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绍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炎十年正月十六,正是初春时节,这一日,宋军派出了成建制大部队向井陉方向发起了试探性攻击。同时,太原周边集结的大军中也开始有部队以稍缓的速度陆续拔营向东。
这个动作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且说,或许从矫情的赵官家,从战前太原前线那些思虑重重的文武高层来看,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还是非常艰难的……什么东蒙古的立场,什么金国骑兵野地聚拢后的战斗力暴增,什么金国哀兵之势可能促成决战迅速而猝不及防的爆发,包括赵官家本人对战后的考量,吕相公带着病体从临汾赶到太原催促……这些都是值得叙述和讨论的现实经历。
整个事情,是有一个所谓煎熬与克服过程的。
但实际上,从宏观角度来说,从后方官僚、士民,从中下层军官、士卒,从对面的金人,从刚刚抵达大同不久的同盟援军的角度来看,赵官家和宋军主力的进发,反而是毫不迟疑、毫无间隙,以至于让围观者感到窒息般压力的那种。
原因很简单。
首先,自然是赵官家的迟疑与挣扎出现在了必要战事间歇期与整备期内,就好像洗茶杯虽然花了很大功夫,但一开始就是在烧水的时间段里去洗的茶杯,没有耽误后来的正事。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太原城的陷落过程实在是过于惊人。
现在回过头去看,从打通雀鼠谷后,赵官家与以及河东路大军的进军速度、分割包围速度、破城速度,还有部队四面八方的挺进规模、后勤准备,哪怕是不考虑那场堪称神话一般的破城过程,也依然给人一种震动人心的感觉。
说白了,当极少数人开始迅速考虑破城后很可能出现的野地决战时,其余所有人,包括敌人和盟友,依然沉浸在那场注定要从方方面面载入史册的两方向破城表演里。
实际上,如果将来要讨论这场战事,可能会将太原城和元城的攻陷放在一起,视为北伐的第二个阶段,视为同一场战役。而在这场战略意义非凡的战役里,宋军在两个方向同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得金军丧失了整个河东地区,并进一步丧失了随后的战略选择权,被迫进入宋军预设的单战略轨道之中。
“所以说,合不勒汗本身并没有抵触我们的心理,而是他根本无法对东蒙古诸部做到令行禁止?”这日下午,空荡荡的中军大帐中,赵玖若有所思,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是。”
得知出兵消息后被吴玠要求急速驰回的仁保忠不顾自己车马劳顿,当即在座中捧着温盐茶、抹着汗解释。“按照我们此行探听的消息,东蒙古内中,如今地位最高、部众最广的当然合不勒和他的堂弟所领的孛儿只斤-泰赤乌一系部落,但如蔑儿乞部也很强盛,两大派系在东蒙古一直隐隐对立,只不过是因为金国崛起才不得已捏合在一起……”
“所以这次是蔑儿乞部私通金人,而合不勒根本无法控制?”
“不是。”仁保忠也有些无奈。“据吴都统与臣一起查问猜度,私通金人的应该是塔塔尔部……但也不确定,本身就不好说是有私通金人的部众,或许真是金军撤退太快,东蒙古进兵不及,只能说塔塔尔人是通金可能性最大的一家。”
赵玖怔了一下,明显是消化了一下信息,然后才反问:“塔塔尔部难道不是金人为了对抗东蒙古,人为捏合的边境部落吗?”
“是。”仁保忠愈发无奈起来。“但是金人之前为了示好合不勒汗,有将塔塔尔部及其领地部众尽数转送给了东蒙古的动作。”
“合不勒就要了?”赵玖彻底无语。
“好让官家知道,合不勒没那么蠢。”仁保忠真心觉得口干舌燥。“但是合不勒借着金兴辽亡之反覆,到之前宋金的走私贸易,其部在草原大举扩张,扩张之后按照传统与其堂弟俺巴孩分了帐,俺巴孩居南,其部渐渐强盛,改称泰赤乌部,势力渐渐不弱于合不勒本身的孛儿只斤系……两家是一体不差,俺巴孩是合不勒最大的助力也不差,但毕竟变成了两家……”
“朕猜猜。”赵玖忽然在上首冷笑一声。“塔塔尔人是金国扶持的小部落捏合而成,自然在草原东南边境,素来也是俺巴孩和他的泰赤乌部负责对付。而如果转入东蒙古,他们必然要成为俺巴孩和泰赤乌部的直接附属。俺巴孩其实也没有要跟大宋翻脸的意思,而且也知道塔塔尔人注定要跟金人千丝万缕断不开,但是反正天塌下来有合不勒顶着,他乐的少流血,顺便扩充自家势力,所以就直接纳下了塔塔尔人,而合不勒也没法子为这个跟他堂弟翻脸……是也不是?”
“是。”仁保忠赶紧在座中低头。“官家圣明,明见万里。”
“狗屁明见万里。”赵玖收起笑意,整个人都不好了。“朕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坏心眼,可说成敌人就成敌人的原始部落,能辩不能为,什么乱子都能惹出来……”
仁保忠一时不敢答,而此时帐中只有刘晏往下区区几名侍卫,所以帐中一时沉寂。
“无论如何,东蒙古人里面都有塔塔尔部做金人内应,是也不是?”赵玖等了片刻,示意仁保忠将一杯盐茶喝完后,这才重新追问。
“嗯……是。”仁保忠明显犹豫了一下,却在抹了下嘴后给出了肯定回答。
“吴晋卿怎么决断的?”赵官家继续追问。
“吴都统说,官家既然决意出兵,他便按照之前吩咐,从速从严处置……臣来之前,吴都统已经发出信函,要求合不勒汗三日内将军中塔塔尔部尽数处置了。”仁保忠丝毫不敢停。
“处置了之后呢?”赵玖微微蹙眉。“便带东蒙古剩下援兵南下?”
“不是。”仁保忠终于咽了一口口水。“是不管东蒙古如何处置,或者不处置,他都会留一部守大同,监视东蒙古;再留一部守雁门关,为锁钥;然后带着契丹人、西蒙古诸部,还有王郭两位副都统的兵一起回太原来,绝不耽误大战……这便是吴都统让臣先回来说给官家的意思。”
赵玖终于点了点头,似乎很满意这个处置方法,但很快却又一声不吭在座中陷入到了第二次沉默,似乎是在思索什么。
另一边,仁保忠喝完了盐茶,汇报完了要害,却依旧有些气喘吁吁的感觉,似乎有些紧张。
这也是难免的,须知道,这次大同那边的事情,又一次让仁保忠有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心态,因为他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年前西夏灭亡时的那种惶恐。
这种惶恐,不是具体什么背叛,什么处置引发的,而是说在上位者一层一层的不在乎中,许多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平心而论,这一次东蒙古军中的那些塔塔尔人,或许是内通了金人的,但或许并没有,真的很可能就是金人撤的太快没赶得及。
但吴大不在乎。
那些随军的塔塔尔部众,足足两三千人,很可能会因为吴大的一句话就遭遇到全员覆厄的命运,很多边境上的所谓塔塔尔部族,也会因为这件事情陷入到灭顶之灾中。
而再往上一层,则是无论合不勒和他的堂弟如何处置塔塔尔部,那些塔塔尔人无论是生是死,也都无法改变东蒙古诸部将被隔离在这场大战的现实,他们再怎么挣扎和补救,都无法改变合不勒与东蒙古失去了大宋军事信任这一事实。
同样的道理,再往上一层,来到在眼前这位不忘给自己赐座赐盐茶的和善官家这里,怕是整个东蒙古部众的命运,都要因为一些潜在的可能性,因为一次误会,因为这位官家的一丝念头,在战后被彻底改变。
这种事情,仁保忠见过一次的,上一次,这位官家因为要取得对河东攻击时的形胜之地,就轻易选择灭亡了西夏……而在以开垦过度破坏水土的理由灭亡西夏后,宁夏那里为了储备此次出兵的军粮,灌溉面积反而更大了。
“仁卿……仁卿。”
“臣在。”仁保忠回过神来,惊出一身冷汗,却是赶紧起身应声。
“且坐。”
“喏。”
“西蒙古怎么说?”
“西蒙古还好,忽儿札胡思汗只是个混人,而西蒙古诸部正如臣之前所言,因为处于西辽与大宋之间,内中也多受西辽八部影响,根基上还是稳妥的……只是此番官家让脱里回去后,脱里上蹿下跳,多有狐假虎威之态,拉拢了好多其父直属部众,似乎稍有不妥。”
“便是如此,混人也留不得。”赵玖忽然出言,显得莫名其妙。
“官家说的是……”仁保忠也丝毫不停,赶紧附和。
“契丹呢?”
“契丹更是妥当……虽然彼辈曾放任忽儿札胡思汗劫掠大同,有试探之心,但耶律余睹本就是一个惊弓之鸟,情知将来阴山与他的长久还是在大宋,有此作为反而合情合理。”仁保忠继续言道。“这件事是梅学士负责的,他在大同不过两三日,竟与一群契丹人宴了七场,做了八九首诗词……”
“这倒无所谓了。”赵玖嗤笑一声,确认契丹人没问题后就赶紧打断了对方。“本就是让他去做这个的。”
“是。”仁保忠愈发小心。
而中军大帐也在此时第三次陷入沉默……因为仁保忠的汇报理论上已经完成了。
“仁卿身体还好吗?”稍作片刻后,赵玖看着对方若有所思。
“臣虽年长,犹能披甲驰马。”仁保忠一惊,再度站起。
“不用你来披甲驰马。”赵玖终于哂笑以对,却没有让对方再坐下的意思。“朕是想说,你在朕身侧也有数年,参赞军务与边地政略,多有功绩。而此战若能成,那不管北面边境推到什么地方,总要有一个沿着边地设置的新路……朕不是说燕山路,乃是说要以大同为核心,统揽周边州郡,参与阴山事务、蒙古事务,大概相当于辽国之前的……”
“西京道。”仁保忠终于没忍住提醒。
此时此刻,之前的什么思虑、什么胆怯、什么惊惶,全都没了。
“是,西京道。”
赵玖若有所思。“仁卿跟着朕许多年了,知道朕不是那种喜欢许空话的人,大同路也好、西京道也罢,朕觉得,卿家才是最适合做这个新路首任经略使的……因为你是近臣出身,肯定能了解朕的心意,不会办错事。”
“臣……”仁保忠脑中几乎一片空白。
“而且,这个路中大部分领地一开始多是不能实据的,部族也太多太混乱,该拉拢拉拢,该融合融合,该压制压制,你也算是经验丰富。”赵玖没有在意对方的反应,而是自顾自继续分析道。“何况仁卿还是党项族,乃是早几十年便闻名天下的党项豪杰,虽说朝廷反对族裔分划,但有些事情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咱们君臣不必遮掩,你作为党项人标杆,也该有个实权使臣的经历,好让党项人归心。朕甚至想过,若你能漂漂亮亮把大同路的事情处置好了,再回来补一任尚书都是可行的……但卿家的年纪着实让朕有些担心。”
“官家。”仁保忠好不容易等到对方话语告一段落,却是直接在帐中俯首跪地,一时涕泣。“臣能为官家分忧,便是粉身碎骨也浑然不怕,区区年迈何足挂齿?为了官家,臣还能再干十年!”
赵玖点了点头:“仁卿愿意便可……且歇一歇,等朕和吕相公商议了,便给你正式旨意,你就直接回大同。”
仁保忠怔了一下,然后心中陡然醒悟——他终于知道为何吴玠要将自己这个老头子遣回来报信了!这可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然而,虽然醒悟,仁保忠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愈发严肃:“官家既选了臣为大同路经略使,臣必然竭尽全力,报效官家信重。”
“时势如此,此时正需要一个这么与内地使臣不同的经略使,偏偏仁卿就在跟前。”赵玖幽幽叹气。“所以,也可以说是时代和国家选择了仁卿,还请仁卿同样不要负了时代与国家。”
仁保忠只是叩首,已经不知道赵官家在说什么了。
就这样,在匆匆确定了大同方向的布置后,宋军最后一丝顾忌也消失不见,接下来数日,以统制部为单位,一部又一部的主力御营部队开始大规模向东挺进。
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正月十六那一日最先进发的董先、张玘二部。
而当... -->>
建炎十年正月十六,正是初春时节,这一日,宋军派出了成建制大部队向井陉方向发起了试探性攻击。同时,太原周边集结的大军中也开始有部队以稍缓的速度陆续拔营向东。
这个动作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且说,或许从矫情的赵官家,从战前太原前线那些思虑重重的文武高层来看,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还是非常艰难的……什么东蒙古的立场,什么金国骑兵野地聚拢后的战斗力暴增,什么金国哀兵之势可能促成决战迅速而猝不及防的爆发,包括赵官家本人对战后的考量,吕相公带着病体从临汾赶到太原催促……这些都是值得叙述和讨论的现实经历。
整个事情,是有一个所谓煎熬与克服过程的。
但实际上,从宏观角度来说,从后方官僚、士民,从中下层军官、士卒,从对面的金人,从刚刚抵达大同不久的同盟援军的角度来看,赵官家和宋军主力的进发,反而是毫不迟疑、毫无间隙,以至于让围观者感到窒息般压力的那种。
原因很简单。
首先,自然是赵官家的迟疑与挣扎出现在了必要战事间歇期与整备期内,就好像洗茶杯虽然花了很大功夫,但一开始就是在烧水的时间段里去洗的茶杯,没有耽误后来的正事。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太原城的陷落过程实在是过于惊人。
现在回过头去看,从打通雀鼠谷后,赵官家与以及河东路大军的进军速度、分割包围速度、破城速度,还有部队四面八方的挺进规模、后勤准备,哪怕是不考虑那场堪称神话一般的破城过程,也依然给人一种震动人心的感觉。
说白了,当极少数人开始迅速考虑破城后很可能出现的野地决战时,其余所有人,包括敌人和盟友,依然沉浸在那场注定要从方方面面载入史册的两方向破城表演里。
实际上,如果将来要讨论这场战事,可能会将太原城和元城的攻陷放在一起,视为北伐的第二个阶段,视为同一场战役。而在这场战略意义非凡的战役里,宋军在两个方向同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得金军丧失了整个河东地区,并进一步丧失了随后的战略选择权,被迫进入宋军预设的单战略轨道之中。
“所以说,合不勒汗本身并没有抵触我们的心理,而是他根本无法对东蒙古诸部做到令行禁止?”这日下午,空荡荡的中军大帐中,赵玖若有所思,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是。”
得知出兵消息后被吴玠要求急速驰回的仁保忠不顾自己车马劳顿,当即在座中捧着温盐茶、抹着汗解释。“按照我们此行探听的消息,东蒙古内中,如今地位最高、部众最广的当然合不勒和他的堂弟所领的孛儿只斤-泰赤乌一系部落,但如蔑儿乞部也很强盛,两大派系在东蒙古一直隐隐对立,只不过是因为金国崛起才不得已捏合在一起……”
“所以这次是蔑儿乞部私通金人,而合不勒根本无法控制?”
“不是。”仁保忠也有些无奈。“据吴都统与臣一起查问猜度,私通金人的应该是塔塔尔部……但也不确定,本身就不好说是有私通金人的部众,或许真是金军撤退太快,东蒙古进兵不及,只能说塔塔尔人是通金可能性最大的一家。”
赵玖怔了一下,明显是消化了一下信息,然后才反问:“塔塔尔部难道不是金人为了对抗东蒙古,人为捏合的边境部落吗?”
“是。”仁保忠愈发无奈起来。“但是金人之前为了示好合不勒汗,有将塔塔尔部及其领地部众尽数转送给了东蒙古的动作。”
“合不勒就要了?”赵玖彻底无语。
“好让官家知道,合不勒没那么蠢。”仁保忠真心觉得口干舌燥。“但是合不勒借着金兴辽亡之反覆,到之前宋金的走私贸易,其部在草原大举扩张,扩张之后按照传统与其堂弟俺巴孩分了帐,俺巴孩居南,其部渐渐强盛,改称泰赤乌部,势力渐渐不弱于合不勒本身的孛儿只斤系……两家是一体不差,俺巴孩是合不勒最大的助力也不差,但毕竟变成了两家……”
“朕猜猜。”赵玖忽然在上首冷笑一声。“塔塔尔人是金国扶持的小部落捏合而成,自然在草原东南边境,素来也是俺巴孩和他的泰赤乌部负责对付。而如果转入东蒙古,他们必然要成为俺巴孩和泰赤乌部的直接附属。俺巴孩其实也没有要跟大宋翻脸的意思,而且也知道塔塔尔人注定要跟金人千丝万缕断不开,但是反正天塌下来有合不勒顶着,他乐的少流血,顺便扩充自家势力,所以就直接纳下了塔塔尔人,而合不勒也没法子为这个跟他堂弟翻脸……是也不是?”
“是。”仁保忠赶紧在座中低头。“官家圣明,明见万里。”
“狗屁明见万里。”赵玖收起笑意,整个人都不好了。“朕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坏心眼,可说成敌人就成敌人的原始部落,能辩不能为,什么乱子都能惹出来……”
仁保忠一时不敢答,而此时帐中只有刘晏往下区区几名侍卫,所以帐中一时沉寂。
“无论如何,东蒙古人里面都有塔塔尔部做金人内应,是也不是?”赵玖等了片刻,示意仁保忠将一杯盐茶喝完后,这才重新追问。
“嗯……是。”仁保忠明显犹豫了一下,却在抹了下嘴后给出了肯定回答。
“吴晋卿怎么决断的?”赵官家继续追问。
“吴都统说,官家既然决意出兵,他便按照之前吩咐,从速从严处置……臣来之前,吴都统已经发出信函,要求合不勒汗三日内将军中塔塔尔部尽数处置了。”仁保忠丝毫不敢停。
“处置了之后呢?”赵玖微微蹙眉。“便带东蒙古剩下援兵南下?”
“不是。”仁保忠终于咽了一口口水。“是不管东蒙古如何处置,或者不处置,他都会留一部守大同,监视东蒙古;再留一部守雁门关,为锁钥;然后带着契丹人、西蒙古诸部,还有王郭两位副都统的兵一起回太原来,绝不耽误大战……这便是吴都统让臣先回来说给官家的意思。”
赵玖终于点了点头,似乎很满意这个处置方法,但很快却又一声不吭在座中陷入到了第二次沉默,似乎是在思索什么。
另一边,仁保忠喝完了盐茶,汇报完了要害,却依旧有些气喘吁吁的感觉,似乎有些紧张。
这也是难免的,须知道,这次大同那边的事情,又一次让仁保忠有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心态,因为他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年前西夏灭亡时的那种惶恐。
这种惶恐,不是具体什么背叛,什么处置引发的,而是说在上位者一层一层的不在乎中,许多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平心而论,这一次东蒙古军中的那些塔塔尔人,或许是内通了金人的,但或许并没有,真的很可能就是金人撤的太快没赶得及。
但吴大不在乎。
那些随军的塔塔尔部众,足足两三千人,很可能会因为吴大的一句话就遭遇到全员覆厄的命运,很多边境上的所谓塔塔尔部族,也会因为这件事情陷入到灭顶之灾中。
而再往上一层,则是无论合不勒和他的堂弟如何处置塔塔尔部,那些塔塔尔人无论是生是死,也都无法改变东蒙古诸部将被隔离在这场大战的现实,他们再怎么挣扎和补救,都无法改变合不勒与东蒙古失去了大宋军事信任这一事实。
同样的道理,再往上一层,来到在眼前这位不忘给自己赐座赐盐茶的和善官家这里,怕是整个东蒙古部众的命运,都要因为一些潜在的可能性,因为一次误会,因为这位官家的一丝念头,在战后被彻底改变。
这种事情,仁保忠见过一次的,上一次,这位官家因为要取得对河东攻击时的形胜之地,就轻易选择灭亡了西夏……而在以开垦过度破坏水土的理由灭亡西夏后,宁夏那里为了储备此次出兵的军粮,灌溉面积反而更大了。
“仁卿……仁卿。”
“臣在。”仁保忠回过神来,惊出一身冷汗,却是赶紧起身应声。
“且坐。”
“喏。”
“西蒙古怎么说?”
“西蒙古还好,忽儿札胡思汗只是个混人,而西蒙古诸部正如臣之前所言,因为处于西辽与大宋之间,内中也多受西辽八部影响,根基上还是稳妥的……只是此番官家让脱里回去后,脱里上蹿下跳,多有狐假虎威之态,拉拢了好多其父直属部众,似乎稍有不妥。”
“便是如此,混人也留不得。”赵玖忽然出言,显得莫名其妙。
“官家说的是……”仁保忠也丝毫不停,赶紧附和。
“契丹呢?”
“契丹更是妥当……虽然彼辈曾放任忽儿札胡思汗劫掠大同,有试探之心,但耶律余睹本就是一个惊弓之鸟,情知将来阴山与他的长久还是在大宋,有此作为反而合情合理。”仁保忠继续言道。“这件事是梅学士负责的,他在大同不过两三日,竟与一群契丹人宴了七场,做了八九首诗词……”
“这倒无所谓了。”赵玖嗤笑一声,确认契丹人没问题后就赶紧打断了对方。“本就是让他去做这个的。”
“是。”仁保忠愈发小心。
而中军大帐也在此时第三次陷入沉默……因为仁保忠的汇报理论上已经完成了。
“仁卿身体还好吗?”稍作片刻后,赵玖看着对方若有所思。
“臣虽年长,犹能披甲驰马。”仁保忠一惊,再度站起。
“不用你来披甲驰马。”赵玖终于哂笑以对,却没有让对方再坐下的意思。“朕是想说,你在朕身侧也有数年,参赞军务与边地政略,多有功绩。而此战若能成,那不管北面边境推到什么地方,总要有一个沿着边地设置的新路……朕不是说燕山路,乃是说要以大同为核心,统揽周边州郡,参与阴山事务、蒙古事务,大概相当于辽国之前的……”
“西京道。”仁保忠终于没忍住提醒。
此时此刻,之前的什么思虑、什么胆怯、什么惊惶,全都没了。
“是,西京道。”
赵玖若有所思。“仁卿跟着朕许多年了,知道朕不是那种喜欢许空话的人,大同路也好、西京道也罢,朕觉得,卿家才是最适合做这个新路首任经略使的……因为你是近臣出身,肯定能了解朕的心意,不会办错事。”
“臣……”仁保忠脑中几乎一片空白。
“而且,这个路中大部分领地一开始多是不能实据的,部族也太多太混乱,该拉拢拉拢,该融合融合,该压制压制,你也算是经验丰富。”赵玖没有在意对方的反应,而是自顾自继续分析道。“何况仁卿还是党项族,乃是早几十年便闻名天下的党项豪杰,虽说朝廷反对族裔分划,但有些事情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咱们君臣不必遮掩,你作为党项人标杆,也该有个实权使臣的经历,好让党项人归心。朕甚至想过,若你能漂漂亮亮把大同路的事情处置好了,再回来补一任尚书都是可行的……但卿家的年纪着实让朕有些担心。”
“官家。”仁保忠好不容易等到对方话语告一段落,却是直接在帐中俯首跪地,一时涕泣。“臣能为官家分忧,便是粉身碎骨也浑然不怕,区区年迈何足挂齿?为了官家,臣还能再干十年!”
赵玖点了点头:“仁卿愿意便可……且歇一歇,等朕和吕相公商议了,便给你正式旨意,你就直接回大同。”
仁保忠怔了一下,然后心中陡然醒悟——他终于知道为何吴玠要将自己这个老头子遣回来报信了!这可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然而,虽然醒悟,仁保忠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愈发严肃:“官家既选了臣为大同路经略使,臣必然竭尽全力,报效官家信重。”
“时势如此,此时正需要一个这么与内地使臣不同的经略使,偏偏仁卿就在跟前。”赵玖幽幽叹气。“所以,也可以说是时代和国家选择了仁卿,还请仁卿同样不要负了时代与国家。”
仁保忠只是叩首,已经不知道赵官家在说什么了。
就这样,在匆匆确定了大同方向的布置后,宋军最后一丝顾忌也消失不见,接下来数日,以统制部为单位,一部又一部的主力御营部队开始大规模向东挺进。
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正月十六那一日最先进发的董先、张玘二部。
而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