北汉主显然不如当年随时想找机会进攻中原的刘崇。
郭绍也一言不发,伸出右手毫不客气地一把将玉玺抓了回来,怒目回顾左右,殿中君臣忙把身体伏得更低。
此时此刻,长期指责大周郭家篡夺刘家江山、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的积怨,一下子就“化解”了。
郭绍兴趣不大地转身离开了正殿,走了出来。他在台阶上屏退左右,转头看向王朴和左攸,沉声道:“找杯毒酒,给刘钧送去,省事一些。”
王朴没有吭声,但也没反对。
左攸抱拳道:“陛下,此事臣去安排,便宣称北汉主气急暴病而亡。”
郭绍点头,扭了一下上身,抬头又看了北汉国的大殿重檐一眼,转过身向下步行。
不给北汉主定罪,让他体体面面地死,郭绍觉得没什么不妥。什么刘家杀郭威全家、郭家又夺刘家江山这等仇恨,郭绍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事不关己……但是,在郭绍心里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北汉主,虽然郭绍不愿意给他定罪,但死了那么多人,不杀他实在难以接受;况且北汉国就是被战争强行灭国,大周对其国家无条件有处决权,杀其国主也无可厚非。
弱肉强食的世道,失败的人死,如此而已。
别的军令,郭绍就不想自己费心了,前营军府主要由枢密院文官组成,有成套的文官组织,他们会酌情上奏进言如何善后、如何赏罚、如何安民。
“杨业在哪里?”郭绍这时只问了一句。R1058
本国朝中一些奸佞臣子蛊|惑,那些奸臣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大义引辽军屠戮本族,让北汉国主陷于不义,让河东百姓和大周百姓都深受其苦,要严惩治罪!但河东百姓无时无刻不盼王师到来,救民于水火之中。”
王朴听罢脸色一凝,寻思了好一会儿道:“陛下英明,一眼便洞察北汉国的积弊!前营军府诸官吏将查实罪证,让那些奸臣之家名正言顺被定罪,以告慰天下。”
郭绍对王朴的见识非常满意,当下按剑大步向台阶上登上去。周围的武将亲兵以及文官簇拥着他,一大群走上北汉国的宫殿。
及至宫门内,却见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年轻人,以及两列文官武将跪伏在殿中。人们见一群人进来,抬头看着郭绍等人,没人认识谁是皇帝;郭绍身穿戎服披着甲胄,模样完全只是个武将。
但忽然有人喊道:“罪臣等叩见大周皇帝。”
不知是怎么认出郭绍的……可能看到穿着紫色官袍的大员都簇拥着一个披甲之人的缘故。
郭绍大步走了上去,径直走向穿龙袍的人面前,应该就是北汉主刘钧。刘钧这时双手捧起玉玺,高高举在头顶,竟是一句场面话都说不出来了。郭绍注意他的手在颤,顿时有点失望……北汉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但是北汉高祖留下的家底;眼前这个北汉主显然不如当年随时想找机会进攻中原的刘崇。
郭绍也一言不发,伸出右手毫不客气地一把将玉玺抓了回来,怒目回顾左右,殿中君臣忙把身体伏得更低。
此时此刻,长期指责大周郭家篡夺刘家江山、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的积怨,一下子就“化解”了。
郭绍兴趣不大地转身离开了正殿,走了出来。他在台阶上屏退左右,转头看向王朴和左攸,沉声道:“找杯毒酒,给刘钧送去,省事一些。”
王朴没有吭声,但也没反对。
左攸抱拳道:“陛下,此事臣去安排,便宣称北汉主气急暴病而亡。”
郭绍点头,扭了一下上身,抬头又看了北汉国的大殿重檐一眼,转过身向下步行。
不给北汉主定罪,让他体体面面地死,郭绍觉得没什么不妥。什么刘家杀郭威全家、郭家又夺刘家江山这等仇恨,郭绍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事不关己……但是,在郭绍心里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北汉主,虽然郭绍不愿意给他定罪,但死了那么多人,不杀他实在难以接受;况且北汉国就是被战争强行灭国,大周对其国家无条件有处决权,杀其国主也无可厚非。
弱肉强食的世道,失败的人死,如此而已。
别的军令,郭绍就不想自己费心了,前营军府主要由枢密院文官组成,有成套的文官组织,他们会酌情上奏进言如何善后、如何赏罚、如何安民。
“杨业在哪里?”郭绍这时只问了一句。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